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产业十年变化与未来_专访国家_省略_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邓秀新院士_吴婷.pdf
4页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推广刊 • 1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推广刊 • 1柑橘产业十年变化与未来——专访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邓秀新院士■ 文 / 本刊记者 吴 婷 张艳妮湖南农业科学:邓院士您好!我们知道柑橘是全世界产量最大的水果,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水果那么从全世界范围来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际柑橘产业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邓秀新:先谈谈近10年过去的10年,是中国柑橘产业发生巨变的10年,也是国际柑橘产业发生巨变的10年首先从世界柑橘产业格局的变化来说,由于果树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全球一体化的竞争中,柑橘产业已经逐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具体表现在,发展中国家总体产量稳中有升,特别是巴西、中国、埃及、墨西哥的比例大幅增加,而发达国家的柑橘产业则呈逐渐萎缩的趋势,如美国、日本、欧盟究其原因,对发达国家来说,除了受劳动力制约外,一些重大事件也对其柑橘产业产生了严重影响比如,欧盟受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导致柑橘消费需求下降,为此欧盟在政策上做出调整,从补贴果农生产调整为补贴减产,造成欧盟柑橘产量下降美国佛罗里达柑橘产业则因受近几年大范围发生的黄龙病影响,产量急剧下降。
而对发展中国家比如巴西,其柑橘产业的“后来居上”则与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密切相关上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的世界甜橙主产区——美国佛罗里达的果园发生了严重冻害,造成市场供应不足,于是巴西一跃成为美国与欧洲市场的替代供应国到上世纪80年代,巴西已经成为全球甜橙果实和果汁的最大供应国,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甜橙生产国不仅如此,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柑橘产业也是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比如我国正在由东部沿海一带向中西部转移第二是世界柑橘产量大幅增加,且以发展中国家为主据统计,上世纪60年代,全世界柑橘产量仅3000万吨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全球柑橘产量增长到1.2亿吨,增长了将近3倍,且其产量的增加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巴西、中国、埃及编者按10月9日,湖南省园艺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石门县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邓秀新参加会议并作报告我刊记者就国际柑橘产业十年变化与未来、国内柑橘产业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对邓秀新进行了专访焦点访谈 INTERVIEW▲ 邓秀新 首席专家 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2 • HUNAN AGRICUTURAL SCIENCE2 • HUNAN AGRICUTURAL SCIENCE柑橘“大家族”以及墨西哥。
