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的问题》微课教学设计_模板.docx
14页《新闻中的问题》微课教学设计_模板 《新闻中的问题》微课教学制定_模板 《新闻中的问题》微课教学制定 保定市定兴县实验小学殷文翠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 微课展示: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电视新闻报道的形式,浮现有关百分数的真实事物和数据,然后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同学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提升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两个例题可以归结为“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前面同学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实际问题,知道单位“1〞是未知量时用方程解答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答方法 2、能力目标:理解新闻报道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能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现实生活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百分数在交流、传递信息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新闻报道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能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新闻报道 提出问题〔一〕生活中很多事情,人们都习惯用百分数来描述同学们先来看一则新闻报道“2011年,我国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上年增长17.9%〞 从新闻报道中,你知道了什么?“比上年增长17.9%〞是什么意思?“比上年增长17.9%〞就是“2011年比2010年增长17.9%〞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同学们可能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2010年,我国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多少元?〞 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制定意图:体验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信息中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提出问题〕 二、分析、解决问题〔多百分之几〕 1.这是一道百分数应用题,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要找出单位“1〞 〔标准量〕那么题中的单位“1〞是谁呢?题中把2010年的人均收入看作单位“1〞,是未知量前面我们已经研究过,单位“1〞未知时,我们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而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2.怎样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呢?我们可以抓住分率所在的关键句来分析比2010年增长17.9%〞,把这句话补充完整就是“2011年比2010年增长了2010年的17.9%〞。
2010年的 收入是标准量,2011年的收入是比较量,两个量相比存在这样的等量关系:2010年的人均收入+2010年的17.9%=2011年的人均收入,列出方程x+17.9%x=6977;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把2010年的收入看作标准量,增加了它的17.9%,就是〔1+17.9%〕,即2011年的收入是2010年的〔1+17.9%〕,依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可以写出等量关系;2010年的人均收入×〔1+17.9%〕=2011年的人均收入,列出方程〔1+17.9%〕x=6977 〔制定意图:抓住题中关键句找等量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新闻报道〔二〕〔少百分之几〕 同学们,再来看一则新闻报道“2011年全国木材产量7272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0.1%〞你们能自己提出问题,并分析解题思路吗?试试看 同学们提的问题是“2010年全国木材产量是多少万立方米?〞相信你们会抓住“比上年下降10.1%〞这一关键句写出等量关系及方程:2010年产量-2010年的10.1%=2011年产量,方程x-10.1%x=7272;2010年产量×〔1-10.1%〕=2011年产量,方程〔1-10.1%〕x=7272。
对比两题的关键句和方程,你发现什么?“增加百分之几〞,我们就加上增加的部分或用单位“1〞加上增加的分率;“下降百分之几〞,我们就减去下降的部分或用单位“1〞减去下降的分率 〔制定意图:通过对两题中关键句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出解决“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以上2个例题的学习,你有没有发现两题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呢?让我们再回头看看两题的结构,“已知比2010年增长17.9%是6977元,求2010年收入多少元〞“已知比2010年下降10.1%是7272万立方米,求2010年产量是多少〞都可归结为“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方法是“标准量±标准量×百分率=比较量〞或“标准量×〔1±百分率〕=比较量〞 〔制定意图: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索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同学学习能力,培养同学的综合素养〕 五、谈收获 同学们,善于总结和归纳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本领,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哪些收获呢? 连除应用题学习课 教学内容 学习二十三的第5-16题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同学进一步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升同学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一、计算学习 做学习二十三的第5、6、11题 1、第6题,让同学独立口算,共同核对得数 2、第6题,让同学独立笔算,填出得数,集体订正 3、第6题,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同学说说怎样估算,第二行全班同学在学习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数,共同订正 二、应用题解题学习 学习二十三的第7-10题及第12、14、15题 1、第七题,全班同学独立在学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分别指名将两种不同的解法的综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 ÷12÷6 7200 ÷〔12 ÷ 6〕 =600 ÷ 6 =7200 ÷ 72 =100〔箱〕=100〔箱〕 让同学比较两种解法的不同 2、第8题,先引导同学回忆除法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然后再求 3、第9、10题,先让同学读题,审题,比较两题的不同,第9题是连除应用题,第10题不是连除应用题 4、第12题,两道小题也要让同学对比着练,先让同学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解法 5、第14、15题,让同学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集体订正 三、应用题补充条件、问题学习 做学习二十三的第13、16题 1、第13题,读题,明确条件,然后给予适当的启发。
2、第16题,要求同学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再补充另一个条件和问题,成为另一道两步应用题 3、整理和复习 复习混合运算式题、文字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6页的第1-3题;学习二十六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同学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 2、使同学进一步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解答这两种应用题,提升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混合运算式题 〔1〕做课本第116页第1题及补充题 97-12× 6+43 29+187÷ 17-34 156-56÷ 4× 7 〔350-275〕×〔19+25〕 〔2〕做学习二十六的第1题 同学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集体订正 〔3〕做学习二十六的第3题 左图是变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右图是以框图形式出现的混合运算让同学独立计算,指名说出亿时结果 2、两步计算文字题 做第116页的第2题 让同学说说每道题求什么,必须知道哪两个数,再引导同学列综合算式 做学习二十六的第2题 让同学独立列出综合算式计算,指名答出,共同订正。
二、复习连乘、连除应用题 1、做课本第116页的第3题 让同学依据题意画线段图,教师巡视指导 解答后,引导同学把它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两步应用题 2、学习二十六的第4题 让同学列综合算式解答,订正时,指名说说两小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综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师归纳,指出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应注意的问题 教后感: 熟悉钟表教学分析 熟悉钟表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同学初步熟悉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熟悉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同学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使同学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优良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 有个小小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滴答滴答响不停,天天催我早起床 2、说说钟的作用 3、板书课题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爱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出一道有趣的谜语,看谁会猜? 有个小小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滴答滴答响不停,天天催我早起床 生〔齐声〕:钟 师:你们真聪慧,它的谜底就是钟表〔出示实物钟〕 师:你知道钟有什么作用吗? 生1 :可以让我们起床。
生2 :可以让我们按时睡觉 生3 :可以告诉我们时间,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该干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钟表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熟悉钟表 二、自主探究 1、熟悉钟面 同学拿钟面看一看,拨一拨,玩一玩 2、交流发现 3、教师小结 4、熟悉整时 〔1 〕同学观察7 时、9 时时针、分针的特点 〔2 〕教师小结 5、熟悉几时半 6、教学大约几时 三、巩固学习 1、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同学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 个数 在汇报观察结果时,有的同学说到了秒针,我肯定同学观察得很仔细,我们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 2、通过观察7 时、9 时、11 时、4 时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分针都指着什么数?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同学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大约几时从整时切入在6 时的钟面上,稍改变分钟的位置,使它不正好指着“ 12 〞首先让同学感到钟面上“不正好是6 时〞 联系经验分辨一个钟面上 6 时不到,另一个钟面上 6 时刚过;然后指出这两个钟面上都接近6 时,都可以说成大约 6 时。
从而体会大约6 时与6 时的差别 4、以连环画的形式浮现了一个小朋友一天的学习生活,学习时,可以先让同学看图讲故事,并利用图中的时间信息,然后在让同学说一说自己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培养同学养成初步的时间观念,教育同学养成有规律作息的好习惯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小学数学学导案 1、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目的:1.使同学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算理和法则2.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学重点:同学对计算法则的掌握,以及在计算中能约分的要约分 教学难点:同学对算理掌握 教学过程〔〕: 同学学习过程 教师指导过程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