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七章:税收理论.ppt

77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588036521
  • 上传时间:2024-09-07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95.50KB
  • / 7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节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什么是税收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第三节第三节   税收原则税收原则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税负的转嫁与归宿第五节第五节 税收效应税收效应第六节第六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税收的经济影响第七节第七节 优化税制理论优化税制理论第七章第七章  税收理论税收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第一节  什么是税收l一、税收的基本属性一、税收的基本属性l马克思马克思 ----“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 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l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主要溯源于托马斯主要溯源于托马斯•霍布斯霍布斯 (T..Hobbes) 的的“利益交换说利益交换说” (Benefit- Exchange-Theory) 托马斯托马斯•霍布斯:霍布斯:“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 ““利益交换说利益交换说””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 ”凯恩斯凯恩斯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效需求、优化产业结构 负负有有提提供供公公共共物物品品的的义义务务享享有有消消费费公公共共物物品品的的权权利利负有纳税的义务负有纳税的义务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享有依法征税的权利政政府府部部门门社社会会公公众众当代资产阶级当代资产阶级 税收理论税收理论约翰约翰•洛克洛克 l二、税收的二、税收的“三性三性”l(一)税收的强制性(一)税收的强制性l(二)税收的无偿性(二)税收的无偿性l(三)税收的固定性(三)税收的固定性 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要素税制要素和税收分类和税收分类 一、税制要素一、税制要素 (一)征税主体 (二)纳税人:负税人 (三)课税对象:税源、税目 (四)课税依据 (五)税率 (六)起征点与免征额 (七)税基 税率的划分--税率的划分-- 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图图7--1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税基税基累进累进比例比例定额定额O税税率率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表表7-1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单位:元)  全额累进税与超额累进税比较  (单位:元)35000350005000050000100000100000100000100000    125001250050000500002500025000100000100000505075001~~1000001000010000300003000025000250007500075000404050001~~7500075007500150001500025000250005000050000303025001~~50000500050005000500025000250002500025000202025000以下以下超超额额累累进进税税额额全全额额累累进进税税额额适用超适用超额额累累进进税率税率的的应应税所税所得得适用全适用全额额累累进进税率税率的的应应税所税所得得税率税率(%)(%) 税税级级 l二、税收分类二、税收分类l(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l(二)直接税与间接税(二)直接税与间接税l(三)从量税与从价税(三)从量税与从价税l(四)价内税与价外税(四)价内税与价外税l(五)中央税、地方税与共享税(五)中央税、地方税与共享税 第三节 税收原则第三节 税收原则 税税收收原原则则又又称称税税收收政政策策原原则则或或税税制制原原则则。

      它它是是制制定定税税收收政政策策、、设设计计税税收收制制度度的的指指导导思思想想,,也也是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制优劣的准绳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制优劣的准绳l1 .税收原则的演进l2 .税收的效率原则l3 .税收的公平原则 1.1 1.1 古典税收原则古典税收原则l斯密(Smith, A.)税收四原则l平等原则(principle of equality)l确定原则(principle of certainty) l便利原则(principle of convenience)l最小征收费用原则(principle of minimum cost)l斯密是历史上明确、系统地阐述税收原则的第一人l斯密的税收四原则反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自由发展,作为“守夜人”的政府不干预或尽可能少干预经济的客观要求 l平等原则l指国民应按其在国家保护下所获收入的多少来确定纳税的数额 l确定原则 l指国民应纳税额及缴纳方式(时间、地点、手续等),都应清楚明确,不要轻易变动l便利原则l指政府征税的时间、地点、方法等应尽量从简,让纳税人感到便利l最小征收费用原则l指税务部门征税时所消耗的费用应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国家的收入额与纳税人所缴纳的数额之间的差额最小。

