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基坑监测方案(方案计划书).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石磨
  • 文档编号:189866910
  • 上传时间:2021-08-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沙贝站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二〇一〇年一月九日11 / 13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沙贝站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编 写:校 核:审 核:批 准:二〇一〇年一月九日一、工程概况拟建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沙贝站场地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基坑开挖深度7.63m,开挖面积约715㎡,周长约为129m基坑支护采用钻孔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为了解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变形情况,达到优化设计、确保安全及指导施工的目的,在基坑开挖及地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我所应建设单位要求,编制本施测方案二、监测依据1、甲方及设计方所提出的监测要求;2、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3、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5、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 120-99);6、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97);7、广州市标准《广州地区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定》(GJB 02-98);8、本监测技术方案。

      三、监测内容、监测目的及测点布置序号监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象监测目的测点布置(见附图三)1基坑支护顶部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基坑围护墙顶部冠梁上了解基坑支护顶部的位移变形情况沿基坑围护墙的周边布置,监测点间距15~20m,采用冲击钻孔置入法埋设4个水平位移及沉降一体化观测点,编号为WY1~WY42周边地面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地面了解基坑周边地面的沉降情况在基坑周边地面采用冲击钻孔置入法埋设8个沉降观测点,编号为DM1~DM83支护桩测斜基坑支护桩内了解基坑支护桩不同深度侧向位移情况选择典型部位采用预埋法埋设测斜管共布设4个测斜管,编号为CX1~CX44土体测斜基坑周边了解基坑支护结构周边土体不同深度侧向位移情况采用钻探成孔法埋设土体测斜孔共布设4个孔,编号为TX1~TX45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基坑周边监测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了解止水幕墙止水效果沿基坑周边或止水帷幕外侧2m按20~50m间距设置8个地下水位监测孔,编号为SW1~SW86支撑轴力监测混凝土或钢管内支撑检测内支撑的轴力变化情况在支撑轴力较大或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健作用的杆件上设置9个轴力监测点,,编号为ZL1~ZL97支撑立柱沉降支撑立柱顶面检测内支撑的轴力变化情况。

      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或地质条件复杂的立柱顶面设置9个沉降观测点,编号为LZ1~LZ98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沉降观测基坑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监测周边建(构)筑物沉降变形情况在基坑边缘以外1~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设置沉降观测点测点编号为CJ1~CJ209锚杆拉力监测杆体上的测点设置在锚头附近检测锚杆拉力变化情况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8个锚杆拉力监测点,编号为MG1~MG810锚索拉力监测设置在锚头附近检测锚索拉力变化情况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设置8锚索拉力监测点,编号为MS1~MS811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钻探埋设或预埋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检测围护墙侧向土压力变化情况在基坑受力、土质变化较大或有表代性的部位布置9个土压力监测点,编号为TY1~TY912孔隙水压力监测基坑周边土体检测土体内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表代性的部位布置9个孔隙水压力监测点,编号为SY1~SY913支护桩内力监测基坑支护桩内监测基坑支护桩内力变化情况在基坑受力、变形较大或有表代性的部位的支护桩内布置9个内力监测点,编号为NL1~NL914坑底回弹监测基坑底部监测基坑底部隆起情况.。

      在基坑底部设置3个剖面,每个剖面设置2个沉降观测点,观测点编号HT1~HT615裂缝监测需观测的建筑裂缝、地表裂缝了解基坑周边需观测的建筑裂缝、地表裂缝变化情况设置裂缝监测点,暂定10处具体位置视实地情况确定附图中的各监测点位置,如在施工布点有困难时,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作适当调整四、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上表所列的监测项目所涉及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1、水平位移观测;2、沉降观测; 3、测斜;4、地下水位观测;5、支撑轴力监测;6、锚索拉力监测;7、土压力监测;8、孔隙水压力监测;9、支护桩内力监测;10、坑底回弹监测;11、裂缝监测以下按照这十一个方面的测试内容分述其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一)基坑顶面水平位移观测(A)控制点的埋设在场地外围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处,采用钻孔置入法埋设三个控制点K1、K2及K3,以K1、K2及K3作为测量的基准点,埋设方法如附图一所示点K1、K2及K3组成一个边角控制网,另外选取远处的一个固定目标(天线尖)T0作为定向及检查其观测技术要求如下表:等 级最弱边边长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误差二 级3.03001.51:100000(B)观测方法1、坐标系统: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坐标轴与基坑边线方向一致。

      2、观测方法:分别在基准点K1、K2及K3上设站,按极坐标法进行观测3、仪器设备:采用日产TOPCON GTS-332N型全站仪,仪器标称精度为测角2.0″,测距2mm2PPmDmm4、位移量计算公式:坐标增量ΔXn=Xn-Xn-1,ΔYn=Yn-Yn-1,选取与基坑边线垂直方向的坐标增量作为观测点的本次位移量,各次位移量之和即为该点的累计位移量5、测量精度:基坑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应根据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报警值按下表确定基坑围护墙(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精度要求(mm)设计报警值≤3030~60>60监测点坐标中误差≤1.5≤3.0≤6.0(二)基坑支护顶部及周边地面沉降观测(A)基准点设置在远离待测基坑的稳定建筑物上或场地范围外不受基础压力影响的稳固处,埋设三个浅水准点BM1、BM2 及BM3作为沉降观测基准点,其埋设方法一般采用钻孔置入法B)精密水准测量1、每次沉降观测前均应对基准点进行联测检校,确定其点位稳定可靠后,才对沉降点进行观测基准点联测及沉降点观测均应组结成附合或闭合水准路线2、采用仪器:用徕卡(即WILD)NA2(瑞士)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加GPM3测微器配合铟钢尺进行观测。

