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浦江防污综合治理.pdf
16页黄浦江,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古称“东江”、“横潦泾”在上海市中心 白渡桥,接纳吴淞江(苏州河) ,到吴淞口注入长江,是上海市界内最大河流 黄浦江将上海分割成了浦西和浦东, 两岸分别形成了举世知名的外滩以及陆家嘴 金融中心等上海重要地标主要有淀山湖、太浦河、红旗塘、上海塘等四大主要 水系江河简介黄浦江(常常被误写为黄埔江),全长约 113千米,河宽 300-700 米,终年不冻,是上海的重要水道 它始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在吴淞口注入长江,是长江入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上游接纳太湖流出的诸河,是太湖向大海泄水的主要通道,现时78% 的太湖入海径流通过黄浦江排入大海,主要有淀山湖、太浦河、红旗塘、上海塘等四大主要水系黄浦江旧称黄浦,别称(黄)歇浦、春申江,因旧时讹传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疏浚而得名,发源于太湖,东流经青浦区淀山湖,出湖后到 闵行区 邹家寺嘴折向北流,是历史上太湖水排泄入海的“三江”水道之一,古称“东江”、“横潦泾”在上海市中心白渡桥,接纳吴淞江(苏州河) ,到吴淞口注入长江为了开通黄浦江对市区东西交通的阻隔,已建成多条江底汽车隧道和大桥编辑本段江河功能黄浦江是一条多功能的河流,兼有饮用水源、航运、排洪排涝、纳污、渔业生产、旅游等多种利用价值。
自来水取水口上移至上游以后,黄浦江上、 下游的功能就各有所侧重为了保护水质不受污染,上海市已将闵行西界以上的江段及淀山湖等划为水源保护区;把龙华港至闵行西界江段划为准水源保护区黄浦江在穿越市区的60公里江段,水面宽阔,深度较大, 是上海港客货码头所在地上海港为中国吞吐量最大的进出口港沿黄浦江两岸,先后建起的大小码头有100多个,其中万吨级深水泊位约有五六十个码头岸线长度已超过10公里多黄浦江是一个河港,但又兼有海港性质江上航道总长约60公里,平均宽 260米,池水深度在 8米以上编辑本段旅游景点黄浦江是 上海旅游 中的一个重要的传统旅游节目,它不仅在于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代表着上海的象征和缩影,还在于浦江两岸,荟萃了上海城市景观的精华,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上海的过去、现在, 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灿烂明天浦江游览的线路是从外滩 出发,先逆流而上,向南至南浦大桥,再调头向北,过杨浦大桥直至吴淞口,再从吴淞口返回至外滩两大桥游览过程中可以看到横跨浦江两岸的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两座大桥, 像两条巨龙横卧于黄浦江上,中间是东方明珠电视塔,正好构成了一幅“二龙戏珠 “的巨幅画卷,而浦江西岸一幢幢风格迥异、充满浓郁异国色彩的万国建筑,与浦东东岸一幢幢拔地而起、高耸云间的现代建筑相映成辉,令人目不暇接。
吴淞口吴淞口,是黄浦江与长江的入海口,是吴淞高程标准所在地,这里,是黄浦江、长江和东海 三股水流交会的地方,如果正值涨潮,你便可看到著名的“三夹水 “奇观,黄浦江从市区带出的是青灰色的水,长江带来的是夹有泥沙的黄色水,而东海水则是绿颜色的,三股水颜色不同,泾渭分明,形成色彩鲜明的“三夹水”,实为一大奇景黄浦夺淞明代以前, 吴淞江(苏州河) 曾是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黄浦江(鸦片战争 前名“黄浦”)是其支流当时的吴淞江下游大致从北新泾经今曹杨新村至潭子湾向东北接虬江路至虬江码头,再沿今复兴岛以北段黄浦江出大跄浦口(后改称吴淞口)汇入长江而当时的黄浦原经上海浦(今虹口港)在今嘉兴 路桥附近流入吴淞江(此处曾称黄浦口)明初时, 因吴淞江淤浅严重,黄浦口淤塞不通,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支流,引太湖水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掣淞入浏”),又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即今黄浦江外白渡桥至复兴岛段),使黄浦从今复兴岛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此后吴淞口实际成了黄浦口,故有“黄浦夺淞”之说,此后吴淞江逐渐处于次要地位江面景色黄浦江上源有3条,主要水源来自太湖和淀山湖闵行区(原上海县)境内,东岸流经浦江镇(原鲁、杜行、陈行3乡) ,北岸和西岸流经马桥镇、老闵行、吴泾镇、颛桥镇。
