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093856_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分析与对策措施.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pu****.1
  • 文档编号:593500425
  • 上传时间:2024-09-2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68.50K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分析与对策措施识别、分析与对策措施 v危险和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等的根源或状态v能量、有害物质的存在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系统中潜在的危险和危害性也就越大v能量、有害物质的失控是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条件,失控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人为失误、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 1 危险和有害因素种类危险和有害因素种类v1.1 危险因素的分类v 在确定建设项目的危险因素时,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危险因素,即确定危险因素的划分方法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v 第一,按照国家标准GB 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提出的方法进行分类该标准将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划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6大类,每大类又分为若干中类和小类这种分类方法比较全面细致、科学合理,包括了对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各个方面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考虑 v第二,参照国家标准GB 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职工伤亡事故的分类方法,将建设项目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与职工伤亡事故的种类相对应,进行危险因素的分类。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与安全生产实际工作较为吻合 v《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中将事故类别划分成20类,这20类中,作为矿山以外的工厂企业危险因素的分类,可以定出16类:v 第1类,机械伤害——由于机械设备的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等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的危险,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的危险v 第2类,触电,一般包括2种形式:v ①电击、电伤——人体与带电体直接接触或人体接近带高压电体,使人体流过超过承受阈值的电流而造成伤害的危险;或带电体产生放电电弧而导致人体烧伤的危险v ②雷电——由于雷击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的危险,雷电也可能导致二次事故的发生 v 第3类,物体打击——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伤害的危险,例如高速旋转的设备部件松脱飞出伤人、高速流体喷射伤人等;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的危险v 第4类,车辆伤害——厂(车间)内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撞击、人体坠落、物体倒塌、飞落、挤压等伤害的危险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事故的危险。

      v 第5类,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事故的危险 v 第6类,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时发生坠落造成冲击伤害的危险不包括触电坠落和行驶车辆、起重机坠落的危险v 第7类,火灾——由于火灾而引起的烧伤、窒息、中毒等伤害的危险,包括由电气设备故障、雷电等引起的火灾伤害的危险v 第8类,化学性爆炸——可燃性气体、粉尘等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引爆能源(包括电气火花)发生爆炸的危险v 第9类,淹溺——人体落入水中造成伤害的危险,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等的淹溺 v 第10类,灼烫——火焰烫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等危险,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危险v 第11类,坍塌——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危险(如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碰撞或爆破引起的坍塌v 第12类,放炮——爆破作业中所存在的危险 v 第13类,火药爆炸——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爆炸的危险。

      v 第14类,物理爆炸——锅炉、压力容器、轮胎等发生压力急剧释放,冲击波和物体(残片)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危险v 第15类,中毒和窒息——化学品急性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等危险v 第16类,其他伤害——除上述因素以外的危险因素,如体力搬运重物时碰伤扭伤、非机动车碰撞轧伤、滑倒(摔倒)碰伤、非高处作业跌落损伤、生物侵害等危险 1.2有害因素种类 v有害因素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是指由职业因素引起的影响作业人员健康、导致其发生疾病的因素,有别于“危险因素”,这里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v 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可将职业性有害因素分为生产性粉尘(以下简称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和其他有害因素等7类 例:火力发电行业事故统计情况例:火力发电行业事故统计情况 1993年~2002年 某系统火电厂事故统计(按事故类别统计)事故类型物理爆炸变压器火灾电缆着火电弧灼伤触电坍塌化学爆炸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高处坠落窒息其他合计发生次数1254433222211748比例%25.010.48.38.36.36.34.24.24.24.22.12.114.6100 v从以上事故统计数据可以初步判断,物理和化学爆炸、电气火灾、电弧灼烫伤、触电、物体打击、车辆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窒息等是电力行业发生工伤事故的主要事故类别。

      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一)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P.4P.4))v1.1.厂址厂址v2.2.厂区平面布置厂区平面布置v3.3.建(构成)筑物建(构成)筑物v4.4.生产工艺过程生产工艺过程(二)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v《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GB18218—2000 v(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v常用方法两大类常用方法两大类 (p.6) (p.6)v1.1.经验法经验法 对照法对照法 类比法类比法v2.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系统安全分析方法v ETA ETA(事件树分析)(事件树分析)v FTA FTA(事故树分析)(事故树分析)v FMEA FMEA(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v(四)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分析v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3 火力发电生产事故案例火力发电生产事故案例v3.1 火灾事故案例v 1.电缆火灾事故v 据全国电力系统的不完全统计,1986~1991年,全国共发生电缆火灾事故64起,其中由外部火源引燃的火灾有45次,占总数的70.3%;由电缆本身故障引起的火灾有19次,占总数的29.7%。

