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鹤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河以南京港澳高速以东片区控制.doc
13页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河以南、京港澳高速以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简要说明鹤壁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09月第一章 总体概况1.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西到京港澳高速、北至滨河路、南至靳庄村、东到淇河;规划用地面积约2.50平方公里1.2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1年1月1日);5、《城市红线管理办法》;6、《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规[2002 ]112号);7、《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规[2005 ]144号);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16年版);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0、《鹤壁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1、《鹤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12、《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鹤壁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13、《鹤壁市总体城市设计(2017-2035)》;14、国家、河南省、鹤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15、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
1.3 规划原则1、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原则遵循城乡统筹、注重区域协调,融入区域环境,实现持续发展2、生态优化原则紧扣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贯彻生态优先的准则,尊重生态格局和自然生态,合理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性开发,提高环境品质,增强环境吸引力3、控制与引导原则控制是协调区域发展构筑城市自身独特形象特征所必需采取的强制手段规划从区域协调发展以及经营城市和特色塑造的要求出发,对生态建设、土地开发、开放空间、环境设计、道路交通等提出相应的指标体系,不允许无序的开发建设引导是经营城市的有效手段,合理有效的引导可以直接降低城市开发建设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4、公众参与原则规划建设直接牵涉到规划区内每一个住户的利益,不仅需要政府的执行,也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建立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不仅利于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够得到居民积极的支持和配合第二章 现状概况与分析2.1区位条件规划区位于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南部,西邻京港澳高速,淇河绕规划区东北流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2.2现状概况规划范围内现状主要道路有富春江路、高靳线,用地情况主要为村庄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一般耕地公共服务设施有:石佛寺小学、养老院等;零星企业若干。
范围内涉及三个村庄:石河岸村、靳庄村、石佛寺村,人口约4600人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定位3.1功能定位依据《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鹤壁新区)总体规划(2013—2030)》、《鹤壁市总体城市设计(2017-2035)》中的功能定位,结合现状建设情况,本着控制开发、城市景观提升改造的原则,确定规划区的功能定位:打造一个集田园休闲、旅游创意、养老宜居、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特色片区 3.2规划目标依托淇河生态资源,完善公服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有序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农业体验、休闲旅游、养老宜居的滨河空间第四章 总体布局规划4.1 功能结构依托淇河生态资源,结合主次干道的布局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规划形成 “一心、一带、三区”的规划结构1、一心富春江路中段规划为公共服务中心2、一带结合自然景观优势,形成沿淇河生态景观带3、三区富春江路西段两侧、滨河路以南居住片区,富春江路东段路北、淇河以南滨河特色居住区,富春江路东段路北南、淇河西侧都市农业体验区4.2用地布局规划本次规划总用地249.6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212.32公顷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分为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绿地与广场用地等。
规划各类用地规模、比例详见下表城乡用地汇总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占城乡用地比例(%)H建设用地212.3285.05其中H11城市建设用地212.32E非建设用地37.3314.95其中E2农林用地37.33城乡用地249.65100规划建设用地汇总表用地代码用地面积(h㎡)占建设用地比例(%)R居住用地95.8245.13R2二类居住用地95.82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9.959.39A21图书展览用地1.50A22文化活动用地2.43A33中小学用地10.96A4体育用地1.02A5医疗卫生用地2.46A6社会福利用地1.58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2.1915.16B1商业用地32.19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42.6820.10S1城市道路用地42.68G绿地与广场用地21.6810.21G1公园绿地21.68城市建设用地212.321004.2.1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面积95.1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5.13%,可容纳4.0万人规划形成2个居住片区,每个片区配套相应的公服设施幼儿园、物业管理用房、文化活动站等生活居住配套设施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鹤壁市地方规定在居住用地地块内统一规划布置。
