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全口覆盖义齿和全口总义齿牙槽骨吸收对咀嚼功能的影响.docx
6页比较全口覆盖义齿和全口总义齿牙槽骨吸收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1.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口腔科北京房山10240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100050【摘要】目的:研究全口覆盖义齿及总义齿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对于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段为50-70周岁的患者,25例行覆盖义齿修复,27例行全口义齿修复,分别测定义齿初戴当天、6个月、1年、2年期间定点位置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咀嚼效率结果:覆盖义齿牙槽骨吸收速度低于全口总义齿牙槽骨吸收率,而对应咀嚼效率高于全口总义齿组结论:应用覆盖基牙的全口覆盖义齿可以减慢牙槽骨的吸收,对口腔咀嚼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意义关键词】咀嚼效率;咬合力;覆盖义齿;全口总义齿R782.13B1764-8999(2015)7-0534-01全口义齿主要依靠黏膜支持,牙槽骨的高度、宽度对于义齿的支持固位有很大的作用,覆盖义齿和全口义齿类似,但是保留了相应的牙根,进行根管治疗之后,可以避免余留牙根的根尖周炎,相应的减少患者拔牙的痛苦,对于年龄较大患者也可以进行义齿修复[1]本实验对于在我院门诊就诊的相应的患者病例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得到两种修复方式的不同对于患者咀嚼功能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门诊近年来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患者27例,年龄52—70岁,平均62岁,男性15例,女性12例患者上下颌各有相应的余留牙根,以及残冠,给予根管治疗后,残冠去除余留牙冠,根管口给予银汞封闭上下颌全口义齿(CD)修复患者22例,年龄54—70岁,平均65岁,义齿固位良好,患者无明显不适1.2仪器设备:德国卡瓦CBCT以及650型分光光度计(常州分析仪器设备厂产)1.3方法:对患者进行CBCT影像学检查,定点:1、上颌中线牙槽骨高度:上颌中线处牙槽骨最低点到鼻底处牙槽骨高度;2、下颌牙槽骨高度:下颌中线处到颏顶点;3、上尖牙处牙槽骨高度:鼻底水平到上尖牙对应牙槽骨的高度;4、下尖牙处牙槽骨高度:下尖牙到下颌骨下缘处牙槽骨高度;5、上第一磨牙处牙槽骨高度:上第一磨牙到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6、下第一磨牙处牙槽骨高度:下第一磨牙到下颌骨下缘处牙槽骨高度同样测量以上定点位置顶点位置宽度值测量对应时间:当天、6个月、1年、2年期间对应点的牙槽骨高度以及宽度值,之后计算出以义齿初戴当天牙槽骨高度、宽度为基准的吸收率,计算公式为:牙槽骨吸收值=当天牙槽骨高度—目前牙槽骨高度,牙槽骨宽度吸收同以上计算公式。
咀嚼效率的测定采取吸光度测定覆盖义齿组和全口义齿组患者在义齿戴入当天、6个月、1年、2年咀嚼效率[2]测定方法:ATP片15粒咀嚼30次,吐人玻璃皿内,加蒸馏水入玻璃皿内至为2000ml搅拌1分钟,静置1分钟,取混浊液约50ml用滤纸过滤,取滤渡约10ml,咀嚼至过滤计时共5分钟,取滤液2ml,用蒸馏水稀释至6ml,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再次稀释液在紫外波长259nm下的吸光度1.4统计学方法:用SPSSI8.0对本实验数据做t检验及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中牙槽骨高度宽度吸收率的不同对于咀嚼效率的影响2结果2.1咀嚼效率的测量结果覆盖义齿组在戴牙当天、6月、1年、2年后与全口义齿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12.2覆盖义齿及全口义齿组在不同时间所测得的高度宽度吸收值如表2所示,经t检验分析,全口义齿组上下颌牙槽骨吸收值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而将上下颌骨牙槽骨高度宽度吸收值,以及两个不同的组别的咀嚼效率进行多因素协方差分析得出:高度为咀嚼效率变化的主因素,宽度为协变量,随着高度吸收的增多,咀嚼效率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牙槽骨主要承担咬合压力,在修复过程中,牙槽骨的丰满,高度宽度对义齿修复的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牙槽骨具有一定的高度,义齿固位相对稳定,义齿封闭性较好,宽度对于有一定高度的牙槽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窄锐牙槽骨粘膜的刺激损伤[3]本实验分析中考虑覆盖义齿和全口义齿中牙槽骨随着使用年限的吸收程度,不管何种义齿,只要牙齿缺失后进行修复,