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复习指导纲要.doc
26页福 建 教 育 学 院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复 习 指 导 纲 要第一章 音乐的本质与功能考核内容:一、音乐的起源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主管反映的结果所以,音乐也只能是人类对现实存在的一中特殊形式的主观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起源于人类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二、 音乐的发展 音乐起源的过程本身实际上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从总的规律上说,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分化、不断溶合的发展过程三、 音乐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形象反映的结果,无论怎样特殊的艺术现象,归根到底,都可以从现实存在中找到其根源音乐是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必然要受艺术的一般规律制约因此,音乐只能是现实存在的主观反映这就是音乐的本质所在四、 音乐的基本特征音乐是由声音的运动和静止共同建构而成的艺术作品,所以,音乐的基本特征是:以听觉感知为主要感知手段;在时间流动过程中展开和完成其艺术形象的塑造;艺术形象的感知以和由之而引发的情感体验具有更大的个人性和不确定性五、 音乐的功能(一)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功能,是指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音乐所起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主要的功能有:1. 音乐的政治功能由于音乐具有对人的精神世界直接产生影响的特殊性质,所以很早就被作为一种政治宣传手段,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发挥它的作用2. 音乐的其他社会功能:提高劳动效率、表达思想感情、促进社会交往、娱悦身心、传递信息、鼓舞士气等二)音乐的教育功能古代西方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有净化、教育、精神享受等作用,音乐对人的性格有显著影响,所以应列入青年的教育课程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家提出过许多不完全相同的看法但无论怎样,共同的观点是:音乐可以教育人考核重点:1.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起源观2.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的音乐本质观3. 音乐的基本特征第二章 音乐教育与儿童发展考核内容:一、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身心健康1.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进大脑两半球机能的发展2.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进大脑皮层重要中枢的发展3.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4.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增进身体健康二、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与认知发展1.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扩大了词汇的积累,增加了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能帮助儿童养成口齿清楚的语言表达习惯。
经常听音乐可使学前儿童的听觉对节奏、句子等更加敏感,能促使有缺陷的学前儿童逐渐克服语言障碍2.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促进儿童感知能力、记忆力、想象、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三、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情感和意志发展 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应该提高儿童情感体验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帮助儿童形成对自己、他人以和周围事物积极的态度倾向,而且能够有助于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四、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1.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个性意识倾向性的发展个性意识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在学前年龄阶段,教育的目标着重在培养儿童对生活和周围事物的积极态度和广泛兴趣音乐教育活动可以在这一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的2.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教育者应该把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来看待应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前儿童去注意认识自己的外部活动和内心活动,并在集体音乐教育活动中以认可、赞赏、尊重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位儿童所做出的努力五、 音乐教育与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音乐彼此沟通并进而建立感情上的和谐关系成人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音乐交往,可以给学前儿童提供大量人际交往的机会和经验2.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纪律性和责任感的发展可以帮助儿童形成维护社会秩序、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应该并能够帮助儿童打下最初的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意识的基础考核重点:音乐教育对学前儿童身体、语言、认知、情感和意志、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有哪些第三章 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考核内容:一、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达尔克洛兹是瑞士教育家1900年创立了“体态律动”学说,并在这一学说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音乐教育体系主要安排了以下三方面的课程内容:合乐动作、即兴表演、视唱练耳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了身体运动反应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体态律动学说不但在理论上启发了近现代音乐教育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而且在实践上推进了近现代音乐教学技术的进步二、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是匈牙利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创建于20世纪初,主要特色:以歌唱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以优秀音乐特别是匈牙利民族的优秀音乐为主要教材;以“儿童自然发展法”作为课程进度安排的主要依据;强调乐谱读写能力的培养并为此建立了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系。
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一种立足于弘扬本民族文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普和提高合唱教育方面和在普通学校中推行乐谱读写教育方面也都做出了十分有价值的贡献三、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卡尔·奥尔夫是德国音乐教育家20世纪初创立了“奥尔夫”体系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和声音造型3个方面教学组织形式需要从两个角度来描述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创作法”教材可用奥尔夫本人写作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贡献:创造了致力于通过创造性参与活动,使有效儿童能够更自然地进入音乐世界的音乐教育体系;在有关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等研究领域为音乐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具有开创意义的新贡献四、 铃木音乐教育体系铃木镇一是日本音乐教育家20世纪中开始了“才能教育”体系的建设铃木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思想是:为儿童提供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才能发展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坚持不懈的大量练习是才能发展的第二个必要条件;积极情感的不断激发是才能发展的第三个必要条件;倾听习惯和倾听技能的培养是音乐才能发展的第四个必要条件贡献在于:将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崇尚融入儿童小提琴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中,创造除了以大量模仿优秀范例的艰苦训练为主线,严格督促、热情鼓励与母亲伴学、同伴榜样为辅线的音乐教育体系。
