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陈抟文学形象的历史发展研究.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h****0
  • 文档编号:261737542
  • 上传时间:2022-03-0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7.16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陈抟文学形象的历史发展研究陈抟,字图南,宋初亳州真源人,自号扶摇子,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他对宋代儒、道两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人们熟知的“陈抟老祖”是仙道形象,文学中的陈抟形象,经历了从多元到一元的演变陈抟在宋人笔记中,是集道士、相士、学者、志士于一身的多元形象;在元代史传中,趋于隐士、道士的二元化;在元明清小说、戏曲中,才定格为仙道形象一、宋人笔记中陈抟的多元形象宋人笔记关于陈抟的记载,主要涉及陈抟幼时的传说、能识人祸福、卧隐华山、觐见帝王等事迹,呈现了陈抟作为道士、相士、儒士、志士等不同的形象一)道士与养生家陈抟道士陈抟,以卧为功,以睡著称杨文公《谈苑》云:“隐武当山九室岩,辟谷炼气,作诗八十一章,号《指玄篇》,言修养之事后隐华山云台观,多闭门独卧,经累月至百余日不起周世宗召至阙下,令于禁中扄户以试之,月余始开,抟熟寐如故,甚异之[1]《东轩笔录》卷一也说:“厌五代之乱,入武当山,学神仙导养之术,能辟谷,或一睡三年[2]《清异录》卷下记载其睡功的传承:“华山陈真人隐于睡冯翊士寇朝一常事真人,得睡之崖略后返乡,惟睡而已郡南刘垂范往谒,其从以睡告垂范坐寝外,闻鼻鼾之声雄美可听,退而告人曰:‘寇先生睡中有乐,乃华胥调双门曲也。

      ’或曰:‘未审谱记,何如?’垂范以浓墨涂纸满幅,题曰‘混沌谱’,云‘即此是也’[3]陈抟很长寿,“太平兴国中,太宗召陈抟赴阙抟隐华山云台观,百余岁[4]作为高道的“标配”,应有灵丹妙药以资养生,陈抟的丹药是“大灵豆”《清异录》卷上:“华山陈抟有大灵豆,服一粒四十九日不饥,筋骨如故,颜色反婴[3]56陈抟也与仙道朋友相来往,“华阳隐士李奇,自言开元中郎官,年数百岁,人罕见者关中吕洞宾者,有剑术,年百余岁,貌如婴儿,行步轻疾皆尝至抟斋中,奇以朱书青纸诗,令小童赍寄抟,抟与酬唱,如交友[5]所以,周世宗召见他时,“问以神仙黄白修养之事、飞升之道”[1]100,宋初君臣也曾向他询问修养之道(见后文),确是把他看作道士的二)识人祸福的相士陈抟能语人祸福,宋人记载多有言及,主要涉及种放、王世则、钱若水等人如陈抟相种放,预言其一生大势《东轩笔录》卷二:“往华山访陈抟,抟闻其来,倒屣迎之,既即坐,熟视曰:‘君他日甚显,官至丞郎’种曰:‘我之来也,求道义之益而乃言及爵禄,非我意也’陈笑曰:‘人之贵贱,莫不有命贵者不可为贱,亦犹贱者不可为贵也君骨法合为此官,虽晦迹山林,终恐不能安耳今虽不信,异日当自知之’放不怿而去。

      至真宗时,以司谏召至阙下,及辞还山,迁谏议大夫东封,改给事中西祀,改工部侍郎而卒,竟如抟之相也[2]16张乖崖(咏)“公布衣时素善陈抟,尝因夜话,谓抟曰:‘某欲分先生华山一半住得无?’抟曰:‘余人则不可,先辈则可’及旦,取别……抟送公回,谓弟子曰:‘斯人无情于物,达则为公卿,不达为王者师’公常感之[6]果成一代名臣陈抟相王世则,能言其科名《渑水燕谈录》卷三:“希夷先生陈抟,语人祸福,合若符契王世则与韩见素、赵谏同诣先生,世则伪为仆,拜于堂下,先生笑之曰:‘侮人者自侮也’揖世则坐于诸坐之右:‘将来科名,君为首,冠诸君之次,正如此会’明年,世则举进士第一,余如坐次[7]陈抟相钱若水,不能决,邀老僧同相《贵耳集》卷中:“钱若水谒陈抟求相,约曰:‘过半月来’至期,陈邀入山斋,山中一老僧拥衲附火,钱揖之僧开目而已,黙坐久之陈问僧曰:‘如何?’僧摇头曰:‘无此等骨’陈语若水曰:‘吾见子神观清粹,谓可学神仙余见之未精,不敢奉许,决之老僧,渠云子无仙骨,但可作贵公卿,亦急流勇退’僧即麻衣道者[8]钱若水后为枢密副使,年才四十致仕,果如所言陈抟能知人贵贱休咎,其评论人物的言论显然引起了世人的重视,《画墁录》载:“今有《人伦风鉴》行于世,后人集先生之言以为书也。

