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文本资料.doc
11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城市建设部分 2000北京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3.1一般要求《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3.1.3支护桩及腰梁、横撑、锚杆等,必须经过计算,并按设计要求施工5.1.2隧道基坑必须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0.5m以下5.1.3隧道基坑土石方需要爆破时,必须事先编制爆破方案,报城市主管部门批准,经公安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5.2.1隧道基坑开挖范围内各种管线,施工前应调查清楚,经有关单位同意后方可确定拆迁、改移或采取悬吊措施6.1.2盖挖逆筑法施工,必须保持围护墙内土层的地下水位稳定在基底0.5m以下6.1.5隧道结构围护墙和支承柱,在底板未封闭前,必须验算其承载力和稳定性,必要时应采取加强措施7.1.2隧道喷锚暗挖施工应充分利用围岩自承作用,开挖后及时施工初期支护结构并适时闭合,当开挖面围岩稳定时间不能满足初期支护结构施工时,应采取预加固措施.7.2.4竖井与通道、通道与正洞连接处,应采取加固措施10.1.5路基采用土工布做渗滤和隔离层时,应根据设计选用材料,其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铺设前应平整地基,不得有带尖角的杂物;2铺设应沿长度方向进行;3两幅隔离层应采用焊缝连接。
两幅渗滤层搭接,在平面上后幅应压前幅,在斜坡和直墙上应上幅压下幅,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0mm;4铺设完毕后应及时摊铺填料,并在300mm范围内不得采用机械碾压11.1.4钢筋混凝土高架桥施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城市正常生活秩序和交通干扰12.2.2吊顶的吊挂件不得与设备管道及检修通道的吊挂件合用,也不得吊挂在管道或其他设备上.设备管道不得架设在吊顶龙骨上.19.1.6消火栓安装位置应正确,启闭灵活,关闭严密,密封填料完好.3.2基础防护工程《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3.2.7沉桩过程中,应随时检测校正桩的垂直度.钢桩沉设贯入度每击20次不应小于10mm3.6.3护筒设置位置应正确、稳定,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其埋置深度,粘土层不应小于1.0m,砂质或杂填土层不应小于1.5m3.6.7成孔施工中如发现斜孔、弯孔、缩孔、塌孔或沿护筒周围冒浆及地面沉陷等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3.6.15水下混凝土灌注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灌注前应在导管内临近泥浆面位置吊挂隔水栓;2导管底端距孔底应保持300~500mm;3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应保持2~3m,并随提升随拆除.4导管吊放和提升不得碰撞钢筋笼。
3.7.9锚杆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最上层锚杆覆土厚度不应小于3m;4位置正确并应避开邻近地下构筑物或管线,如锚杆长度超过施工范围时,应取得有关单位同意;5锚固段必须设置于滑动土体1m以外的地层中,锚固段与非锚固段应界限分明3.7.14锚杆应进行抗拉和验收试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数量:抗拉试件宜为总数量的2%,且不应少于2根;验收试件宜为总数量3%,且不应少于3根;2加荷方式:依次为设计荷载的25%、50%、75%、100%、120%(验收试验锚杆),133%(抗拉试验锚杆);3验收试验锚杆总位移量不应大于抗拉试验锚杆总位移量3.3隧道施工法《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5.3.4便桥两端应设置限载、限速和禁止超车、停车等标志人行便桥应设置禁止机动车或机械通行标志,并应设置护栏5.4.2存土点不得选在建筑物、地下管线和架空线附近,基坑两侧10m范围内不得存土在已回填的隧道结构顶部存土时,应核算沉降量后确定堆土高度.5.4.4基坑开挖宽度,放坡基坑的基底至隧道结构边缘距离不得小于0.5m设排水沟、集水井或其他设施时,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宽;支护桩或地下连续墙临时支护的基坑,隧道结构边缘至桩、墙边距不得小于1m。
5.4.11土方及打桩、降水、地下连续墙等施工机械,在架空输电线路和通讯线路下作业时,其施工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技术安全规范的规定5.4.16基坑必须在隧道和地下管线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回填基坑回填前,应将基坑内积水、杂物清理干净,符合回填的虚土应压实,并经隐检合格后方可回填5.5.2钢筋运输、储存应保留标牌,并分批堆放整齐,不得锈蚀和污染.5.5.11钢筋绑扎必须牢固稳定,不得变形松脱和开焊.变形缝处主筋和分布筋均不得触及止水带和填缝板,混凝土保护层、钢筋级别、直径、数量、间距、位置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固定应牢固、位置正确5.7.2混凝土灌注地点应采取防止暴晒和雨淋措施混凝土灌注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端头止水带等进行检查,清除模内杂物,隐检合格后,方可灌注混凝土5.7.10混凝土抗压、抗渗试件应在灌注地点制作,同一配合比的留置组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压强度试件:1)垫层混凝土每灌注一次留置一组;2)每段结构(不应大于30m长)的底板、中边墙及顶板,车站主体各留置4组,区间及附属建筑物结构各留置2组;3)混凝土柱结构,每灌注10根留置一组,一次灌注不足10根者,也应留置一组;4)如需要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其留置组数可根据需要确定。