      v 在外界火源引起的火灾中,由于电缆积煤粉自燃引起电缆火灾23次,占由外界火源引起火灾的一半以上,油管道、轴瓦以及锅炉油枪等漏油引起电缆火灾11次;电焊、气割金属熔渣引起电缆火灾3次;制粉系统爆炸引起电缆火灾2次v 电缆本身故障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有绝缘老化、受潮,以及终端、接头爆炸等 v案例一:某热电厂装机3×200 MW×年×月18日,事故前1号、3号机运行,2号机检修13时20分首先锅炉房零米层着火,向电缆竖井下延烧大火先后将位于锅炉10 m平台处的电缆竖井上口两道用石棉灰和保温砖砌成的封堵设施破坏,蔓延到一单元控制室下的电缆夹层之内,将其中大部分电缆烧着由于塑料电缆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和有毒气体,扑救工作十分困难消防部门调来配备自供氧气防毒面具的消防车,并于14时10分开始用水灭火先后于14时30分和16时30分将锅炉零米及电缆夹层的火扑灭事故烧坏电缆1271根,高低压动力电缆50根,总长近20 km,经济损失11万元,并造成2台运行中的200 MW机组全停,少发电量近2亿kWh v本次事故原因为事故点在锅炉房零米东墙侧北端低压动力电缆90度转角穿墙处该处部分电缆出墙后呈悬吊状,在敷设时或投产后很难避免受外力影响,造成应力处曲率过小,绝缘损伤,加上该处由于设备运行引起的振动较大,工作条件恶劣,逐步发展使个别电缆形成短路。

      v案例二:1999年6月28日,某电厂室外电缆沟发生电缆着火,将电缆沟内部分电缆烧损,造成220kV失灵,保护电缆芯线短路,保护出口动作将200kV甲、乙母线上的全部元件及运行中的3台机组全部跳闸,致使发电厂与系统解列,最终导致全厂停电事故v 电缆着火原因是电缆沟内一条220kV动力直流电缆存在着机械损伤或质量缺陷,运行中发生绝缘击穿,短路拉弧并引燃周围电缆另外,由于5号机组厂用VB段的电缆沟与室外电缆沟交界处封堵不严,室外电缆沟电缆着火的烟气在风的吹动下窜入VB段母线室,造成室外开关柜内元件严重污染,绝缘大大降低,甚至丧失,大部分需要更换或清洗 v事故暴露出电缆防火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导致的严重后果:一是电缆布置混乱,没有分层布置,且没有采取分段阻燃或涂刷防火涂料,导致电缆着火事故的扩大,烧损控制电缆,保护动作使全厂停电;二是室内电缆沟与室外电缆沟交界处封堵不严,扩大了事故损失电缆着火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特别是普通塑料电缆着火后产生氯化氢气体,其通过缝隙、孔洞弥漫到电气装置室内,在电气装置上形成一层稀盐酸的导电膜,从而严重降低了设备、元件和接线回路的绝缘造成了对电气设备的二次危害。

      v由上述案例可见,火电厂一般集控室、电气继电保护室等下设有电缆夹层,主厂房以及辅助厂房的电缆路径大部分设有架空电缆桥架,如电缆引燃将会沿夹层及桥架敷设蔓延燃烧,不易扑灭且电厂的电缆电线均是重要的供电电缆或控制系统电缆,一旦形成火灾,势必造成全厂动力、控制系统的瘫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电缆夹层、架空电缆桥架是电厂极其重要的防火重点对象v 敷设在电缆夹层或架空电缆桥架廊道里的电缆,一旦点燃将蔓延至控制室、配电室等,从而进一步扩大事故,造成停机停电事故,事故后修复也很困难电缆火灾事故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对经济的直接和间接损失也是巨大的 v 2.汽轮机油系统火灾事故v 汽轮机油系统包括润滑油系统、DEHC油系统、氢密封油系统等汽轮机油系统可能产生失火的原因主要有:由于油系统管道、阀门、接地、法兰等附件不严密处泄漏油,或运行、检修、维护操作不当向外喷油,遇到明火或灼热体所致v 案例:某年某月,某厂一台国产200 MW机组运行中,高压油动机活塞上压力表管漏油,检修人员用胶皮包住漏点并用铁丝缠紧,交待运行人员10 min检查一次后在检查间隔中突然断开,运行人员跑到漏油点用工作服堵漏。