      [9](三)关怀现实的志士陈抟生长乱世,唐末曾举进士不第,后虽学道隐居,而始终不曾忘怀天下他对天下大事一直关注,与周世宗、宋太宗直接交往,对宋初政治有重大影响陈抟在残唐乱世中有逐鹿天下的大志,《东轩笔录》卷一载:陈抟“有经世之才,生唐末厌五代之乱……自晋汉以后,每闻一朝革命,则嚬蹙数日,人有问者,瞪目不答[2]2邵伯温《闻见录》卷七:“华山隐士陈抟,字图南,唐长兴中进士,游四方,有大志,隐武当山诗云:‘他年南面去,记得此山名’本朝张邓公改‘南面’为‘南岳’,题其后云‘藓壁题诗志何大,可怜今老华图南’盖唐末时诗也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10]他与周世宗有交往,已见前述与宋初帝王,交往更深《续湘山野录》:“祖宗居潜日,与赵韩王游长安市,时陈抟乘一驴,遇之,下驴大笑,巾簪几坠,左手握太祖,右手挽太宗,‘可相从市饮乎?’太宗曰:‘与赵学究三人并游,可当同之’陈睥睨韩王甚久,徐曰:‘也得也得,非渠不得预此席’既入酒舍,韩王足疲,偶坐席左,陈怒曰:‘紫微帝垣一小星,辄据上次,不可’斥之,使居席右[11]《东轩笔录》卷一:“一日,方乘驴游华阴,市人相语曰:‘赵点检作官家’,抟惊喜大笑,人问其故,又笑曰:‘天下这回定叠(按,即安定)也’。

      太祖事周为殿前都点检,抟尝见天日之表,知太平自此始耳[2]2宋太宗时,陈抟曾入朝,有朝事顾问的作用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问曰:‘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授人乎?’曰:‘抟遁迹山野,无用于世,神养之事,皆所不知,亦未尝习炼吐纳化形之术,无可传授拟如白日升天,何益于治?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洞达古今治乱之旨,真有道仁圣之主,正是君臣合德以治天下之时,勤行修炼,无以加此’琪等表上其言,上览之甚喜[1]100他的关注仍然是“古今治乱、合德致理”又,“帝初问以伐河东之事,不答,后师出果无功还华山,数年,再召见,谓帝曰河东之事今可矣,遂克太原特别是在立真宗的问题上,陈抟发挥了影响,“帝以其善相人也,遣诣南衙见真宗及门亟还问其故,曰:‘王门厮役皆将相也,何必见王?’建储之议遂定……真宗即位,先生已化,因西祀汾阴,幸云台观,谒其祠,加礼焉帝知建储之有助也[10]69其中细节,《东轩笔录》卷一有记:“太宗以元良(按:代指太子)未立,虽意在真宗,尚欲遍知诸子遂命陈抟,历抵王宫,以相诸王抟回奏曰:‘寿王真他日天下主也臣始至寿邸,见二人坐于门,问其姓氏,则曰张旻、杨崇勋,皆王左右之使令然臣观二人,他日皆至将相,即其主可知。

      ’太宗大喜是时真宗为寿王,异日张旻侍中、杨崇勋使相,皆如抟之相也[2]6以陈抟与太宗、真宗的特殊缘分,他受到格外的礼遇,《渑水燕谈录》卷四:“太平兴国初,召赴阙太宗赐御诗云:‘曾向前朝出白云,后来消息杳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先生服华阳巾,草屦垂條,以宾礼见,赐坐……久之,辞归,进诗以见志云:‘草泽吾皇诏,图南抟姓陈三峰千载客,四海一闲人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乞全麋鹿性,何处不称臣’上知不可留,赐宴便殿,宰相两禁传坐,为诗以宠其归[7]44(四)沾溉一代的儒士陈抟在后唐长兴中考进士,既而弃科举之武当山他是儒士出身,他的思想成为有宋一代学术的滥觞《贵耳集》卷下:“濮上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卲雍;放以河图洛书传许坚,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惇颐,惇颐传二程濓溪得道于异僧寿涯[8]4313(按:此段文字的原始出处是朱震《汉上易传表》)《东都事略·儒学传》载:“穆修,字伯长,汶阳人也师事陈抟,而传其易学[12]“李之才,字挺之,青州人也倜傥不群,师事穆修举进士,为孟州司戸参军共城令时卲雍筑室苏门山百丈源之上,布衣疏食之才闻雍苦志好学,自造其庐,问雍曰:‘子何所学?’雍曰:‘为科举进取之学。