      l瓦格纳税收四大原则(含九小原则)瓦格纳税收四大原则(含九小原则)l财政收入原则l国民经济原则l社会正义原则l税收行政原则 l财政收入原则l充足原则,税收收入应能充分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l弹性原则,即税收收入能够适应财政支出的变化l国民经济原则 l慎选税源原则,税源的选择应有助于保护资本;主张以国民所得为税源,而不能以资本所得和财产所得为税源l慎选税种原则,税种的选择应考虑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 l社会正义原则 l普遍原则,税负应遍及每一个社会成员,人人有纳税义务l平等原则,应根据纳税能力的大小征税,通过累进税、免税等措施,达到社会正义目标l税收行政原则 l确定原则,纳税的时间、方式和数量等应预先规定清楚l便利原则,纳税手续尽量简便,以方便纳税人l节省原则,节省征收费用 1.2 1.2 现代税收原则现代税收原则l效率原则l税收应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l公平原则l税收应有助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l稳定原则l税收应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2 .2 .税收的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l2.1 税收的财政原则l2.2 税收中性原则l2.3 税务行政效率原则 2.1 2.1 税收的财政原则税收的财政原则l财政原则是税收的最基本原则 l包含两层含义 l充分原则l弹性原则 l充分原则充分原则 l税收的充分性是指税收应当能够为政府活税收的充分性是指税收应当能够为政府活动提供充实的资金,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动提供充实的资金,保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

      务的需要l政府课税的目的在于为公共产品的提供筹政府课税的目的在于为公共产品的提供筹集资金,因此,税收的充分性取决于它是集资金,因此,税收的充分性取决于它是否能够满足提供适当规模的公共产品的需否能够满足提供适当规模的公共产品的需要,或者说,取决于它是否有助于改进公要,或者说,取决于它是否有助于改进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配置效率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配置效率 l弹性原则弹性原则 l税收有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应当能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私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 2.2 2.2 税收中性原则税收中性原则l税收中性原则税收中性原则((tax neutrality))l指的是政府课税不应干扰或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经济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它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l税收的无谓损失税收的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或超额负担(excess burden)l指因课税而带来的净损失或额外负担 l税收的超额负担主主要要表表现现在在两两个个方方面面::一一是是国国家家征征税税导导致致纳纳税税人人的的经经济济利利益益损损失失大大于于因因征征税税而而增增加加的的社社会会经经济济效效益益,,则则发发生生在在资资源源配配置置方方面面的的超超额额负负担担。

      二二是是征征税税对对纳纳税税人人的的消消费费和和生生产产行行为为产产生生不不良良影影响响,,则则发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l中性税收(neutral taxation)(总额税)l指不改变市场中的各种相对价格,从而不干扰私人部门的经济决策,不会导致超额负担的税收l扭曲性税收(distortionary taxation)l指产生超额负担的税收 图7- 2 税收的超额负担 l从全社会的角度看,课税就造成了面积 的福利损失,它就是税收的超额负担或无谓损失l因美国学者哈伯格(Harberger, A.C.)率先提出税收超额负担的测定方法,故理论界将 称为“哈伯格三角哈伯格三角”(Harberger triangle) 2.3 2.3 税务行政效率原则税务行政效率原则l税收成本l因征税而发生的资源耗费l税务行政效率原则l为了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应当使税收成本最小化,这就是税务行政效率原则l税务行政效率的高低一般通过一定时期的直接税成本与入库的税收收入之比来衡量l比率越低,表明税务行政效率越高;反之则反是 l税收成本的构成l征管成本(administrative cost)l指税务当局为征税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办公大楼的建造费、办公设备和用品的购置费、税务人员的工资和津贴等。

      l遵从成本(compliance cost)l指纳税人为履行纳税义务而发生的各类费用,如保持簿记资料的费用,申报、缴纳税款的费用,进行税务和会计咨询的费用等 l税收成本的决定因素l税收环境l指影响税制正常运行的各种外部条件,如收入申报制度、财产登记制度、结算制度、计算机应用程度、财会建账状况、公民纳税意识、法治化程度等l税收制度 l一般说来,商品税、财产税的税收成本低于所得税,从量税的税收成本低于从价税,比例税的税收成本低于累进税,公司税的税收成本低于个人税此外,中央集中管理的税收成本低于分级分散管理;单一环节的税收比多环节的税收成本低;等等 3. 3. 税收的公平原则税收的公平原则l3.1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l3.2 受益原则l3.3 纳税能力原则l3.3 两种衡量标准的权衡 3.1 3.1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l税收应具有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l横向公平(horizontal equity)l指的是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l纵向公平(vertical equity)l指的是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l税收公平原则大体可以概括为两类 l受益原则l纳税能力原则 3.2 3.2 受益原则受益原则l受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l即要求每个人所承担的税负应当与他从公共产品中的受益相一致。

