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嵇康为主竹林七贤诗歌及文化形象研究.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9260029
  • 上传时间:2021-1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83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嵇康为主“竹林七贤”诗歌及文化形象研究 潘虹如“七贤”之名源自谢安或其家族之称述,为袁宏所记,孙盛《魏氏春秋》《晋阳秋》遂以称之魏晋之际,在古山阳(今河南修武县)之地的嵇公竹林里,聚集着一群文人雅士,他们谈玄清议,遗落世事,以其鲜明的人生态度和独特的处世方式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广受争议的群体,也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文化符号他们就是被称为竹林七贤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魏晋名士重视友谊的崇高价值,例如,《世说新语简傲》曰:“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嵇康为吕安作证洗冤,导致两人皆被谋害而死竹林七贤有着各自的个性、人生品味以及时代感观,才情与价值观的契合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豐富的文化形象,其影响范围是跨领域的且历时绵长,有非时间性限制之特色本人拟以史料为据,通过梳理嵇康与阮籍的交往情谊,分析其文化形象一、“竹林七贤”文化主题之形成“竹林七贤”一词见《世说新语任诞》所载:“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其中的文化符号有“情谊”“竹林”与“贤”。

      竹林七贤”在悲情时,苦闷的心灵可相互共鸣、扶持,又能苦中作乐,共同营造名士生活的雅趣他们在远离政治敏感地带的山水竹林之间享受着清谈、悠游的自由,在人生苦难的彷徨迷失中,共同探讨玄理,寻求时代与心灵的理解和安顿因此,竹林七贤的交游是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在情谊的感通中找到共同的精神乐园,能纾解内心的困惑与苦闷于一时嵇康和阮籍成为名士们的人格典范,“竹林七贤”的名号也随这一仰慕之风尚而勃兴这七位贤人各有鲜明的个性和出众的才华,出身背景不一,却因缘际会地生长在同一政治黑暗、世局丕变的乱象中,且能形成一名士团体,表征出一种文化风潮面对这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人们不禁想进一步了解,他们彼此之间具有何种人格特质,又如何相识且能相互吸引而有竹林之游的雅趣?他们相互之间的友谊观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问题意识之源发处阮籍、嵇康有论著留传,人们也可以从相关文献中得知其言论和行为举止刘伶则留下一篇完整的《酒德颂》及若干任诞的言行记录山涛有《山公启事》、阮咸有《易义》,此两人与王戎皆未留下传世著作,只能从史料所载述的若干有趣的言与行来折射出他们的思想和人格特质二、阮籍与嵇康的文化形象分析阮籍较嵇康年长十三岁,两人虽少有儒学素养及淑世之志,且生长在同一时代,有共同的处境、正义感及不得志的苦闷,性格却有差异。

      史书谓阮籍任情不羁,嵇康高亮任性,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并举嵇康和阮籍为正始诗文学代表人物该书《明诗》篇云:“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刘勰认为一作品的风格曲调取决于作者天生的气质才情,也反映出其内在生命的情性所焕发出来的生命情韵和人格意象阮籍与嵇康是言谈投机、私志相契的挚友,《琱玉集》引《晋抄》谓嵇康“为性好酒,傲然自纵,与山涛、阮籍无日不兴”他们两人的成长历程有两点是相似的,少年时有儒学熏陶,有儒家重义轻利的君子人格特质,他们对包藏祸心的伪君子痛恨入骨,对于带道德礼法面具的“小人儒”,尖锐的批判言辞溢于言表他们的淑世之志受挫后,皆由儒家转向道家同时,都向往神仙的无忧无虑的美好境界阮籍与嵇康深厚的隆情高谊,可由下则载述详见之,《世语简傲》刘注引《晋百官名》曰:“嵇喜字公穆,历扬州刺史,康兄也阮籍遭丧,往吊之籍能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喜往,籍不哭,见其白眼,喜不怿而退康闻之,乃赍酒挟琴而造之,遂相与善嵇喜是嵇康之兄,彼时从军投靠司马氏集团,阮籍不齿其失节行为而以不友善的白眼表态嵇康带酒与古琴来吊阮籍母丧,阮籍得见挚友,喜悦之情自然流露而难掩恢复常态的眼神嵇康与阮籍深交甚久,对阮籍的为人有深刻的观察,曾品评了他对阮籍的观感。

      嵇康在《与山巨源(山涛)绝交书》中说:“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性情真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吾不若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阙;又不识物情,闇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阮籍不论人过,魏文帝曾言之,史书记载钟会曾数次以时事来刺探阮籍的口风以便罗织罪名陷害他,阮籍均能以酒遁来避祸阮籍与嵇康都蔑视礼教,但是如嵇康所言,阮籍不臧否人物而能自保免祸,这是嵇康自认为不如阮籍处但是在酒品上,嵇康予以负面评价,可谓公允之评阮籍咏怀诗五言八十二首中的第八十首诗作,在“阮旨遥深”的氛围下,若比对嵇康的生平事迹,可察觉出阮籍这首诗是嵇康遇难后,对故友的深切哀悼,也一抒阮籍自身的忧生之嗟,咏怀诗中深情哀悼追思遇难的嵇康,该诗云:“出门望佳人,佳人岂在兹?三山招松乔,万世谁与期?存亡有长短,慷慨将焉知?忽忽朝日隤,行行将何之?不见季秋草,摧折在今时!”诗中,阮籍不断涌现思念之情的人,当指竹林七贤中下场最悲惨、唯一受政治诛杀之害的嵇康了诗文中的佳人指像嵇康般的君子贤人,嵇康曾渴望成仙,却落了空,生命有长也有短,嵇康又如何能预知自己的慷慨赴义而死呢?嵇康临刑时顾视日影,他感受到即将行刑前残存生命之短暂。

      阮籍在感伤故友的悲剧下场之际,也感叹自己的余生又将何去何从尾句指出,秋草摆脱不了在时间的大限内即将枯亡的宿命,阮籍由悼友而兴发自怜之情,不禁悲从中来而转而哀悼自己,一抒忧生之嗟全诗隐曲晦涩,却意旨深远地微言了自己与故友嵇康难以言喻的悲情三、结语友谊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善意及友爱,品德和生命才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质,具恒常性纯洁崇高的友谊是构成人生幸福的一项重要元素,应基于对他者品德和生命才情的欣赏和爱慕,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人乐乐不如众乐乐鸟兽不可同群,人是具有道德的、社群性的存在,本能地趋向于他人竹林七贤基于不同的理由结交成友,产生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情谊事迹另外,他们都是出入儒、道,活用儒理与玄智而在不宽容的政治、无常的个人命运际遇中安顿生命的贤者他们崇尚儒家的伦理亲情,笃信孟子所谓“君臣有义、夫妇有别、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其中在朋友这一伦的表现上,他们用生命来实践朋友之间的有情有义,将朋友间的诚信价值看得很崇高,他们有汉代儒家所崇信《左传》所标榜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种不朽人文价值在遭时不遇,有志未伸,有个人性命之危时,他们又能吸取道家的生命智慧,随顺自然,安时处顺,逆来顺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处于历史命运最险之时,他们能由老子的无为政治理想转向个体生命的自觉,回归自己生命内在的真性情,法天贵真,聚集为竹林之游,享受着饮酒清谈、逍遥自在的精神之幸福,也体现出道家情而不执的友谊然而,在他们的骨髓中,多人又充满着儒家诚信的真情、纯情和深情,颇足为后世友谊观的范式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