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水系介绍.doc
24页河河流流概概况况名称:黑 龙江 Heilongjiang Province长度: 4478 km 平均流量: 10,800 m/s 流域面积: 1,855,000 km²源头:蒙古国肯特山脉 注入:鞑靼海峡 流经国家:蒙古、俄罗斯、中国 亦称阿穆尔河 (Amur River);亦作 Hei-lung Chiang 或 Heilong Jiang,蒙古语作 Kharamuren 东亚大河形成东南西伯利亚与中国之间的部分边界发源于中国东北、内蒙古北部与西伯利亚之间的边界,并大体沿这条边界向东和东南方向流往西伯利亚城市哈巴罗夫斯克(Khabarovsk),然後再从那里掉头朝东北方向流去,注入鞑靼海峡,将西伯利亚与库叶岛分开;为北亚最长的河流总长度约 4478 公里(以海拉尔河为源头计算),发源于蒙古肯特山东麓,在石喀勒河与额尔古纳河交汇处形成经过中国黑龙江省北界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Khabarovsk Krai)东南界,流到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 Tatarskiy Proliv)中国方面认为,黑龙江本是中国的内河, 19 世纪中后期沙俄强行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之后,才成为中俄界河。
黑龙江是中国三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河之一(有些资料计为第六),黑龙江沿线曾盛产沙金,在清朝达到繁荣,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200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签署最后边界协定,将两国国界以黑龙江为基本界限划清 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蜿蜒东流沿途接纳结雅河、布列亚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长4370千米(从上源至河口),流域面积 184.3 万平方千米在中国境内河长 3474 千米,流域面积约 88.7 万平方千米,占流域的 48.1%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江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为上游,长900千米;黑河 市至乌 苏里江口为中游 ,长 950 千米;乌苏里江口以下为下游,长970 千米黑龙江流域水量丰富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每年4~10 月暖季降水量占全年的90%~ 93%,其中 6~8 月就占 60%~ 70%。
11 月份进入冬半年枯水期,冬半年降水均以雪的形式降落地表积雪厚度一般在20~50厘米,待春季气温回升,积雪才能融化补给河流,河水上涨形成春汛这样,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是:春季占10%~ 27%,夏季占 50%,秋季 20%~ 30%,冬季 4%以下干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的径 流量约为枯水年 径流量的 3.5~4.0 倍水力资源理 论蕴藏量 1153 万千瓦,其中松花江660 万千瓦,干流304 万千瓦可能开发水力资源装机500 千瓦以上的电站312 座,装机容量为1096 万千瓦,年发电量343 亿千瓦小时江宽水深,干流自漠河以下和兴凯湖以下的乌苏里江均可以通行轮船冰期长达 6 个月流域内森林以及金 、煤等矿产资源丰富,产鱼类,尤以大马哈鱼和鳇鱼最为著名自自然然特特征征(1)地形黑龙江始于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流处,距河口2,824 公里 (1,755 哩)石勒喀河发源于内陆547 公里 (340 哩)余以远西伯利亚音果达 (Ingoda)河与蒙古鄂嫩河的汇合处额尔古纳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距其与石勒喀河汇流处约1,609 公里 (1,000 哩)该水系流域面积约1,855,000 平方公里 (716,200 平方哩 ),包括许多河流与湖泊。
