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5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

16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7376594
  • 上传时间:2017-09-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6.28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课 题 13夜莺的歌声 备课时间 2015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2015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2.体会课文首尾呼应应写法3.学习生字新词会用“宛转”、 “兴致勃勃”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被称为“ 夜莺” 的孩子是怎 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 强盗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主 备 人 李平 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学习了第三单元,我们走近了神奇的大自然,在这神奇的大自然中,有一种 鸟名叫夜莺,你 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2.让我们一起走进 1941 年的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3.看到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从文章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二、检查预习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2.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说出你这样划分的理由第 1—24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德国兵发现小夜莺并让其带路,小夜莺的答话虚实结合,颇有童趣,加上顽皮的动作,使敌人相信了他,这是作者叙述的重点,从言行中体现出小夜莺的机智和勇敢。

      •第 25—34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聪明勇敢的小夜莺用歌声成功地将敌人领进埋伏圈,并准确地把敌情报告给了游击队员•第 35 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第 36、37 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写小夜莺又投入到新的战斗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四、细读课文,把握人物特点1.自读课文,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的,划出有关的句子2.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读了这篇课文,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勇敢、机智、 聪明、活泼、能干、自信、爱国主义精神)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谁来与大家分享一下?预设:•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句话既导出了事情的起因,又引出了下文小男孩学夜莺的叫声,是用来吸引敌人的注意果然, 敌人“注意听着”, “开始注 视” ,发现了他•有个孩子坐在河岸边上,搭拉着两条腿他光着头,穿着一件颜色和树 叶差不多的绿上衣,手里拿着一块木头,不知在削什么这个孩子是夜莺,他这样 做的目的就是要有意地吸引敌人•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反 应了小夜莺在敌人面前表现出超乎寻常的镇定、坦然•“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 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只有我一个!”(一语双关,暗地里骂敌人,既不会让敌 人察觉,又表达了他 对敌人的憎恨在敌人不易察 觉中戏弄敌人,体 现出他的聪明•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又一次骂了敌人,并把敌人比喻成野 兽 侧面揭露了敌人凶残的侵略行径,表达出对敌 人的仇恨体 现出他的机智勇敢,镇静•有时候学夜莺叫,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这是小夜莺在麻痹敌人,让敌人进一步确信自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为后面同游击队员联络时不致引起敌人的怀疑做准备,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出小夜莺的机敏灵活)•“你说的是一种蘑菇 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 还有洋蘑菇答非所问,把两个完全不沾边的东西扯到一起,消除敌人的疑虑和警觉 ,使 敌人完全相信了小夜莺,达到 诱敌深入的目的3.了解首尾呼应的方法 第 1 段:使苏联人民深受其害,满目疮痍,一片焦土,连烧焦的树木也“垂头丧气地弯着腰”,这段话写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同时也说明了苏联人民对德国侵略者的愤恨第 2 段,“ 停了一会儿”, 说明小夜莺发现了敌人,“新的 劲头唱起来’说明经过思考决定去吸引敌人。

      歌声中传达出一种奋斗的力量,点明行文线索,为后文设伏笔第 3 段,孩子的穿着和动作与后文形成照应,暗示着小夜莺在执行任务第 36 段,这段与第 1、3 自然段相照应,说“夜莺”坚守岗位,认真察看敌情,以便通知游击队再次歼灭敌人第 37 段,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飞 出”是要 让敌人听见,引敌人上钩,也暗示了孩子完成任务后的欢畅与轻松)这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与第 2 自然段相照应 ,小夜 莺开始执行新的任务所谓首尾呼应,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这种呼 应可以给人首尾 圆满, 结构严谨的感觉本文就运用了这种方法,课 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和开头三个自然段首尾呼应, 浑然一体,告 诉我们小夜莺在村口放哨是他的职责,以夜莺的歌声传递信息是他和敌人斗争的方式达标检测拓展延伸1、完成课堂作业2、请你悄悄地观察班里同学在回教室 时的语言、 动作、神态等,再详细地把他写下来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匆匆忙忙地跑回教室第一个 进来的是————————————————————————————————————————————————————————————————————————————————————————————3、阅读小说《卓娅与舒拉的故事 》一书板书设计:13 夜莺的歌声小夜莺 敌人快活的蓝眼睛 冷笑不慌不忙 轻蔑很有信心地回答 拧脑袋(机智、勇敢教学反思:课 题 14小英雄雨来 备课时间 2015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2015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 ”等句子的意思懂得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4.给课文的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能讲课文的某个片段故事,学有余力的学生会讲全文教学重、难点1.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2.用较快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主 备 人 李平 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明确目标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导语:《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这样的故事, 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 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2.板书课题:小英雄雨来1) 解题:英雄,小英雄2)质疑:看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小雨来是小英雄?雨来有哪些英雄行为……)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二、略读课文知大意1.指读“学习提示 ”,明确学习要求2.自读自悟,感知大意对照阅读提示,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边读边用笔划出有关内容,读后与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给课文每一部分加上一个小标题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运用文中的语言有疑 问的地方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个记号,待后集体解决。

