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选读课文教案设计讲解.doc
15页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补充课文教案:1黄果树听瀑(选学课文) 【学习内容分析】《黄果树听瀑》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上选读课文中的第一课本文是一篇游记,文字优美,想像丰富,比喻生动全文以“听”字为题眼,在文中多次调动听觉,对听到的声音作细致入微的描写,以此带动对瀑布形象的描述,并将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外形通过想像等形式融入到自身的情感体验中,仿佛自然与人融为了一体,难分难解,从而赞美了黄果树瀑布恢宏的气势、生生不息的活力,歌颂了自然的壮丽、伟大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5.简介黄果树瀑布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1)读词语2)指名读课文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思考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2.交流自学情况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四、学习写声音的语段1.读一读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的句子3.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交流品味“飘” “拂”“漫涌”“盖”五、学习写形态的语段(一)引入:文中哪儿描写了瀑布的宽?(引出第2自然段)1.自由读2.指名读 (二)引入:还有哪儿也写出了瀑布的形态?(引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1.指名读,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
3.学生汇报想象的画面理解 “银雨” “金街”4.齐读这段话六、学习写感受的部分1.文中哪儿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引出第5、6、7自然段2.自由读,说说哪些句子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七、升华感受1.读最后一段2.跟着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呢?3.作者又是怎样赞美的呢?(出示文章第一句)指名读4.总结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从天上飞泻而来的歌,它从岩壁上飞下,直入山谷,它用动听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课文八、作业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家人听,注意用 2.《斗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本诗以一位母亲的口吻,叮嘱即将远行的孩子戴上故乡的斗笠,表达了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尤以诗句“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回旋反复吟咏,奈人寻味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笠”,正确规范地书写“笠、戴、蘑、菇、袭、熄”,自主积累“我的词语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艺,感悟诗中浓浓的乡情,暖暖的母爱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读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意,感受母爱。
激发学生感激母亲、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文本感受母爱,从生活的点滴体验亲情的无处不在及伟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词 2.配乐朗读课文 3.谈读文的感受——母爱 二.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1.组织自学 2.汇报自学 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读中感悟: a.你觉得“编进的鸟鸣”会有怎样的声音?读到这里你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b.“故乡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诗句让你想起了怎样的情景? c.在你心中“明月”、“不熄的灯”可以干什么?有何作用?(带来光明、温暖、信心、勇气等允许学生畅谈,引导学生感受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其中渗透着浓浓的母爱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诗节 3.借助课文结构图师生合作背诵诗歌 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 2.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 (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 3.齐读《游子吟》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 (感受母爱,感谢母亲,激发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四.实践作业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阅读有关亲情的文章、诗歌 (推荐:《同步阅读》之《慈母情深》、《我的母亲》等) 3.有兴趣的同学可选一个体现母子情的事物,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 3.《太空的“清洁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太空“清洁工”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用途? 2.知道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3.阅读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了解太空“清洁工”产生的原因和用途,从而对太空、科技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太空“清洁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太空“清洁工” 2、你们看,美丽浩瀚的太空你们可曾知道,那里充满着危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空“清洁工”》 (二)初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出示学习要求: (1)读一读:把这段话读正确、流利 (2)圈一圈:太空“清洁工”是什么? (3)划一划:太空“清洁工”是怎么样的? (4)写一写:太空“清洁工”有什么用途? 2、学生按要求学习。
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学习 3、交流反馈 4、交流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复述课文 现在,你是太空“清洁工”如果你是太空“清洁工”中的一种,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 学生自由准备要求:说清楚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和用处 指名学生复述,评议 (五)展开想象 读了《太空“清洁工”》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4.《鞋匠的儿子》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尴尬”、“卑微”、“名门望族”等词语的意思,并能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林肯说的三段话,并初步体悟其以情动人、真诚恳切的演讲风格和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3、在对比品读中领悟林肯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气魄,伟大的胸襟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识林肯 1﹑板书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林肯”的认识 2﹑课件出示,简介林肯的资料:林肯(1809年2月~1865年4月),美国第十六任总统,1860年他亲自起草《解放黑奴宣言》,领导美国结束奴隶制度,实现了南北统一1864年再次当选总统,遇刺后不幸去世,他的遗体在十四个城市供群众凭吊了两个多星期才被安葬。
为了纪念他,美国人民在首都华盛顿修建了林肯纪念堂而且还把每年的2月定为美国的“林肯节” 3﹑小结导入:林肯,从一个出身贫贱的鞋匠之子,到深受人敬仰的的美国总统,这其间他经受了种种磨练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为我们记录的林肯首任美国总统的一段往事 从检查预习入手,打破零的教学起点在充分交流之后提供资料,既积累对林肯的印象,为学习本文做好铺垫,也是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一种指导和引领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地读一读,课文用心记一记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词 2﹑组织交流并相应板书词语 3﹑当堂抽默词语: 尴尬卑微羞辱傲慢止歇潇洒诽谤 4﹑课件出示,组织校对订正,并请生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抽默部分词语,目的是培养学生字字入目的良好阅读习惯而对课文大意的交流,则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概括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解词,深入学文 (一)读懂议员们的“尴尬” 1、学词“尴尬”: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尴尬事? 2、小结引导:通常在我们认错人,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有点难堪,不自然然而文中,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又怎么会让整个参议院的参议员们感到尴尬呢?请同学们用目光扫读课文,找到这段相关的段落并读一读。
3、课件出示课文一、二小节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身份对比:在他们看来,鞋匠是一份怎样的职业?相机引导学词 4、补充铺垫:同学们,当时的美国社会是非常看重门弟的,因此大部分议员都出身名门望族,然而现在他们要面对的是这样一位地位卑微的总统,他们心里能平衡吗?能服气吗?能高兴吗? “语文即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词,能激活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使词语更加具象可感以“尴尬”一词为主线进行深入读悟,起到了提纲契领的功效,同时也为下文的对比品评埋下了伏笔 (二)读懂林肯处境的“尴尬” 1、过渡:于是发生这样一件事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下面几小节,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林肯当时处境的尴尬? 2、课件出示三到五小节,组织学生交流,并相机引导学生体会①引:谁来读读他的话?从他的话里,你听出他的言中之意了吗?②换:既然言下之意是说“你不配当我们的总统用它代替原文好不好? 教师引领学生扣“鞋匠的儿子”一词进行读换读比,渲染了林肯当时的处境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参议员的话中之音,学会从中读出言外之意,为学习下文的三段辩论词积淀蓄势 (三)读懂林肯的“不尴尬” 1、换位体验: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林肯,面对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2、那么,林肯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样说好不好?课件出示5~7节,用心读好林肯说的每一句话。
3、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读懂林肯说的三段话中表达的共同意思和每一次话语的不同之处(①相同点:都表达了林肯对父亲的热爱和敬佩②不同点:说话对象的范围扩大;说话的语气和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反映林肯不同的品质:真诚、自信、大度从中体会林肯宽宏、自信、真诚、谦虚的品格和对劳动人民的无比热爱 4、比较:还是林肯说的三段话,现在把它合为一段话来表现,可不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林肯高超的演讲技艺 5、小结:同学们,林肯处乱不惊,运用其高超的演讲水平,真诚而又宽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