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RS中医药治疗方案及体会.pdf
6页2 .5 免疫增强剂治疗对重症息者,W B C 明显减少,持续低淋巴细胞血症者,尤其C D 4 、C D 8 明显下降者,可试用胸腺肽( 1 2 0 ~2 0 0 m g /d ,静脉注射) ,胸腺五肽( I m g 或1 .6 m g /d ,肌肉注射) ,卡介菌多糖核酸( I m l /d ,肌肉注射) 等3 恢复阶段( 发病后1 4 ~2 I 天)3 .】减撤药物,逐步撤停激素及各种治疗药物3 .2 治疗并发症许多并发症系由治疗措施引起,多出现在肺损伤后期及恢复期,最常见如下:3 .2 .1 激素治疗并发症尤其在过大量及过长疗程应用激素时发生,主要为继发感染.类固醇糖尿,消化道出血( 可做相应治疗) 3 .2 .2 抗菌素治疗并发症应仅用于预防和治疗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 可选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p 一内酰胺类) ,应定期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应有针对性,否则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二重感染疗程过长还易导致肝肾功能损害3 .2 .3 机械通气并发症主要为纵隔气胂及气胸应合理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及时调节治疗方案或停用( 患者肺功能允许时) 机械通气治疗严重气胸( 尤其张力性或交通性气胸) 应及时做胸腔闭式引流。
3 .3 中药扶正及肺功能恢复治疗气阴两虚,瘀热未尽治直两益气阴,并清瘀热方选生脉饮、沙参麦冬汤加味药用:西洋参、麦冬、五味予、沙参、丹参、赤芍、冬虫夏草注射用药:生脉注射液4 0 ~1 0 0 m l加5 %葡萄糖注射液2 5 0 m l 静脉滴注.每天1 次丹参粉针剂8 0 0 r a g 加5 %葡萄糖注射液2 5 0 m l ,静脉滴注,每天1 次成药如百令胶囊,参芪扶正口服液S A R S 中医药治疗方案及体会( 史载祥执笔)天津中医学院( 天津3 0 0 1 9 3 )张伯礼张军平2 0 0 3 年4 月,天律市发生了首例输入性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 e v e r ea c u t er e s p i r a t o r ys y n d r o m e ,S A R S ) 以来,中医中药较早参加了S A R S 疾患的救治工作,从最初的危重疾患会诊开始,到最后独立组建中医药治疗S A R S 病房,积累了一些经验目前中医药对S A R S 患者康复期的治疗工作仍在继续,全部资料也正在整理分析中,完整的结论虽然还有待时日,但这里面不难发现:中医药在抗击S A R S 的综合治疗过程中,对早期控制发热、减轻肺部渗出、防治肺纤维化、稳定血氧饱和度和改善恢复各脏器功能方面具有明确的作用。
~7 7 —l 临床表现分析和分型S A R S 患者的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它与其他类型( 如:通常由军团菌、支原体和农原体所致) 的非典型肺炎类似,病人在经过潜伏期后快速出现发热,多在3 8 .0 “ C 以上;大部分患者伴有寒战、头痛、头晕、身体不适和肌肉酸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初期多无咳嗽、有痰,或者干咳、无痰、胸闷等所谓的肺系疾患症状:部分患者初发时有乏力、周身酸楚等不适;亦有个例出现恶- t L ' 、纳差等脾胃系的症状;针对这一变化,结合天津具体情况,根据病情的演变,我们将S A R S 患者分为:发热期( 发病后l ~7 天) 、喘憋期( 发病后7 ~1 4 天以免疫过度应答和肺渗出为主要病理变化) 和恢复期( 发病后1 4 ~2 1 天,以肺渗出逐步吸收,脏器损伤逐渐修复为主要病理变化) 3 期,各期的划分不拘泥于时间各期随病情的变化,又分为不同的证型发热期以发热恶寒,肢体酸痛等为主要表现,S A R S 疫毒侵袭肺卫是主要的病机变化;临症分为:疫毒袭卫,湿热蕴毒,热毒炽盛3 型;此期是病情变化最为迅速的阶段喘憋期以喘憋、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兼见气阴两伤较重者可见内闭喘脱之证,疫毒闭肺是其主因;主要分为:痰瘀熟毒、痹阻肺络,热毒壅肺、气阴两伤和内闭喘脱3 型。