      ’之才曰:‘科举之外有义理之学,子知之乎?’雍曰:‘未也,愿受教’之才曰:‘义理之外有物理之学,子知之乎?’雍曰:‘未也,愿受教’之才曰:‘物理之外有性命之学,子知之乎?’雍曰:‘末也,愿受教’于是雍传其学……易学唯雍得之初华山陈抟读易,以数学授穆修,修授之才,之才授雍;以象学授种放,放授许坚,坚授范谔昌云坚,庐江人也[12]981可以说,陈抟的学术思想孕育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这“北宋五子”,成为北宋学术文化发展的源头,他的这一地位得到了宋人的认可传承脉络的更细致梳理,可以参看《宋元学案》卷十二,兹不赘述总之,在宋人笔记中,陈抟的故事是分散的,陈抟的形象是多元的后来,如《事实类苑》卷四十三“旷达隐逸”辑录了《杨文公谈苑》《渑水燕谈录》《倦游杂录》《玉壶清话》中的陈希夷故事五则,卷五十“占相医药”辑录了《湘山野录》等故事三则,已使故事相对集中二、史传文学中陈抟形象的二元化在宋人笔记的基础上,元代形成了两种重要的陈抟传记,即《宋史·陈抟传》和赵道一撰《陈抟传》,二文对陈抟事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但二者对故事的取舍不同,倾向有别,塑造出的陈抟形象就有了隐士与高道的明显区分《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陈抟传》[13],全文873字,主要记陈抟幼年遇青衣媪事、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见周世宗、太平兴国入朝见太宗事、端拱初年预知死亡、好读《易》和著述、能逆知人意、吕洞宾与陈抟交往诸事。

      宋人笔记中提到的诸多识人祸福的故事、与宋帝交往之事、卧功修为等,在正史中都没有采用增加了他青年读书的情节“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对他的隐居,增加了遇孙君仿、獐皮处士的情节,把他辟谷隐睡的情节,改得更为平实,“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宋史》列陈抟于“隐逸”,《宋史·隐逸传序》曰:“中古圣人之作《易》也,于遁之上九曰‘肥遁,无不利’,蛊之上九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二爻以阳德处高地,而皆以隐逸当之然则隐德之高于当世,其来也远矣巢、由虽不见于经,其可诬哉五季之乱,避世宜多宋兴,岩穴弓旌之招,叠见于史,然而高蹈远引若陈抟者,终莫得而致之,岂非二卦之上九者乎[13]13417对陈抟评价甚高《陈抟传》即把陈抟定位为德高当世、高蹈远引的隐士,从而按照这一形象定位来取舍材料,所以那些神仙、相士的情节就被略去了民国时期蔡东藩《宋史演义》第十六回“进治道陈希夷入朝”评云:“陈抟系一隐君子,独行高蹈,不受尘埃,若目他为仙怪一流,实属未当俗小说中,或称为陈抟老师,捏造许多仙法,作为证据,其实是荒唐无稽,请看官勿为所惑哩[14]“五季有一陈抟,得无道则隐之义。

      宋初有一陈抟,得高尚其志之象观其入朝论治,不尚虚无,不谈隐怪,其持行之纯正,可以想见,以视陶渊明、贺季真辈,且高出一筹苟目为张道陵、佛图澄之流亚,毋乃太轻视之乎!”[14]102仍是遵循《宋史》给陈抟的形象定位的赵道一撰《陈抟传》[15](简称赵《传》),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之四十七,全文约5500字在情节上,相对于《宋史·陈抟传》的简略,赵《传》可谓不厌其详,凡见于宋人笔记的故事全部载入,并新增入了不少故事、诗歌,改造了一些情节,故事的系统性、生动性进一步增强在结尾,赵道一评曰“陈抟粹于道德,以睡玩世……然托迹于睡,其意必有在也《道德经》曰:‘众人昭昭,我独若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岂非陈抟睡之义乎?”[15]530其重在刻画一个高道的形象为突出高道形象的一贯性,赵《传》删去了陈抟科举落第的情节,记他的童年、入道云:“生而不能言始,四五岁戏涡水之滨,有青衣媪召置怀中,乳之,自是能言,聪悟过人及长,经史一览无遗年十五,诗、礼、书、数至方药之书,莫不通究亲丧,先生曰:‘吾向所学,足以记姓名而已,吾将弃此,游泰山之巅,长松之下,与安期、黄石辈论出世法,合不死药,安能与世俗辈脂韦汩没,出入生死轮回间哉?’乃尽其家业,散以遗人,惟拥一石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