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水利学考试重点作弊禁用.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08906028
  • 上传时间:2023-02-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水利学考试重点作弊禁用第二章:1、天然水体的组成及其特征,各组成部分之间有何关系或联系?答:组成:(1)、天然水体的物质组成包括:气态成分的Co2和O2;主要离子有:Cl-、硫酸根、钠、钾、钙等;特殊微量元素:氢、硝态氮、锂锶钡锰铁氟碘等;有机质:富里酸和胡敏酸;悬浮固体物质天然水体的物质组成直接影响着水的物化性状及使用功能,是水质和水环境评价的主要依据2)、水体底质:主要由水体环境中的碎屑物质、胶体物质、生物单残体各种有机质及无机化学沉积物组成,包括水中生物的代谢产物底质的特征可以反映水体及其水质的历史演变过程,它是水体中非可溶性物质及超量溶解物质的沉积产物,是水质净化的产物和水中生物生存的营养贮备与生活环境3)、水生生物:包括漂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自游生物(4)、水体边界:由隔水或相对隔水的固体物质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1) 、水生生物尤其是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对水中的溶解物质及底质具有积极的影响,积极参与水体自净,以及有机质及污染物质的降解、转化和分散有害物质的浓集作用过程,同时对水质和水环境也产生严重污染2)、水体的底质是水体边界是水体边界沉积建造演变过程中由水体主要组成部分向水体的环境要素逐渐过渡的一种组成部分,当水体底质的下层再被扰动,当与水体发生明显的物质交换和物理化学效应时,该水体底质层实际上已经转化为环境组成要素了。

      3)水体边界是水体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主要作用面,是水体与外部环境的过渡带,其作用包括水分的补排、盐分的增减和生态系统的演进等2、 水体有哪些环境属性?答:水体环境属性有:1、水的资源环境属性;2、水的生态环境属性;3、水的地质环境属性;4、水的社会环境属性3、 各类天然水体的特点?答:(1)、大气降雨的特点:具有资源、环境、生态意义;具有自然界各类水体中最少的溶解物质;通常有一定的酸性;(2)、河流的特点:A、矿化度高于大气降水,但较其他天然水体为低;B、河流水质因水文汇流、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及地下补给量和河段地壳物质背景等条件影响,复杂多变;C、河流水质富含气体成分,水质和水温垂直分层现象不明显;D、河流中的有机物来自陆地和邻近的静止水体,河水的初级生产力较低;E、河流的底积物质受水动力条件控制,沉积物按重力作用分布3)、湖泊的特点:A、湖泊的矿化度一般较高;B、湖泊水质、水温及溶解气体等常因静水条件而呈现平面分区和垂直分层现象;C、湖泊因水中营养物质(N、P)的多少表现为不同的营养状态;D、在相对稳定的地质环境中,湖泊的底积作用和生态深化使湖泊沿着营养湖——中营养湖——富营养湖——沼泽——最后走向衰亡形成陆地的过程。

      4)、水库的特点:A、其水体特点介于河流和湖泊之间;B、在人为控制下排水及交替更新快的水库,其特点接近河流;C、更新期长,蓄水量大的水库则特点接近湖泊5)、地下水的特点:A、相邻含水层常是相互分隔,彼此水力联系非常微弱;B、随埋深的增加,地下水才物化环境条件愈稳定,生物作用减弱;C、水质较清洁,杂技、微生物和细菌很少,但矿化度较高;D、不易遭污染第三章 、水体污染与水体自净1、 典型的水体污染及其危害有哪些内容?答:(1)、热污染:A、水温的升高会降低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加速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增大耗氧作用,也会使水体中有些毒物的毒性提高;B、水温的升高还破坏生态平衡的温度环境条件,加速一些细菌的繁殖,助长水草丛生,厌氧发酵、恶臭;C、水温影响水体自净作用,从而影响水体的感官质量和卫生质量2)、富营养化污染:A、富营养化的最直接影响是在藻类或水生植物过度繁殖的水域,造成昼夜间的溶解氧波动,间接影响水生动物及人类;B、造成一些特种消失,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的改变;C、富营养化对水体功能的破坏,直接影响人类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3)、耗氧有机物污染:A、此污染消耗水中溶解氧,如果消耗的溶解氧不能及时通过水体复氧过程得到补偿,就会导致溶解氧大幅度降低,威胁耗氧生物的生存;B、当水中溶解氧消失,厌氧细菌繁殖,形成厌氧分解,分解出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影响水体感官。