2抗渗压力试件:每段结构(不应大于30m),车站留置2组,区间及附属建筑物各留置一组6.2.1隧道结构围护墙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或地下连续墙时,位置必须正确,以线路中线为准,其允许偏差为:1平面位置:1)支护桩:纵向±50mm、横向+300mm;2)地下连续墙+300mm;2垂直度3‰.6.3.3钢筋混凝土顶、楼、底板和梁的土方开挖时,必须严格控制高程,并应夯填密实、平整,其允许偏差为:高程+100mm;平整度10mm,并在1m范围内不多于一处.如遇有软弱或渣土层时,应采取换填或其他加固措施6.3.4隧道洞内每一结构层土方,应根据地质和结构断面尺寸分层、分段进行开挖,其开挖断面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不得出现反坡6.3.5隧道洞内土方在未完成相应层的隧道结构前,不得继续开挖下层土方7.3.12注浆施工期间应对地下水取样检查,如有污染应采取措施7.3.13注浆过程中浆液不得溢出地面及超出有效注浆范围地面注浆结束后,注浆孔应封填密实7.4.3爆破参数应依照浅孔、密布、弱爆、循序渐进的原则按表7.4.3选用,并必须经现场试爆后确定7.5.11隧道开挖前应制定防坍塌方案,备好抢险物资,并在现场堆码整齐。
7.6.9混合料应搅拌均匀并符合下列规定:1配合比:水泥与砂石重量比应取1∶4~4.5砂率应取45%~55%,水灰比应取0.4~0.45速凝剂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2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为:水泥和速凝剂±2%,砂石±3%3运输和存放中严防受潮,大块石等杂物不得混入,装入喷射机前应过筛,混合料应随拌随用,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0min.7.6.12喷射混凝土2h后应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是14d,当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7.6.18锚杆应进行抗拔试验同一批锚杆每100根应取一组试件,每组3根(不足100根也取3根),设计或材料变更时应另取试件.同一批试件抗拔力的平均值不得小于设计锚固力,且同一批试件抗拔力最低值不应小于设计锚固力的90%7.10.1隧道施工应设双回路电源,并有可靠切断装置照明线路电压在施工区域内不得大于36V,成洞和施工区以外地段可用220V7.10.3隧道施工范围内必须有足够照明.交通要道、工作面和设备集中处并应设置安全照明.7.10.4动力照明的配电箱应封闭严密,不得乱接电源,应设专人管理并经常检查、维修和保养.7.10.8隧道施工应采用机械通风当主风机满足不了需要时,应设置局部通风系统。
7.10.9隧道内通风应满足各施工作业面需要的最大风量,风量应按每人每分钟供应新鲜空气3m3计算,风速为0.12~0.25m燉s7.10.12隧道凿岩必须湿作业,装渣、放炮后必须喷雾洒水净化粉尘,喷射混凝土时必须采取防尘措施并定期测定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3.4隧道盾构掘进施工法《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8.1.3盾构设备制造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整机总装调试合格,经现场试掘进50~100m距离合格后方可正式验收盾构吊运中,不得损坏和变形8.4.2盾构掘进速度,应与地表控制的隆陷值、进出土量、正面土压平衡调整值及同步注浆等相协调如停歇时间较长时,必须及时封闭正面土体8.4.3盾构掘进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停止掘进,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1盾构前方发生坍塌或遇有障碍;2盾构自转角度过大;3盾构位置偏离过大;4盾构推力较预计的增大;5可能发生危及管片防水、运输及注浆遇有故障等8.5.1气压盾构的最低气压应满足工作面稳定和防止涌水的需要遇有透水性强的地层且覆土厚度较小时,必须采取措施,保证安全8.5.5气压盾构工作面应保持安全、卫生、空气新鲜,并符合劳动保护卫生要求.8.8.2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前应逐块对粘贴的防水密封条进行检查,拼装时不得损坏防水密封条。
当隧道基本稳定后应及时进行嵌缝防水处理8.11.15钢筋混凝土管片,每生产一环应抽查一块做检漏测试;每生产100环应抽查3环做水平拼装检验3.5隧道结构防水《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9.2.3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必须经试验确定其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低于320kg,当掺活性粉细料时,不应低于280kg;2水灰比宜小于0.55,并不得大于0.60;3砂率应为35%~40%;4灰砂比应为1∶2~1∶2.5;5坍落度应为100~210mm;6掺引气剂或引气性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9.2.17防水混凝土试件的留置组数,同一配合比时,每100m3和500m3(不足者也分别按100m3和500m3计)应分别做两组抗压强度和抗渗压力试件,其中一组在同条件下养护,另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9.3.2卷材防水层必须在基层面验收合格后方可铺贴,并在铺贴完毕经验收合格后及时施工保护层.9.4.1涂膜防水层应采用耐水、耐裂和耐腐蚀、无毒(或低毒)、刺激性小的合成高分子或高聚物改性沥青涂料施工前应进行涂布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
9.4.2涂膜防水层基层面必须坚实、平整、清洁,不得有渗水、结露、凸角、凹坑及起砂现象采用油溶性或非湿固性涂料时,基层面应保持干燥3.6路基工程及整体道床《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9910.2.4路堑应自上而下逐层开挖,严禁掏洞施工路堑边坡应边开挖边修理边坡设防护时,应紧跟边坡开挖施工,否则,应暂留一层保护层,待施工护坡时再刷坡至设计位置.10.3.5沼泽地或杂填土地段的路堤应提前施工,对软土层、空洞及暗塘等,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合格后方可进行填筑.10.3.7路堤雨季填筑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取、运、填、铺、压各工序应连续作业,逐段完成;2路堤周围应做好排水系统,傍山沿河地段,应采取防洪措施;3涵洞(管)和易翻浆或低洼地段应提前施工;4严禁在大、中雨或连阴雨天填筑非透水性填料;5路堤填筑应留横向排水坡度并应边填边压实.10.3.9路堤填筑应严格控制填料含水量,其碾压密实度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层填筑按路基长度,每50m(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