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百年名校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0856738
  • 上传时间:2021-1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4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百年名校价值观教育实践研究 李啸瑜摘 要: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作为百年名校,价值观教育一直是学校育人工作的核心从公民道德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人格教育,学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教育体系:以“青锋精神,模范追求”为一个精神核心,体现“公、智、能”三大特质,建立三学院育人载体,构建六中心组织架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责任担当;学业扎实、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健康生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九种能力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实施主要从“胸怀天下”“追求卓越”“情趣高雅”三个方面设计高中价值观教育阶段性目标框架,将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各学段中总结出如下实践准则:学校价值观教育需要紧跟国家政策,立足校本文化,沁润校园生活,以及加强制度建设,落实细节工作关键词: 价值观教育;百年名校;人格教育;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国际基础教育变革的共同趋势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科学的价值观的形成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价值观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以下简称“南模中学”或“南模”)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式学堂之一,始终坚持模范办学的理念,以师资优良、校风纯正享誉沪上,成为为中华民族培育出三万栋梁的百年名校。

      学校在对百年办学积淀的总结与凝练中发现,不断坚持和发展的价值观教育是学校办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一、百年名校价值观教育沿革南模中学能随着时代的变革不断调整育人方式,推行适切的教育模式不同的教育模式对应不同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而这些模式中都有一个共同的核心贯穿其中,即价值观教育南模中学在不断变革中,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以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人格教育为抓手,大力推进价值观教育,并逐渐总结出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即人的内在精神的丰满和人格的健全11.爱国自强,开展公民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其根本是道德原则、道德理想等,即道德价值观公民道德教育是以公民的本质特征为基础和核心而建立起来的教育目标体系以培育平等健全的独立人格为立足点,以追寻公民权利与义务高度统一的自由境界为教育取向,以倡导人与人之间遵守普遍道德契约的和谐状态为目标1 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和谐公民道德需要被每位公民认同,并内化为道德价值观和道德信仰,来发挥其作用所以价值观形成需要价值观教育作为手段,通过显性与隐性的课程安排、校园文化,使学生历经“价值理解—价值认同—价值选择—价值整合”的价值观形成过程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兴起,南模中学倡导爱国自强,积极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其中道德价值观教育即为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

      在课程上,开设童子军课,重视培养学生爱国爱民、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在校园文化上,相对宽松、民主的氛围和活跃的课外活动,使得爱国强国、崇尚民主、追求进步、服务社会的小气候在校园中逐渐形成南模中学地下党和进步学生运动蓬勃发展,先后共有地下党员135名,被誉为上海中学界的“民主堡垒”1946年,学生自发创办民众义务夜校(简称“南模民校”),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的责任感,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是南模中學在办学理念上民主、进步的标志2.“四实”校风,提出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培育人的各种素质发展的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可以分为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体育素质,而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素质,而这些素质的培育与价值观教育紧密相连220世纪70年代末,南模中学学生出现学风差、基础弱的情况,学校领导全面总结教学与管理工作,提倡素质教育,重提“四实”校风,即学业扎实、工作踏实、生活朴实、身体结实,提出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体育素质而素质教育即为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时任南模中学校长赵宪初先生指出,学校青少年成才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做人,第二是成才。

      他教育学生要爱国自强,做好人,不害人在每年开学典礼上都讲南模校史、校训、南模烈士事迹,弘扬南模精神,传承、创新南模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利用课程和课堂进行价值观教育、认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特别重视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自学中引导学生多见多闻、增广知识,增强学生吸收知识、分析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设想的胆量,提倡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的见解,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3.勤俭敬信,推行人格教育人格教育是学校通过有组织的认识活动与环境影响来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的一种现代教育模式3 人格教育最重要的核心仍为价值观教育20世纪80年代,“应试教育”“唯智力论”以及轻视德育、缺乏人性的“机械操演”等现象愈演愈烈,南模中学根据时代对于人才的需要,意识到知识只有与品格、意志、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相结合,才能实现完美人格,造就有用之才,因而提出“人格教育”这一现代教育设计构想南模中学将人格教育目标分解为三个交互作用的子系统目标:意向领域,热爱祖国、忠信任孝、独立自主、适应竞争;认知领域,积极学习、注重联系、探究科学、修养性情;行为领域,有所作为、遵守公德、务实上进、强健儒雅南模中学主张并实行利用整个学校的教育组织促进学生践行人格目标的原则,提出“三无”“三更”行为守则:人格教育无闲人,人人育人;人格教育无小事,事事育人;人格教育无空地,处处育人。