数据显示,全世界生产水果的前20个国家中,发达国家由上世纪60年代的8个减少到4个,而发展中国家由12个增加到16个从产量所占的比例来看,水果生产的前20个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占45.5%,到2010年已经上升到85.4%第三是选育出大批优良品种,同时柑橘的品种结构更趋合理2000年以来,全球共报道培育了106个柑橘新品种,其中我国占50个,其它国家56个,远远超过了上世纪90年代的育种速度,且98%的新品种用于鲜食而非加工这是因为加工产品不像鲜果那样具有某一个品种果实的独特风味鲜食品种改良的主要性状包括无籽、少籽、成熟期和色泽品质;三倍体育种成为主要的育种方向这些品种中有代表意义的有摩洛哥选育的无籽茂谷柑、南非的红夏橙,还有美国的无籽杂柑“探戈”(Tango)等这几十年中,柑橘品种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我们老的教科书说甜柑橘是水果中的大家族,世界柑橘主要有甜橙、宽皮橘、柚子以及柠檬等小类,目前我国以宽 皮橘的种植为主焦点访谈 INTERVIEW橙占65%是比较合理的结构,但实际情况是,全球甜橙比例从40多年前的65%下降到现在的57%,宽皮橘等的比例上升了因此,结构是否合理必须与市场需求和地方环境资源结合,不能形而上学。
甜橙比例下降,原因一方面是橙汁加工的效益不如预期;另一方面是宽皮橘在一些以鲜食为主的国家很受欢迎,因此比例有所上升湖南农业科学:如您所说,这些年发展中国家的柑橘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那么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近10年的柑橘产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邓秀新:一是我国的柑橘产量、面积和出口量都有了大幅增加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柑橘面积和产量均为世界第一,去年面积是3400余万亩,产量3100余万吨,亩产916公斤,接近世界平均水平(1000公斤)出口发展也很快,接近100万吨,2009年曾达到110万吨尽管每年出口量占总产的比例不到5%,但是鲜果出口总量还是比较大的,在全世界来说也是出口大国发展很快的原因,一是产业向优势区集中了,二是抗风险能力增强了,三是通过品种改良等措施,我们的单产大幅上涨回顾这些年可以看到,1997年到2001年是我国柑橘产业的一个调整期,这期间我们在九个省进行了柑橘品种改良计划科学家与政府积极配合,具体而言,通过优势区域规划和改良品种,同时一批科学家参与到产业中来,改变了此前产量波动幅度大的状态,2000年以来,我国柑橘产业形成了产量基本以上升为主的趋势二是品种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个变化主要表现为温州蜜柑、柚子比例下降,甜橙比例上升了过去,宽皮橘占我国柑橘产量的70%,宽皮橘里面温州蜜柑占70%,温州蜜柑里面早熟种占70%今天包括橘子、椪柑、沙糖橘在内的宽皮橘总体下降了三个百分点,甜橙上升到19%,未来宽皮橘比例可能还会进一步下降甜橙这两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赣南、湘南以及三峡库区大力发展脐橙,增加甜橙的比例另外,一些新的品种正在推广,早熟、晚熟等特色品种有了发展比如利用气候优势,在云南玉溪种植早熟温州蜜柑,7月20号就可以上市,到中秋节的时候已经全部卖完了,价格在每公斤四块钱左右,供不应求另外,云南目前正在建的早熟脐橙基地,能够在9月20号的时候,脐橙品质达到我们三峡库区11月20号的成熟度三是产业带发生了转移并向优势地区集中从几个主产省份来看,柑橘产业在往中西部即湖北—湖南—广西这一线转移从增长速度来看,增长最快的是江西,然后是广东,因为发展了大面积的砂糖橘此外还有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推广刊 • 3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推广刊 • 3焦点访谈 INTERVIEW湖北增长比较快,湖南、广西相对比例有所增长;下降最快的是浙江—福建沿海这条柑橘带,其次是四川,因为四川已经没有可开垦的土地进行扩张了,他们的土地达到了寸土寸金的地步。
不像湖南,还有很多坡耕地,挖掘潜力很大因此,未来中国柑橘产业的重点,西部是做特色,中部是真正的主产区同时,全国柑橘产业在向优势地区集中,比如赣南地区的脐橙,十年间发展了180万亩,基本上是连片种植;宜昌的蜜橘有200万亩连片在柑橘主产地,优势产区也就集中在几个县,非优势区和县即便能生产,也很难商品化;就算能商品化,价格也不会高湖南农业科学:除了品种改良、结构调整和区划布局,在柑橘栽培技术上有哪些进步对产业的推动比较明显?邓秀新:这十年,有一大批技术得到了运用,这些技术对于我们提高品质,特别是宽皮橘的品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技术包括:第一,育苗从裸根苗改成容器苗过去三峡库区栽苗子,筷子般粗细,五年都不开花,现在全部改用容器苗,栽下去第二年就能开花第二,留树保鲜技术三峡库区的脐橙通过一些技术支持,保留三分之一在树上过冬,到第二年三月份采摘,这样也会带来不错的效益第三,地面覆膜宜昌的蜜橘十年前还比不上湖南石门的蜜橘,但是这十年间他们已经赶超了,就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地面覆膜等一批技术,把糖分从以前的10.5度提高到现在的12.5度覆膜技术生产出来的柑橘由专门的合作社进行收购包装后售价可以达到四块五一斤(超市价格),远远高于没覆膜的柑橘价格。
