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知识文库子部谱录_香谱.doc
48页国学知识文库·子部·谱录:香谱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香谱》以供大家参阅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由于部分古籍有损,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字数:15856香谱 宋 洪刍提要目录序卷上卷下 提要 《香谱》二卷,旧本不着撰人名氏左圭《百川学海》题为宋洪刍撰刍、字驹父,南昌人绍圣元年进士,靖康中官至谏议大夫,谪沙门岛以卒所作《香谱》,《宋史艺文志》著录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有题洪驹父《香谱》,后曰:“历阳沈谏议家,昔号藏书最多者;今世所传《香谱》,盖谏议公所自集也以为尽得诸家所载香事矣以今洪驹父所集观之,十分未得其一二也余在富川,作妙香寮永兴郭元寿赋长篇,其后贵池丞刘君颖与余凡五赓其韵,往返十篇所用香事颇多,犹有一二事驹父谱中不录者则当时推重刍谱在沈立谱之上然晁公武《读书志》称:“刍谱集古今香法,有郑康成汉宫香、南史小宗香、真诰婴香、戚夫人迫驾香、唐员半千香,所记甚该博,然《通典》载历代祀天用水沈香独遗之此本有水沈香一条,而所称郑康成诸条乃俱不载,卷数比《通考》所载刍谱亦多一卷,似非刍作沈立谱久无传本,《书录解题》有侯氏《萱堂香谱》二卷,不知何代人,或即此书耶?其书凡分四类,曰香之品,香之异,香之事,香之法,亦颇赅备,足以资考证也。
序 香谱卷上 香之品 四十二品 龙脑香 麝香 沈水香 白檀香 苏合香 安息香 郁金香 鸡舌香 熏陆香 詹糖香 丁香 波律香 乳香 青桂香 鸡骨香 木香 降真香 艾蒳香 甘松香 零陵香 茅香花 馢香 水盘香 白眼香 叶子香 雀头香 芸香 兰香 芳香 蘹香 蕙香 白胶香 都梁香 甲香 白茅香 必栗香 兜娄香 藒车香 兜纳香 耕香 木蜜香 迷迭香 香之异四十品 都夷香 荼芜香 辟寒香 月支香 振灵香 千亩香 十里香 [香黹]齐香 龟甲香 兜末香 沈光香 沈榆香 茵墀香 石叶香 凤脑香 紫述香 威香 百濯香 龙文香 千步香 熏肌香 蘅芜香 九和香 九真雄麝香 罽宾国香 拘物头花香 升霄灵香 祇精香 飞气香 金磾香 五香 千和香 兜娄婆香 多伽罗香 大象藏香 牛头旃檀香 羯布罗香 薝卜花香 辟寒香 香谱卷下 香之事 述香 香序 香尉 香市 熏炉 怀香 香户 香洲 披香殿 采香径 啖香 爱香 含香 窃香 香囊 沈香床 金香炉 博山香炉 被中香炉 沈香火山 檀香亭 沈香亭 五色香烟 香珠 金香 鹊尾香炉 百刻香 水浮香 香篆 焚香读孝经 防蠹 香溪 床畔香童 四香阁 香界 香严童子 香文 天香传 古诗咏香炉 齐刘绘咏博山香炉诗 梁昭明太子铜博山香炉赋 汉刘向熏炉铭 梁孝元帝香炉铭 古诗 香之法 蜀王熏御衣法 江南李王帐中香法 唐化度寺牙香法 雍文彻郎中牙香法 延安郡公蘂香法 供佛湿香 牙香法 又牙香法 又牙香法 又牙香法 又牙香法 又牙香法 印香法 又印香法 傅身香粉法 梅花香法 衣香法 窨酒龙脑丸法 球子香法 窨香法 熏香法 造香饼子法 序 《书》称:至治馨香,明德惟馨。
反是则曰腥闻在上;《传》以芝兰之室、鲍鱼之肆,为善恶之辨;《离骚》以兰、蕙、杜蘅为君子;粪壤、萧艾为小人君子澡雪其身,熏祓以道义,有无穷之闻,余之谱亦是意云 卷上 香之品 四十二品 龙脑香 《酉阳杂俎》云:“出波律国,树高八九丈,可六七尺围,叶圆而背白其树有肥瘦,形似松脂,作杉木气干脂谓之龙脑香,清脂谓之波律膏子似豆蔻,皮有甲错《海药本草》云:“味苦、辛,微温,无毒主内外障眼、三虫,疗五痔,明目、镇心、秘精又有苍龙脑,主风疹[黑干],入膏煎良,不可点眼明净如雪花者善,久经风日,或如麦麸者不佳云合黑豆、糯米、相思子贮之,不耗今复有生熟之异称生龙脑,即上之所载是也,其绝妙者;目曰:梅花龙脑有经火飞结成块者,谓之熟龙脑,气味差薄焉,盖易入他物,故也 麝香 《唐本草》云:“生中台川谷,及雍州、益州皆有之陶隐居云:“形似麞,常食柏叶及噉蛇或于五月得者,往往有蛇皮骨主辟邪、杀鬼精,中恶、风毒疗伤多以一子真香分糅作三、四子,刮取血膜,杂以余物大都亦有精簏、破皮毛共在裹中者为胜或有夏食蛇虫多,至寒香满,入春患急痛,自以脚剔出,人有得之者此香绝胜带麝,非但香,辟恶,以香真者一子,着脑间,枕之,辟恶梦及尸疰鬼气。