      3.集体交流,筛选要点(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晋察冀苇絮 睁眼瞎 歪歪斜斜 挪回 枕头 劈头咬着牙拧 还乡河理解部分词语泥鳅(qiū) ——(泥鳅是一种身上很光滑的鱼,灰黑色的 )门槛——(旧式的房子都有门槛,就是门下的一根横木 )晌(shǎnɡ)午 ——(晌午就是中午 )枪栓(shuān)——(枪栓就是推子弹进膛的机件 )劫难——(“劫 ”是抢劫,抢夺劫难是遭受灾难的意思 )趔趄(liè qiè)——(“趔趄”就是身子歪歪斜斜的,脚步不稳的样子 )漩涡(xuánwō)——(“漩涡”就是水流时产生的螺旋形,在江、河里看到有漩涡 )嘟(dū)嘟囔(n ānɡ)囔—— (“嘟嘟囔囔”就是心里不高兴,有气,嘟起嘴, 叽叽咕咕自言自语地说 )(“唔里哇啦” )(“吧嗒吧嗒 ” )(2)说说不理解的地方有志不在年高 (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 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3)说说课文讲了雨来的哪几件事?同桌交流讨论,小结板书:一、游泳本领高 “望着妈妈笑”、二、雨来上夜校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三、掩护李大叔 或 “把缸挪回原地”四、不屈的斗争 “什么也没看见”五、雨来被“ 枪毙” “有志不在年高”六、雨来没有死 “雨来没有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品读重点段,理解人物品质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雨来是位小英雄。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斗争,掩 护李大叔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出来3、组内分角色读,指明班上分角色读或表演4.课文为什么重复描写这两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 自己的祖国5.写雨来没有死的段落中,第二次写到“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找到第一次描写的句子,体会作家想突出什么?突出游泳本领高,更突出了雨来的勇敢与机智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1、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课文为什么一开始先描写一段还乡河的环境?有什么作用?②、像这样的描写,还有吗 ?第五段中的环境描写烘托人们的悲伤心情第六段中也是2.理解比喻句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这一动作的描写,形象地表 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自己寻找,读读,谈谈体会三、回味英雄本色——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就他一个吗?谈谈你的 认识.四、有感情地朗读描写还乡河、芦花村和小英雄雨来的句子达标检测拓展延伸一、布置作业1、继续练习简要复述,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有条件的同学读一读管桦的中篇小说《小英雄雨来》。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 题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备课时间 2015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2015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部分内容2. 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深刻的句子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师为学生讲述两个真实的故事主 备 人 李平 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观看央视国际 4 套上播放的伊拉克专题,加上教师录制的音乐和旁白2.抽学生说说自己看了之后自己的感想3.教师小结:战争是无情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一个中国孩子的呐喊吧!学生齐读课题,再读自主学习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思考并勾画句子:1.作者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用横线勾出) 尝试解决 2.当今的和平环境怎样?(用波浪线勾出)3.作者为谁呼吁?(用着重符号标出)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相 应句子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交流问题,学习课文1.教师: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知道的?2.教师:下面我请三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的三至五自然段,要读得好象在和父亲面对面地交流学生读,比较好,全体学生自发鼓掌教师:我们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低沉、坚定的思想。

      (学生读)教师:可是当作者看到爸爸的灵柩时,心情怎样?(由激动到悲伤),请大家再读“现在……浸满了凝固的血 ”(齐读)教师:嘴张着,在呼唤什么?我们该怎样读?谁来给大家示范一下抽读,一学生读得很到位教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心底的呼唤全班再读教师:“我”的爸爸本来还可以作出更大的 贡献,因为他是精通四国语言的……(学生回答:经济学硕士) 请大家读四自然段   教师:自豪的“味儿” 不够,请大家再读一遍爸爸为和平献出自己的生命,却“死不瞑目”,原因是什么?多媒体出示:“世界并不太平……”一段学生齐读教师: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你通过什么方式来理解?(学生发言,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