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课件:囊腺瘤.ppt

23页
  • 卖家[上传人]:优***
  • 文档编号:83050927
  • 上传时间:2019-02-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8.13M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卵巢囊腺瘤,张艳,,卵巢囊性肿瘤——女性盆腔常见肿瘤,*良性肿瘤 以单纯性囊肿、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皮样囊肿(畸胎瘤)常见恶性肿瘤 以浆液性囊腺癌、黏液性囊腺癌最为常见,卵巢囊腺瘤概述,属于卵巢上皮来源肿瘤,是卵巢最常见的一组肿瘤按囊壁内成分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瘤 浆液性囊腺瘤分为单纯性及乳头状两种,前者囊壁光滑,多为单房;后者常为多房性,多为双侧,内可见扁平散在的乳头,乳头中或其间可伴有颗粒状钙化(砂粒体),其恶性率约35% 浆液性囊腺瘤腔内充满清亮液体 黏液性囊腺瘤:一般体积较大(15-20cm),常单侧发生,呈多房样,房腔大小不一,房隔与囊壁较浆液性厚,腔内充满胶冻样黏液,含糖蛋白及黏蛋白囊内很少有乳头生长,囊壁可钙化肿瘤如破裂可引起腹膜种植,产生大量黏液称腹膜黏液瘤恶变率约5~10%⊙好发年龄:中年女性 ⊙临床症状:早期肿瘤较小一般多无症状肿瘤增大可产生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等 ⊙病理:肿瘤均可为多房性或单房性,囊壁和分隔均较光滑,内含稀薄或黏稠的液体 浆液性囊腺瘤囊壁内衬单层立方行或柱状上皮,间质内见有砂粒体(钙盐沉积所致) 粘液性囊腺瘤囊壁内衬单层高柱状上皮,产生黏液,有时可见杯状细胞及嗜银细胞。

      ⊙组织学分为: 良性(囊腺瘤) 交界性(潜在或低度恶性可能) 恶性(囊腺癌),⊙单纯性浆液性囊腺瘤:表现为附件区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囊壁而光滑,常为单房 ⊙乳头状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多呈多房性液性暗区,房腔大小不一,囊壁上可有较强的乳头状团块突起,但黏液性囊腺瘤很少有乳头状突起,而且体积一般较大USG表现,CT表现,⊙表现为附件区单房或多房性囊性肿块,壁薄而光整 ⊙浆液性囊腺瘤呈水样密度,体积一般较小,囊壁上可见乳头状软组织突起 ⊙粘液性囊腺瘤囊内液体密度稍高,囊壁较厚,体积大,囊壁上很少有乳头状突起 ⊙增强扫描时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有轻度均匀强化,囊腔不强化⊙表现为附件区单房或多房囊性肿块,边界光整 ⊙浆液性囊腺瘤呈液体样长T1长T2信号 ⊙黏液性囊腺瘤因其内含蛋白较高致其T1WI信号强度有不同程度增高、T2WI呈高信号,且由于含蛋白量的不同,多房者个囊信号强度可有很大差别 ⊙增强扫描分隔、囊壁及壁结节有强化 ⊙有时浆液性/黏液性囊腺瘤内见T2WI略低信号、T1WI略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的点状、絮状悬浮物(不与囊壁相连)MRI表现,卵巢囊腺瘤,,(1)浆液性与黏液性囊腺瘤鉴别 ● CT:黏液性囊腺瘤平均CT值(24.2±2.5)HU高于浆液性囊腺瘤平均CT值(12.6±1.7)HU ● MR:由于黏液性囊腺瘤内含蛋白成分多至肿块在T1WI上信号强度有不同程度增高、T2WI呈高信号; 浆液性囊腺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2)良恶性鉴别 根据囊壁、分隔、壁结节等鉴别 ●若壁薄或有局限性增厚, 间隔粗细不均,囊内无明显或兼有乳头和结节(实性部分),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强化,且无周围组织侵犯,需考虑交界性或恶变可能 ●病灶内实性成分越多,其恶性可能性越大;且恶性结节呈分叶状、大结节或乳头状,强化明显 ●囊腺癌易出血、坏死晚期可出腹膜种植(形成大网膜)、腹水、远处转移征象病例,T1,T2,T1+FS+C,患者 女 52岁,B超发现盆腔包块2月余;CA125:54.34U/ml MRI示:左附件区可见一囊性肿块,大小约8.5*7.2*5CM,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壁薄、光滑,未见明显分隔或壁结节,囊液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囊壁轻微强化浆液性囊腺瘤,B超示:盆腔见一类圆形囊性回声,囊壁增厚,囊内可见纵横交错的细条状光带分隔形成蜂窝状结构,内见细小弱光点,后方回声增强 CDFI:盆腔囊内分隔光带上见点状彩流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MRI示:盆腹部见一巨大多房囊性占位,在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相邻脏器明显受压推移改变;各囊大小不一,部分可见囊中囊现象,未见明显壁结节,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强化,且分隔部分呈厚薄不均。

