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楔状缺损的病因分析及三明治技术修复效果.docx
7页楔状缺损的病因分析及“三明治”技术修复效果 R783.4A1672-5085(2012)27-0018-03【摘要】目的探讨形成牙体楔状缺损的病因分析,探讨利用口腔科临床新型的牙体楔状缺损的修补材料—Beautifil氟化玻璃聚合体行“三明治”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的观察,给临床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有利于临床的广泛应用方法对楔状缺损患者进行分型、分度,对好发牙位进行统计总结楔状缺损与牙周退缩、咬合面磨耗、食醋、刷牙的关系;且临床利用Beautifil氟化玻璃聚合体垫底充填牙本质缺损部分,再以复合树脂光照固化充填牙体缺损结果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调查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对修复治疗一年成功率达97.25%,二年成功率达94.9%结论楔状缺损发病原因与牙周退缩、刷牙、酸性物质腐蚀等有关,与咬合面无关;“三明治”技术修复楔缺效果良好,若配以固位形(倒凹或钉道)效果则会更好关键词】楔状缺损牙周退缩咬合面磨耗“三明治”技术临床效果牙体楔状缺损是牙体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非龋性疾病,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而得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据国内统计,其发病率为48.8%[1],尖牙和双尖牙区多见,且以唇、颊面为甚,由于楔状缺损影响美观,越来越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重视。
临床上常采用银汞合金,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复合树脂等对其进行修复,但这些材料在修复后大多数都存在一些问题,Molean曾提出夹层技术在V类洞的应用[2],该技术使楔状缺损的修复有了新的发展本人自1993年以来对临床楔缺的发病情况及与本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有关部分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且临床采用“三明治”技术修复楔状缺损,收到良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临床患者成年恒牙楔缺600例,男性305例,女性295例,仔细检查并记录楔状缺损牙位及缺损程度,牙齿敏感症状及牙髓活力状况,其中修复治疗组选择40名25-65岁的患者有楔缺的患牙共109颗,其中男11名,女29名1.2方法1.2.1病因分析记录每个患者刷牙习惯、食醋习惯、咬合面磨耗、牙周退缩等与发病可能有关的一些情况,以及楔缺的形态、深度、牙髓活力、疼痛等体征1.2.1.1分型角型:两个面上组成,相交的角度小于90度盘型:三个面组成,相交角度大于90度卵圆形:浅而广的卵圆形态不规则型:以上三者不能包括者1.2.1.2分度I度:指缺损深度在0.1mm—0.5mm以内者Ⅱ度:指缺损深度在0.5mm—1mm以内者Ⅲ度:指缺损深度在1mm以上者。
Ⅳ度:指缺损深度已穿髓,引起牙髓炎症状者1.2.2具体修复治疗用高速牙钻在楔状缺损牙合缘、近中、远中缘各钻磨一短斜面,其底部稍做备洞,基本形成底平壁直洞形,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和顺序进行,以免影响充填质量具体是:常规隔湿、吹干,以氟化玻璃聚合体垫基底充填牙本质缺损部分,常规酸蚀5分钟,冲洗后,再隔湿、吹干,粘接剂均匀涂布,光照约30″~40″,最后以复合树脂充填并修整外形,光照固化,时间约30″~40″,完毕后以抛光杯将充填部位抛光对牙髓充血者,可先行安抚治疗,若有牙髓炎或根尖炎者应先行对症治疗后,再应用“三明治”技术修复牙体缺损2结果2.1病因分析结果2.1.1楔缺的牙位分布楔缺好发牙的次序为上颌牙发病率大于下颌牙,双尖牙发病率大于前牙,前牙的发病率大于第一磨牙,第一磨牙的发病率大于第二磨牙,左侧牙的发病率大于右侧2.1.2楔缺与牙周退缩的关系楔缺患者中表现牙周退缩者435人,无牙周退缩者165人,经χ2检验P<0.01,故楔缺发病与牙周退缩有关2.1.3楔缺与咬合面磨耗的关系楔缺患者中咬合面磨耗的有323个,未磨耗的有277人,经χ2检验P>0.01,楔缺与咬合面磨耗无关2.1.4楔缺与食醋的关系楔缺患者食醋者386人,不食醋者214人,经χ2检验P<0.01,故楔缺发病与食醋性食物有关,食用酸性食物者,患楔缺率较高。