      4)、酚类污染:A、酚是高毒的污染物,低浓度的酚能使蛋白质变性,高浓度的酚能使蛋白质沉淀;B、长期饮用被酚污染的水源可引起头昏、出疹、贫血及各种神经系统疾病;C、水体酚污染将严重影响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5)、重金属污染:A、重金属污染物不能降解,只能发生形态转化或分散和富集重金属一但进入环境,有难从环境中清除;B、当生金属在水中含量很低时,即可以对生物和人类产生生物毒性6)、农药污染:A、土壤中农药随径流流进水体,或随大气飘移至各地,经雨、雪降落到地面有机氯农药难以被生物降解脂溶性强,被生物吸收后,累积在脂肪组织中,通过食物链的传递、浓缩和富集;B、农药使用过量,对人畜会有较大毒性,引起神经性疾病以致死亡;C、农药对水体污染,可造成鱼类、水鸟大批死亡,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可构成对人体健康的威胁7)、油类污染:A、油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破坏优美的海滨风景,降低了作为疗养、旅游地的使用价值,严重危害水生生物,尤其是海洋生物等;B、浮在水面的油膜,在水流作用下扩展成薄膜,对水体复氧、光照等形成直接阻遏,抑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水中溶解氧逐渐减少,并且油在降解过程中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水质状况恶化;C、油类污染物具有毒性,毒性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油类对生物的涂敷及窒息效应,水体中非水溶性焦油类物质能附着在水鸟的羽毛上,覆盖在螃蟹、牡蛎等动物的表面,损害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第二类毒性效应是生物内脂肪或体液中油与其他碳氢化合物的摄入达到一定浓度时,生物体内的代谢机制就会受到破坏。

      8)、氰化物污染: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它地抑制氧的代谢,阻断生物功能组织的氧交换氰化物会抑制各种动物的活动,是真正的非累积性毒物9)、酸污染:酸破坏水体自然缓冲作用,消灭和抵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同时,水体酸度提高会加大重金属毒性当水呈中性或碱性时,铅、汞等重金属以特定形式沉淀到底泥中,如果水体变为酸性,这些重金属可能会很快溶入水体中,导致水体重金属浓度增高,毒性增强水体酸度的提高可能对水生生态系统中多种生物产生负面影响10)、病源微生物污染:病菌和病毒既可以通过水也可以通过水体中鱼贝类而传播疾病,肉类还有浓缩病毒、病毒的作用11)、放射性污染:使生物和人体组织电离而受到损伤,引起放射性疾病有的放射性核素在水体、土壤中会转移到水生生物、粮食、蔬菜等食物中,并发生明显的浓缩12)、有毒有机物污染:有毒有机化合物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及干扰内分泌作用,尤其在影响人和动物的生育繁殖方面引起着关注一般难于降解,可在生物脂肪中累积,通过食物链经生物富集、浓缩后传递在迁移、转化过程中,浓度可提高数倍甚至上百倍破坏人体正常的内分泌,限制荷尔蒙的作用功能,或者影响、改变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调节功能。