今或传有水麝脐,其香尤美 沈水香 《唐本草》注云:“出天竺、单于二国,与青桂、鸡骨、馢香同是一树叶似橘,叶似橘,经冬不雕,夏生花,白而圆细,秋结实如槟榔,色紫似葚,而味辛,疗风水毒肿,去恶气树皮青色,木似榉柳重实黑色沈水者是今复有生黄而沈水者,谓之蜡沉又其不沈者,谓之生结又《拾遗解纷》云:“其树如椿,常以水试,乃知余见下卷《天香传》中 白檀香 陈藏器云:《本草拾遗》曰:“树如檀,出海南,主心腹痛、霍乱、中恶、鬼气、杀虫又《唐本草》云:“味咸,微寒,主恶风毒,出昆仑盘盘之国主消风积、水肿又有紫真檀,人磨之以涂风肿,虽不生于中华,而人间遍有之 苏合香 《神农本草》云:“生中台川谷陶隐居云:“俗传是师子粪,外国说不尔今皆从西域来真者难别紫赤色如紫檀坚实,极芬香,重如石,烧之灰白者佳主辟邪、疟、痫、疰,去三虫 安息香 《本草》云:“出西戎,似柏脂,黄黑色为块新者亦柔软,味辛、苦,无毒,主心腹恶气、鬼疰《酉阳杂俎》曰:“安息香,出波斯国,其树呼为辟邪树长三丈许,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冬不凋二月有花,黄色,心微碧,不结实刻皮出胶如饴,名安息香 郁金香 《魏略》云:“生大秦国,二、三月花如红蓝,四、五月采之。
其香十二叶,为百草之英《本草拾遗》曰:“味苦,无毒,主虫毒、鬼疰、鸦鹘等臭,除心腹间恶气、鬼疰,入诸香用《说文》曰:“郁金,芳草煮以酿鬯,以降神也 鸡舌香 《唐本草》云:“生昆仑及交、爱以南,树有雌雄皮不并似栗,其花如梅,结实似枣核者,雌树也,不入香用无子者,雄树也采花酿以成香,微温,主心痛、恶疮,疗风毒,去恶气 熏陆香 《广志》云:“生海南又《僻方注》曰:“即罗香也《海药本草》云:“味平温,无毒,主清人神其香树一名马尾,香是树皮鳞甲,采之复生又《唐本草》注云:“出天竺国及邯祁,似枫松脂,黄白色天竺者多白,邯祁者夹绿色,香不甚烈主伏尸、恶气,疗风、水肿毒、恶疮 詹糖香 《本草》云:“出晋安、岑州、及交、广以南,树似橘,煎枝叶为之,似糖而黑多以其皮及蠹粪杂之,不得淳正者惟软乃佳 丁香 《山海经》曰:“生东海及昆仑国,二、三月花开,七月方结实《开宝本草》注云:“生广州,树高丈余,凌冬不凋,叶似栎,而花圆细,色黄子如丁,长四五分,紫色中有粗大长寸许者,俗呼为母丁香击之则顺理而折主风毒诸肿,能发诸香,及止干、霍乱、呕吐,各验 波律香 《本草拾遗》曰:“出波律国,与龙脑同树之清脂也。
除恶气,杀虫疰见“龙脑香”,即波律膏也 乳香 《广志》云:“即南海波斯国松树脂,有紫赤樱桃者,名乳香,盖熏陆之类也仙方多用辟邪,其性温,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风,能发酒,治风冷,止大肠泄僻,疗诸疮疖,令内消今以通明者为胜目曰:的乳,其次曰拣香,又次曰瓶香,然多夹杂成大块,如沥青之状又其细者,谓之香缠 青桂香 《本草拾遗》曰:“即沉香同树细枝、紧实未烂者 鸡骨香 《本草拾遗》记曰:“亦馢香中,形似鸡骨者 木香 《本草》云:“一名蜜香,从外国舶上来叶似薯蓣而根大,花紫色,功效极多味辛,温而无毒主辟温,疗气劣、气不足,消毒,杀虫毒今以如鸡骨坚实,啮之粘齿者为上复有马兜苓根,谓之青木香,非此之谓也或云有二种,亦恐非耳一谓之云南根 降真香 《南州记》曰:“生海南诸山又云:“生大秦国《海药本草》曰:“味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之有验《仙传》云:“烧之感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甚为第一小儿带之能辟邪气其香如苏方木然之初不甚香,得诸香和之,则特美 艾蒳香 《广志》云:“出西国,似细艾又云:“松树皮绿衣,亦名艾蒳,可以合诸香烧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本草拾遗》曰:“味温无毒,主恶气,杀蛀虫,主腹冷、泄痢。
甘松香 《本草拾遗》曰:“味温无毒,主鬼气,卒心腹痛、胀满,浴人身令香丛生叶细《广志》云:“甘松香生凉州 零陵香 《南越志》云:“一名燕草,又名熏草,生零陵山谷,叶如罗勒《山海经》曰:“熏草似麻叶,方茎,气如蘼芜,可以止疠即零陵香味苦无毒,主恶气、注心腹痛,下气、令体香,和诸香或作汤丸用,得酒良 茅香花 《唐本草》云:“生剑南诸州,其茎叶黑褐色,花白,非白茅也味苦温无毒,主中恶,温胃,止呕吐叶苗可煮汤浴,辟邪气,令人香 馢香 《本草拾遗》曰:“亦沈香同树,以其肌理有黑脉者谓之也黄熟香,亦馢香之类也,但轻虚枯朽不堪者今和香中皆用之 水盘香 类黄熟而殊大,多雕为香山佛像,并出舶上 白眼香 亦黄熟之别名也其色差白,不入药品,和香或用之 叶子香 即馢香之薄者,其香尤胜于馢,又谓之龙鳞香 雀头香 《本草》云:“即香附子也所在有之叶茎都似三棱,根若附子,周匝多毛交州者最胜,大如枣核,近道者如杏仁许荆襄人谓之莎草根大下气,除胸腹中热,合和香用之尤佳 芸香 《仓颉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