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和差化积、积化和差、万能公式总结.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509891767
  • 上传时间:2023-12-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60.7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正、余弦和差化积公式指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部分的一组 恒等式sin a +sin B =2sin[( a + 0 )/2] - cos[( a - B )/2]sina -sinB=2cos[(a + B )/2]-sin[ (a- p )/2]cosa +cosB=2cos[(a + 0 )/2]-COS[ (a- 0 )/2]cosa -cosB=-2sin[(a + 0 )/2]- sin[(a - B )/2]【注意右式前的负号】以上四组公式可以由积化和差 公式推导得到证明过程si n a +sin 0 =2sin[( a + 0 )/2] - cos[( a - 0 )/2]的证明过程 因为sin(a + B )=sina cosB +cosa sinB ,sin(a - B )=sina cosB - cosa sinB ,将以上两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得sin( a + B )+sin( a - B )=2sin a cos B ,设 a+0 = 0 , a-B=(|)那么a=( e+d )/2,3=(9 -小)/2把a , B的值代入,即得sin 8+sin 小=2sin[ ( 0 +(|))/2 ]cos[( 0 -(|)) /2 ]编辑本段正切的和差化积tan a ± tan B =sin( a ± B )/(cos a - cos B )(附证明)cot a ± cot B =sin( B ± a )/(sina • sin B )tan a +cot B =cos( a - B )/(cos a • sin B ) tan a - cot B =-cos( a + B )/(cos a • sin B ) 证明: 左边=tan a ± tan B =sin a /cos a ± sin 0 /cos B =(sin a - cos B ± cos a • sin 0 )/(cos a - cos B ) =sin( a ± B )/(cos a - cos B 尸右边.••等式成立编辑本段注意事项在应用和差化积时,必须是一次同名三角函数方可实行。

      若是异名,必 须用诱导公式化为同名:若是高次函数,必须用降幕公式 降为一次口诀正加正,正在前,余加余,余并肩正减正,余在前,余减余,负正弦反之亦然生动的口诀:(和差化积)帅+帅司巾哥帅-帅二哥帅咕+咕=咕咕哥-哥二负嫂嫂反之亦然编辑本段记忆方法和差化积公式的形式比较复杂,记忆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难点,下面指出 了各自的简单记忆方法结果乘以2这一点最简单的记忆方法是通过三角函数的值域判断sin和cos的值域都是[-1,1],其积的值域也应该是[-1,1],而和差的值域却是[-2,2],因 此乘以2是必须的也可以通过其证明来记忆,因为展开两角和差公式后,未抵消的两项相同而造成有系数2,如:cos( a - B ) - cos( a + B )=[(cos a cos B +sin a sin p )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 )]=2sin a sin 0故最后需要乘以2只有同名三角函数能和差化积无论是正弦函数还是余弦函数,都只有同名三角函数的和差能够化为乘积这一点主要是根据证明记忆,因为如果不是同名三角函数,两角和差公 式展开后乘积项的形式都不同,就不会出现相抵消和相同的项,也就无法化 简下去了。

      乘积项中的角要除以 2在和差化积公式的证明中,必须先把a和B表示成两角和差的形式,才能够展开熟知要使两个角的和、差分别等于a和B,这两个角应该是(a + B )/2和(a - B )/2 ,也就是乘积项中角的形式注意和差化积和积化和差的公式中都有一个“除以2”,但位置不同;而只有和差化积公式中有“乘以2”使用哪两种三角函数的积这一点较好的记忆方法是拆分成两点,一是是否同名乘积,二是“半差 角”(a - 0)/2的三角函数名是否同名乘积,仍然要根据证明记忆注意两角和差公式中,余弦的展 开中含有两对同名三角函数的乘积,正弦的展开则是两对异名三角函数的乘积所以,余弦的和差化作同名三角函数的乘积;正弦的和差化作异名三角 函数的乘积a- 0)/2的三角函数名规律为:和化为积时,以C0S(a-B)/2的形式出现;反之,以 sin ( a - B)/2的形式出现由函数的奇偶性记忆这一点是最便捷的如果要使和化为积,那么a和B调换位置对结果没有影响,也就是若把(a - 0)/2替换为(B - a )/2 , 结果应当是一样的,从而(a - 0)/2的形式是COS( a - 0)/2 ;另一种情况可 以类似说明。

