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docx
67页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1)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所有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 1.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 A.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存在的诱因 C.机体的抵抗力 D.损伤与抗损伤力量的对比 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2.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呼吸、心跳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B.各组织器官的生命活动终止 C.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D.脑干以上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E.重要生命器官发生不可逆性损伤 3.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
A.毛细血管和炎性细胞 B.成纤维细胞和炎性细胞 C.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 D.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E.成纤维细胞和毛细淋巴管 4.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 ) A.颅内压升高 B.脑膜刺激征 C.脑脓肿 D.脑动脉粥样硬化 E.颈内动脉栓塞 5.下述血栓结局中错误的是( ) A.吸收 B.排出 C.机化 D.再通 E.钙化 6.DIC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 A. 广泛微血栓形成 B.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功能紊乱 E.溶血性贫血 7.水肿时全身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 A.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肾小球一肾小管失平衡 D.肾小球滤过增加 E.静脉回流受阻 8.血浆H2C03浓度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9.血液性缺氧时( )。
A.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正常 D.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降低 E.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10.血氧容量正常,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含量正常,而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见于( ) A.心力衰竭 B.呼吸衰竭 C.室间隔缺损 D.氰化物中毒 E.慢性贫血 11.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下降 1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 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13.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 A. 炎症反应均对机体有利 B.任何有机体均可发生炎症 C.炎症是一种防御反应 D.损伤必然导致炎症 E.炎症是活体组织的损伤反应 14.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
A. 心排血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15.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 A. 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2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Ⅱ 16.不属于肿瘤的是( ) A.霍奇金淋巴瘤 B.白血病 C.血管瘤 D.动脉瘤 E.色素痣 17.患者,女,38岁乳腺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物为球形,直径2cm,有包膜镜下见乳腺腺上皮增生形成腺体,腺腔周围有大量纤维组织此瘤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乳腺腺瘤 B.乳腺纤维腺瘤 C.乳腺病 D.乳腺肉瘤 E.乳腺纤维瘤 18.心力衰竭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19.良性高血压最早期影响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 A.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 B.左心室肥大 C.全身细小动脉痉挛 D.肌型动脉中膜、内膜增厚 E.脑动脉壁的纤维素样坏死 20.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不包括( )。
A.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 B.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 C.大量吸烟 D.高血压病 E.糖尿病 21.能够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疾病是( ) A.肺脓肿 B.肺癌 C.慢性支气管炎 D.大叶性肺炎 E.浸润性肺结核 22.I型呼吸衰竭患者肺过度通气,可导致( )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23.核黄疸是指( ) A.脑细胞核黄染变性 B.细胞核黄染变性 C.大脑胶质细胞核黄染变性 D.大脑基底核黄染变性 E.大脑网状结构细胞核黄染变性 24.门脉性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 A.脾肿大 B.腹水 C.肝性脑病 D.睾丸萎缩 E.痔静脉曲张 25.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 ) A.高钠血症 B.高钾血症 C.低钾血症 D.高钙血症 E.低镁血症 26.肾盂肾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 A.上行性感染 B.血源性感染 C.多种途径感染 D.医源性感染 E.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 27.关于霍奇金淋巴瘤,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 A. 类上皮细胞 B.陷窝细胞 C.RS细胞 D.异物巨细胞 E.异型性组织细胞 28.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 )。
A.小叶原位癌 B.浸润性导管癌 C.导管内癌 D.典型髓样癌 E.浸润性小叶癌 29.克汀病的主要病因是( ) A.缺碘 B.垂体或下丘脑病变 C.免疫异常 D.遗传因素 E.发育异常 30.性传播疾病不包括( ) A.淋病 B.梅毒 C.艾滋病 D.麻风 E.尖锐湿疣 31.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 ) A.疾病的条件 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危险因素 D.疾病的诱因 E.疾病的外因 32.不属于生物性致病因素的是( ) A. 病毒 B.细菌 C.四氯化碳 D.立克次体 E.疟原虫 33.支气管黏膜上皮由原来的纤毛柱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是指( A. 增生 B.再生 C.化生 D.萎缩 E.肥大 34.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 A.肠、肝、脾 B.肝、肾、心 C.心、脑、肺 D.脾、心、肝 E.肠、脾、脑 35.患者,男,68岁,患高血压病20年,临床叩诊心界大,心肌最可能出现的病变是( ) A. 心肌萎缩 B.心肌肥大 C.心肌纤维化 D.心肌钙化 E.心肌梗死 3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 )。
A.脑、心、肝等重要器官有较多血栓形成 B.全身小动脉内广泛性的血栓形成 C.全身小静脉内广泛性的血栓形成 D.毛细血管内广泛性的微血栓形成 E.全身小动静脉内广泛性的小血栓形成 37.下述血栓结局中错误的是( ) A.吸收 B.排出 C.机化 D.再通 E.钙化 38.最易引起高钾血症的是( ) A.急性肾衰多尿期 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C.大量应用速尿 D.急性肾衰少尿期 E.大量应用胰岛素 39.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主要原因是( ) A.血钠降低 B.血钾降低 C.血镁降低 D.血钙降低 E.血磷降低 40.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物质是( ) A.硫酸盐 B.尿素 C.亚硝酸盐 D.肌酐 E.乳酸 41.血液性缺氧时( ) A.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正常 D.血氧容量、血氧含量均降低 E.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42.发热是体温调定点( ) A. 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43.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
A.浆液性炎 B.假膜性炎 C.出血性炎 D.蜂窝织炎 E.脓肿 44.最常见的致炎因子为( ) A. 生物性因子 B.免疫反应 C.物理性因子 D.化学性因子 E.机械性因子 45.休克最主要的特征是( ) A.心排血量降低 B.动脉血压降低 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D.外周阻力升高 E.外周阻力降低 46.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 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 C.血栓素Az D.内皮素 E.血管紧张素Ⅱ 47.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取决于( ) A.肿瘤体积的大小 B.肿瘤发生的部位 C.肿瘤的生长速度 D.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 E.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48.不发生转移的肿瘤是( ) A. 高分化癌 B.原位癌 C.早期浸润癌 D.微小癌 E.霍奇金淋巴瘤 49.心功能降低时最早出现的变化是( ) A. 心排血量降低 B.心力储备降低 C.心脏指数降低 D.射血分数降低 E.动脉血压降低 50.I型呼吸衰竭患者肺过度通气,可导致( )。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