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的性质与作用.doc
10页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与作用第一节 汉字的性质和特点一、汉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是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共性它科学地阐明了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某种具体文字的性质,比如说汉字的性质,指的是这种文字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本质属性正确地认识一种文字的性质,是正确解决有关这种文字种种问题的基础 1、比较的原则索绪尔关于世界上文字的分类:文字的共性 文字起源于图画世界上所有的自源文字都起源于图画文字是记录和传播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既表音又表义展开:语言是由语音和语义结合而成,由词汇和语法所构成的符号系统语音是语言的形式,语义是语言的内容,二者关系密不可分文字作为书写语言的视觉符号,它记录的只能是音义结合的词,而非单纯的语音或语义 表意系统的文字:表音系统的文字:(1)音节文字(一个形体符号表示一个音节)(2)音素文字(每个形体符号表示一个音素)2、依据标准的不同,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汉字的性质,也就是汉字属于哪一种文字类型的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引起人们注意,至今成了我国文字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讨论的人很多,意见分歧很大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汉字较目前世界上流行的字母系文字复杂得多,加深了研究的难度;二是因为研究者的角度各不相同,使用同一个术语,概念的内涵也不一样,没有共同的前提自然得不出相同的结论。
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所以要联系语言来研究文字的性质根据文字记录语言的特点给文字分类的原则 A、从记录语言的方法看汉字的性质若全面的分析汉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可归纳三种类型一、来源于象形字、指事字的独体字以及会意字,从意义入手记录语言二来源于表意字的假借字三、由意符(形旁)和音符(声旁)构成形声字] B、从记录语言单位的大小看汉字的性质就是看这种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什么样的语言单位 语言是个层级体系:下层是语音层,分为音素和音节两级;上层是音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层,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词组,第四级是句子世界上的文字有几千种,从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语言单位看,主要有三类:记录音素的是音素文字,如英文;记录音节的是音节文字,如日文的假名;记录语素的是语素文字,如汉字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合起来叫做表音文字,也叫拼音文字表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语素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B、从记录语言的文字的字符看汉字的性质作为语言的符号的文字,既有音又有义字符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意符、音符和记号意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音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记号:在意义上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
英文、俄文或日文假名等作为字符来将,是音符,毫无意义可言,所以说是表音汉字字符构成较复杂意符是构成汉字的最基本符号汉字的音符是借用既有音又有义的现成文字充当的,汉字在隶变以前,主要由意符、音符构成,记号极少隶变以后,独体表意字作为字符大都丧失了原来的表意作用,变成记号但占汉字绝大多数的合体字仍然是由意符、音符构成的各种不同说法大体上可以概括成两大类一类是根据汉字使用的符号即构成汉字字形的符号所能起的表意、表音等作用来为它定性的,另一类是根据汉字所表示的语言结构的层次即语言单位的大小,来给它定性的 属于前一类的,有表意文字说,表音文字说,意音文字说,商代甲骨文为形意文字、周代以后汉字为意音文字说,古汉字为表形文字、隶变后汉字为表意文字说,以及古汉字为意符文字(即意音文字)、隶变后汉字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 属于后一类的,主要有语素文字说和语素——音节文字说汉字的类型归属的不同说法:1、(1)意音文字说 (2)语素文字说、词文字或词语文字说 (3)表音文字说 (4)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2、语素文字说语素—音节文字说(现代)思考:为什么把汉字看作是语素文字?音节文字通过为音节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音位文字(音素文字)通过为音位(音素)制定符号来记录语言。
汉字记录的不是音节或者音位,而是词或语素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词,也是一个语素(成字语素)在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汉字记录的是一个语素,不见得是一个词所以现代汉字可以成为语素文字或语素—音节文字首先.从汉字记录的语言结合系统中的单位看,汉字是语素文字根据一种语言的文字符号所记录的语言结构系统中的单位来看,记录语素的是语素文字,记录音节的是音节文字,记录音素的是音素文字汉字记录的是汉语里的什么单位呢?汉字主要记录汉语里的语素例如“学习”这个词,写下来是两个字,这两个字代表了汉语里两个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即语素由于汉字记录语素,代表语素,汉字也就有了所谓“字义”,显然,这字义是语素义汉字代表语素是汉字区别于表音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的一个重要特点表音文字所记录的不是语素,而是纯粹的语音单位例如记录英语的拉丁字母,除有形有音外,它不表义,它只代表音素,作为记录英语的文字符号,它仅仅是表示一定语音的字母汉字也记录少量非语素的音节,如“葡”“萄”“枇”“杷”等这些音只有pú táo pí pā等语音,而不独立表义但汉字所记的这类音节,并不同于音节文字中的文字符号。