      l横向公平意味着从公共产品中获益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l而纵向公平意味着受益多的多纳税,受益少的则少纳税 l受益原则的分类l一般受益原则l如果收入相同的纳税人有相近的偏好,在一般受益原则下,税收制度就取决于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l特殊受益原则l要求对政府服务的特定使用者课征税收或收取费用l间接替代征收原则l直接衡量纳税人从某种政府服务中得到多少利益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在许多场合下人们以间接替代的方式实现受益原则例如,采用征收汽油税、汽车税和其他汽车产品税,作为对公路使用的间接替代征收 l受益原则在实践中存在的困难l实行受益原则要求每个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和他对公共服务的需求一致,或者必须测定每个纳税人从公共支出中到底享受了多少利益,这是很难的这意味着,总体税收按受益原则进行分摊是做不到的l体现受益原则的税收不改变市场体系所决定的初次分配格局受益原则维护的是收入分配规则的公平,而无助于实现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 3.3 3.3 纳税能力原则纳税能力原则l 纳税能力原则(ability-to-pay principle)l即根据每个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其应当承担的税收 l横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应缴纳同等的税;l纵向公平可以解释为具有不同纳税能力的人缴纳不同的税,也即,纳税能力大的人多纳税,纳税能力小的人少纳税,无纳税能力的人不纳税。

      l衡量纳税能力的最优标准 l客观说l主观说 l客观说l以个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l财富的表示方式l收入l消费l财产 l收入作为衡量纳税能力标准的优缺点l优点l收入通常被认为是衡量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最好标准因为收入体现了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权,最能决定纳税人在特定时期内的消费或增添其财富的能力l缺点:应当如何确定收入的统计口径?l以单个人的收入为标准还是以家庭平均收入为标准?l以货币收入为标准还是以经济收入为标准? l以毛收入为标准还是以净收入为标准? l消费作为衡量纳税能力标准的优缺点l优点l消费反映着一个人对经济资源的使用,消费者多的人表明他使用了较多的社会资源和得到更大的利益,自然应当缴纳更多的税收l只对消费品征税,有助于抑制消费,鼓励投资,从而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l缺点l不同个人的消费倾向可能不同,假如都以消费支出数字来确定纳税能力的话,也会产生不公平 l财产作为衡量纳税能力标准的优缺点l优点l财产代表着纳税人对其所拥有的经济资源的独立支配权,反映着个人的经济能力l纳税人可以利用财产赚取收入,或者通过获得遗产、赠予等使财富增加,增强其纳税能力l缺点l数额相等的财产未必会给纳税人带来相同的收益;l有财产的纳税人中,负债者与无债者情况不同,财产中的不动产与动产情况也不同;l财产种类繁多,实践上难以查实和评估。

      l从上述三种衡量纳税能力的标准看,任何一种都难免存在片面性,绝对公平的标准是不存在的l可以以一种标准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标准 l主观说l衡量纳税能力应以每个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为标准 l如果征税使每一个人所感受的牺牲程度相同,税制就是公平的,否则就不公平l衡量效用牺牲的三种理论l均等绝对牺牲l均等比例牺牲l均等边际牺牲 l均等绝对牺牲l指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总效用相等,在全部效用中都受到相同的损失l均等比例牺牲l指每个纳税人因纳税而牺牲的效用要与其税前总效用之比相同l均等边际牺牲l指每个纳税人在纳税之后的最后一个单位货币收入的效用应当相等 第四节第四节 税负转嫁和归宿税负转嫁和归宿一、税收负担一、税收负担l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指由于国家征税给纳税人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从绝对额考查,它是指纳税人应支付给国家的税款额;从相对额考查,它是指税收负担率,即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其计税依据价值的比率l税收负担是税收政策的核心 l从宏观经济学角度考察,税收负担不仅仅是指纳税人支付给国家的税款,它还包括由于政府征税而给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害,即税收的超额负担,也包括政府征税发生的税务行政费用和纳税人缴税产生的费用。

