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ppt
18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人教版,小学数学第,7,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鹤岗市黎明小学 刘欣冬,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人教版数学第七册“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教材编排与“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样都是先从一个生活情境引出三道应用题,引出三道算式,再观察、比较得出关系式教学结构的相同有利于学生的迁移推理我认为,“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是在学生掌握了“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具有了类似的推理经验和方法,同时,学生在学习减法验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差,+,减数,=,被减数”这一关系式,对于关系式的归纳及应用都不再困难再让学生按部就班地从情境图中依次推出两个关系式,势必造成认知水平的重复因此,我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大胆重组教材,设计了“铺垫,引探,创新,应用”一系列教学过程,一步步引导创新二,目标的确定和依据,依据教材与课标要求,力图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深对减法,的理解;,2,、会根据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求出未知数,X,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2,、提高检查计算结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知识的迁移,归纳整理中,渗透 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观点2,、通过求未知数,X,渗透方程思想基于以上目标确定本节课,重点: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难点: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应用三、说教学方式,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的知识是在学生准确的推理过程中得到的,而推理能力往往不是教师“教会”的,更多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发生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引导学生推理:,1,、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归纳等方法提出数学猜想;用于新知识的学习中,突出了教学重点;,2,、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和运用推理方法进行验证或论证;用于对新知识的应用阶段;,3,、引导学生清晰、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推理过程用于原例,4,的小组合作学习此外,本节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采用启发诱导式、激励学习等教学方法,把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观察、发现、探索、运用的过程,使整个课堂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四、说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经验,采用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拥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说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评价理念,贯串课堂始终,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去检验减法的两个关系式和验算减法,营造一种新型的、更有人情味的课堂教学形式六、说教学流程,(,一)复习,(二)新课,(三)巩固,(四)总结,1,、口算,3018=35+48=,18+12=25,*40=,350170=370+120=,13598=350/70=,2,、填空,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求未知数,X,X+25=60,140+X=760,复习,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知识,引出本节课学习方,法,即,X,表示什么,求,X,用什么方法计算?,新课,一、铺垫,出示第一组口算:,20 8=12 26 17=9,43 16=27 85 62=23,指名学生口算,教师板书出口算结果再引导学生说出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设计意图:算式及各部分名称为下面的比较、推理作好准备新课,二、引探,出示第二组口算:,12+8=9+17=,16+27=23+62=,请学生先观察一下数字的特点,想个办法算得最快然后请算得即快又准确的同学介绍经验。
引出“差,+,减数,=,被减数”,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习过减法的验算,初步认识了“差,+,减数,=,被减数”,因此,这一部分教学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发现新课,三、创新,出示第三组口算:,20 12=26 9=,8523=43 17=,先算一算,比一比,再想一想,这几道题又可以怎样算得快呢?看一看又能发现什么?引导归纳出“被减数,差,=,减数”,设计意图:有了上面的学习经验和探索意识,学生可以一边计算,一边观察,一边尝试发现这一规律,让学生的口、眼、手、脑协调使用,充分调动了思维创新性,突出了教学重点新课,四、应用,1,、请你任意写一道减法算式,再把这个算式转变成其它关系的式子,再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合作学习:,组长分配,29,页例,4,的三道线段图,每人编一道应用题先说图意,再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评价对错,指出不足,最后看一看,比较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3,、教材,29,页做一做,4,、教材,31,页做一做,设计意图:以上四个层次紧密联系,注重学练结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为下一步难点的突破做好了准备新课,五、教学例,5,求未知数,X,X 48=35 135 X=98,引导学生观察,X,在两个减法算式中各是什么数?根据什么求,X,?,书写时注意什么?最后独立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前面的推理经验,再结合上节课学习求未知数的方法,完全有能力独立解答再通过学生的互相评价促进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巩固,一、填空,二、改错,三、验算题,四、求未知数,X,设计意图:以上四个层次的练习,注意了坡度和密度,能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适当变换练习的形式,避免机械重复,不仅消化了新知,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应用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可以解决哪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学习的新知得到升华、提高七、说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义推理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努力给学生提供探究与交流的空间,组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以促进学生的推理能力在“探究、猜想、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发展如果能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炼出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就更能体现数学的开放性和生活性,学生的参与力度会更高谢谢大家,课件制作 刘欣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