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安培训教材课件.ppt
43页保安培训教材保安培训教材国家保安员考试考前国家保安员考试考前 第一章 保安服务业概述 第二章 保安员 第三章 保安员专业技能 第四章 保安员基本知识 第五章 保安员法律常识《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时间:2009年9月28日国务院第8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自行招用保安员的单位,应当自开始保安服务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第一章 保安服务业概述• 第一节 保安服务的起源与发展•我国保安服务的起源:保镖→保安 安全•保安服务业五统一原则:•1.统一领导•2.统一审批•3.统一培训•4.统一经营•5.统一服装 第二节 保安服务的任务和特点保安服务的特点:特许性 有偿性 防范性 契约性 风险性 第三节 保安服务业的管理紧急情况应急预案:任务目的→组织指挥 →力量配备和职责分工→通信联络→应急措施第二章 保安员 第一节 职责任务一、保安员的基本条件18周岁 身体健康 初中以上学历 中国公民 取得保安证下列其一不得担任保安员:(1)曾被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指、劳动教养或着3次以上行政拘留的;(2)曾因故意犯罪被刑事处罚的;(3)被吊销保安员证未满3年的;(4)曾两次被吊销保安员证的。
•二、保安员的职责任务•1.查验出入人员证件,等级出入车辆和物品;•2.开展守护、巡逻、安全检查、报警监控活动;•3.维护公共场所秩序;•4.设立临时隔离区;•5.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节 权利义务一、保安员的权利 1.享受社会保险的权利 2.接受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权利 3.签订劳动合同的权利 4.享受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的权利 5.受表彰奖励的权利 6.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二、保安员的义务• 1.守法义务• 2.履行合同的义务• 3.保密义务• 4.遵纪义务•三、保安员的禁止性行为• 1.不得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搜查他人身体• 2.侮辱、殴打他人• 3.扣押没收他人证件、财物• 4.阻碍依法执行公务• 5.参与追索债务、采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 胁的手段处理纠纷•四、国家规定保安员等级• 初级保安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 中级保安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 高级保安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保安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高级保安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第三节 职业道德•保安员职业道德的内容:•1.诚实守信•2.爱岗敬业•3.团结互助•4.文明服务• 第四节 礼仪规范•一、保安员礼貌用语• 敬语•二、保安员行为举止• 1.举止端庄• 站姿、坐姿、走姿、手势• 2.仪容整洁• 3.举止规范•三、保安员服装要求•1.除不宜或不需要着装的情形外,上岗期间必须着保安制服。
•2.应当配套穿着保安制服,不同制式不得混穿•3.应当规范缀钉、配当保安服务标志等,不得佩戴其他与保安员身份无关的标志•4.应当爱护和妥善保管保安制服、保安服务标志等第三章 保安员专业技能• 第一节 守卫•保安守护是保安员以门卫、守护等方式对服务单位特定目标进行看护和守卫的服务形式•一、出入口守卫•出入口是指单位一定区域内人员、车辆、物资等进出的通道口•特点:位置独立 岗位固定 工作连续 人员较少 对象复杂•类型:站岗 坐岗 礼宾岗 专用设施控制岗•主要方法:验证 登记 观察 疏导 •紧急情况的处置:•1.寻衅滋事:制止、疏散;•2.无关人员强行进入或围堵出口:劝阻、制止;•3.无证车辆强行进入:制止、登记;•4.不法侵害:制止、扭送;•5.火灾、爆炸:报警、通知服务单位、疏散、抢救 •二、目标部位守护•目标部位是服务单位内需要重点看护的守卫的特定区域或位置•守护方式::固定岗、流动岗、瞭望岗、安全技术防范影响目标部位安全的因素:人、物、自然、技术•三、保安武装守护• 运钞车• 第二节 巡逻•保安巡逻是保安员对特定区域、地段和目标进行巡视、检查、警戒的一种服务形式。
•一、区域巡逻•特点:对象固定、主动性强、流动性大、风险度高•区域巡逻方式:•1)步巡•特点:最传统、最简捷、最经济、最常用 •方式:单线巡逻、往返巡逻、交叉巡逻、点线巡逻•人数:两人成行、三人成列•2)骑巡、车巡、舟巡 •区域巡逻的程序与要求:•1.制订区域巡逻方案•2.熟悉区域巡逻方案•3.接班•4.填写接班记录•5.按方案要求巡逻•6.填写巡逻记录•7.填写交班记录•8.巡逻中特殊情况的处理•二、人员密集场所巡逻•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单位面积内人员密度较大的场所•类型:室内人员密集场所• 室外人员密集场所•特点:危险因素不确定、勤务难度大、• 精力及体能消耗大、处置要求高 • 第三节 押运•保安押运的对象主要是来源合法、可以移动的财物,特别是贵重物品或危险物品• 第四节 安全技术防范•安全技术防范是以防范技术为先导,以人力防范为基础,以技术防范和实体防护为手段,所建立的一种由探测、延迟、快速反应相结合的安全防范体系保安可以借助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预警性,预防和及时制止灾害事故的发生。
•特点:•1.安全性强,操作方便;•2.可靠性强,可及时发现险情;•3.主动性强,可快速反应;•4.技术性强,专业化程度高•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构成:•1.入侵报警系统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3.出入口控制系统 •4.楼宇对讲系统 •5.电子巡查系统 •6.停车场管理系统 •7.防爆安全监察系统 •8.安全管理系统 •9.GPS系统 •10.火灾报警系统 • 第五节 其他技能•随身护卫•随身护卫是指保安员根据合同约定对需要护卫的对象进行警戒、保护,保证其人身及财产安全的一系列保安服务活动第四章 保安员基础知识• 第一节 消防安全知识•一、火灾基础知识•(一)定义:火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将可燃物加热到发光程序的一种现象•(二)火灾的分类•我国现行国家标准将火灾分为A、B、C、D四类•A类:固体火灾 — 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B类:液体火灾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 如汽油、煤油、柴油、沥青、石蜡等•C类:气体火灾 — 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等•D类:金属火灾 — 如钾、钠、镁、钛等•(三)火灾的分级•1.