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有关宁夏须弥山石窟的导游词.docx
16页5篇有关宁夏须弥山石窟的导游词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城西北55公里处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须弥山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 各代修葺重妆,借助神奇的佛教文化颜色,香火盛极1500多年,成为古代固原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是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要艺术价值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宁夏须弥山石窟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5篇有关宁夏须弥山石窟的导游词范文(一) 各位游客伴侣,欢迎大家来须弥山观赏石窟艺术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固原市城北55千米处六盘山支脉的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须弥山中的"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须弥山山基由紫色砂岩、砂砾岩及页岩组成,海拔20xx米这里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立,桃李郁然,景色特别秀丽,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
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兴盛于北周和唐代,是中国开凿最早的十大石窟之一,也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闻名的佛教石窟之一,其开凿规模、造像风格、艺术成就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型石窟媲美历经西魏、北周、隋唐续凿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经营,成为中国古代长安至关外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历时已有1500多年须弥山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千米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有: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珍宝1982年被国务院评为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20xx年被评定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伴侣,现在我们来到了须弥山人口处的大佛楼(第五窟),请大家看窟内,高达20.6米的弥勒大坐佛高坐于唐代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开凿的一个马蹄形石窟内我们假如要拍照请到下面的观景台上去拍,那里拍到的大佛像的效果很好,只见在朝阳照射下的大佛身披袈裟、头梳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更加奇妙的是大佛散发着金光,看起来更加宏伟、壮丽这座大佛比云冈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和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是全国较大的造像之一。
将长焦镜头拉近观看,只见弥勒佛祖高大魁梧,仅耳朵就有两个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非常的精致专家说,这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雕像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髙超技艺和宏伟气魄据说,在明朝前曾建有三层楼阁对大佛进行爱护,楼阁建筑的气概雄伟、壮丽,故称大佛楼,后来毁于1920xx年海原8.5级地震中,现在仅能看到原来阁楼的木构洞眼儿除大佛楼外,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1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也都值得大家细细观赏 各位游客伴侣,须弥山石窟具有两大特点一是须弥山佛教石窟艺术兴盛与古丝绸之路关系亲密须弥山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由长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经之地到了唐代,唐王朝为了加强边疆防卫,又在这里设立了"石门关,直接制约着中原与西域的军事与交通,使这里有着"关中咽喉之称石门关,是隋唐前后闻名的七关之一,为西北通往都城长安的要冲,是屏蔽中原及长安的门户二是须弥山石窟的分布格局与众不同,国内大多数石窟都开凿在一座石崖上,而须弥山石窟开凿在鸿沟相隔的八座石山上,格局奇怪,而且各沟之间有梯桥相连。
各沟之间都已架梯搭桥,以便利巡游 各位游客伴侣,现在我们来到了须弥山博物馆参观该馆位于宁夏固原市,建筑面积5558平方米,陈展面积4500平方米博物馆由序厅和尾厅加上五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丝路开通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访西域开头,通过场景复原、文物陈设手段展现了丝绸之路开通以后给固原带来的文化经济富强第二单元"佛教东传运用场景复原、文物陈设和多媒体技术,展现了佛教从印度诞生并东传进入中原大地的历史进程第三单元"须弥之光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古原州商贾如流、物阜民丰的富强景象r展现了须弥山从石窟初凿、兴盛、高峰期到衰落几个部分,反映了须弥山石窟进展的全过程第四单元"佛国众生运用图版、石窟雕像复原、文物陈设和多媒体演示等手段系统介绍了佛国世界各类形象,是专题的佛教学问单元第五单元"佛窟集萃用图片展现和多媒体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印度阿旅陀、阿富汗巴米扬和中国各具特色的18处闻名石窟陈展中运用科技媒介、艺术创作、文化象征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现丝绸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艺术,将游客带进了全景式的探秘丝绸之路、观赏佛教石窟艺术的殿堂 5篇有关宁夏须弥山石窟的导游词范文(二) 友爱的游客伴侣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会带领你们一起去游玩这个景点的。
