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到修复与湿地建设ppp项目场测试.doc
18页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PPP项目市场测试方案 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PPP项目市场测试方案目 录一、 说明 1二、 项目简介 21. 洱海西岸片区 52. 洱海北岸片区 83. 洱海东岸片区 94. 北部湖湾环保疏浚 115. 环湖湿地维护 116. 环洱海湖滨带休闲驿站 117. 洱海湖滨缓冲带智慧管理平台 12三、 测试内容 14(一) PPP运作思路 14(二) 项目公司组建方式 14(三) PPP合作机制 14(四) 项目回报机制 15(五) 采购方式 15(六) PPP项目业绩及资质 15(七) 其他建议和意见 161一、 说明致 潜在社会资本 :经大理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批准,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PPP项目(以下简称“本 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并授权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以下简称“洱管局”)为本 项目的实施机构为进一步加快本项目的实施进度,保证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PPP项目获得社会资本的充分响应, 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接受大理市洱海保护管理局之委托,特邀请潜在社会资本进行市场测试。
1. 本次市场测试并非项目正式采购程序的组成部分,本次市场测试提供的方案信息仍可能进一步修改,对各方并不具有约束力;2. 本次市场测试邀请潜在社会资本参与市场测试,即使不参加市场测试的社会资本仍然有资格参与项目的正式采购程序;3. 参与本次市场测试的社会资本并不会因此在项目正式采购程序中得到特别的优待请潜在社会资本在 2016 年 6月 1日上午 9:00 之前以 PDF 格式将相关测试内容发送至下列指定邮箱:联系人:陈先生 联系:15201069757 联系邮箱 :chensu1@北京大岳咨询有限责任公司2016 年 5月 23日大理市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PPP项目市场测试方案二、 项目简介大理州政府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大量洱海保护治理的工作,在城镇环境改善及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入湖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湖泊生态修复建设工程、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环境管理及能力建设进行了重点治理,洱海的入湖污染负荷得到削减,河流和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基于2015 年的污染负荷预测结果,实现水质稳定保持Ⅲ类、力争达到Ⅱ类的目标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习近平同志在大理洱海考察时对洱海以往的环境保护工作予以了肯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习总书记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并要求当地干部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一定要保护好洱海已有湖滨带工程发挥了较好的环境效益,但面临新的问题,如原有三退三还不彻底,湖滨带侵占问题突出;旅游发展带来新的人口和污染负荷压力;湖滨带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境恶化十三五期间,洱海继续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环境形势:流域产业结构亟待优化与调整、农村面源、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需完善、流域低污染水净化系统未构建、主要入湖河流清水产流机制急待修复、洱海湖滨生态系统亟需改善、流域管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大理州“十三五”洱海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洱海整体保护工作的成效洱海最低水位线 1964.3m(85 高程,下同)至最高水位线 1966.0以上 15m 范围界定为洱海湖滨带;最高水位线 1966.0 以上 15m 至100m 范围界定为湖滨缓冲带本次工程西区建设范围为湖滨带和缓冲带,即最低水位线1964.3m 至最高水位线 1966.0m 以上 100m 范围,东区、北区相关工程建设范围为新界定的洱海湖滨带范围西岸工程及北岸工程南起西洱河西北岸,北至沙坪湾罗时江西岸,范围包括下关、大理、银桥、湾桥、喜洲、上关等六个乡镇;东岸工程南起机场路,北至红山湾东岸,范围包括双廊、挖色、海东、凤仪等四个乡镇;本项目建设不包括洱海南岸区域,运营期包括洱海南岸区域。
本工程针对湖泊核心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各区域的规划布局,构建环洱海三条主要功能区域:内圈(1966.0 以下)主要针对局部湖湾区域内源污染负荷,开展底泥清淤,并对湖泊底质生态修复,为后期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基底环境中圈(洱海湖滨带)初步构建洱海环湖 128 公里长、宽 15-100m 