全长近30公里,西自女儿泾口起,向东至闸港折北至近徐浦大桥出境江阔水深,可通行3000~10000 吨级船只,属一级航道自女儿泾至闸港段称南黄浦,浦南为松江、奉贤县境,原先还有金山县境,江北有一段为老闵行经开区境,江面宽300~450米,河底高程一10米左右;自闸港向北称东黄浦,江面宽至 600~700米,河床也逐渐加深至一15米左右, 过徐汇区龙华镇以后江面又收束到450米左右万吨轮可上溯至吴泾因受长江和海洋潮汐影响较大,水位涨落比较显著其他河流也因受其影响,有涨潮和落潮现象河流水位一般冬季小于夏季 5~10月为汛期, 12~2月为枯水期黄浦江水有一定的含沙量,涨潮时江水挟带泥沙进入县内其他河港,退潮时流速减慢,部分泥沙沉积,使河床不断淤浅,以致县内河道大体每隔 7~10年要疏浚一次今主要河道出口处都建有水闸挡潮,对防止高潮入侵,控制内河水位, 减少河道淤积都有显著作用黄浦江穿流上海市区,乘游览船沿江观赏两岸景色,不失为游览上海的一个方式,也可体会一下老上海的风情游船从外滩浦江游览码头开始直到吴淞江口,全程约30 多公里上海人称游览码头为「水上饭店」 ,因此在这里也设有许多各式饭店游船顺江而下,外滩上风格迥异' 错落有致的西式建筑一一映入眼廉。
若是夜间,华灯齐上,更是灿烂华丽船过了苏州河,便可看到上海港国际客运站,来自世界各国的客轮鸣笛和你擦肩而过,甚是有趣沿途而下可见共青森林公园 、闸北发电厂的宝塔形水塔、吴淞口西炮台址,这里是当年民族英雄 陈化成 誓死抵抗英军之地到此之後, 展现在眼前便是滚滚长江了如果幸运的话,还可以看到著名的「吴淞三夹水」奇观了这是因为长江波涛、黄浦江江水和东海相汇时,因颜色互异, 因此合流之後呈现出黄、绿、青三水之奇观, 在涨潮时分特别明显,十分新鲜滔滔的黄浦江不仅是上海灿烂文化的象征,也是上海历史的见证古往今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在黄浦滩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而现在,黄浦江也成为了人们的重要水源人们缺少不了她编辑本段历史文化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修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它源于青浦区的淀山湖,至吴淞口入长江,全长 114公里,宽约 400米黄浦江贯穿上海百里港区,虽无名山秀岭可供观赏,但却有其独特的韵味明清时,“黄浦秋涛”为沪城八景之一,农历八月十八在陆家嘴可见“银涛壁立如山倒”之景近年来,黄浦江下游有越江隧桥,上游的松江区 车墩、叶榭间有松浦大桥等关于黄浦江的开凿,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
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 咒之为“断头河”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春申君黄歇为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君子之一,食客三千,门庭若市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中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大黄浦,汇合吴淞江,通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海瑞 主持在古东江(时通称横潦泾)金汇港口东侧修坝建闸港,使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改走黄浦,冲刷了吴淞江下游河床,使吴淞江淤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而“三江”之一的吴淞江也成为黄浦的支流;横潦泾水北流后始成今日的黄浦江,同时仅有少量来水过闸港走旧水道直接入海,使古东江下游河道不断淤积,以后这段河道也通称闸港黄浦江 (Huangpu River) 位于上海市中部,贯穿上海市,下游将上海市区分为浦西与浦东两大部分, 是上海市仅次于长江的最大的河流发源于西部淀山湖口淀峰,其上游分段为拦路港、泖河、斜塘、横潦泾、竖潦泾,至松江米市渡以下始称黄浦江南宋出现记载,曾名黄浦塘、黄浦港、黄浦、大黄浦,清代始称黄浦江,别名黄龙浦、黄歇浦、春申浦等。