主要支流有西伯利亚的结雅(Zeya)河、布列亚河和阿姆贡(Amgun)河与中国的松花江以及中国东部和西伯利亚之间边界河流乌苏里江 习惯上将黑龙江分成上、中、下游3 段上游始於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流处,终于结雅河口(在西伯利亚城市海兰泡),长约 880 公里 (550 哩)中游从结雅河延伸至哈巴罗夫斯克,长约960 公里(600 哩)从哈巴罗夫斯克至河口为下游,长亦约为960 公里 其上游流经茂密的落叶松林覆盖的大兴安岭余脉与阿马札尔岭松树遮蔽的山坡之间的山谷在西伯利亚阿尔巴济诺(Albazino)附近,山岭分开,河流进入开阔的高原地区中游流入结雅河-布列亚河盆地河谷左坡与平原融为一体,令人难以觉察,而右坡与小兴安岭毗连它进而沿著一条峡谷似的狭窄通道穿越小兴安岭,深度和速度遽增其下游在低矮的、河水漫溢的两岸间奔流,进入一片浩茫的沼泽,水道将地面切割开来,上面点缀著湖泊和水塘;河床多分支,水道变得很宽 在西伯利亚列宁斯科耶(Leninskoye)附近,黑龙江最大的支流松花江将其黄色的、充满泥沙的流水泻入,在哈巴罗夫斯克附近,乌苏里江与之合流随著这些流水的汇入,黑龙江漫然氾滥于潮汐河谷平坦的沼地上。
河床成了一个支流、港汊、旧河床、岛屿、沙洲和岬角的迷宫在哈巴罗夫斯克,黑龙江距日本海海岸仅370 公里 (230 哩),但其在被锡霍特山脉改变流向後,北流966 公里 (600 哩)才注入海中 (2)气候该流域为季风气候──来自大陆和海洋的风随季节转换冬季,从西伯利亚来的干冷的空气带来晴朗干燥的天气,伴有强霜夏季,温暖潮湿的海风为主,带来大雨从而提高该流域及其主要支流的水位 秋季温暖而乾爽 1 月平均气温南部为 -24℃(-11 ℉),北部为 -33℃(-27 ℉)7 月平均气温南部 (海兰泡 )为 21℃(70 ℉),北部约为 18℃(64 ℉)该流域降水量不平衡,沿海地带最大,每年在600∼900 公釐 (24∼36 吋)之间 (3)水文河流主要靠夏秋降落的季风雨补给雨水很快流入河中,形成 5∼10 月的洪涝期其平均流量约为10,900 立方公尺 /秒(385,000 立方呎 /秒)冬季,在哈巴罗夫斯克附近,流量降低为148∼199立方公尺 /秒(5,300∼7,100 立方呎 /秒);1897 年所记录到的最高流量超过 39,200 立方公尺 /秒(1,400,000 立方呎 /秒)。
10 月下半月黑龙江开始结冰上游在11 月初封冻,下游在11月下半月封冻河流下游在4 月底解冻,上游在5 月初解冻冰塞常在河流急湾处发生,暂时抬高水位多达15 公尺 (50 呎)河流 1 年约带来 2,000 万吨沉淀物 (4)植物该流域的许多地方在泰加林植被带特别是在泥碳区,落叶松是主要树种,在较干的地方有一些松、云杉和枞在南面的大、小兴安岭,可见阔叶林与阔叶针叶混交林,林中以蒙古栎树(Quercus mongolica)、松和落叶松为主 (5)动物该流域鱼类丰富下游约有100 种鱼,上游约60 种,甚至超过了窝瓦河和多瑙河一类的欧洲大河约25 或 30 种具有商业价值黑龙江的一个特点是,大量鱼类在海中发育,以避免遭受夏季河中出现的水位急遽变化的损害名名称称由由来来因河水含腐殖质多,水色发黑得名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黑龙江有黑水、弱水、乌桓河等诸多别称,公元13 世纪成书的 《辽史 》第一次以 “黑龙江 ”来称呼这条河流满语音“萨哈连乌拉 ”,其中 “萨哈连 ”意为 “黑”,“乌拉 ” 意为 “水”蒙古语则称 “哈拉穆连”俄文音 “阿穆尔 ”或“阿母 ”(Amure),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名称。
河河流流历历史史黑龙江流域早在唐朝中后期就曾归入中国版图成为中国一大内河,后成为辽国疆域,至元朝再次被纳入中国领土范围内,成为元朝内河自 1858 年被中国认定为不平等条约的瑷珲条约签订后,黑龙江开始成为中俄大部分地区的边界1900 年八国联军向中国开进时,俄国以保护中俄铁路为由出兵越过黑龙江,放火烧毁当时属于清朝的瑷珲城,并制造了海兰泡惨案,深入清朝国境约40 公里 不久战事结束,并将原属清政府管辖的以武力占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直以黑龙江为基本边界,搁置了沿岸土地的主权争议但自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两国军队开赴黑龙江沿岸,导致黑龙江地区局势危急自20 