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十几减九教学设计.doc
6页十几减九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2页及练习二的题目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活动发现数学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知道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是多样的 3.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课本的复印资料、计数棒、圆片等帮助探究计算方法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1.师生交谈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游园活动吗?(喜欢) 你们参加过那些游园活动?(钓鱼、猜谜语…….) 老师:元旦节要到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设计一个有趣的元旦游园活动 2.课件出示情景1(课本10~11页的主图中买卖风车的场景,稍做修改) 师:首先,我们派小明去买游园活动的奖品──风车,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画面 师:告诉老师,你们看懂了什么?(原来有12个风车,小明要买9个) 师:从你看到的信息中,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还剩下几个风车?)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好!还有哪些小朋友也想解决这个问题?(几乎全班举手) 师: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 师:谁能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列式:12-9=?) 师:你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知道这个算式的得数?(数一数、用小棒或圆片摆一摆、动脑筋算一算或者想一想、看看手中的资料) 师:你们的办法真多!现在就用你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遇到困难可以和学习小组内的同学或者老师讨论讨论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 2.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数一数: a1,2,3,…9拿走9个,1,2,3剩下3个风车 b一个一个的数数圆片或其他的学具 (2)摆一摆: a先从10根小棒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就是3根,所以12-9=3 b从12根小棒里面,先把2根去掉,再从10里面拿走7根,剩下的就是3根所以12-9=3 (3)想一想、算一算:(老师要板书出计算的过程) a想加法算减法因为3+9=12,所以12-9=3 b把12成10和2,先用10-9=1,再用1+2=3,所以12-9=3 c先用9-2=7,10-7=3,所以12-9=3 d把9看做10,12-10=2,2+1=3,所以12-9=3。
出现此算法,老师要追问:2为什么要加1?)…… (4)看资料如果由学生是看资料知道计算方法的,就让他带领同学们一起看资料 师:你们今天太了不起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12-9=?,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手中资料上的计算方法和我们的哪一种相同的 师:上面的这么多的方法,挑出你最喜欢的一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知道还剩下几个风车了吗?(3个) 三、学生在情景问题的解决中巩固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 出示情景2(书11页上的主图中买卖气球的情景稍做修改) 师:为了增加游园的气氛,我们派小红去买一些气球看,现在小红已经买到气球了,你从画面上知道了什么信息?(阿姨原来有15个气球,小红买了9个,要求阿姨还剩几个气球)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会) 师:在四人学习小组里,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学生交流完后,请稍逊色一点的同学回答) (教师板书:15-9=6) 四、运用新知,自主练习,揭示课题,体验成功 1.课件出示情景3(动画:小蚂蚁过桥) 师(解说情景图):现在我们来邀请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参加我们的活动 首先,我们来邀请小蚂蚁参加我们的游园活动可是它得先过一座桥,每块桥板上有一道十几减九的算式,它不会做算术题,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小蚂蚁的忙吗?(愿意) 师:你们不但要告诉蚂蚁得数是多少,还要教教蚂蚁方法是什么。
师:先在题卡上计算,边做边说是怎样想的比比看,谁能又好又快的帮助蚂蚁过桥 2.揭示课题 师:看一看,想一想,今天我们所做的计算题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都是十几减九的计算) 师:(板书课题:十几减九)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师:今后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你觉得哪种方法好用,算起来方便,速度快就用哪种方法计算 3.做一个全班同学都可以参与的计算游戏 师:为了更快的邀请到更多的朋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练一练我们的计算本领 师: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老师出题目,小朋友用手指的个数告诉老师算式的得数 4.课件出示情景4:(出示一些小动物,他们的背后藏着算术题) 师:看,这里有很多小动物,让我们把他们邀请到游园活动中来你们想邀请谁?(学生选择小动物后,电脑出示相应的题目,学生立刻算出得数) 5.课件出示情景5(书13页的第3题,森林里的小鸟) 师:爱凑热闹的小鸟们也想来参加游园活动,热情的同学们,你们可别忘了邀请他们呀!) 师:选择你想邀请的小鸟的号数,直接算出得数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课件出示练习二的第8题 师:看,现在小朋友们正在布置猜字谜的游园活动 仔细观察这幅图画,你能用你学到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注:其中有十几减九的问题,也有十几减八的问题。
六、总结师生交流 师:今天设计了这一个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老师要看看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问题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的?(学生表述不清楚时,老师慢慢做引导)“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第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