2.1.5楔缺与刷牙的关系楔缺患者,刷牙432人,不刷牙168人,经χ2检验P<0.01故楔缺发病与刷牙有关,刷牙者患楔缺率高2.1.6楔缺损害的分度分型600颗患牙中Ⅰ度115颗,占19.17%,Ⅱ度210颗,占35.00%,Ⅲ度182颗,占30.33%,Ⅳ度93颗,占15.50%角型76颗,占12.67%,盘型282颗,占47.00%,卵圆型139颗,占23.00%,不规则型3颗,占1.00%2.2修复治疗效果2.2.1疗效标准:分为成功与失败成功:充填物完好无脱落,边缘无裂隙,充填后无牙髓症状,无继发龋发生失败:充填物边缘裂隙,充填物脱落,充填后出现牙髓症状,出现继发龋2.2.2结果充填后1年和2年随访,结果表明,1年成功率达97.25%,2年成功率达94.9%,如附表:附表:“三明治“技术修复结果3讨论3.1楔缺的原因楔缺是常见的多发病,轻度可无症状,冷热酸甜及机械性刺激引起酸痛,但严重可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重者可致牙冠折断,对咀嚼功能影响较大老年人发病率较高,有调查发现楔缺5%以上发生在老年人,本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较高(39.83%),故在老年期之前及早预防治疗,对老年人口腔健康有较大意义。
但目前由于患者对楔状缺损不够重视,常因刷牙或遇冷热敏感而就诊,治疗率只占27%关于楔缺的原因,许多报道都认为楔缺的发生与牙周退缩、刷牙、酸性物质等有关,在本调查中也证实与这些因素有关3.2“三明治”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三明治”技术是利用Beautifil氟化玻璃聚合体作为复合树脂垫基材料,用复合树脂进行修复的新方法Beautifil氟化玻璃聚合体是20世纪90年代新型牙体充填修复材料,它与牙面的粘结机制是光照后产生游离基促进树脂聚合COOH与玻璃离子起酸碱反应,COD和牙齿硬组织表面的钙离子等产生离子键和氢键结合,属于化学性结合[3]这种特殊性能,使Beautifil具有了与牙釉质,牙本质的粘结强度和卓越的边缘封闭性,由于粘结剂和充填材料双重氟释放功能,使牙体的结构得到进一步加强因而,Beautifil具有良好粘结力和密合度,尤其与牙本质有很好的粘结强度这种“三明治”技术正是利用了氟化玻璃聚合体与牙本质的良好粘接性,同时结合复合树脂与牙釉质的优良粘接性和高的机械强度减小了微漏的程度和范围,增加了固位效果,故无须制备特殊的固位形,又由于其可以释放氟离子,具备对牙髓刺激少,预防继发龋发生的优点。
复合树脂是60年代开发的新型的口腔修复材料,通过酸蚀处理,使牙齿粘接表面增大,同时形成凹凸不平的粗糙面,使树脂渗入形成树脂突,从而增强了粘接机械嵌合力,但它对牙髓组织有一定刺激,可造成牙髓充血坏死,而且它对牙本质的酸蚀作用较弱,在牙釉质较薄或无釉质存在的情况下,很难获得良好的粘接,导致充填物脱落使用“三明治”技术能阻断复合树脂对牙髓的刺激作用,发挥氟化玻璃聚合体的优点,又能恢复牙齿的形态美观及生理功能根据氟化玻璃聚合体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的粘结性能实验表明,聚合体表面酸蚀后仍可与复合树脂有良好的粘接能力该粘接力主要是复合树脂与粘结剂渗入酸蚀后所形成的粗糙聚合体表层而产生的物理机械嵌合力[4]因此,使用“三明治”技术修复楔状缺损,可增强修复材料在牙齿中稳固和耐用,并能解决牙齿的美观修复问题,破坏牙齿组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其1年成功率为97.25%,2年成功率达94.9%3.3失败原因分析楔状缺损发生于牙齿的唇、颊侧颈部,牙釉质覆盖较少,甚至缺乏,使酸蚀面积受到限制,若缺损为碟形者,其自身固位力较差,纵使氟化玻璃聚合体与牙组织形成化学粘结,具有良好的边缘封闭性,但临床及扫描电镜研究曾证明这个粘结是不完全的[5]。
另外,龈炎、结石、龈沟液的存在,往往致使隔湿不彻底,涂粘结剂不均匀,使得器械与材料相粘,两层间出现小汽泡,而致结合不牢涂粘结剂压力较大,使牙釉质表面细微结构受到破坏而影响粘接效果此外,复合树脂虽可渗入酸蚀的牙釉质,但其聚合收缩和热膨胀系数与牙体不一致,仍产生较大的渗漏离体实验证明渗漏发生在牙龈缘颈部这个部位较合缘多[6]这些都可以导致修复失败由于目前还没有一种材料能够达到完全的边缘封闭,尤其在近髓质处因此,笔者认为,在修复楔状缺损时单纯用氟化玻璃聚合体和单纯酸蚀作用不能产生足够的固位力,应该采用“三明治”技术方能发挥两者的优点,取得更好的修复效果,若配以适当的固位形(倒凹或钉道),效果则会更好参考文献[1]钟新均.人牙齿楔状缺损的调查报告.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8).[2]MoleanJw,etal.BrDentJ,2004,20(1).[3]黄辉等.三种类型不同的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分析.口腔医学,2005,2(1):26-27.[4]候本祥.复合树脂修复中夹层技术.国外医学口腔分册,2006,20(3).[5]FuksAB,et.Marginaladaptationofglassionomercements.[J]prosthetDeat,2005,49.[6]CrimgA,et.AneraluationofcarosurfucedesignandMi-craleakage.GenDent,2006,5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