黄歇浦、春申浦等名称,皆因后人附会黄浦江是战国时春申君黄歇开凿的而得名黄浦江流经青浦、松江、奉贤、闵行、徐汇、卢湾、黄浦、虹口、杨浦、浦东新区、宝山11区,至吴淞口注入长江长113.4 公里黄浦江水系承太湖总泄水量的78% , 为太湖水系最重要的注入长江水道流域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位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水势平缓,深受 潮汐 影响, 进潮最大流速可达每秒2米,退潮最大流速为每秒1.8米 黄浦江是上海市居民主要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水源,且具航运、排洪、灌溉、渔业 、旅游、调节气候等综合功能上游江水可供生活用水,龙华以下以航运功能为主,江面宽约550米,最大水深 17.4米,航道最浅处水深9.1米黄浦江航道从吴淞口至松浦大桥一段可通万吨级轮,松浦大桥至毛竹港可通1000 吨级轮船,龙华港以下两岸均为装卸区,龙华港以上局部有浅滩上海市60% 以上输入货物和98% 以上外贸物资均由此航道出入,客运线年客运量在600万人次以上编辑本段主要支流太浦河 (Taipu He) 位于青浦区西南部因沟通太湖和黄浦江,故名1958~ 1991 年在天然湖荡的基础上人工开挖连接而成西起 江苏省 吴江市庙港乡太湖东岸,东至青浦区金泽镇池家港村入上海市境,在练塘镇南大港处与西泖河相接。
长57.2公里,流经江、浙、沪3省市 15个乡镇,其中江苏 吴江市境长 40.5公里, 浙江 嘉善县境内 1.46 公里均是湖荡水面,上海市内 15.24 公里太浦河中段,河湖众多,大小湖荡共205个,自西往东穿越蚂蚁漾、雪落漾、大龙荡、杨家荡、汾湖、东姑荡、邗上荡、马斜湖、长白荡、钱盛荡、叶厍荡等20多个湖泊荡漾底宽110~150米,面宽 200米,底高最深处在南大港-4.9 米承泄太湖流域的2/5 洪涝水量,可通航 60~80吨级船只大治河 (Dazhi He) 位于闵行区南部、南汇区中部是上海市于1977 ~1979 年期间开挖的人工河道取拨乱反正加强国家治理之意命名西起黄浦江,经闸港、鲁汇、宣桥,并与泰青港、奉新港、浦东运河、泐马河、五尺沟、白龙港、随塘河等交汇,东入东海长36公里,河宽 102米枯水期航道水深4.2 米,高程 -2米,底宽 64米具有航运、灌溉、纳潮泄洪、排涝调蓄、冲污等功能可通航300吨级 船舶 ,受益农田约3.1万公顷大蒸港 (Dazheng Gang) 位于松江区西部、青浦区南部又名大蒸塘据清光绪《青浦县志》载:“塘在濮阳塘南,其地有古濮阳王墓,蒸土为之,故名。
西起松江区三尖嘴沪杭铁路桥以西圆泄泾,东迄浙江省界红旗塘流经青浦区蒸淀、小蒸及松江区新浜等镇长10.2 公里底高 -3~-4米为六级航道,通航80吨级船只灌溉农田约1300 公顷是浙北洪水下泄重要通道,也是浙江、上海间的重要水上航道川杨河 (Chuanyang He) 位于浦东新区南部西起黄浦江,往东经杨思、孙桥、川沙,流入长江口长约29公里 1978 年11月~ 1980 年1月人工开挖而成有航运、泄洪、排涝、灌溉和引水冲污等功能可通航100吨级船只东西两端分别建有三闸港节制闸及杨思节制闸当市中心区黄浦江水位暴涨至5.2米以上,或浦东新区遭受洪水威胁时,可打开杨思节制闸, 将涨水积涝往东排入长江;反之,如浦东遇旱或水质污染严重时,可打开三闸港节制闸,引长江淡水入川杨河受益农田2万余公顷三林塘港 (Sanlintang Gang) 位于浦东新区西南部东起浦东新区与南汇区界,往西经杨思港入黄浦江因横贯 三林镇境,故称三林塘长约8公里河宽 6~10米,水深 0.8~1.8 米下游原由三林往西南入黄浦江,后因河口淤塞,1952年冬,经人工开凿,改往西北入新泾港,新泾港同时改称三林塘港可通行 30~ 40吨级船舶,受益农田约1000 公顷。
下横泾 (Xiaheng Jing) 位于 奉贤区 西南部西起俞泾塘,往东流经法华桥、新寺,与南沙港、南竹港、南横泾相交,东至庙泾港长11公里枯水期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