      按层次划分,税收负担分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l宏观税负(总体税负)指一定时期内国家参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分配过程中,以税收形式所集中的价值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税收收入总额l衡量一国宏观税负的指标是用税收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T/GDP)来反映 l二、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二、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税收转嫁:l指的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应当承担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的过程l税收转嫁行为的发生,可能使纳税人与负税人出现不一致的情形 l税收的法定归宿与经济归宿的差别税收的法定归宿与经济归宿的差别l税收的法定归宿说明谁在法律上负责纳税l税收的经济归宿说明到底谁真正负担了税收,它所要反映的是由征税引起的私人真实收入的变化l区分税收的法定归宿与经济归宿的不同,有助于理解纳税人法律责任和税收真实负担之间的差异 三、税负转嫁方式三、税负转嫁方式 1.前转l也称顺转,指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按照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通过提高价格的办法,将所纳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要素的购买者,即由卖方向买方转稼l是税收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 2后转l也称逆转逆转指纳税人用压低进价、压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将所纳税款向后转移给商品或要素提供者的一种形式。

      l税收转嫁之所以表现为后转,一般是因为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售价的办法,向前转移税收负担l特例:税收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taxation) 3税收资本化l如果政府向资本品的收益征税,那么在这项资本品出售时,买主会将以后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资本品价值中预先扣除,从而使资本品的价格下降,税收实际上将由资本所有者负担此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付税,实际上税款是由卖主负担的l税收资本化是将累次应纳税款作一次性转嫁 l税收资本化计算公式l假设某一资本品在各年末能够产生长期收益流 ,那么其现值的计算公式为: 为各年的利率,即贴现率 l该资本品在出售时,买方所能接受的价格即为 假设政府每年向资本收益征税 则资本现值变为:l这时买方为购买这一资本品愿意支付的价格也下降为 ,从而他以后应纳的税收一次性转嫁给了卖方价格的降幅即税收转嫁总量为: l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土地等某些能产生长久收益的资本品的交易中如果征收土地税,地价就会下降l混转或散转l对纳税人来说,前转和后转的形式可以兼而用之也即,纳税人一方面通过提高售价的方式将一部分税负向前转嫁给买方,另一方面通过压低进价的方式将一部分税负向后转嫁给卖方。

      这一情形称为混转或散转l消转:纳税人自我消化税款 l四、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四、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l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l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 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l3.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 嫁l4.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 较难转嫁较难转嫁l5.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PP1P2OP3DSS’SS’S’Q Q图图7-4 7-4 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税负转嫁和归宿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的税负转嫁和归宿 图图7-3 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嫁归宿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的税负转嫁归宿S SQ QD DD DS SS’S’P2P2P1P1P3P3O OS’S’P P l四、我国的税负转嫁四、我国的税负转嫁l(一)深入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重要意义(一)深入研究税负转嫁的机理有重要意义 l(二)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二)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 切关系切关系 l(三)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三)税负转嫁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 l(四)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四)自然垄断行业的税负转嫁居于优势l(五)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五)提高所得课税比重,缩小税收转嫁的范围和空间 l(六)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六)实行价外税,有利于增强商品课税税负归宿的 透明度透明度 一、税收的收入效应一、税收的收入效应食品食品P1AO衣物衣物B图图7-5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的收入效应P2CD第五节第五节 税收效应税收效应 I3P3El二、税收的替代效应二、税收的替代效应I1P1BO衣衣物物食品食品A A图图7-6 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替代效应 l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l(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分析l(二)我国的实际情况(二)我国的实际情况第六节第六节 税收的经济影响税收的经济影响 l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l(一)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l(二)我国的实际情况(二)我国的实际情况 l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l(一)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一)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l(二)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二)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l(三)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三)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征税使投资替代效应征税使投资替代效应0 0消费消费投投资资B P 1 I 1I 1 I 2 C 1 C2I 2 P 2 D 图图7-8 征税使投资替代效应征税使投资替代效应A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0 0消费消费投投资资B E P2P 1 I 1 I2C1C2 I2 I 1 A 图图7--9 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税收对投资的收入效应 l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l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l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l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l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 效应的一种方法效应的一种方法 l五、税收与经济发展 1。