4.2.2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公共设施结合空间布局,在区内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的地段设置了包括文化活动、中小学、体育场馆、医疗卫生、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19.9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9.93%4.2.3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结合片区的功能定位,在东南部设置商业用地用地面积为32.1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5.16 %4.2.4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面积42.6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0.10%4.2.5绿地与广场用地绿地以公园绿地为主,公园绿地主要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用地面积为21.68公顷,占建设用地的10.21%第五章 地块划分与控制指标体系5.1地块划分与编码5.1.1用地分类与标准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确定本次规划的用地分类,分到中类或小类5.1.2地块划分规划地块划分主要以道路为界,兼顾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和产权边界界线应具有明显的可识别性,兼顾基层行政管理界线,以便于现状资料收集统计和规划管理地块规模按其使用性质或实际的开发需求确定具体做法如下:1、以道路为界划分地块。
规划以城市主次干路、支路作为地块划分的界线一旦街坊需要整体开发,可对地块进行合并建设因此,本规划所确定的地块界线,并不一定代表确实的用地红线范围,在详细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地块进行合并或细分2、根据用地性质分别划分地块确保每个地块用地性质的单纯性,将不同用地性质地块分成不同地块例如,需要独立占地的配套设施,应分别划出单独地块,以保证这些配套设施的用地选址和规模的落实5.1.3地块编码系统本次规划按照上述地块划分原则,划分为19个街坊,总共30个地块地块编码按自西往东,由北向南的顺序,采用两级编码1、一级编码:依据规划区空间布局结构和道路系统的特点, 以空间结构和干路网系统对规划区进行划分同时,根据淇河南岸控规中各地块的统一编码排序,对本规划区内的地块进行编码一级编码用字母E代表2、二级编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以道路围合、自然边界和用地性质划分3、一级、二级编码之间均用破折号连接,如E-015.2控制指标体系1、本次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的构成内容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1)土地使用控制是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的规定,其控制内容包括用地使用性质、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
2)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环境质量,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对建设用地所能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做出的规定,其控制内容为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2、地块控制指标体系分为两类:规定性指标和引导性指标1)规定性指标为在规划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循的指标,包括用地性质、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配套设施、建筑后退距离、停车泊位、禁止开口路段和配套设施2)引导性指标为在下一步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中参照执行的指标,包括建筑色彩、建筑体量、建筑艺术风格和其他环境要求控制指标分类表规定性指标用地使用性质地块在开发时必须遵循的用地使用性质,以国标用地分类为准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占该地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容积率规划地块内建筑总面积与规划地块面积之比建筑限高(m)地块内建筑物允许建造的最大高度建筑密度(%)规划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占该块用地面积的比例建筑后退距离(m)建筑相对于地块边界的后退距离配建车位数(个)规划地块内规定的停车车位数量禁止开口路段规划地块内禁止设置出入口的位置配套设施地块内为满足不同的生产和生活要求所需配建的公共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引导性指标建筑体量对规划地块内建筑形体的控制,包括建筑体量之间的均衡协调或增强对比以提高标志性等。
建筑艺术风格对规划地块内建筑形体的风格进行引导,以确保与周边地块建筑风格和谐统一建筑色彩对规划地块内建筑物外观颜色进行指引,使其与周边环境协调5.2.1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规划区各类别用地的规划建设和用地内建筑的设置应符合用地与建筑相容性的规定土地使用兼容性控制的原则:1、保持区域范围内规划用地布局结构的整体合理与稳定;2、保证相容用地的功能相互协调,维护周边地域的环境质量;3、符合城市设计原则要求,不影响城市景观形象优美和谐在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土地使用性质、用地界线及用地规模必须符合规定,因建设发展需要进行调整时,必须符合本规划的土地使用兼容性规定并按相关规定报相关部门批准土地使用性质调整时应有利于环境改善和提高公共设施服务水平,不得影响周边地块土地和建筑的正常使用调整后的用地面积应与规划面积相当,性质改变后地块的控制指标,应参照类似用地性质地块进行相应的调整土地使用性质兼容性一览表序号规划土地使用类别居住用地R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A+B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S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拟建建筑类别二类居住R2行政办公 A1文化设施A2教育科研A3医疗卫生A5社会福利A6商业设施B道路用地S1停车场S42供应设施U1环境设施U2公园绿地G1防护绿地G21二类居住√×××××√××××××2幼托√×△××××××××××3小区配套设施√×√××××××××××4商业服务设施√△√×△△√××△△△×5金融、贸易、保险业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