因为音节文字中的文字符号是专门用来记录语言中的音节的,如日文的假名“夕”是记录音节的,而汉语中的这类音节仅仅是某个多音节语素中的具体音节,它们只有处在“葡萄”“枇杷”等多音节语素中,才具有代表音节的作用,否则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字形上往往还有标义的成分,如“葡萄”二字所从的“艹”,“枇杷”二字所从的“木”,标志着“葡萄”“枇杷”的种概念范畴,这种情况是音节文字不可能有的这样一些字的存在,不妨碍汉字是语素文字的论断其次, 从汉字所用的文字符号本身的性质看,汉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组成的文字系统文字所使用的符号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记号跟文字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只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是音符,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表音文字只使用音符,汉字则三类符号都使用汉字里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以及形声字中的形旁属于意符,因为它们跟它们所代表的语素在意义上有直接联系汉字里的音符指形声字中的声旁虽然汉字和表音文字都使用音符,但汉字的音符同表音文字的音符有很大区别表音文字的音符是专职的,汉字的音符是借现成汉字充当的,属借音符性质在汉字发展的过程中,象形字大多变得不象形了。
如古代汉字的“”“”演变成了今天楷书的“日”“月”,在字形上已经看不出与太阳、月亮的联系了,因此可以说已变成了记号但是这些“记号字”在形声字中常作形旁或声旁,还起着表意或表音的作用,可见还不是单纯的记号,而是具有双重的性质:对古代的象形字来说,今天已演变成了记号,从形声字的偏旁看,这些字符号一直到今天仍保持着意符或音符的性质由于现代汉字以形声字为主,而形声字是意符和音符的结合,虽然音符是借汉字来充当的,但它毕竟是汉字的表音成分,记号在形声字中还起着表意和表音的作用,因此,从汉字使用的字符来看,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组成的一种文字系统汉字是语素文字和汉字是由意符、音符组成的文字系统,这两个方面是相关联的语素文字要表示语素的意义,所以会选择意符和借音符性质的音符把汉字两个方面的性质联系起来看,可以说汉字主要是由意符和音符表示的语素文字 3、着眼于汉字的整体的原则(书上)4、联系汉字发展历史的原则汉字从象形字发展到形声字占优势,从甲骨文演变为今日的楷书,始终没有改变成别的文字系统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长期存在下来的一种文字系统汉字为什么能长期存在下来?这个问题颇引起人们的思索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它同语言的关系是依附语言、记录语言。
如果一种文字能适应它所代表的语言的特点,能在发展中不断地、充分地改进自己,使自己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它就会长期存在下去,否则,它就会丧失生命力,为别的文字系统所取代2)汉字构形方式的三个阶段: A、象形符号阶段; B、象形符号阶段向表意符号转化的阶段 C、形声字阶段二、汉字的特点文字的性质和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文字的性质是根本,而特点是由性质派生出来的汉字作为语素文字,有以下几个特点:1.表意性是汉字的本质特征,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从汉字的造字法看(以形示义,义寓形中)汉字尤其是古代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传统上认为汉字是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统一的,汉字有见形知义的特点有的字从字形可以联想到字义,如“人”、“山”、“火”,有的字可以从它的组成成分猜测出大致的含义,如“林”、“看”、“从”,有的字从它们的组成成分上可以大致推想出字义类属,如“江”、“河”、“湖”都跟“水”有关,“树”、“松”、“柏”都跟“树木”有关不过,随着汉字的发展,古代汉字在经过隶变、楷化之后,字形显义功能已经不是很明显,许多字的形音义之间的理据要经过一定的分析以后才能看出,而且相当一部分字的字义跟字形之间已经失去了联系。
拼音文字的字母只有形和音,汉字的单字不但有形和音而且还有义,这是汉字的特点衣、医、依”虽然都读yī,但是意义不同衣”是衣服的衣,“医”是医生的医,“依”是依*的依,一目了然如果写成汉语拼音yī,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因为汉字具有表意性,它的形体可以负载较多的文化因素,这也是和拼音文字不同的 因为汉字所记录的是语素,而语素是音义的统一体,每个语素既有声音又有意义,加上汉字的形体,所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一个汉字,它可能代表好几个语素,可能表示好几个音节,但是独立地看,每个汉字必定是表示一个音节的,必定是表示一个语素的,而且必定是有形的,所以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三者之间密不可分这一点与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是很不相同的,例如英文的字母a、b、c、d、e等,日文的あ、い、う、え、お等,它们有形体,有自己的读音,但是没有意义,因此不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因为它们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节,没有独立地和语素对应,因此单独看都是没有意义的正因为汉字的这个特点,所以我们初学汉字有一定困难,但是如果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后,进而学习词就不困难了,例如我们学习了“电”字,可以和别的有意义的汉字组成“、电灯、电线、电视、电影、电流、电机、电表、电动”,而对这些个新词,我们基本上不用重新学习记忆,很容易理解掌握,因为我们学会了一个一个的汉字,实际上就等于学会了一个一个的构成词的语素,掌握了这些构词成分的形、音、义,再来学习理解这些个词语,自然就非常容易了。
反观音素文字,人们在学习字的时候非常容易,比如像英文,只有26个字母,几节课就可以学会,日文有50音图,初学也很容易,但到了学习词的阶段,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每个词都有不同的拼写形体,记忆起来也并非易事2.汉字字数繁多,结构复杂,缺少完备的表音系统汉字系统的字数,数量之多是非常惊人的从古到今,汉字的总字数已达到8万多个,据资料统计,现代汉语用字在1万左右,国家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汉字7千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收录汉字3千5百个汉字字数众多的根源在于汉语的特点由于汉语的音节结构比较简单,音节数量比较少,和语言中的语素的数量相比较,简直不成比例比如现代汉语声母和韵母拼合组成的基本音节只有4百来个,再配上四个声调也只有1千2百多个,而现代汉语语汇系统中的语素,多达数千个,在这种情况下,读音相同的语素就非常多,加之含此词形简短,以双音节此为主,但因借此也非常多,而且往往是常用词,假如书面上不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把这些同音的语素和词区别开来,就会造成混淆,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影响交际使用,影响人际沟通,严重的甚至有可能早引起误会,造成损失汉字字形分化字义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