该期病情极易恶化,并发症较为多见恢复期以热遇或低热,咳嗽气短,动则喘促,体倦神疲,肺部阴影逐步消散为主要特征,主因气阴两伤,肺脾气虚,湿热瘀毒未尽而致2 治疗方案的提出2 .1 发热期( 发病后1 ~7 天)2 .1 .1疫毒袭卫s A R s 疫毒,侵袭肺卫此时应早用截断方药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主症:发热恶寒,肢体酸痛,头痛眩晕,干咳少痰或挟有血丝,舌淡红苔腻;次症:发热汗出不解,身体沉重,口干不欲饮,或伴胸闷脘痞、呕恶纳呆、脉濡略数治法:疏利湿浊,解肌透热方药:达原饮合柴葛解肌汤、升降散加减( 1 号方) ,厚朴1 5 9 ,葛根1 2 9 ,草果1 0 9 ( 后下) ,黄芩1 2 9 ,柴胡1 5 9 ,法半夏1 0 9 ,杏仁1 0 9 ,生慧苡仁3 0 9 t 自僵蚕6 9 ,姜黄9 9 ,滑石2 0 9 ( 包) ,虎杖3 0 9 ,蝉蜕6 9 ,炒槟榔1 2 9 静脉给药:鱼腥草注射液、苦参索注射液2 .1 .2 湿热蕴毒适用于湿热并重和湿重于热者疫毒侵肺,湿热蕴毒,以热毒炽盛为特征主症:高热,头身重痛,便秘或便溏,咳嗽,舌红苔厚腻或色黄;次症:无汗或汗出不畅,口干不欲饮,干咳少痰,胸脘痞闷,腹胀纳呆,大便便秘或溏泄臭秽,舌红苔黄腻。
脉濡数治法:宣畅气机,化利湿热,解毒辟秽方药:甘露消毒丹合霍香正气散( 2 号方) ,茵陈蒿3 0 9 杏仁1 2 9 黄芩2 0 9 石菖蒲1 5 9 藿香1 0 9 连翘2 0 9 白豆蔻仁1 0 9 ( 打,后煎) 1 0 9 浙贝母1 0 9 滑石1 0 9 苍术1 0 9 薄荷6 9 ( 后下) 射干1 0 9 大青叶2 0 9 丹参l S g 地龙1 S g 静脉给药:双黄连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苦参素注射液2I .3 热毒炽盛适用于热邪偏重,由气分渐入营血分,气营两燔者主症:高热口渴喘息气粗,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绛:次症:可伴有汗出,大渴饮冷,咽痛,头痛,骨节烦疼,或呕恶泄泻,苔厚或苔焦燥,脉沉数或沉伏治法: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方药:清瘟败毒饮加金养麦、虎杖、大青叶加减 3 号方)石膏1 0 0 9 ( 先煎) 水牛角4 0 9 知母1 2 9 生地1 5 9 黄芩1 0 9黄连I O g 栀子I O g 羚羊角粉1 0 9 ( 冲) 赤芍1 2 9 桔梗I O g 玄参3 0 9 益母草3 0 9 地龙一7 8 ——1 5 9 金荞麦3 0 9 虎杖3 0 9 大青叶2 0 9 。
同时加服紫血散,l o g /移:;或加服梅花点舌丹、六神丸有神昏倾向,加安宫牛黄丸.以防止毒邪内陷心包,阻止病情传变静脉: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麦注射液2 .2 喘憋期( 发病后7 ~1 4 天,以免疫过度应答和肺渗出为主要病理变化1疫毒闭肺,邪正交争,以喘憋,呼吸困难为主要特征,兼见气阴两伤较重者可见内闭喘脱之证2 .2 】痰瘀热毒,痹阻肺络主症:喘促气急,呼吸困难,x 线示两肺有较明显片、斑状阴影;次证:可伴有汗出,大渴饮冷咽痛,头痛,骨节烦痛,或呕恶泄泻,苔厚或苔焦燥,脉沉数或沉伏治法:宣肺开闭,活血平喘方药:干金苇茎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4 号方) ,苇茎2 0 9 桃仁2 0 9 薏苡仁3 0 9 冬瓜仁3 0 9 苏子1 5 9 自芥子l O g 桑白虎1 5 9 丹参1 5 9赤芍1 2 9 丹皮1 2 9 鱼腥草3 0 9 重楼3 0 9 夏枯草2 0 9 地龙1 5 9 葶苈子2 0 9 ( 包) 大枣2 0 枚静脉给药: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化瘀通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以加速炎症吸收,防止肺纤维化2 .2 .2 热毒壅肺,气阴两伤主症:发热汗出,气短喘促,动则尤甚。
