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种可供操作的散文教学模式.pdf
1页的几篇作文,让学生品读品读小作者精彩的 开头和结尾并且找出自己最喜欢句子,积累 下来其次出示班上一位中等孩子的作品,让 大家一起来修改,提倡孩子们运用上自已积 累的好词佳句这时候,看着大屏幕上的原 文,孩子们信心满满,有多半举起了小手…… 如这次的写景作文《秋天的景色》,孩子们就 能把一篇干巴巴的作文,运用上拟人、比喻的 修辞方法,把文章修改得生动、具体 这样的课堂,运用了多媒体,问题无需 重复,就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不但省去了教 师喋喋不休地讲解的枯燥的过程,而且还指 一种可供操作的散文教学模式 名师工作室 导r学生读书时怎样积累优美词,口J及在丐作 中的灵活运用,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还能让 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 自己的知识仓库呢 口潘双林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能不能遵循文体 特征,探究不同文体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散文 的教学模式最近听了我校“希望杯”竞赛中 周永华老师执教的《绝地之音》(课文选自苏 教版《现代散文选读》)的课后,有了豁然开朗 的感觉这节课给散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可供 操作的范式,很有探讨、完善和推广的价值 我们可以把周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概括为 抓要言、品意境、学技法三部曲,这也是可以 推广到大多数散文教学中的一种范式。
一、抓要言梳理文脉 抓要言,首先要抓文眼文眼,即“揭全文 之旨”的点睛之笔,是牵制全篇的艺术构思焦 点要抓准文眼,需“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 自己安置在“情动而辞发”的“点”上,引导学 生顺着文路揣摩,循着笔意思索比如周老师 引导学生抓住第二小节“进入陕甘宁蒙一带, 我的心整日被强烈地震撼着”一句,层层设 问,步步逼近,一连串的问题设计,使这堂课 纲举目张 抓要言,还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 要句子,把握行文脉络,理清思路文脉,是一 个完美、严谨的艺术整体的脉络与筋骨,在全 文起着重要的组合作用要使无穷的联想,零 散的材料,上升为具有艺术魅力的散文,忽视 文脉是难以想象的正如吕祖谦《古文关键》 中所说:“常使经纬相通,有一脉过接乎其间 然后可盖有形者纲目,无形者血脉也因 此,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发现重要的句子,并由 此理出内在的经纬,领悟文章的主旨和神韵 比如,《绝地之音》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 分(第1段):追忆(魂牵)绝地之音;第二部分 (第2~5段):邂逅绝地之音;第■部分(第6~8 段):探询绝地之音;第四部分(第9~1O段):捕 捉绝地之音四个部分中,二、三两个部分是 文章的重点。
可以概括成“地之绝”“音之绝”,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地”“音”的特点,“地”和 “音”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这么安排的意 图等等 二、品意境,缘情体物 古人讲:“圣人立象以尽言”,含蓄蕴藉是 散文的重要特征,诗意是散文的生命老舍先 生说:“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也就是 说,当主观的美丽情思和想象附丽于一定的 客观景物时,方能构成意境因此,散文教学 中只有抓住物我一体的意境,散文的主题、感 情、技巧等等才能够带动起来,才能把散文的 思想感情、艺术技巧讲得深入浅出 品意境,首先要将学生引入意境,浸淫其 中,才能获得深刻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进入意 境的前提是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师生双方都要 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作品之中,从内心深处感知 作品撼人心肺的艺术魅力,在感受作品并与之 产生共鸣的基础上,使师生双方与作者作品两 方的思绪自然而然地谐调共振起来 品意境,最重要的是品意象,要指导学生 学会入文寻象,观形析象,缘情体物比如,周 老师引导学生着力分析了“歌台”这一意象, 那是一块历史沉积厚重的土地,一块缺乏红 河滋润、缺乏林木点缀的色彩单调的区域,是 涂满了西北陇东旱塬浓重苦难色彩的险境 让学生体会到了高原特有的壮美,进而领会 这里人民的生生不息的伟力。
散文教学的过 程就是再现散文情感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 讲,缘情体物是散文教学最重要的手段 (作者单位:海南省琼海市万泉· 学校) 三、学技法,内化能力 苏轼在《存 纪闻》中说:“惟作文 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 散文往往借外存之景,抒内心之情,传神 地状物,精巧地升华,造成情深意浓的美 学胜景,让人留连忘返引导学生精读细 研,努力挖掘散文的语言特色,掌握基本的艺 术技法,应是散文教学分内之事 学技法,首先要从大处通览作品,在探讨 作品主题的过程中,弄清其所以神、奇、精、美 的原因,进而学习其表现手法与谋篇布局的 技巧比如周老师教学《绝地之音》一文,通过 分析让我们感受到跟现代化都市生活及江南 富饶农村生活的截然不同的生活氛 ,把我 们的视线从或幸福、或正常、或平凡、或烦恼 的日常生活图景中拉开,引导到这块地老天 荒生存状况严峻的当代“绝地”——黄土高原 的一角,让我们看到_另外一种严酷自然条件 下顽强求生的西北农民生活状况这就让学 生明确了作者选材与剪裁的匠心昕在 学技法,还要从小处人手,咬文嚼字,通 过对语言运用的分析,学习景物捕摹、感情升 华、哲理揭示的技巧要使学生明确,语 本 身并无黄金与砂石之分,能创造出动人的意 境,传神传情地写景状物,就点右成金了。
比 如,周老师对作者师徒二人在绝境之r}l相依 为命的细节描写的分析特别抓 “那块馒 头”,还有馒头是只留下的几道模糊的牙印, 挖掘出了语言背后的丰富的情感内涵,体会 到了“于细微处见精神”的艺术魅力 教无定法,但教有常法不可能有一种教 学模式可以一统天下,但就散文而言,无论是 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哲碑散文,都离不开 形与神、言与象的关联探究,因此,抓要言、品 意境、学技法三部曲可以作为大多数以形象 取胜的散文的教学模式当然,它不应该是一 成不变的,应该有若干的变式,建议并恳请大 家一起丰富与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q 巾学) 2010.2捕卺讯霉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