      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税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观点 2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3减税政策评析减税政策评析供给学派代表人物:供给学派代表人物:Arthur B Laffer l1. 1 古典经济学的观点古典经济学的观点l1. 2 社会政策学派的观点社会政策学派的观点l1. 3 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2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供给学派的税收观点 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供给学派的三个基本命题 ((1)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低边际)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税率会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 ((3)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一定按同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一方向变化,甚至可能按反方向变化l拉弗曲线拉弗曲线 AOCB税税收收收收入入税率税率 图图7--10 拉弗曲线拉弗曲线DE l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l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 要实行高税率要实行高税率l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 税率税率l3、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 个重要条件个重要条件 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样本国家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对比表表7-2 样样本国家宏本国家宏观观税率与税率与经济经济增增长长率的率的对对比比 样样本国本国 人均收入人均收入(按(按1979年美元年美元计计算)算)税收收入占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比重 (%)(%) 1970-1979 年年GDP实实 际际增增长长 (( %)%)马马拉拉维维(低税)(低税)扎伊扎伊尔尔(高税)(高税)200-30011.821.56.3--0.7客麦隆(低税)客麦隆(低税)利比里利比里亚亚(高税)(高税)500-60015.1 21.2 5.41.8泰国(低税)泰国(低税)赞赞比比亚亚(高税)(高税)500=60011.722.77.71.5巴拉圭(低税)巴拉圭(低税)秘秘鲁鲁(高税)(高税)700-110010.314.48.33.1毛里求斯(低税)毛里求斯(低税)牙牙买买加(高税)加(高税)1100-130018.623.88.2--0.9韩韩国(低税)国(低税)智利(高税)智利(高税)1400-170014.222.410.31.9巴西(低税)巴西(低税)乌乌拉圭(高税)拉圭(高税)1700-210017.120.08.72.5新加坡(低税)新加坡(低税)新西新西兰兰(高税)(高税)1800-595016.227.58.32.4西班牙(低税)西班牙(低税)英国(高税)英国(高税)4300-635019.130.44.42.1日本(低税)日本(低税)瑞典(高税)瑞典(高税)8800-1195010.630.95.22.0 l3。

      减税政策评析减税政策评析l((1)对供给学派税收主张的理论争议)对供给学派税收主张的理论争议l((2)美国减税政策实例分析)美国减税政策实例分析 ——减税政策并减税政策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非万能的灵丹妙药 第七节 优化税制理论l1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l2 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l3 最优商品税l4 最优所得税l5 最优税收理论的政策启示 1 1 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l最优税收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税收的公平与效率原则的内容进行整合,以便能够在公平与效率的权衡取舍之间选择一个最优的组合l最优税收理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l最优商品税l最优所得税 2 2 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l理想的税制的三个标准l税收公平原则l税务行政最小成本原则l最小负激励效应原则l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方法 l运用个人效用和社会福利的概念,在赋予各个标准不同权重的基础上,将这些标准统一于惟一的标准之中l能够带来最大社会福利水平的税收就是最优税收最优税收(optimal tax) 3 3 最优商品税最优商品税l次优税收(second-best taxation) l即在保证一定收入规模的前提下,使课税行为导致的经济扭曲程度最小化 。

      l最优税收理论中的“最优”实际上指的是“次优”l最优商品税设计的两个法则l等比例减少法则l逆弹性法则 l米尔利斯(Mirrlees, 1971)非线性所得税最优化模型的一般结果l边际税率应在0与1之间;l有最高所得的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l如果具有最低所得的个人按最优状态工作,则他们面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0 l基于米尔利斯模型的重要结论l最优税收结构近似于线性,即边际税率不变,所得低于免税水平的人可获得政府的补助;l边际税率相当低;l所得税并非缩小收入不平等的有效工具 l斯特恩(Stern, 1976)最优线性所得税模型 l结论l线性所得税的最优边际税率随着闲暇和商品之间的替代弹性的减小而增加,而随着财政收入的需要和更加公平的评价而增加l政策含义l人们对减少分配不平等的关注越大,则有关的税率就应越高l最优税率与劳动供给的反应灵敏度、财政收入的需要和收入分配的价值判断密切相关,假如能够计算或者确定这些参数值,就可以计算出最优税率 5 5 最优税收理论的政策启示最优税收理论的政策启示l需要重新认识所得税的公平功能,并重新探讨累进性所得税制的合理性l税制改革应综合考虑效率与公平两大目标 l如果要在实践中实行最优税收理论所推导的各种规则,可能需要对财税制度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但这不太现实。

      改革过程中可能产生暂时性的无效率制度变革之路可能不会一帆风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