X 线示两肺有明显阴影;次证:大汗,汗出不解,咳嗽少痰,喘憋明显,舌淡红或暗红,苔薄而干治法:清热平喘,益气养阴方药:五虎汤加减 5 号方) 醋浸麻黄l O g 炒杏仁1 2 9 生石膏l O O g ( 先煎) 细辛3 9 桑白皮1 2 9 西洋参1 2 9 麦门冬1 5 9 浙贝母1 5 9 郁金1 5 9 连翘1 5 9 大青叶1 5 9 丹参1 5 9 慧苡仁3 0 9 中成药:复方红景天胶囊静脉给药: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化瘀通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以加速炎症渗出吸收,防止肺纤维化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以扶正祛邪2 .2 - 3 内闭喘脱主症:精神倦怠,面色紫绀,喘促气短,语声低微,汗出断续,四肢厥逆;次证:精神倦怠,面色紫绀,舌绛苔腐,脉微欲绝或沉细而迟治法:益气固脱,通闭开窍方药:参附汤加减( 6 号方) ,红参l o g 熟附予l O g ( 先煎1 丹参2 0 9 麦门冬2 0 9 静脉给药: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大剂量静脉点滴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静脉点滴必要时参附注射液或参麦注射液静脉推注鼻饲梅花点舌丹或六神丸,安宫牛黄丸等。
2 .3 恢复期( 发病后1 4 ~2 1 天以肺渗出逐步吸收,脏器损伤逐渐修复为主要病理变化)气阴两伤,肺脾气虚,湿热瘀毒未尽,双肺阴影逐步消散为主要特征主症:身热不扬或低热,咳嗽气短,动则喘促,汗出心悸,体倦神疲;次症:胸闷,腹胀纳呆,大便不爽或溏泄治法:益气养阴,健脾除湿方药:清暑益气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 7 号方) ,西洋参1 2 9 麦门冬1 2 9 沙参l o g 丹参2 0 9 茯苓l o g 扁豆1 2 9 天花粉1 2 9 薏苡仁l S g 淡竹叶3 0 9 五味子6 9 败酱革2 0 9 大青叶2 0 9 中成药:复方红景天胶囊静脉给药: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化瘀通脉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2 .4 注意事项2 .4 .1 早期治疗宣升散宣透,不可过用寒凉,给湿邪以出路,可用芳化化浊、淡渗利湿法,——7 9 —以防关门留邪2 .4 .2 治疗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患者大便的通畅,以促进毒素的排出2 .4 .3 发热和痰浊疫毒壅肺( 胸部X 线见两肺有较多阴影) 是非典的两大关键病理环节,所以退热和除痰浊是治疗关键2 .4 .4 患者仅有发热症状,肺部无进行性渗出,可以少用或不用激素,可选用清开灵注射液或鱼腥草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2 .4 .5 抗渗出和防泊纤维化,可早期选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喘憋明显,大便不畅者,宜通腑泄肺,佐益气生津药物2 .4 .6 不能口服患者鼻饲给药2 .4 .7 除恢复期,其他各期均可每天服2 剂药,3 ~4h 服药1 次,病情急危重者,可以Ih 给药1 次3 思考与展望3 .I 关于疾病名称“非典”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 W H O ) 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 e v e r e A c u t e R e s p i r a t o r yS y n d r o m e s ,S A R S ) 中医也无此病名,目前尚无统一名称,应该归属于疫病肺脏是主要病变部位中医认为“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主宣发.其性清肃”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疫邪袭肺而产生的症状与《内经·痹论》中的肺痹相近,“肺痹耆,烦满喘而呕”,病机为:“淫气喘息癖聚在肺”病因:痹病是由各以其时重感风寒湿之气,两气相感而发病;本病更具体的是非典疫毒染致为突出“非典”病变特点,建议称其为“肺痹疫”3 .2 关于病程分期非典疫病,病程阶段相对清楚,不同阶段病理变化,临床表现不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为了准确把握非典疫病进展,更好的有的放矢的用药,我们总结了大多数患者病程改变经验,以主要临床表现特点为分期方法。
将非典分为发热期、喘憋期、恢复期3 期,按期论治只有少数患者,在喘憋气出现了内闭外脱之症,可视为变证救之3 .3 病机与治法《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泛指~般疾病而言而这次非典发病却表现了青壮年感染比例高的特点感染者中2 0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