      油管断开约4 min后,值班长下令停机,随即油动机下部着火并发展到机头附近地面的油气爆燃,形成火线,将一人封在火区内此人在撤出时从10 m平台掉落到0 m造成死亡,另一人被烧伤 v油系统火灾案例表明,汽轮机油系统事故造成的危害轻则影响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迫使机组降负荷运行;严重时可使机组被迫停运,烧坏机械、管道及电气、热控设备及其电缆,降低厂房结构强度及危害人身安全等,因此应引起足够重视 v3.输煤皮带火灾事故v 案例:1992年6月18日21时45分,某电厂4号乙侧皮带头部(按输煤流向)因布袋除尘器积粉自然下落着火,烧坏输煤皮带二条和部分皮带托架,一孔钢结构栈桥因遇高温,强度降低失稳塌落,造成了两台机组被迫停运189 h的重大事故v 这次火灾烧坏皮带487 m(带宽1.2 m)、带式除铁器两台、低压电缆520 m、配电箱两块,4号皮带约60%的支架扭曲变形,部分托滚烧坏,一孔31 m长的钢结构栈桥塌落,4号栈桥两侧及4号皮带尾部转运间的玻璃大部分破碎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为23.06万元 v这次火灾事故的火源是由4号皮带乙侧头部的布袋除尘器吸尘罩蝶阀后管段、回粉管处积粉自燃引起的。

      自燃的煤粉落到皮带下使之着火时值刮东风,加上栈桥与水平面呈17°角,如同斜置的烟囱,燃烧形成的热气流把栈桥内积存的煤尘裹起,助长了火势大火沿栈桥迅速向上蔓延,很快烧到4号皮带尾部v 导致这次火灾事故的起因是:v ① 布袋除尘器安装后,经反复调试不能正常投运,并存有大量煤炭积粉;v ② 皮带架及地面清扫不干净,有积煤,输煤皮带为非阻燃的橡胶钢丝带,着火后燃烧迅速,发热量高,这些都助长了火势的发展;v ③ 由于4号皮带值班人员不按制度巡回检查设备,并且严重违反劳动纪律脱岗外出,致使积粉自燃的重大火险未能及时发现,酿成了严重的火灾 v 4.油区动火严重违章引起油罐爆炸着火事故v 案例:1973年6月29日10时,某电厂一座储有约700t原油的油库,在用乙炔焰切割油罐的回油管道时引起着火,火势猛烈在省、地、县负责人的指挥和附近工厂、部队、医院、学校等奋力抢救下,到晚上8时30分才将大火扑灭这次火灾烧毁了油泵房以及老厂的主变压器、主控制室、电气试验室和其他一些设施,损失约100万元在救火过程中,有5位人员牺牲 v这次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思想麻痹,在油罐的回油管道上动火时,违反了《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在燃油管道上和通向油罐(油池、油沟)的其他管道(包括空管道)上进行电火焊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绝措施,靠油罐(油池、油沟)一侧的管路法兰应拆开通大气,并用绝缘物分隔,冲净管内积油,放尽余气”的规定,没有采取任何隔绝防火措施,而草率地动火作业。

      动火地点虽然距离油罐80 m,但因回油管道内充满油气,而且与油罐相通,在用乙炔火焰切割时,点燃了回油管中的油气,火焰很快延烧到油罐,引起油罐着火和爆炸由于厂房离油库太近,使火很快烧至厂房,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 v3.2 化学爆炸事故案例v 1.锅炉炉膛爆炸事故v 案例一:1991年12月4日,某发电厂发生1号锅炉炉膛爆炸事故当天上午10:40,1号锅炉启动投运,机组负荷32 MW,主蒸汽流量135 t/h,气压8.4 MPa,气温535 ℃ 17:30,运行人员发现1号锅炉下排4台给粉机转速由1200 r/min下降到300 r/min左右,主蒸汽温度由535℃下降到510℃,未能及时发现锅炉灭火采取停炉措施,而是启动上排5号、7号给粉机,并将下排给粉机转速调回到1200 r/min左右,又将11号引风机挡板关小,将炉膛负压从满表调到零,使炉内大量煤粉积累,引起爆炸造成事故的另一原因是灭火保护装置未投入运行事故造成锅炉本体四角裂开 v案例二:1993年3月10日,某电厂1号600 MW机组锅炉发生特大炉膛爆炸事故从1993年3月6日开始,1号锅炉运行情况出现异常,为降低再热器管壁温度,喷燃器角度由水平改为下摆至下限,3月9日锅炉运行状况逐渐恶化。

