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武禹襄拳论解.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834540
  • 上传时间:2022-07-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武禹襄拳论解    释义/陈固安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其贯穿解:这段是讲轻灵的重要性练太极拳不论推手或走架,一贯要求用意不用力,但习者往往不易于掌握,一旦与人交手,总是以力为先,甚至形成僵持的顶劲为了矫正这一弊病,作者首先提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的要求,这是武禹襄先生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要轻灵须不尚拙力,周身自然轻灵平时练拳,全身肌肉和关节要松开,心神要稳定,一举动要求用意不用力,以轻松圆活为主这样就可以逐渐做到轻灵单纯做到轻灵还不够,无论走架或推手,身法着势,起落转折还必须节节相连、处处贯穿、周身运转、绵绵不断,即劲断意不断、意断神连、断而复连,犹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一泻而下如不能贯穿就要“断”,一断就会给人以可乘之机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解:这段讲的是对外形神态和内在精神的要求气宜鼓荡”的“气”并非单指呼吸之气,而是指的外形神态,也就是练拳的神气练拳时要以心行气,循环周行气贯则神通,精神提得起,一举动即会轻灵贯穿、意气风发,显示出外柔内刚、活泼无滞,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拳艺特色神宜内敛”指的是内在精神精神内敛,注意力才能集中;注意力集中,练拳方有收益神宜内敛”和“气宜鼓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开的。

      只有精神内敛、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气势鼓荡、变化无间,即所谓气宜鼓荡而无间,神宜内敛则不乱内固精神,外示安逸”方能以静待动,支撑八面毋使有凸凹处,毋使有断续处,毋使有塌陷处解:这段讲的是练拳或推手的身法要求例如,推手以顺随为主,顶偏丢抗都是弊病凸凹、断续、塌陷则是造成这些弊病的因素肘、陷肘是凸凹,丢、离是断续,手足上下不能相随相合时就会出现漏洞,就会塌陷与人推手有凸凹之处易为人所制;有断续之处易为人所乘;有塌陷之处易为人所入(入即是钻),以上三种病象皆致败之根由,初学的人要力戒此病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解:这段讲的是周身一家的形成太极拳对劲的惟一要求是“劲整”所谓劲整,是当发劲之时,可以把全身的劲汇合起来向一个方向集中发出,因而才能做到“如泉涌出,如皮燃火”,迅猛异常为此,平时练拳要做到周身一家,上下相随,其根在脚,由脚而上到腿,由腿而上到腰,由腰而上通过两膊,达于手指其中足是劲的根源,手是劲的发射点,腰是枢纽所以能否周身一家、发劲完整,关键还在于腰步的运用,故而“腰为主宰”在腰的带动下,上下相随、周身一家、发劲完整,方能得机得势。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解:这段进一步阐述腰腿是整个身法上下相随的关键谚云:“活似车轮在腰间”,走架推手都要以腰为枢纽才能运用周转灵活无滞如有不得机得劲处,必然是手动而腰腿未动,这样手愈使力,身势便愈散乱,形成不得力的滞劲如欲纠正此病,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所以武氏拳术一贯主张与人相触先定后动所谓先定后动、制而后发即正身抽腰活胯,颠腿换步如此活变才能由背转顺,不得力之处方能自解上下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前即有后,有上即有下,有左即有右解:这段讲的是要在意的指导下从事运动意就是意识、心念,也就是精神作用太极拳要在意识指导下从事走架或推手运动,无论上下左右、前攻退化,都要以意为先,不在外边所谓“拳不露形”使人无所预识,才能不发则已,一发即可制人但意的运用要“两点论”不要“一点论”,就是看前还要顾后,攻上还要防下,顾左还要盼右,两手支撑四面八方,足踩五行,立身中正,进退顾盼、上下前后左右都做到动静无偏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折之力,斯其根自断,乃怀之速而无疑解:这段是具体解释如何在意的指导下,去做“有上即有下”的发劲动作推手和交手务要掌握对方的动态,随机应变,反复无端,令人不测,使其顾此而不能顾彼,身势散乱,处于背势。

      这时,我如欲意向上,要先即寓下意(即身寓下)而腿插入中门以身欺人,迫使对方失去重心站立不稳,我即顺势发劲,对方必被掷出无疑所谓“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折之力”,即以撬动克制之,斯其根自断,彼即不得力,我即乘机发劲,乃怀之速而无迟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穿、勿令丝毫间断耳解:这段是讲运动中要周身一家,节节贯穿,分清虚实,勿使间断练架子要分清虚实,交手也要分清虚实,所以肩肘腕胯膝手足各个部位都要分清虚实此实彼虚,彼实此虚,虚实分得清,变换则灵,身法才能活泼无滞,常处于我顺人背的优势但是虚实的变换,不是主观地乱扭、乱动,要依据对方的虚实情况来变换我的虚实,以求与人相应彼实我虚,彼虚我实,实者忽而变为虚,虚者忽而变为实,虚非全部无力,实非用力过猛,虚中含实,实中含虚,虚实易变分清虚实是建立在周身节节贯穿、无有间断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则根本谈不到分清虚实怎样才能节节贯穿,前边已经谈过这里再补充一点,就是拳论中说的“步随身换,力由脊发”运动时要以腰为中枢,劲由脊发,步随身换,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连绵不断,一气呵成,习之以久,就可练成节节贯穿的“整劲”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