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 藤野先生2.docx
3页藤野先生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2.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理解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3.了解本文运用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方法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3)结尾部分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先为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1935年,日本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征求鲁迅意见,问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这“藤野先生”是谁?为何得到鲁迅如此看重?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往事和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名篇二、感知课文,理清思路1.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藤野先生和鲁迅,师生关系板书“一位恩师”“二个人物”2.课文用38 段之长的篇幅,叙述这两个人物之间的往事和真情这么长的课文我们怎样阅读才能快速理清作者的思路?我们可以试着从查找故事发生的地点入手请大家跳读课文,看看都写到了哪些地方? 东京、仙台、离开仙台后在国内板书“三处地点”3.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着重看在仙台的那部分,并概括在仙台这一部分围绕着藤野先生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事。
05 课文中在仙台这一部分围绕藤野先生写了四件事 (板书“四件往事”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三、品味对话,走近人物1.先看两人的相识相处读第6-23段作者选取了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哪几件事?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藤野先生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提示:在学生容易忽略处着力):①第一节课:工作中规中矩,生活不拘小节诵读:让学生模仿“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自我介绍:“我就是叫做藤野严九郎的……”②添改讲义:诲人不倦,一丝不苟诵读:“你能抄下来么?”是商量询问的口吻;“拿来我看!”为学生可以抄下来讲义而兴奋比较:“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添改”,改为“修改”或“订正”行不行?(“添改”,即增加和订正如果说增加讲义中脱漏的地方还是一位医学老师的职责的话,订正文法的错误就不是他份内的事了③纠正解剖图:既严格又耐心比较:“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和原文比较,想想能不能这样改原文是委婉的批评,耐心的指导,怕“我”难堪④关心实习:无微不至,充满尊重比较:体会下列三句话的表达效果:(屏显)·“听说中国人是很迷信鬼的。
·“听说中国人是很相信鬼的·“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作为一个医学教授,本可以坦言,没有鬼,不必迷信之类的话,但是怕伤了“我”的自尊,故意委婉地说“敬重”,而不是“迷信”或是“相信”,这是对“我”的尊重,也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即使它可能是落后的、愚昧的⑤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善良心地比较:(屏显)·原稿:总要看一看才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定稿: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定稿更强调了一种郑重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妇女遭受摧残的同情,为自己不能亲见的遗憾好”字,还容易引起误解小结: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叫我”“将我叫到”,三次都是老师主动喊学生写人,一定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把人放在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描写中去表现 师:我们品读着这些语言,了解了他们之间的故事,认识了藤野先生他就是这样一位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还热情诚恳的老师我想,这样的老师,学生肯定非常感激,但是鲁迅先生一生接触到的老师绝不止一二,其中比藤野先生学术水平更高的人也会有不少可是,为什么他却偏偏感激这位藤野先生呢?四、深情朗读,理解主题(1.)教师设题,引导思考1.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来找找答案。
其实,在仙台这一部分,不止写了四件事另外还有两件事这两件事是什么?他回忆这件事怀着怎样的心情?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2.这两件事里几乎没有提到藤野先生,对塑造人物还有作用吗? 体现了藤野先生对每一个人的看法都是公正的3.尤其这个人是哪国的人? 中国人藤野先生不歧视中国人,而且,以公平的态度对待这两件事看似没写藤野先生,但正是通过日本一些人对中国人的做法反衬出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人格鲁迅先生因此而感激藤野板书“伟大人格”师:我们一起设想,如果来到仙台学医的不是鲁迅,而是清政府派到东京的某一位留学生,或许就是那个在东京赏着樱花,学着跳舞,盘着大辫子招摇过市的同学他来到仙台,也许藤野先生也会这样对他,但他却很可能不会感念藤野先生的那种情怀我们通观全文理解作者的情感那时的鲁迅比其他的留学生在心中更多、更深沉的是什么情感?生(齐):爱国板书“爱国情感”师:鲁迅的爱国之情贯穿全篇,我们可以说,一言一行无不渗透着鲁迅那炽热的爱国情感现在,请同学们朗读一下相关的片段,来感受一下鲁迅先生那深沉的爱国之情你们从课文里找一处并大声地读一读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第31 段 鲁迅是不是对对方的言行表示理解?“意见却变化了”是什么意思? (这两件事不仅是鲁迅弃医从文和藤野先生分别的直接原因,更重要的是,给藤野先生做了反面的衬托: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怀,是发生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之下——不但是在失望中苦苦追求,而且在追求中常常受辱;是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举国都在歧视中国人;中国人自己也麻木不仁4.再谈人物,理解主题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带着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情怀,再回望他所歌颂的藤野先生你是否对藤野先生有了新的认识?生1:我想,只说藤野是一位治学严谨、关爱学生的老师是不够的因为,藤野对于鲁迅来说是无私、公正、难得的老师,甚至是中国人的友人生2:藤野先生是拥有广义民族主义的人不管到何时,我们都不能蔑视其他国家或民族,因为藤野教会了我们博爱师:因为鲁迅爱国,所以他更感谢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回望藤野,我们仿佛看到一座令人仰止的高山,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偏见,不歧视,为中国的学子鲁迅,送去了寒冰中的温暖与春风。
难怪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后仍深怀着感谢与感激,带着怀念与尊敬写下这令人难忘的文字最后,我想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37 段,去深沉地感受一下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感和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师生一起朗读课文第37段师:藤野先生的名字,早已因为这篇文章而家喻户晓很荣幸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这篇文章一堂课小而言之是学文,大而言之是学情让我们读着这文,记着这人,带着这情,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对自己,用博爱公正的态度待他人,遇国家危亡时甘当己任,在民族发展时勇做栋梁!下课!下面两项作业在课后任选一项完成1.打开记忆的闸门,是不是也有某个人的某些话深深地影响过你?请运用语言描写,以“难忘的人·难忘的话”为题,写篇短文2.阅读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或《〈呐喊〉自序》,探究作者的情感,并深情朗读喜欢的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