      3月10日事故前1 h内无大操作10日14:07,锅炉炉膛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炉底灰斗呈开放性损坏和失稳下塌,包角管和水冷壁联箱破裂,并造成了23人死亡、2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机组停运132天的特大锅炉炉膛爆炸事故 v事故原因是由于炉膛设计和布置的缺陷,在燃用设计煤种或允许变动范围的煤质时,出现了锅炉严重结渣、再热蒸汽温度达不到设计值而过热器、再热器管壁严重超温的问题虽然采取了降负荷和下摆燃烧器等防止结渣措施,但结渣日趋严重;炉底灰斗结渣,为煤裂解气和煤气的动态产生和积累创造了条件灰渣落入渣斗产生的水蒸气进入冷灰斗,形成振动,加速可燃气体的生成,可燃气体逐步沿灰斗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由于下二次风与可燃气体混合,混合温度在470℃左右,突遇热碎渣的进入或火焰的随机飘入,引起可燃气体爆炸,炉膛压力急剧升高,触发MFT(主燃料切断保护)动作爆炸使两侧墙鼓出,在爆炸和炉底底渣作用下,灰斗与两侧墙连接处被撕裂,灰斗失稳下塌,包角管和水冷壁联箱相继破裂,大量水汽泄出,炉内压力猛烈升高,使事故扩大 v 2.煤粉爆炸事故v 案例:1989年某电厂发生煤粉仓爆炸导致2人重伤事故1989年6月1日19:35,23号锅炉粉仓粉位到零,在锅炉点火时,锅炉分场主任违章指挥作业,在煤粉仓温度83℃和火源没有消除的情况下,决定强行向煤粉仓送粉,并在送粉前开吸潮管通风,促成了爆炸时防爆门未破,人孔门鼓开,煤粉火焰喷出并充满44号段输煤间,气浪将南北隔墙冲倒、西墙移位,并将正在进行送粉操作的2人烧成重伤。

      v3.3 压力管道物理爆炸事故案例v 据质量监督检验部门统计,1998~2001年4年间我国压力管道爆炸事故分别为8起、8起、13起和8起其主要原因为:安装质量不符合要求,法兰、阀门等附件存在质量问题,建筑施工造成管道破坏,操作不当等v 1.省煤器引管破裂事故v 案例:1999年辽宁某电站锅炉的高温省煤器引管破裂,造成死亡5人、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的重大事故 v2.蒸汽母管爆炸事故v 案例:2000年7月9日凌晨1时许,北京首钢电力厂主蒸汽母管突然发生爆炸,在3#值班室的6名值班人员全部遇难,约60 m2的控制室被全部摧毁,事故直接经济损失75.2万元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首先将材质为35#铸钢的阀门(低压阀门)用在了高压管道上;其次是蒸汽母管与该阀门的连接处焊接质量差,未焊透的部位在长期运行中产生裂纹,成为诱发断裂的重要原因 v 3.炉外汽水管爆破事故v 案例:1995年7月5日,中原某电厂一号炉在小修后启动过程切分刚结束5 min,乙侧前墙由西向东数第二屏出口联箱至一混合器入口导汽管突然爆破,高温蒸气将附近正在测温的2人严重烫伤,其中1名经抢救无效死亡。

      v 事故发生后对爆裂管取样做金相分析,该管段金属性能、机械强度、硬度均在标准范围内,但管径已胀粗,管壁已减薄爆裂管的壁温检测结果虽未超温,但相邻管有的已达617℃,远远超过了导汽管材料的极限工作温度因此,此次爆管的原因是短期局部超温引起管壁塑性变形,多次超强胀粗减薄后,在工作压力增大时,材料承受的实际工作应力超过了强度极限发生了爆破 v该事故暴露出企业平时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未从以往事故中吸取教训,此前该电厂曾发生过主蒸汽管由于焊接不良引起的爆裂事故(未伤人);二是该炉已运行20年,承压部件超出了其相应的技术寿命,技术改造不力 v3.4 电气系统事故案例v 1.发电机漏氢着火事故v 案例:东北某厂于1993年8月发生一起发电机漏氢着火事故因为密封油冷油器滤网端盖的胶垫被呲开,致使油压下降,直流油泵联动后也不能满足密封油系统油压要求,导致油压低于氢压,氢气从发电机端盖外漏,被发电机自冷风扇吸进滑环处起火v 2.发电机损坏事故v 案例:东北某厂于1998年3月发生一起发电机损坏事故汽轮发电机固定转子引线夹板的特殊螺钉发生断裂,致使夹板、螺钉头及锁紧圈沿着转子本体端部的出风槽甩出转子后进入发电机气隙,将转子槽楔风斗和定子铁心表面大范围撞击损伤。