五、 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计划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曼哈顿维尔学院牵头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成果应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更加强调学生主动探究性学习它的螺旋形上升的核心概念系统和行为化的发展目标表述方式都为未来的音乐教育目标研究做出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重要贡献六、 近现代我国儿童音乐教育 我国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 1. 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的儿童音乐教育此时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大,近现代儿童音乐教育从萌芽逐步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该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主要强调音乐对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2. 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的儿童音乐教育学校音乐教育一方面继承了利用音乐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另一方面开始日益增强对音乐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视程度3.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的儿童音乐教育再次将音乐的政治思想教育功能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儿童主要通过参与社会政治活动中的音乐表演实践来学习音乐4. 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末期的儿童音乐教育智力教育、创造力教育第一次被明确提出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5. 80年代末期至今的儿童音乐教育素质教育作为国策影响了我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使之逐步形成追求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
考核重点:达尔克罗兹、柯达伊、奥尔夫、铃木等四种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的创始人、主要观点、教学方法和主要贡献第四章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观点考核内容:一、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直接指向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也就是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2.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音乐活动中的审美过程(认识美、体验理解美、创造美的过程)来对儿童施加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3. 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是使学前儿童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音乐实践的基本手段二、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1. 游戏性2. 综合性3. 整体性三、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原则1. 实践原则2. 和谐原则3. 低耗高效原则4. 可持续发展原则四、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途径1. 教师安排的与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教师安排的音乐活动包括一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性或渗透性的音乐活动,也包括教师根据需要临时发起、组织的各种类型的音乐活动儿童自发的音乐活动包括一切由儿童主动发起的与音乐有关的活动2. 专门性与渗透性的音乐活动专门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和组织的音乐活动。
渗透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指各种应用了音乐又并非以音乐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其他教育活动可以列举四种价值,包括强化、深化儿童其他方面的学习经验;为儿童提供应用非语言的思维、想象和表达方式的机会;调剂美化儿童的一日生活;向儿童提供更为广泛丰富的学习音乐和应用音乐的机会3. 显性的与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显性的音乐教育活动:一切由教师设计、发起、控制的,与音乐有关的教育活动隐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泛指一切可受教师控制的和不可受教师控制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有时被称为氛围)对特定教育机构内的儿童产生的影响五、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施者——教师1. 教师的世界观与行为特征:乐业敬业、真诚自然、积极乐观、热爱儿童、热爱音乐、富于创新精神等2. 教师的自我教育能力:不断自觉进行自我教育的意识和有效的自我教育方法3. 教师的人际沟通能力:平等沟通的意识和有效沟通的技能4. 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可以分为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更为广泛意义上的音乐涵养考核重点:1.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目的、特点、原则、途径2. 教师素质和其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地位3. 教师鉴赏分析音乐的能力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的具体方面考核难点:1. 举例说明怎样运用音乐教育的特点来设计和实施音乐教育活动。
2. 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时如何怎样来遵循教育原则3. 如何有效利用不同音乐教育途径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第五章 幼儿园集体音乐教学活动的目标撰写考核内容:一、 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意义1. 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2. 切实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二、 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原则1. 系统化原则教师必须按照以下顺序和内容来撰写目标:(1)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感的发展,(2)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3)价值观念的获得与积极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2. 系列化原则:(1)能力目标的系列化(2)材料目标的系列化3. 行为化原则:(1)必须针对将要实施教育的特定儿童群体的现状和发展(2)必须针对要使用的音乐教材内涵的教育潜力(3)必须针对教师或儿童特定的可见行为三、 提出和撰写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方法1. 音乐教学活动目标的提出应全面考虑:(1)音乐教育的总目标(2)本阶段音乐教育目标(3)本阶段本班教育工作的问题或重点(4)所选特定音乐教材的教育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