      仪器标称精度为0.3mm/km,观测时读数取至0.01mm3、技术要求:按照二级变形观测(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各项限差规定如下表所示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类  别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控制网≤30≤0.7≤1.0≥0.5沉降点≤50≤2.0≤3.0≥0.3水准观测的限差(mm)类  别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往返较差及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单程双站所测高差较差控制网0.30.50.30.2沉降点0.50.71.00.7式中N――代表测站数4、每次观测应固定线路和仪器站位及立尺位置,并尽量不替换观测人员观测时仪器应避免在搅拌机、卷扬机等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设站5、测量精度: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与立柱沉降监测精度应根据沉降报警值按下表确定基坑围护墙(坡)顶、墙后地表、立柱沉降监测精度要求(mm)沉降报警值≤20(35)20~40(35~60)>40(60)监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0.3≤0.5≤1.5注:括号内数值对应于墙后地表及立柱的沉降报警值(三)测斜1、测斜管埋设支护桩测斜管采用预埋法,施工时,将测斜管绑扎在选定埋设测斜管的钢筋笼内(管长与桩等长,管两端封口),然后将钢筋笼吊入桩孔内,浇灌砼即可。

      土体测斜管采用钻孔埋设法,用钻机钻至基坑底下稳定土层2~3米的位置,孔径为110mm,下放测斜管至孔底,孔内间隙用导管浇灌水泥砂浆管头高出地面20~30cm,然后设置保护箱盖2、测量仪器测试采用常州金土木公司制造的JTM-6000A型测斜仪及读数仪或北京航天三十三所制造的CX-03E型测斜仪及读数仪3、测试方法将仪器探头沿测斜管内十字定向导槽放至管底(桩底),从底往顶每0.5m测读一次数据,得到每0.5m的偏斜量;在基坑施工过程中把每次测量值与初值比较,即可得出桩(土)体不同深度处的位移量(测斜管底端埋设在基坑底,管底认为是不动的)4、测量精度:测斜仪的精度要求应不小于下表规定基坑类别一级二级和三级系统精度mm/m0.100.25分辨率mm/500mm0.020.02(四)地下水位量测1、水位观测管的埋设方法:采用100型钻机钻孔,孔径为110 mm孔深至最低设计水位2~3m,在孔中放入Ф55mm的PVC管(管壁钻孔,并加滤网),管外侧回填滤料(粗砂)PVC管口安装保护盖2、地下水位量测:采用SWY-31型专用水位仪进行量测3、测量精度:地下水位监测精度不宜低于10.0 mm五)支撑轴力监测支撑轴力是通过测试连接在支撑轴上的轴力计或应变计来实现的。

      在待测试的支撑轴上布置轴力计或应变计轴力计或应变计的布设方法:在支撑轴测试断面位置焊接应变计或在钢管支撑轴端部安装轴力计,并把测试电缆沿支撑轴引出到基坑外的集线箱内,通过频率仪进行测试精度要求:应力计或应变计的量程宜为最大设计值的1.2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辩率不宜低0.2%FS六)锚索(杆)拉力监测本系统需测量的内力分为两大类型,分别为预应力锚索锚头和钢筋锚杆应力的拉力选择5%锚杆进行内力测量,具体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1、传感器的安装钢筋锚杆可选用钢筋应力传感器,在每根锚杆的由自由段起每隔3m设钢筋应力传感器1 个对于预应力锚索,测力计的安装与锚索的预应力的施加与锁定同时进行,安装于锚头承力平台与锚具之间2、量测利用振弦频率读数仪量测,并根据传感器的标定曲线求得相应的荷载3、传感器及测量仪器(1)振弦式钢筋应力计,振弦式测力计(2)XP02型振弦频率读数仪4、测量精度专用测力计、钢筋计和应变计的量程宜为设计最大拉力值的1.2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辩率不宜低0.2%FS七)支护桩内力监测支护桩应力的监测是通过应力计来实现的,在基坑支护桩中选择适当的桩,每根桩内选择一根主钢筋采用绑扎或焊接应力计法设置测试点(测点竖向间距为3米),进行轴力测试。

      测试方法:在测试断面位置分别将应力计固定在支护桩的主筋上,并把测试电缆沿钢筋引出到基坑外的集线箱内,通过频率仪进行测试量程及精度要求:应力计或应变计的量程宜为最大设计值的1.2倍,量测精度不宜低于0.5%FS,分辩率不宜低0.2%FS八)土压力监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