      而实施人格教育的教师,既传学问之道,更传做人之道;既授课堂学业,更授立身基业;既解攻书之惑,更解成长之惑这是南模中学“实践导向”的基本命题二、价值观教育的意蕴1.价值观教育的一般内涵价值观是指个体或群体在行动时所依据、选择和遵循的正当性原则而价值观教育是探讨人们如何行动才是“正当的”“对的”或者“好的”的教育,是有关人们行为正当性原则的教育,也就是有关培养正直的、真正的、有良好品格的人的教育1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第一部分是人类基本价值观教育,第二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三部分是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教育2.价值观教育的校本解读南洋模范中学从核心理念、育人目标、办学愿景等方面全面构成了南模“13369”育人体系,即一个核心价值与理念,三大南模特质,3个学院,6个中心,9种学生能力(见图1),具体如下:(1)以“青锋精神,模范追求”为一个精神核心青锋”是核心精神,既有“青年先锋”的称谓,又有“锋利宝剑”的寓意;“模范”是价值追求,由办学的模范逐步丰富发展为:学校要成为锐意创新、改革探索的模范,学生要成为气质卓越、全面发展的模范,教师要成为人格高尚、教艺精湛的模范。

      2)体现“公、智、能”三大南模特质:以培育“敢为人先,胸怀天下;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精神富有,情趣高雅”的人作为育人目标具有服务社会的为公意识,要敢为人先,胸怀天下(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责任担当);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的智慧,要崇尚一流,追求卓越(学业扎实、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具有选择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要精神富有,情趣高雅(健康生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3)建立“青锋学院、学科教学研究院、南模公学院”三个学院育人载体4)构建“教务中心、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校务中心、后勤保障中心、信息技术教育中心”六个中心组织架构5)培养学生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责任担当;学业扎实、勇于创新、善于学习;健康生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九种能力,设计高品质课程,创设高品位课堂,培育高素质人才三、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阶段性目标为探索高中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形式和路径,设计高中价值观教育阶段性目标框架,南模中学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胸怀天下、追求卓越、情趣高雅”三个方面展开,从“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三个领域入手,将价值观教育贯穿不同学段之中,通过阶段性目标帮助学生完成价值观学习。

      1.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价值观教育方法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可以确认为认知逻辑、情感逻辑和行为逻辑这三个维度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方法必须让认知逻辑、情感逻辑和行为逻辑协力发挥作用,才能在受教育者的身上形成稳定的、优秀的价值观1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缺一不可,这就要求学校在制订框架时考虑三个维度的内在关联性和一致性例如:高一新生入学要学习校史、学唱校歌、学习优秀校友的故事等通过丰富的校史教育,不仅让学生统一认识,感受学校的发展与中华民族的发展息息相关,更让学生在情感上贴近学校,激发学生情感认同,在日后的行为中引领他们爱国荣校,将学校的优良传统转换成日常的实际行动2)系统性原则在目标框架制订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价值观教育不是教价值观,而是通过价值观教、在价值观中教应掌握系统性与循序渐进性在实施过程中,价值观教育分三个阶段:第一,认同阶段,使南模学子认同国家、民族、学校的核心价值观,理解并接受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內容;第二,认知阶段,使南模学子在不同的、有差异的价值观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理性地判断和认知,达成价值观共识,遵守价值观规则;第三,继承(传承)阶段,一代又一代的南模学子传承和建构自我的价值观,将百年教育延续下去。

      例如:学校要对三学年的价值观教育活动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打造,在“胸怀天下”的阶段性目标上,高一学生通过聆听南模校友故事,阅读爱国主义经典作品,认同热爱祖国的核心价值观;高二学生通过参加模拟联合国等,围绕国际及国家发展中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进行讨论,在差异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高三学生通过参观龙华烈士陵园,在国际交往中代表中国形象,发出中国声音,建构与传承自身的价值观3)主体性原则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扮演引导的角色,设计相关的活动,创设环境,家长与社会起到辅助作用因此,制订目标框架时应充分考虑主体性原则,调动学生与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主体作用同时,应发挥家长与社会的积极作用,构建价值观学习的社会网络例如,学校应积极发挥学生在“青锋班”的主体作用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研究型课题,聘请本年级党员教师担任课题指导教师,并提交一篇完整调研报告2.阶段性目标南模中学价值观教育阶段性目标框架,主要围绕南模核心精神“青锋精神、模范追求”,从胸怀天下(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责任担当)、追求卓越(学业扎实、勇于创新、善于学习)、情趣高雅(健康生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三个方面出发,包含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

      1)“胸怀天下”价值观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胸怀天下”的内涵:其一,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具有国家意识,拥有文化自信,爱国爱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其二,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其三,自尊自律,热心公益,乐于奉献,崇尚自由平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具体见表12)“追求卓越”价值观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追求卓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涵:其一,有扎实的学业基础,强大的理性思维能力,深厚的人文积淀,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二,具有青年的锐气,不断变革,敢于质疑,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追求科技、人文的创新;其三,正确理解学习的价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于反思,具有信息意识具体见表23)“情趣高雅”价值观教育的阶段性目标“情趣高雅”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人生价值,自信自爱,懂得生活,体质强健,身心健康;其二,识美、赏美、尚美,具有良好的审美修养、高雅的生活情趣、优雅的个人气质、非凡的领导才能;其三,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主动参加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积极改进、创新劳动方式具体见表3四、價值观教育的实践准则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准则是学校价值观教育持久保持生命力的关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