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精选椎管内麻醉.ppt
39页椎管内麻醉 Intrathecal Anesthesia1 2椎管内麻醉定义 将局麻药液注入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产生躯体截断性或节段性阻滞的麻醉方法 椎管内麻醉属于局部麻醉范畴 Ø 椎管内麻醉分类 1、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脊麻),包括鞍麻 2、硬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包括骶管阻滞 3、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3椎管内麻醉的特点Ø 作用部位:在脊髓水平阻滞相应的各类神经Ø 麻醉优点:病人神志清醒、体表镇痛确切, 肌肉松弛良好,临床费用低廉Ø 麻醉缺点:高位阻滞影响大、内脏阻滞不完善、 硬膜外穿刺有危险,麻醉风险要重视Ø 应用现状:腰麻增多,硬膜外阻滞应用应用减少! 4一、椎管内解剖Ø (一) 脊柱和椎管 脊椎重叠而成 承重和保护脊髓 5椎间孔与椎板间孔 6脊柱的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7(二) 韧带 8黄韧带结构致密Ø 空气压缩试验 不能注气 不能注液Ø 阻力消失试验 穿过黄韧带! 9(三) 脊髓、脊膜与腔隙Ø 脊髓下端终止处Ø 成人:L1椎体下缘 10%超过L2椎体下缘Ø 小儿:L2椎体下缘Ø 小儿、成人腰穿选择L3-4 10椎管内的腔隙---三个腔隙Ø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蛛网膜Ø 硬脊膜下腔 硬脊膜硬脊膜Ø 硬膜外腔 11皮肤至脊髓的解剖层次皮肤至脊髓的解剖层次 ( (背部正中背部正中) ) 皮肤皮肤 → → 皮肤下组织皮肤下组织 → → 棘上韧带棘上韧带 → → 棘间韧带棘间韧带 → → 黄黄韧带韧带( (椎板间孔椎板间孔) → ) → 硬膜外腔硬膜外腔 → → 硬脊膜硬脊膜+ +硬脊膜下腔硬脊膜下腔+ +蛛网蛛网膜膜 → →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 (脑脊液脑脊液) → ) → 软膜软膜 → → 脊髓脊髓 12(五) 骶管 13(六) 脊神经Ø 脊神经共31对: 颈8、胸12、腰5、骶5、尾1。
Ø 脊神经粗细: 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Ø 阻滞顺序: 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14(七) 脑脊液Ø 脑脊液在腰麻时起稀释和扩散局麻药的作用Ø 脑脊液容积:总容积约 120 ~ 150ml 蛛网膜下腔内 25 ~ 30 m1Ø 脑脊液比重:1.003~1.009Ø 脑脊液压力:侧卧位 70~170 mmH2O 坐位 200~300 mmH20 15(八) 其它Ø 体表标志与脊神经支配Ø 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Ø 麻醉平面表示方法 T4 ~ L3 , T8 ~ 16二、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Ø (一) 药物作用部位 局麻药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根Ø 1、蛛网膜下腔阻滞 直接作用于脊髓表面和脊神经根Ø 2、硬膜外阻滞的作用的途径复杂 (1)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腔 (2)局麻药渗出椎间孔椎旁阻滞脊神经 (3)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腔 17(二) 阻滞效果Ø 交感神经被阻滞后: 发热!减轻内脏牵拉反应。
Ø 感觉神经被阻断后: 麻木!阻断疼痛传导Ø 运动神经被阻滞后: 软瘫!产生肌肉松弛 18(三) 椎管内麻醉对生理的影响Ø 1、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呼吸抑制最危险 胸式呼吸减弱(女) 腹式呼吸减弱(男) 呼吸抑制 + 镇痛药 椎管内麻醉死亡原因Ø 2、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低血压最常见 血管张力减低 容量血管扩张 血容量相对不足 窦性心动过缓 19椎管内麻醉对对其他系统的影响Ø 恶心呕吐 ① 交感神经阻滞,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强,可能诱发恶心呕吐 ② 血压下降脑缺氧也可以引起恶心呕吐Ø 麻醉平面超过T5抑制子宫收缩Ø 持续低血压影响肝肾血供Ø 尿潴留 20三 蛛网膜下腔阻滞 Spinal Anesthesia Ø 定义: 将局麻药注入到蛛网膜下腔,阻断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引起相应支配区域的麻醉效果,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
