
别拿孩子和你小时候比别总拿孩子和你小时候比:中国孩子已经变了!.docx
11页别拿孩子和你小时候比别总拿孩子和你小时候比:中国孩子已经变了! 现现在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 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 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讲话权,因为近20年来,我大约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 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全部不会在点子上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为何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么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么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 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础特征: 首先,她们全部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 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 你能够去试试 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 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 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
因为小鸡也会孤独 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 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 一,人一孤独,无故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 二,人一孤独,思索力就变得很强 因此麻烦就来了,既不思索吃,又不思索穿 她就过早地思索了一个终极问题 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她小脑袋里想什么 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伴随她了 因此我们教育面正确问题是我们得悉道自己的儿女是什么人,才能够有方向 1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全部生活在多儿女家庭,父母极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不过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么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她,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她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她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其实人全部有一个本能,谁对自己好,她就要报恩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盈利给你用,是因为她以为奶奶对她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她就搞清楚了,她报不了这个恩,为何?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她的钱往返报,她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每十二个月全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她们全部的症状全部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整天看小说 你问她想不想考大学?她回复,想,还要考好的那为何不投入呢?因为她们焦虑不堪 我只要说一句话她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以为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以为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她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 孩子们太可怜了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有一个母亲,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以后做了外交官,谁全部羡慕这个母亲,不过我们看她在干吗?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 还有一个母亲,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一般工人,不过我们看到这个母亲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因此,幸福不是他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 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她要来的,假如她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
我跟我儿子常常说的话是,“儿子,我们母子一场,相互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孩子没有这种重担,她才能轻装往前走,她才不会有考试焦虑 现在我们国家有多少学生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学习成绩才没有达成应该有的目标呀!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你想想看,假如孩子在学校、在家里全部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碰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 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么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2 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很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 我有时候在思索,独生儿女政策即使有很多弊端,不过它会推进民主进程为何呢?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么的,她在家里没有弟兄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何你说话我不能够说话呢?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
我们常常能够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她,这个中学生就这么子,“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能够进教室了吧?”她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何?因为你不了解她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她平等的对话 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立即要面正确93年以后的人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她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统计,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她说:“我为何不能够讲?我也了解啊!”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 我跟她说,你要看懂她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假如你不让她有话语的可能性,她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她的 因此,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个挑战,你要面正确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她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碰到的问题 3 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 各位在校的老师你不要生气,现在的孩子她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收知识的,好多课全部有光盘,她能够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全部是名师讲的 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假如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么的老师。
你也别指望你做这么的老师,或说你可能得不到这么老师的感受 老师不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 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 那么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全部是很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 4 当今城市孩子现实感很弱 当今城市孩子现实感很弱也是教育的结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全部被替换了,她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它活动 孩子在当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她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她们的特征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全部在玩“手办”,人数大约百分比是1/4什么叫手办?“手办”就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她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部分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她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 她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终她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
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竟然没有话,结果说,“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就到网上去说了 有一个场景,有多个四、五岁的孩子,她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假如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全部是水,弄得一塌糊涂 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门一打开,鸦雀无声,每个小孩全部很平静,比老人院还宁静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她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未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她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假如到那天我会去死的人家连死全部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 我不知道现在学校的德育校长有没有思索过: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小区……去搞这些东西 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她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 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她什么?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一些东西,你要把她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以后她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曾经有一次有个关键中学高中的学生,她带了一个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她必需这么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我们只知道她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原因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全部是她的内心的部分痛苦点 5 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很高 我们来看她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很高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能够不知道我来过?”她必需要展现个性那么我们的教育许可吗?设计出来让她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 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她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花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她说,要不剪头发就不要来 以后我打给她班主任,我说,“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她的小学生全部不配你把一节班会课给她,让她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她今后就会改变 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假如你要压抑她,她就抗争。
抗争的路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为何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许可她长大 逆反有“硬抗”这么的形式,就是你说东她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她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假如“软抗”就麻烦了 假如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结果各类精神问题全部出来了,造成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 我们培养孩子健康是很要紧的,因此要充足满足她的个性展现,我们的学校德育活动要有这么的意识 6 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最终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假设,我们有这么一个笼子,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假如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假如第二只笼子是这么的,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 假如“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么设计的,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她太好了,就像食物;但同时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