      余弦-余弦差公式中的顺序相反/负号这是一个特殊情况,完全可以死记下来当然,也有其他方法可以帮助这种情况的判定,如 (0,九]内余弦函数的 单调性因为这个区间内余弦函数是单调减的,所以当a大于B时,COS a小于COS B但是这时对应的(a + B )/2和(a - B )/2 在(0,冗)的范围内,其正弦的乘积应大于 0,所以要么反过来把 COS P放到COS a前面,要么就 在式子的最前面加上负号积化和差公式sin a sin B =[cos( a - B ) - cos( a+B )]/2 (注意:止匕时 差的余弦 在和的 余弦前面)或写作:sin a sin B =-[cos( a +B)-COS( a - B )]/2 (注意:此时公式 前有负号)cos a cos B =[cos( a - 0 )+COs( a + 0 )]/2sin a cos B =[sin( a + B )+sin( a - B )]/2cos a sin B =[sin( a + B ) - sin( a - B )]/2编辑本段证明积化和差恒等式可以通过展开角的和差恒等式的右手端来证明即只需要把等式右边用两角和差公式拆开就能证明:sin a sin 0 =-1/2[- 2sin a sin 0]=-1/2[(cos a cos B - sin a sin B ) - (cos a cos B +sin a sin B )]=-1/2[cos( a + B ) - cos( a - B )]其他的3个式子也是相同的证明方法。

      参见和差化积)编辑本段作用积化和差公式可以将两个三角函数值的积化为另两个三角函数值的和 乘以常数的形式,所以使用积化和差公式可以达到降次的效果在历史上,对数出现之前,积化和差公式被用来将乘除运算化为加减运 算,运算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表运算过程:将两个数通过乘、除 10的方幕化为0到1之间的数,通过 查表求出对应的反三角函数值,即将原式化为10Ak*sin a sin B的形式,套用积化和差后再次查表求三角函数的值,并最后利用加减算出结果对数出现后,积化和差公式的这个作用由更加便捷的对数取代编辑本段记忆方法积化和差公式的形式比较复杂,记忆中以下几个方面是难点,下面指出 了各自的简单记忆方法结果除以2这一点最简单的记忆方法是通过三角函数的值域判断sin和cos的值域都是[-1,1],其和差的值域应该是[-2,2],而积的值域确是[-1,1],因此 除以2是必须的也可以通过其证明来记忆,因为展开两角和差公式后,未抵消的两项相同而造成有系数2,如:cos( a - B ) - cos( a + B )二(cos a cos B +sin a sin p ) -(cos a cos B - sin a sin B )=2sin a sin 0故最后需要除以2。

      使用同名三角函数的和差无论乘积项中的三角函数是否同名,化为和差形式时,都应是同名三角 函数的和差这一点主要是根据证明记忆,因为如果不是同名三角函数,两 角和差公式展开后乘积项的形式都不同,就不会出现相抵消和相同的项,也 就无法化简下去了使用哪种三角函数的和差仍然要根据证明记忆注意两角和差公式中,余弦的展开中含有两对同 名三角函数的乘积,正弦的展开则是两对异名三角函数的乘积所以反过来,同名三角函数的乘积,化作余弦的和差;异名三角函数的乘积,化作正弦的 和差是和还是差?这是积化和差公式的使用中最容易出错的一项规律为:“小角” B以cosB的形式出现时,乘积化为 和;反之,则乘积化为 差由函数的奇偶性记忆这一点是最便捷的如果B的形式是cosB,那么若把B替换为-B,结果应当是一样的,也就是含a+B和a - B的两项调换位置对结果没有影响,从而结果的形式应当是和;另一种情况可以类似 说明正弦-正弦积公式中的顺序相反 /负号这是一个特殊情况,完全可以死记下来当然,也有其他方法可以帮助这种情况的判定,如 [0,九]内余弦函 数的单调性因为这个区间内余弦函数是单调减的,所以 COS(a+B )不大 于COS( a - B)。

      但是这时对应的a和B在[0,冗]的范围内,其正弦的乘积应大于等于 0,所以要么反过来把 COS( a - B)放到COS( a+B )前面,要 么就在式子的最前面加上负号万能公式【词语】:万能公式【释义】:应用公式sin a=[2tan( a/2)]/{1+[tan( a/2)]人2}cos a =[1-tan( a /2)A2]/{1+[tan(a /2)]A2}tan a =[2tan( a /2)]/{—[tan( a /2)]人2}将sin%cos a、tan a代换成tan ( a/2)的式子,这种代换称为万能置换推导】:(字符版)a /2)]/[1+(tarsin a =2sin( a /2)cos( a /2)=[2sin( a /2)cos( a /2)]/[sin( a /242+cos(a /242]=[2tan(2)A2]cos a =[cos( a /2-Ain( a /242]=[cos(a-/2nA2 a /2)A2]/[sin(a/2)A2+cos(a/2)A2]=[1 -tan( a /2)A2]/[1+(tan& /2)A2]tan & =tan[2*(& /2)]=2tan(-ta/2)/[1x /242]=[2tan(& /2(t即 & /2)A2]由 H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