不等的规模化、具有一定生物多样性的完全演替和不完全演替系列湖滨带,自然恢复和人工措施结合,逐步恢复湖滨带生态系统功能外圈(湖滨缓冲带)重点控制外源入湖污染负荷,通过拦截、调蓄、缓冲等作用,构建功能化净化系统,形成环洱海核心区的外圈生态屏障15建设内容及工程规模统计表工程分区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单位工程量西区基底修复工程房屋房基拆除工程m236507鱼塘拆除工程m214200农田清退工程m2560583经营性用地清退工程m212000生态修复工程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m2124929湿地建设工程湖滨湿地新建工程m2181500入湖沟渠湿地建设工程m275968库塘湿地建设工程m21399539河口湿地建设工程m2302482自然景观恢复工程景观节点建设工程m231092北区生态修复工程房屋房基拆除工程m27401连片果园拆工程m236406湿地建设工程入湖沟渠湿地建设工程m287229赵邑湿地建设工程m21177922东区基底修复工程房屋房基拆除工程m27411鱼塘拆除工程m24444农田清退工程m247806岸坡防护工程m213602生态修复工程灌木隔离带建设工程m225951陆生乔灌带植物恢复工程m259497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m236377湿地建设工程河口湿地建设工程m214930自然景观恢复工程景观节点建设工程m27411疏浚工程西沙坪西沙坪疏浚干化工程万m340.12环洱海湖滨带休闲驿站个20洱海湖滨缓冲带智慧管理平台套1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139814.80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55377.49万元,其它费用65174.46万元,预留费用12009.69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7253.16万元按照按环洱海流域空间位置区划,各片区主要内容与方案如下:(一) 洱海西岸片区洱海西岸片区工程主要工程范围为环洱海西岸1966.0 界桩外延100 米范围控制线以内至洱海最低水位(1964.30m)湖滨缓冲带之间,工程范围总长约48km工程共分为基底修复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湿地建设工程和自然景观恢复工程1)基底修复工程海西片区基底修复工程拆除房屋房基36057m2,拆除及清淤鱼塘14200m2,清退经营性用地12000 m2,清退农田560583m22)生态修复工程海西片区生态修复工程共进行湖滨带生态修复124929m23)湿地建设工程海西片区湿地建设工程新建湖滨湿地181500m2,入湖沟渠自然湿地1475507m2,河口湿地302482m24)自然景观恢复工程洱海西岸片区规划以旅游为主,并且结合整个洱海环海景观节点考虑,建设西区景观设置花海景观区、湿地观光区、广场观光区、休闲植物氧吧等四个区域,共计31092m2二) 洱海北岸片区洱海北岸片区工程包括基底修复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湿地建设工程和兆邑湿地建设工程四大项。
其中,基底修复工程包括:房屋房基拆除工程7401m2、农田清退87229m2、果园清退36406m2;生态修复工程为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43807m2;湿地建设工程为入湖沟渠湿地建设工程87229m2;兆邑湿地建设工程1177922m2三) 洱海东岸片区洱海东岸片区工程包括基底修复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湿地建设工程和自然景观恢复工程四大类1)基底修复工程洱海东岸片区基底修复工程拆除房屋房基3处,总面积7411m2;拆除鱼塘2 处,总面积4444m2;清退农田3处,总面积47806m2;岸坡防护长度13602m2)生态修复工程东岸片区基底修复工程在缓冲带建设灌木隔离带长度25951m,乔灌带59497m2,湖滨带生态修复36377m23)湖滨湿地建设工程双廊镇和挖色镇因地形和湖滨带利用现状,不宜建设河口湿地布置在海东镇布置3 处河口湿地,总面积14930m2采用沉淀池+稳定塘+表面流湿地组合工艺(4)自然景观恢复工程设置双廊观景平台、海东观景平台,共计7411m2四) 北部湖湾环保疏浚彻底清除洱海北部沙坪湾内源污染,改善水质,恢复水生态环境疏浚面积:52.80万m2;疏浚工程量:40.12万m3。
工程拟采用环保型绞吸式挖泥船(350m3/h)进行疏挖,挖掘出的污染底泥通过排泥管道输送到指定堆场,大部分底泥采用自然脱水干化,少部分采用负压直排处理工艺,待泥浆脱水干化后,可资源化土地利用,同时工程湖湾区浚后开展基底生态修复,为后期水生植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基底环境 疏浚工程量统计表区域疏浚区面积(万m2)设计平均挖深(m)设计方量(m3)设计超挖工程量(万m3)合计工程量(万m3)西沙坪湾52.800.7629.5610.5640.12(五) 环湖湿地维护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自然湿地进行水生植物季节收割、水生植物残体清除,同时降低人为干扰,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六) 环洱海湖滨带休闲驿站休闲驿站的主要设施包括:湖滨湿地保育管理站、生态驿亭、生态公厕、生活服务站、自行车交换驿站、生态停车场、生态观测点等休闲驿站主要设施表序号设施规模功能1保育管理站1座、面积40m2湖滨湿地维护、管理2自行车交换驿站1座、面积50m2自行车租赁、停靠3生态公厕1座、面积50m2包含弱势人群服务设施和婴幼儿设施4生活服务站1座、面积80m2包括旅游咨询区、便捷购物区、休息区、医疗区。
5广场、驿亭根据各驿站特点设置小型活动广场、观景平台、生态观测亭、慢行道6生态停车场10-20辆车临时停靠小型车辆环湖驿站的平面布置以现有环湖湖滨湿地节点为主,结合环洱海的慢行(自行车、慢跑、散步)线路,沿湖共布设 20 座,具体位置如下: 洱海南岸设置 3 个:洱海公园、玉白菜湿地、下和湾湿地 洱海西岸设置 7 个:洱海月湿地、才村湿地、古生湿地、海舌湿地、湖滨湿地 3 处 洱海北岸设置 6 个:罗时江湿地、兆邑湿地、弥苴河湿地、永安江湿地、北三江河口湿地、红山湾洱海东岸设置 4 个:湖滨湿地 4 处(双廊、小普陀、海东等)建筑物和配套设施应采用生态、低环境影响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建筑风格上偏向生态融合、低碳和当地的临水建筑风格七) 洱海湖滨缓冲带智慧管理平台湖滨带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立足于加强湖滨带环境监测、水质监控、信息化管理、环境风险防范及预警,促进洱海水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洱海湖滨缓冲带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