这项技术在实际运用中,一亩地平均增加两百多块钱的成本,而收入可以增加一千多块钱,也就是每亩利润增加八百块钱第四,由密改稀,减少劳动用工过去主张柑橘密植,最多一亩地栽到一千多棵,一般也有120多株,太密了今天大家都在密改稀,改到合理的密度湖北的老橘园改造,每两行疏一行,第二年柑橘品质都提高了,还减少了劳动投入第五,完熟采摘像浙江一带,等到果实充分成熟后再采摘,品质提高了,价格也相应地涨上去了第六,隔年交替结果有些产区像湖北已经在尝试这种做法,就是通过适当的修剪和肥水配套管理,果园结果年的产量可以达到正常两年的总产量,下一年一个果都不结,全部放梢休闲这种办法省工省力,但是收益并没有降低,是一种很可行的栽培技术目前湖北正在大范围推广这项技术湖南农业科学:您讲到了柑橘产前、产中的一些变化,那么在产业链条的产后环节,又有怎样的变化?邓秀新:最大的变化就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因为国内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能到果园干活的强壮劳动力越来越少三峡库区的柑橘以前都是雇工采摘之后背到山下,但是山坡很陡,现在的劳动力又多是妇女和老人,背果子下山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帮助库区研发了有轨的、无轨的机械运输系统目前还没有产业化,一个原因是需要工厂来生产,第二是需要国家补贴。
另外,产后商品化处理进步非常大,其中处理水平最高的是江西赣南,几年间,建立起上百条现代化的分级包装线在赣州寻乌县,杨氏果业公司建立了亚洲最大的果实分级包装厂,处理效率非常高,可以按24个指标分级;一小时可以完成120吨的分级;自动化程度很高,许多工序由机器人完成再就是包装的水平提升也很快,一些地方开发出各种特色的包装如今在很多产区,可以看到传统类型的竹艺篮子包装的,也可以看到类似月饼包装的,看上去很美观湖南农业科学:对于我国未来柑橘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请您做一个预测?邓秀新:第一,各品种类型柑橘将会更加向优势区集中未来脐橙会集中在北纬25度线以及三峡库区,相比之下别的地方发展都不具备优势,因为脐橙对积温有要求温州蜜柑主要在宜昌—石门这一带,衢州、湘西和福建是椪柑的主要生产基地柚子主要在福建平和县和广东梅州,南丰蜜橘主要在江西抚州地区极早熟蜜橘主要在云南玉溪,晚熟的蜜橘在广州以及广西柳州等,这种优势区分布格局已经形成并将继续强化第二就是产业带由东部省份向中部、西部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也就是说向湖南—湖北—广西这条线转移是必然的柑橘带也将由原来的三条线增加到四条,其中北起丹江口,南到邵阳一线将是新规划的柑橘带,这条柑橘带正在慢慢形成,并将逐步替代浙江宁波—福建—这条带的柑橘,也就是产业带整体向西移动几百公里。
第三是由于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未来一段时间柑橘价格将呈稳中上升的趋势,但上涨的幅度不会太大,柑橘产业的利润也会越来越薄有人问十年前我们的柑橘是这个价格,十年后还是这个价格,为什么?事实上二十年之后这个价格也不会变化很多因为以前我们的柑橘是暴利如果以一个人月工资作为尺度的话,二十年前,我们种一亩橘子的利润相当于一年的工资,而当时美国种4 • HUNAN AGRICUTURAL SCIENCE4 • HUNAN AGRICUTURAL SCIENCE焦点访谈 INTERVIEW一亩柑橘的利润是美国人不到一个星期的工资今天我们种柑橘的效益降到不到一个月的工资,但还是比美国高而在未来,柑橘产业的利润可能会降低,降到与水稻差不多,那么这就促使我们必须通过其它路径,延长产业链条,加大规模化以及提供专业化服务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个趋势就是随着柑橘产业链条的延伸,利润高低也有分化育种、种植、品牌建立和营销,各环节的利润是不同的,具体来说是两边高,中间低,符合现代工业中的“微笑曲线”这也告诉我们,如果柑橘产业发展中只抓生产,只抓增收,那么利润肯定是最低的,因为利润主要流向品牌营销对于产业效益我们需要反省,不能老在种植这个环节找效益,需要问问自己产业链条延长了多少,我在“微笑曲线”两端做了什么,怎样做会有更大的收益。
特别是要看到现在网购已经成为年轻人消费的主要渠道了,我们现在卖橘子还在用各种老办法,搞展销会,到北京、沈阳批发市场搞推介,到王府井吆喝,可能已经跟不上形势了事实上,一些销售商已经看到了这个趋势,比如浙江,它的柑橘有不少就是在网上销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