在宁夏固原市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 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须弥山石窟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它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明等朝代连续营造修缮,长期以来是自长安西行之路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有着"宁夏敦煌之称. 据史料记载,须弥山石窟初创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至499年,兴盛于北周和唐代,先后开凿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其艺术成就可与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石窟造像媲美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丽 千百年来,须弥山石窟造像长期遭受了风雨侵蚀,岩石风化,自然坍塌,地震破坏和人为的损坏,致使很多精致雕像已面目全非,甚至荡然无存虽然如此,须弥山仍有一大批规模较大的石窟造像比较完好地保存至今,在国内石窟造像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具有宝贵的史料价值和精湛的艺术价值,是讨论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宗教历史不行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致,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与北魏石窟相比,其最须弥山石窟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 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每龛内,有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非常宝贵 在这些石窟当中,标码为五十一窟的北周时期所凿的高达6米的一个一佛二菩萨造像,装饰华丽,高大宏伟,实属全国北周造像中罕见的雕塑精品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富强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唐人窟室主要分布在大佛楼、相国寺和桃花洞三区 须弥山石窟最闻名的造像,就是景区入口处的弥勒大座佛造像这是一尊高20.6米的露天弥勒佛坐像,大佛仪态端庄而安详,为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凿佛像占整座山头的上半部分,光一只耳朵就两人高,一只眼睛足有一人长这尊高耸的大佛造像虽是砂崖雕凿,但造型和雕凿的刀法却给人以泥塑一样的温顺。
大佛造型比山西云冈第19窟大坐佛还高7米多,也比河南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高,是全国最大的石窟造像之一 唐代须弥山造像风格,已明显地表现出世俗化的特点,即以丰满为美,以雍荣华贵为美无论佛还是菩萨,弟子、天王还是力士,都雕凿得丰满圆润,栩栩如生,内着僧衣,衣薄透体,自然流畅 菩萨上身袒露,斜披络涎,下着贴腿裙,腰间系带并折出大裙一角,显得体透轻纱,多姿多彩力土袒露上身,下着短裙,实行束扎带,光脚,攒拳怒目,表现了男子的健康之美天王身着铠甲,下着战袍,手执兵器,脚踩夜叉,显得非常威猛 5篇有关宁夏须弥山石窟的导游词范文(三)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宁夏固原西北的须弥山南麓,距县城55公里,固原须弥山石窟"须弥是梵文音译,意为宝山这里峰峦迭嶂,岩石嶙峋夏秋之际苍松挺立,桃李郁然,景色特别秀丽,是中国西北黄土高原上少有的风景区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的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就开凿在"宝山诸峰的峭壁上它和名震中外的敦煌、云岗、龙门石窟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珍宝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爱护单位 须弥山石窟最早开凿的年月已无从查考从石窟形制和造像风格推断,大约开凿于北朝中晚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据有关专家介绍,北朝至唐、宋,历代都在这里进行过大规模的凿窟造像活动先后开凿石窟130多处,其中70多窟雕塑了造像这些大大小小的石窟,依山附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7座崖面上,迂回曲折,绵延近两公里,场面甚是壮丽 据考证,到了唐代,这里已经是颇具规模的佛教寺院了,人称"景云寺明朝正统年间,高僧绰吉汪速又建一座新寺,并上书皇帝恳求赐名,于是明英宗又赐名"园光寺,这就是须弥山石窟又叫"园光寺石窟的缘由后来由于自然与人为的破坏,特殊是海原大地震(1920),使石窟艺术遭到极大摧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只有20余窟它们主要是北魏、北周和唐代开凿的,并集中在石窟南部和中部的大佛楼、子孙官、园光寺、相国寺和桃花洞五区 北魏的石窟,大多集中在子孙官区的崖面上,从现存的造像窟来看,窟室为方形,室中方形塔柱四周分层开龛这种形式的窟室,是从印度"支提式石窟演化而来的多是一佛二菩萨:佛像较大,居中端坐;菩萨矮小,侍立两旁但也有特别状况,如须弥山开凿最早的第十四窟,这里的佛像有雕刻的也有彩绘的,除一个龛内为释迦多宝佛外,其余的龛内都是一尊佛像,没有旁侍菩萨纵观这些造像,造法古朴,面形丰满,与云岗、敦煌石窟的早期造像有相像之处。
第二十四与三十二窟开凿年月比之稍晚,但这里已是"标准的一佛二菩萨其造型特点,脸形清癯,体型修长,佛穿双领下垂的大袍,菩萨穿汉式对襟袖襦,与十四窟大不相同据我国闻名学者潘梦阳先生撰文介绍,北魏孝文帝太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服式改制:禁民穿"夹领小袖的胡眼,一律改穿汉装,并亲自给群臣颁赐"冠服,让他们穿戴所以,佛像的造型和衣着特点,正是太和改制后南朝汉式衣冠和"秀骨清相的艺术风格,流传到北方的反映 北周石窟,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造像之精致,在须弥山石窟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与北魏石窟相比,其最大的变化是中央塔柱小龛已不见,代之以大龛及发鬓低平、面相方圆、两肩宽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给人以厚重敦实之感,资料《固原须弥山石窟》现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两窟,有比真人还大的造像40余尊,每龛内,有的是立佛,一般皆为一佛一菩萨装饰性的雕刻,如幔帐式的佛龛;龛边龙嘴衔口的流苏;龛颔上的各种小佛;龛座下手执各种乐器的伎乐人,或吹横笛,或弹琵琶,或击羯鼓窟顶围绕塔柱,还雕有一对相向手舞足蹈的伎乐飞天,披巾飘动,显示了北朝音乐艺术的盛况以上琳琅满目的艺术精品,都是未加修饰的原作,非常宝贵 在这些石窟当中,标码为五十一窟的北周时期所凿的高达6米的一个一佛二菩萨造像,装饰华丽,高大宏伟,实属全国北周造像中罕见的雕塑精品。
唐代是须弥山石窟艺术的富强时期,无论凿窟数量,还是雕塑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