      患者:女 27岁 发现盆腔包块2年余, CA199:604.3U/ml(30U/ml),浆液性乳头状癌,患者 女 74岁 B超示盆腔占位 CA125:251.0U/ml(30U/ml),鉴别诊断,(1)浆液性囊腺需与单纯囊肿瘤鉴别: ◎均表现为圆形、类圆形囊性灶,囊壁薄而均匀、光滑,增强扫描无强化,一般鉴别困难2)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鉴别:,◎临床上常伴有继发性和进行性痛经史; ◎表现为呈圆形、类圆形囊性病灶,囊壁厚,内可有分隔,因重力作用,囊肿周期性出血致囊内容物呈分层现象,亦病灶反复出血与周围组织粘连增强扫描囊壁和腔内的分隔带有强化 ◎ MRI可表现短T1长T2信号、长T1长T2或混合信号 (同时须与黄体囊肿合并出血鉴别),T1,T1+FS,T1+FS+C,(3)与成熟囊性畸胎瘤鉴别,◎表现为盆腔内呈圆形或卵圆形的囊性或囊实性边界清的肿块,可为单房或分房性,其内含脂肪、软组织、骨样组织、钙化和液体成分等,致肿块密度/信号不均,有时可见脂-液平面/液-液面(脂液平面由下沉的细胞碎屑和漂浮的脂类物质组成, MRI上T1WI上方为高信号,下方为低信号;T2WI上方信号低于下方,病人改变体位后,脂肪平面会移动。

      脂肪T1WI、T1WI均呈高信号,抑脂序列高信号灶的信号强度明显下降(可排除为出血灶);钙化T1WI、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脂肪,脂肪,,,钙化,钙化,(4)盆腔炎性包块/脓肿形成:,◎由于炎性渗出、炎性分泌物增生粘连而形成不规则炎性包块,病灶边缘模糊,甚至周围脂肪间隙模糊,表现为盆腔内单发或多发的囊性包块,囊壁较厚,内壁较光滑,无内壁结节, 内见散在气体影(特征性表现)MRI表现为长T1长T2,抑脂序列/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环形强化5)输卵管病变:,◎常见输卵管炎,其次为异位妊娠 ◎输卵管炎:主要表现为双侧输卵管增粗,管腔扩张或呈腊肠样而卵巢肿瘤多呈球形,单侧多见;而输卵管炎或积液(积脓)多为双侧◎异位妊娠(未破裂):临床表现为停经、腹痛、阴道流血等; 表现为附件区圆形或圆形囊实性肿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实质部分与子宫肌层密度/信号相似,病灶中心可见小囊状低信号(羊水),MRI上表现为呈长T1长T2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呈树根样或细网样强化) 同时可伴有子宫轻度增大,输卵管增粗6)卵巢转移瘤,◎多见于胃肠道/乳腺癌转移,易发生在30-50岁,表现为下腹部肿块,生长迅速,并有腹痛和腹胀。

      ◎表现为囊实性混杂密度/信号,MRI表现为呈略长T1长T2信号,肿瘤内含更长T1长T2囊变坏死灶;肿瘤壁厚薄不均,边界不清,内壁结节影多不规则,增强明显不规则强化,可伴腹水、淋巴结肿大,周边软组织侵犯 ◎易误诊为囊腺癌,需结合临床病史7)卵巢宫内膜癌,◎其发生率占卵巢恶性肿瘤4.7% ◎表现为囊实性以囊性为主的肿块多见;且多为多房性,囊壁不光滑、分隔厚薄不均,很少见钙化,与周围结构粘连、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可见持续性环形强化、分隔强化与囊腺癌易混淆.) ◎有报道,当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巧克力囊肿或原有子宫体癌时,应作为高度怀疑宫内膜样癌的依据,+C1,+C2,+C3,,(8)内胚窦瘤(卵黄囊瘤) ◎发病年龄小,多见于婴幼儿及青少年,病程短,肿块生长迅速,血液AFP显著升高 ◎多表现为单发囊实性较大肿块,囊内常见漂浮样软组织影,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常伴有腹水,钙化少9)透明胞癌 ◎是一种少见恶性程度高的肿瘤,多发生于成年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55岁 ◎单侧好发,以单房囊性肿块为主,边界光滑或欠规则,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强化显著 ◎文献报道,肿瘤表面与壁结节光滑为该肿瘤的特征性表现。

      ◎易误诊为浆液性囊腺癌10)卵巢囊肿较大时,向上可达上腹部,向下可占据大部分盆腔,通常需要与肠系膜来源的囊性肿瘤、阑尾粘液囊肿、腹膜后囊性肿瘤等进行鉴别: ◎肠系膜来源囊性肿瘤位置较卵巢肿瘤高,病变最大层面位于中腹部,周围肠管受压向两侧和上下移位,多房病变少见 ◎腹膜后囊性肿瘤较大时与卵巢肿瘤鉴别困难,子宫、膀胱、回肠受压向前移位或直肠下部向健侧移位常提示病变位于腹膜后谢谢!,。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