牙槽骨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因此保存牙槽骨对于两种不同类型的义齿的修复效果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全口义齿使用中,随着时间的增加,上颌唇颊侧吸收相对较高,牙槽骨高度吸收相对增加下颌舌侧吸收明显,高度随着时间改变下降明显[4]在早期比较落后的修复观念中,一定要将患者口内的残根残冠进行拔除之后再进行修复,但是,进行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都是年龄较大的患者,拔牙对于患者造成的恐惧以及术后愈合的时间延长,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出现了覆盖义齿的修复方法,在保留患者口内残根残冠的同时,对残根残冠进行根管治疗,封闭根管口,减少残根残冠根尖周炎发生的可能性在此过程中可以减少老年患者拔牙的恐惧性,减少拔牙之后的愈合时间[5]本实验中覆盖义齿的牙槽骨吸收效率明显降低,而和全口义齿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残根残冠的保留。
根据牙槽骨的特性,保留牙根可以减少牙槽骨的吸收,无牙根的存在,牙槽骨以每年1-3mm的速率进行吸收[6-8]考虑牙根的存在,可以使来自于口内的咀嚼力经过基托传导到牙根,促使产生类似于口内正常牙齿咀嚼的刺激,可以使牙槽骨得以保留而同时牙根无侧向力,减少了牙根的损伤,可以使牙根保留相对较长时间的支持力本实验中对咀嚼效率进行测定,而协同牙槽骨高度的测定,表明覆盖义齿牙槽骨高度宽度的吸收较全口义齿都相对较低,进一步证实了覆盖义齿中牙根的保存的重要作用谢秋菲等的研究表明,覆盖义齿修复后患者的颞肌前束相对全口义齿可以增加相应的运动单位及运动频率,保持类似于正常口腔咀嚼的活动特点,而全口义齿修复之后肌肉的活动强度相对较低还有实验表明,覆盖义齿修复后患者咀嚼的规律性相对较好,正是因为保留牙根,患者咀嚼中存在自己的本体感觉,可以进行精确的调节和调整[9]覆盖义齿的出现,促使了口腔修复方式的改变,因此衍生出多种方式保存患牙,还有目前比较流行的种植覆盖义齿也来自于覆盖基牙的修复方式,将种植体植入牙槽骨[10],再进行覆盖义齿修复,以种植体代替牙根进行支撑进行修复,同时增强固位以及减少牙槽骨的吸收全口义齿的修复方式随着修复技术的改变,将会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参考文献[1]徐君伍.口腔修复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9.[2]宋兆峻,林丽,杨宠萤,等.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的研究[J].口腔医学,1988,8(1):70.[3]SebnemBegumTurker,IslIDamlaSener,AysSeKoeak,etalFactorstriggeringtheoralmucosallesionsbycompletedentures[J].ArchivesofGerontologyandGeriatrics,2010,51(3):100—104.[4]肖银蓉.不同全口义齿在重度牙槽嵴吸收的无牙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安徽医药,2014,18(9):1715—1716.[5]RibeiroJA,DeResendeCM,LopesAL,eta1.Evaluationofcompletedenturequality~andmasticatoryefficiencyindenturewearers[J].IntJProsthodont,2012,25(6):625—630.[6]CritehlowSB,EllisJS.Prognosticindicatorsforconventionalcompletedenturetherapy:areviewoftheliterature[J].JDent,2010,38(1):2—9.[7]王献利。
增强全口义齿固位的研究进展[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1):61-62.[8]WangHY,ZhangYM,YaoD,eta1.Effectsofrigidandnonrigidextracoronalattachmentsonsupportingtissuesinextensionbasepartialremovabledentalprostheses:anonlinearfiniteelementstudy.JProsthetDent,2011,105(5):338—346.[9]谢秋菲,陈利,杨朝晖,等.总义齿、覆盖义齿和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咀嚼肌功能活动的比较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18(4):320.[10]张志,王梦醒,吕娇,等.球帽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在下颌萎缩无牙颌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4,12(2),107-109.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