特别重大火灾:指造成30人及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重大火灾: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100人以下重伤,或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3.较大火灾: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4.一般火灾: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二、火灾预防 — 消防常识“四懂四会”:•懂火灾的危险性•懂预防火灾措施•懂火灾扑救方法•懂防火巡查方法 •会报火警•会使用灭火器材•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三、火灾扑救•扑灭扑灭A类(固体)火灾:一般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于忌类(固体)火灾:一般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于忌•水的物质,如布、纸等应尽量减少水渍所造成的损失对珍水的物质,如布、纸等应尽量减少水渍所造成的损失对珍•贵图书及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贵图书及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灭火•扑灭扑灭B类(液体)火灾: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同时类(液体)火灾: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同时将燃烧区容器内的可燃液体排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将燃烧区容器内的可燃液体排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容器外壁,减慢蒸发速度;及时使用泡沫灭火器、区可燃液体容器外壁,减慢蒸发速度;及时使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将液体火灾扑灭干粉灭火器将液体火灾扑灭•扑灭扑灭C类(气体)火灾:首先应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可燃类(气体)火灾:首先应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可燃气发生爆炸,然后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气发生爆炸,然后选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扑灭扑灭D类(金属)火灾:钠和钾等金属火灾不能用水扑救,类(金属)火灾:钠和钾等金属火灾不能用水扑救,因为水与钠、钾等活泼金属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氢,会促进火因为水与钠、钾等活泼金属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发展对于此类火灾,应选用特殊的物质,如干沙进灾猛烈发展对于此类火灾,应选用特殊的物质,如干沙进行扑救•扑灭带电火灾: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效果好,扑灭带电火灾: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救效果好,因为这两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绝缘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因为这两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绝缘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安全疏散 (1)利用疏散通道逃生; (2)自制器材逃生 如毛巾、口罩、布条、被单、窗帘等.浓烟逃生 (1)用湿毛巾、口罩蒙鼻; (2)尽量低头弯腰、匍匐前进、爬行.•常用灭火器材•1.泡沫灭火器 •2.二氧化碳灭火器 •3.干粉灭火器 •灭火器设置要求•1.设置要醒目•2.取用要方便 •3.存放要牢固 •4.标志要明显•第二节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道路交通标志•1.警告标志:形状为正等边三角形或矩形,• 颜色为黄底,黑边、黑图形•2.禁令标志:形状为圆形或顶角朝下的等边• 三角形, 颜色除个别标志外,为白底、• 红圈、宏杠、黑图形。
•3.指示标志:形状为圆形或矩形,颜色除个• 别标志外,为蓝底、白图形•4.辅助标志:形状为矩形,颜色为白底、黑• 字(图形)、黑边框、白色衬边第三节 现场救护知识一、创伤救护知识(一)止血技术动脉出血 — 血液流速快,流量大,呈喷射状,为鲜红色,伤口较深静脉出血 — 血液流速慢,呈暗红色,伤口相对较浅1.指压止血法(1)直接压迫法 用手直接按压在伤口上,达到止血的目的 a.伤口无异物 b.在出血的伤口与手之间垫上干净的物品,减少对伤口的污染及 交叉感染(2)间接压迫法2.加压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出血3.止血带止血法(布料绞紧止血法) 适用于四肢受伤出血的伤员•(二)固定技术•对发生骨折、脱臼伤员的有效固定是搬运、转移前必须认真做好的工作•1.先固定再搬运;•2.遇到开放性骨折,应先止血、包扎再固定,不要将刺出伤口的骨折端送回伤口内;•3.固定时必须超关节;•4.固定材料与皮肤之间应加衬垫;•5.固定时绑扎松紧度应适宜;•6.四肢骨折固定应将指(趾)末端露出,以观察血液循环;•7.对于脊柱(颈椎、腰椎)损伤的,尽量不要轻易搬动,特别不要违背伤员意志搬动。
•(三)搬运技术•1.徒手搬运•(1)单人徒手搬运 — 扶持法、抱持法、背负法•(2)双人徒手搬运 — 杠轿式、椅托式、拉车式•2 .担架搬运二、心脏复苏术(一)现场心脏复苏的步骤1. 打开气道2. 人工呼吸:10~12次/分钟 捏紧对方鼻梁3. 胸外心脏按压:胸部正中,十指相扣按压30次,按压深度4~5厘米按压与吹气之比为30:2即按压30次,吹气两口,进行5个循环,约2分钟,暂停10秒观察伤员有无呼吸二)心脏复苏有效指征1. 伤病员面色由苍白、青紫转向红润;2. 恢复自主呼吸及循环;3. 瞳孔由大变小;4. 眼球转动,呻吟,手足抽搐三)心脏复苏终止的条件1. 伤病员恢复自主呼吸及循环;2. 有医务人员来接替;3. 经医务人员检查证明已死亡;4. 救护人员精疲力竭,无法继续进行心脏复苏第三节 意外伤害和常见急症的一般救护知识一氧化碳(煤气)中毒表现轻者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悸、全身无力重者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第四节 其他安全知识用电安全通用电压分两种:一种是动力用电,电压为380伏;二是家庭用电,电压为220伏目前我国常用的最高安全电压为36伏。
