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doc
4页1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简介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和国家“攀西 ——六 盘水” 经济开发区的腹心地 带东邻贵州省威宁县,南接本市鲁甸县,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望,北与本市的彝良、大关、永善三县相连,是昭通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区有国土面积 2167 平方公里,其中,坝区占 33.6%,山区占 64.3%,江边河谷区占 2.1%区辖 14 个乡、3 个建制镇、3 个城市街道办事处,有 129 个村民委员会和 49 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064个自然村,2380 个村民小组境内居住着汉、回、彝、苗等 24个民族,总人口 80.27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66.5 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区,属省列 73 个国家级贫困县(区)之一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昭阳区西南部,距昭通市区 79 公里总面积 19200 公顷,其中核心区8686 公顷,占总面积 45.24%;缓冲区面积 4890 公顷,占总面积 25.47%;实验区面积 5624 公顷(旅游亚区 148 公顷),占总面积 29.29%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及其越冬栖息的亚高山沼泽化草甸湿地生态系统。
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始建于 1990 年 1 月,1994 年23 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 年 1 月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副处级的专业管理机构---云南省大山包黑 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05 年 1 月国际湿地公约局秘书处批准,大山包 3150公顷湿地列入“国际 重要湿地” 名录大山包保护区内有合兴、大兴、车路、马路、老林五个村民委员会,110 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 15860 人,其中农业人口 15710 人,3819 户,分布在核心区:户数 1761 户、7038 人;缓冲区 1010 户、4299 人;实验区 1048 户、4373 人是全省的重点扶贫攻坚乡之一大山包保护区以体态优雅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雄奇险峻自然景观、原始古朴特色民居等丰富而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被列为昭通市六个重点建设的旅游“精品” 点之一 为切实加强对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做好大山包旅游“精品 ”点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大山包生态旅游活动,提高大山包生态旅游的“名片” 效应,促进全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设,推动全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昭通市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大山包保护区管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完成了《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3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并已获得国家林业局(林护发〔2006〕281 号)文件批复根据 2008 年重点旅游项目申请的有关要求,和《云南昭通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特向上级申请将《大山包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2008 年生态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给予列项支持该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如下:(1)景区建设:鸡公山是大山包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建设木质栈道 152米,天然块石栈道 2100 米,钢结构栈道 220 米,观景台 7 个,休闲亭 3 个,景观小桥 2 个,生态厕所 2 个,景区建设投资概算 500 万元;(2)旅游道路建设:建设旅游及湿地监测巡护道路 2 条合计 30 公里一是大羊窝-大海子- 罗家坪 15 公里;二是大羊窝-仙人田-大崖洞-鸡公山 15 公里;设计为 4.5 米宽柏油路,每公里投资 80 万元,旅游道路建设投资概算 2400 万元;(3)生态厕所:在大羊窝、仙人田、大海子、中海子建设生态厕所 10 个,每个投入 40 万元,投资概算 400 万元;(4)停车场建设:在大羊窝、大海子、中海子、罗家坪、仙人田、大崖洞、10 个停车场,每个投入 50 万元,投资概算 500 万元;4(5)游客安全保护设施:拟建安全设施 20 处,投入 800 万元 ;(6)垃圾处理设施:安装垃圾桶、购置垃圾车等,投资概算 300 万元。
总投资概算:4900 万元其中申请国家资金 2500 万元;地方自筹 1400 万元2008 年 12 月底,昭通市区至大山包保护区的柏油路将建成,外部交通条件已成熟该项目初设方案正在组织编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