世纪 80 年代后才有所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在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相继确定了东端边界的走向中国方面放弃了自19 世纪中叶被俄国取得的大量土地的主权要求,以及主权具有争议的,将两国边界以实际控制线 ——黑龙江为主要边界进行划分目前边界走向已经确定完毕20 世纪 70 年代,随著中国的不断加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签订大量贸易协定,并将黑河市、绥芬河市等数个沿江城市与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等远东城市辟为边境互贸城市,其中绥芬河等地还建有跨江大桥方便出行。
利用互补的资源优势带动黑龙江流域地区经济的发展旅旅游游资资源源景点介绍 1、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东北地区的大动脉,本身也有两条主要支流其一为源于白头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另一为源于小兴安岭的嫩江,两条支流在扶余县汇合始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至同江县注入黑龙江全长一千八百四十公里,流域面积54 万平方公里 松花江流域范围内山岭重叠,满布原始森林,蓄积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脉上的木材,总计十亿立方公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区矿产蕴藏量亦极丰富,除主要的煤外,还有金、铜、铁等松花江流域土地肥沃,盛产大豆、玉米、高粱、小麦此外,亚麻、棉花、菸草、苹果和甜菜亦品质优良松花江也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大淡水鱼场,每年供应的鲤、卿、鳇、哲罗鱼等,达四千万公斤以上冬季的松花江气候严寒,有时会降至摄氏零下三十度,结冰期长达五个月但是在丰满水电厂这一段从不结冰,据说是因为通过发电厂流入江里的水温甚高所致这一段夹带暖流的江面,不断冒起团团蒸汽,凝结在岸边的柳丝、松叶上,形成一簇簇、一串串晶莹似玉的冰花,十里长堤顿时成了玲珑剔透、玉树银枝的世界这就是闻名全国的“树挂 ”奇景2、黑龙江由南源额尔古纳河与北源石勒喀河汇合而成,黑龙江的源头洛古河江段长200 多公里,最深12 米,最浅 1 米,沿江两岸风光宁静秀丽。
洛古河又是黑龙江源头第一村的村名,现有农家36 户,至今已有 90 多年的历史 3、 漠河县位于祖国最北端,因其夏至时节手工艺白昼最长可达19个小时,又被称做 “不夜城 ”漠河县北极村前依滚滚黑龙江,依傍连绵大山,木刻楞房舍排列井然这里一年四季国内外游人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夏至前后,漠河县举办 “夏至节 ”,游人更是摩肩接踵,流连忘返,因为们不仅可以游览“北陲哨兵 ”、“神州极碑 ”、“野生罂粟园 ”、“最北一家 ”等诸多景点,还可度过那神奇的“白昼 ”之夜,有幸者会目睹北极光那光耀天地、溢彩流金的神奇景象据史料记载, 1889 年,清政府曾在北设驿站采金,传说所采黄金被慈禧太后用来跟洋人换胭脂,“胭脂沟 ”因此而得名游人到此访古探幽之余,可用原始的筛金具,亲身体验昔日手工淘金的乐趣,并一睹现代化采金船作业的宏伟场面在黑龙江北部的大兴安岭地区,有一个边陲小镇——漠河镇,位居中国的最北端,素有“中国的北极村 ”之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神奇的天文景观——北极光所以,漠河镇又被称为“不夜城”漠河地处北纬53°的中俄界江黑龙江南岸,常年寒冷如冬,夏季只有半个月左右,最高温度也不过20℃,夜里只有 10℃左右,而且昼长夜短,白昼可达19 小时以上。
夏夜,如果你幸运的话,还可在北极村看到北极光横空出世的风采这是我国唯一能欣赏光耀天地、奇异瑰丽的 “北极光 ”的地方冬季的 “北极村 ”一派茫茫雪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飞驰的马拉雪橇,别具情趣,无不令旅游者流连 漠河以西 82 公里的洛古河村,就是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