第五章 保安员法律常识 第一节 法律基础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刑法 民商法 行政法 经济法 社会法 诉讼 非诉讼程序法 第二节 常用法律知识一、刑法我国现行《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分为以下几种:1. 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3.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责令其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常见的犯罪(1)盗窃罪数额较大—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抢劫罪犯抢劫罪—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如抢劫军用物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抢夺罪金额较大—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金额巨大—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4)欺骗罪金额较大—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金额巨大—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5)招摇撞骗罪犯罪处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冒充人民警察—从重处罚(6)寻衅滋事罪犯罪处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7)非法拘禁罪犯罪处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8)妨害公务罪犯罪处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9)故意伤害罪伤害结果有三种状态:轻伤(x)、重伤、死亡(10)职务侵占罪犯罪处罚—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11)侮辱罪犯罪处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1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未造成严重后果—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财产损失重大—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刑事诉讼法•三、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及其种类•1. 治安管理处罚的含义•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公安机关以国家的名义,依法强制剥夺违法治安管理行为人的人身自由、名誉、财产或其他权利的行政法律制裁。
•1)警告•2)罚款•3)行政拘留•期限:5日以下,5日以上10日以下,10日以上15日以下•对于一人有数种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均需给予治安拘留的,分别裁决,合并执行,但居留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0日•4)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四、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中经常采取的其他法律措施•1.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2. 责令赔偿•3. 责令改正或限期改正•4. 收缴•5. 依法取缔•6. 责令管教•7. 责令看管和治疗•8. 责令停止活动、立即疏散•9. 强行带离现场•10. 约束•11. 扣押劳动法劳动法•(一)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依据我国劳动法律、法规所行程的权利义务关系•(二) 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劳动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权等 平等权(民族、种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财产状况、宗教信仰、职业等,除职业特别要求)•(三)劳动者的基本义务•劳动者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是统一的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是对等的,互为条件的•(四)劳动合同•1、劳动合同的订立•1)双方当事人具有合法主体资格•用人单位:依法成立的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
•劳动者:年满16周岁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公民•2)双方平等自愿、协商一致•3)劳动合同内容合法•2、劳动合同的内容•1)劳动合同的主体•2)劳动合同的期限—固定期限、不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3)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4)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5)劳动报酬•6)社会保险•7)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险防护•8)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3、劳动合同的解除•合同解除的两种方式:•①双方协商解除合同•②单方解除劳动合同•⒈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⒉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奖励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的,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5)因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义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只是劳动合同无效的•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我国法律赋予劳动者较为自由的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也就是说不需要任何原因,劳动者只要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自己想要解除劳动合同,即可解除合同。
•(五)劳动争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裁、提起诉讼,也可协商协商解决•(六)社会保险•我国的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和生育保险五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