      v 3.变压器起火事故v 案例:华北某厂于2001年2月发生一起变压器起火事故由于1号联变绝缘在制造中存在缺陷,运行中500 kV侧C相绕组主绝缘击穿造成对地短路,并引发C相高压绕组匝间短路,随后在电弧作用下发展成B、C相相间短路,造成突发性事故 v 4.触电死伤事故v 案例一:西南某厂于1993年12月发生一起电弧灼伤事故由于监护人、操作人未执行操作规定,便把5个开关盘后下盖板一齐拆下,并错误地认为已拆下盖板的即为需要操作的开关,未经验电便在开盘后测量绝缘,且一操作人员离开现场去另一端操作,监护人失去监护作用亲自去操作,误入带电间隔触电死亡 v 案例二:西北某厂于1996年4月发生一起触电事故在厂用分支6 kVⅠ段612开关间隔执行清扫任务时,因失去监护,擅自从612开关间隔侧上方误爬到相邻的612-1刀闸隔离间,导致触电死亡 v3.5 空气压缩系统事故案例v 空气压缩机的气缸有物理爆炸的危险,压缩空气储罐属一类压力容器,为低压危险源,存在破裂泄压、发生物理性爆炸的危险实际生产过程曾发生过空气压缩机气缸和压缩空气储罐爆炸事故v 空气压缩机供气系统事故有以下几种情况:v①与润滑油有关的爆炸事故,如压缩机气缸、油气分离器、压缩空气储罐、压缩空气管道爆炸等;v②压缩空气储罐强度降低或超压引起的爆炸事故;v③管道振动引起的爆炸事故;v④机械事故;v⑤曲轴箱爆炸事故。

      v其中与润滑油有关的爆炸事故占绝大多数 v 案例一:1983年2月,某钢厂压缩机房的压缩空气储罐在正常工作的压力下突然发生爆炸经调查分析,此次爆炸是由于压缩机的运行温度超温,容器内积炭燃烧而导致的爆炸v 案例二:1990年12月28日河北省丰宁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造成4人死亡,2人重伤 v3.6 气轮机机械事故案例v 汽轮发电机组是目前热电厂最主要的设备汽轮发电机组断轴毁机事故是最严重的事故,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都发生过轴断机毁的事故据统计,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已至少发生过70余起国内自1984年至今,已先后发生过十多起汽轮机如不能安全运行,就会造成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和事故,而且不能连续向用户供电,酿成重大经济损失 v案例:1996年3月9日16时47分,河南中孚公司一台高压50 MW单缸抽汽凝气式汽轮机(额定转速3000 r/min)发生爆炸,发电机转子部分裸露,机组的轴系断裂成9节,残骸散落在厂房各处由于爆炸的能量甚大,厂房内一根钢筋混凝土行车大粱的立柱被飞出的机件砸裂,房顶被击穿多处,最大的两个孔径约200~300 mm大小,室内标高8 m平台的护栏多处砸坏,压力表排架被砸坏,窗玻璃大部分震碎。

      最大的断轴长2.48 m,重约2.6 t,落在标高15 m除氧器平台上截止事故发生时机组累计运行3349 h,发电16122.24万千瓦时,机组曾启停过26次,甩负荷9次所幸的是事故时因现场无人,未发生人员伤亡,仅构成一起重大设备事故案件 v 事故的起因估计是气轮机轴断裂引起机壳破裂,继而发生物理爆炸调查事故原因有设计、制造、安装的质量问题,也有使用失误、生产管理不当等问题,促使机件损伤积累,加速事故发生 v3.7 高处坠落事故案例v 案例:某厂曾经发生一工人在拆卸阀门时用力过度,不慎从20 m高处的栏杆空档中坠落死亡的事故 4 工艺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工艺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识别v3.4.1 工艺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辨识v 例如:按火力发电生产各个工艺过程确定其所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v 分别将工艺过程和危险因素的对应关系编制成“工艺过程危险因素分析表”和“工艺过程有害因素分析表” v 1.热机部分v 热机部分是火力发电厂的核心部分,该部分存在的危险因素有:火灾、爆炸、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坠落伤害、触电、灼伤、中毒和其他伤害等v 火力发电厂正常运行工况下易发生的危险如:锅炉炉膛爆炸,炉门喷火,过热器、再热器和直流锅炉水冷壁管的超温爆管事故,以及制粉系统的自燃和爆炸等。