Ø 鞍醉:坐位下L4-5椎间隙穿刺注入少量重比重药液,使阻滞范围局限在会阴区---鞍醉 21(一)适应证和禁忌症(一)适应证和禁忌症Ø 1、适应证: 2~3小时以内的手术, 下腹、下肢、盆腔、肛门、会阴手术Ø 2、禁忌证: (1)休克!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脓毒症 (4)穿刺部位感染 (5)脊椎外伤、脊椎结核 (6)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7)精神病或不能合作者 22(二)蛛网膜下腔穿刺术Ø 1、体位:侧卧、屈曲、抱膝Ø 2、定位:L 3~4 以下 23蛛网膜下腔穿刺术Ø 3、消毒Ø 4、局麻Ø 5、穿刺Ø 6、脑脊液流出Ø 7、注药 24(三)蛛网膜下腔麻醉局麻药液Ø 1、局麻药药液比重: 重比重液、轻比重液、等比重液Ø(1)布比卡因 lO%葡萄糖稀释布比卡因(重比重) 注射用水稀释布比卡因(轻比重) 0.5%原液、或用盐水稀释(等比重)Ø(2)罗哌卡因 25(四)麻醉平面的调节Ø 1、穿刺间隙: L 2 ~3 3~4间隙穿刺Ø 2、体位/比重: 调节手术床 利用体位Ø 3、注药速度:Ø 4、局麻药的容积:Ø 5、局麻药的剂量: 26(五)蛛网膜下腔阻滞并发症Ø 1、术中并发症Ø(1)血压下降、心率缓慢: 与阻滞范围、阻滞平面、静脉压力反射有关 处理:输液、麻黄素、阿托品。
Ø (2) 呼吸抑制: 高平面阻滞所致 吸氧、面罩辅助呼吸、气管插管Ø (3) 恶心呕吐: ① 麻醉平面过高;② 迷走神经亢进; ③ 手术牵拉内脏;④ 阿片类辅助药 272、术后并发症Ø (1) 腰麻后头痛 Ø (2) 尿潴留Ø (3) 其他 化脓性脑膜炎 颅神经麻痹 粘连性蛛网膜炎等 马尾神经综合征 28脊麻后头痛Ø ① 发生率:1 % Ø ② 时间:麻醉后2~7天Ø ③ 性别:女性多见 Ø ④ 年龄:年青多见Ø ⑤ 部位:枕后部多见 Ø ⑥ 原因:脑脊液丢失Ø ⑦ 性质:低颅压性头痛Ø ⑧ 特点:抬头、直立加重 平卧减轻或消失Ø ⑨ 预防:细针、平卧Ø 治疗:轻度头痛自行消失 中度疼痛:平卧、药物 严重者头痛:硬膜外间隙 注入盐水或自体血补片 29四、硬膜外阻滞 Epidural BlockØ(一)适应证和禁忌症Ø 1、适应证: 适应证广泛,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
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下肢手术 也可用于颈部、上肢、胸部手术, 操作难度大、管理要求高,慎用!Ø 2、禁忌症:与腰麻相同! 30(二)硬膜外穿刺术Ø 1、穿刺点选择Ø 2、穿刺方法Ø 3、穿刺成功的指征 (1)阻力消失 (2)毛细管负压现象 31穿刺方法 32连续硬膜外阻滞---置入导管 33(三)常用局麻药和注药方法Ø 1、常用局麻药Ø 2、局麻药浓度的选择Ø 3、给药方法 试验剂量:3~5 ml 初量:15~20ml可满足手术要求 追加剂量:追加初量的1/2或1/3 34(四)麻醉平面的调节Ø 1、穿刺间隙 决定阻滞平面高低的首要要素Ø 2、局麻药容量 决定阻滞平面高低的主要因素Ø 3、其它要素 导管方向、注药方式、病人特殊情况。
35(五)硬膜外阻滞并发症Ø 1、操作中并发症 (1)穿破硬脊膜 (2)脊髓和脊神经损伤Ø 2、麻醉中并发症 (1)全脊椎麻醉 (2)血压下降 (3)呼吸抑制 (4)恶心呕吐 (5)局麻药的毒性反应:试验量 363、麻醉后并发症Ø(1)硬膜外血肿 原因、后果、手术时机!Ø(2)神经损伤Ø(3)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Ø(4)硬膜外脓肿 37(六)骶管阻滞Ø 属于硬膜外阻滞Ø 适用证: 肛门、会阴部手术 儿童的腹部手术Ø 禁忌证: 穿刺部位感染或畸形 38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的区别麻醉方式 注药部位 准确部位 脊神经 用药量蛛~ 椎管内 蛛网膜下腔 裸露 2~3ml鞍麻 椎管内 蛛网膜下腔 裸露 < 2ml硬~ 椎管内 硬膜外腔 硬脊膜包裹 15~20ml骶麻 椎管内 硬膜外腔 硬脊膜包裹 20ml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平面--------截断性 硬膜外腔阻滞的麻醉平面--------节段性 39复习题Ø 1、椎管内麻醉的适应证Ø 2、椎管内麻醉的禁忌证Ø 3、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