      2、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公式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答:公式为: E:水环境容量;Cv:水环境质量标准;Co:水环境自然本底值;K:污染物消减速率;x,u,Q:水流的距离、速率和流量;Ck:容量浓度3、 水体自净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答:(1)、污染物本身的性质与浓度;(2)、水体的水情要素:水温、流量、流速和含沙量;(3)、溶解氧含量;(4)、水生生物;(5)、其他环境因素:大气、太阳辐射,底质,地质地貌条件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1、 污染源调查的内容及评价方法?答:(1)、水污染调查的内容:A、工业污染源;B、生活污染源;C、农业污染源(2) 、污染源评价的方法:A、单项指标评价:是用污染源中某一污染物的含量,统计指标来评价某污染物的污染程度;B、综合评价:是较全面,系统地衡量污染源污染程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多种污染物的浓度,排放量等因素,多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目前使用的方法很多,最广泛的方法是等标污染负荷法包括:排污量法、污径比法、超标法、排毒指标法、等标污染负荷法2、 水质监测网和采样点站的布置有什么要求?答:(1)、水质监测站的断面布置原则:①充分考虑本河段取水口、排污口数量和公布污染物排放技术状况水文及河道地形、支流汇入及水利工程情况、植被与水土流失情况,其他影响水质及其均匀程度的因素等;②力求以较少的监测断面和获得具代表性的样品,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区域水环境质量及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状况及特征;③避开死水及回水区,选择河段顺直、水流平缓、无急流湍滩且交通方便处;④尽量与水文断面相结合;⑤断面位置确定后,应设置固定标志,不得任意变更;需变动时应报应原批准单位同意。

      2) 、采样点面设要求:①河流采样垂线上采样点面设应符合下表水深mm采样点数位置 <5 1 水面下0.5m 5~10 2 水面下0.5m,河流上0.5m>10 3 水面下0.5m,0.5水深,河底以上0.5m②湖泊采样直线上采样点的面设要求与河流相同,但出现温度分层现象时,应分别在表温度层、斜温层和亚温层布设采样点③、水体封冻时,采样点应布设在冰下水深0.5m处;水深小于0.5m时,在1/2水深处采样3、 水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和步骤?答:水质评价的主要方法有:(1)、感官性状评价:根据水体有颜色、味道、臭味、透明度进行直观的评价,判断水体是否遭受污染及污染的轻重,即对水体感官性状的评价常是判断水体污染的直接依据评价指标有:颜色、味、臭味、透明度和浑浊度2)氧平衡评价:利用氧的收支平衡,即溶解氧含量的测定,反映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状况评价指标有: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耗氧量3)、污染指数法:用各种污染物质的相对污染值,进行数学上的归纳与统计,得出一个较简单的数值,用以代表水体的污染程度,也可以用它进行水体污染的分类和分级。

      评价指数:单因子评价指数法,多因子评价指数法4)、分级评价法:将评价参数的区域代表值用同一分级标准逐个进行对比、分级,而后确定水质优劣确定评价参数;确定河段代表值;参数单项评价,综合评价5)、打分法:根据各种污染物监测值和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分,或先按污染情况分级,再按级给分,最后利用数值表征污染指数6)、水质模糊评价法:水质级别界限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仅以一个确定性的指标来评价水质,往往不能反映真实情况7)、生物学水质评价法:一般描述对比法;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4、 统计相关模式水质预测的方法运用答:(1)自净作用相关模式:表达污染负荷受自净作用随时间而变化的数学模式为负指数递减曲线,其形式:C=Coe-kd;(2)、水质混合相关模式:是设想在无表流和无旁侧污染入流情况下,污染物自上断面输送演化到下断面时,其污染量存在着线性关系而当旁侧有污染负荷入流时则假定为完全混合3)、多元线性相关模式:对河流排污口以下的水文水质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河水中BOD值和DO、T、Q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也就是说,DO的降低取决于三个变数——BOD、T、Q于是,可利用最小二乘法导出回归议程,建立多元线性相关模型,并以此模型来预测任何BOD负荷条件下的溶氧量。

      5、 地下水资源评价标准为什么要使用污染起始值这一指标?答:因为地下水常作为饮用水源,评价时多以国家饮用水标准作为评价标准严格来说,这还是不够的因为地下水从未污染、开始污染到严重污染以至不能饮用,要经过一个长时间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6、 地下水位区域上降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方法?答:(1)、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不合理开采;补给来源减少;开采引起的水文地质条件变化;(2)、区域性地下水位下降的危害:机井报废,导致经济损失;引起地面沉降、裂缝和塌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