      v 锅炉房的屋内配电装置和所有带电的设施、设备,在运行和检修期间,如有不慎,均有可能造成触电伤亡事故 v锅炉厂房和汽机房内的转动机械设备,如风机、各种泵类的外露部分,在运行和检修期间,如有不慎,均有可能发生卷入转动机械的机械伤亡事故v 厂内的上人的屋面、高平台、高斜梯、高直梯、地沟(坑)及起重机械,在运行和检修期间,如有不慎,有可能发生高空坠落、起重伤害和高空落物的伤亡事故v 热机部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的具体系统部位如表2所示 v 2.输煤系统v 煤炭是燃煤电厂燃料,在燃料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有:v 火灾、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坠落伤害、触电、坍塌、中毒和其他伤害等v 在燃料的贮存、输送和制备过程中,高浓度煤尘遇火容易引发火灾,输煤系统的转动机械设备如:皮带输煤机和卸煤装置的外露部分,在运行和检修期间,如有不慎,均有可能发生卷入转动机械的机械伤亡事故 v v该系统的上人的输煤栈桥、高平台、高斜梯、高直梯地沟(坑)及起重机械,在运行和检修期间,如有不慎,有可能发生高空坠落、起重伤害和高空落物的伤亡事故v 运煤部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的具体部位如表3所示。

      v3.除灰渣系统v 除灰渣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有:火灾、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坠落伤害、触电和其他伤害等;易发生火灾的系统为除灰渣系统的控制部分v 除渣系统、石子煤处理系统、飞灰集中系统、灰浆输送系统和供水系统的转动机械外露部分,在运行和检修期间,如有不慎,均有可能发生卷入转动机械的机械伤害事故v 除灰渣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的具体系统部位如表4所示 v 4.化学水处理系统v 化学水处理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有:火灾、爆炸、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坠落伤害、触电、淹溺中毒(窒息)、灼伤和其他伤害等;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制氢站和化学试验室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另外,化学试验室极易发生化学灼伤和中毒等伤害v 化学水处理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的具体系统部位如表5所示 v 5.水工部分v 水工部分存在的危险因素有:火灾、爆炸、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坠落伤害、触电、淹溺、灼伤、坍塌和其他伤害等v 该部分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空冷系统的火灾、爆炸、机械伤害及起重伤害和其他系统的触电、坠落伤害和淹溺等v 水工部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的具体系统部分如表6所示。

      v 6.电气部分v 电厂的电气部分存在的危险因素有:火灾、爆炸、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坠落伤害、触电、淹溺、灼伤、坍塌和其他伤害等v 其主要危险因素为变压器、充油电气设备的火灾、爆炸及触电和电缆设施的火灾v 电气部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的具体系统部位如表7所示 v7.热工自动化部分v 热工自动化部分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比较少,主要有:火灾、触电、坠落伤害和其他伤害等v 集中控制系统的工程师站、电子设备间、交换机室、I/O机柜、电源柜、配电箱等、控制机柜、DCS操作员站及热工试验室和热工用电缆是有发生火灾和触电伤害的关键部位v 热工自动化部分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可能发生的具体系统部位如表8所示 v 8.有害因素v火电生产工艺过程有害因素的分析如表9所示 5 事故预防对策措施v汽轮发电机组氢冷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汽轮发电机组氢冷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及对及对策措施策措施 v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预先危险性分析 v汽轮机物理爆炸预先危险性评价 v锅炉爆炸的预先危险性分析 v主要设备火灾爆炸预先危险性分析主要设备火灾爆炸预先危险性分析v 1. 发电机火灾爆炸预先危险性分析v如表8-2所示。

      v2. 变压器火灾爆炸预先危险性分析v如表8-3所示v3. 电缆火灾爆炸预先危险性分析v如表8-4所示v4. 电动机火灾爆炸预先危险性分析v如表8-5所示v5. 酸性蓄电池室火灾爆炸预先危险性分析v如表8-6所示 v建筑设施雷电危险因素预先危险性分析 v触电预先危险性分析 v热工自动化一般危险因素预先危险性分析 v危险化学品预先危险性分析 v压缩空气系统安全控制措施压缩空气系统安全控制措施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