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2年司法卷二《刑法》基础知识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5576813
  • 上传时间:2022-02-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6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2年司法卷二《刑法》基础知识:犯罪故意的意志因素犯罪有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盼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有意的意志因素是行为人在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根底上仍决意实施这种行为的主观心理态度,因此,熟悉因素是构成犯罪有意的前提和根本条件,意志因素则是构成犯罪有意的打算性因素,是认定犯罪有意的主要依据  犯罪有意的意志因素包括盼望和放任两种形式盼望,说明行为人乐观追求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这种犯意明显而坚决;放任,说明行为人虽不追求但有意纵容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这种犯意较为模糊而随便两者表达出来的主观恶性程度有所不同依不同标准,对犯罪有意可以作多种分类  依据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犯罪有意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直接有意直接有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盼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依据熟悉因素的不同内容,直接有意又可以区分为两种状况:一种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盼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另一种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盼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在实践中,绝大多数犯罪都是出于有意而实施的,而在有意犯罪中,主要的又是直接有意犯罪直接有意犯罪由于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持盼望态度,因此在犯罪实行过程中,行为人犯罪目的都是明确的,而且多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对所遇到的困难或阻力多会想方设法排解以实现犯罪目的因此,直接有意具有较大的主观恶性  2.间接有意间接有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与直接有意不同,间接有意的熟悉因素只是指行为人熟悉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不包括熟悉到自己的行为必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放任是以行为人熟悉到危害结果具有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这种或然性为前提的,假如行为人已熟悉到自己的行为必定发生危害结果而又决意实施的,则根本不存在放任的可能,其主观意志只能是属于盼望结果发生的直接有意间接有意的意志因素,是指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盼望、不乐观追求,而是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即不管发生与否,都不违反其意志正由于如此,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是认定间接有意的必要条件假如没有发生危害结果,就不能认定行为人具有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间接有意在实践中一般通过以下三种状况表现出来:一是行为人为追求某一犯罪目的而放任了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如甲为放火烧乙的房屋而放任了将睡在房中的乙烧死;二是行为人为追求某一非犯罪目的而放任某一危害结果发生,如甲为打一野兔而置可能误中正在四周采摘果实的某乙于不顾,并开枪击中某乙致死;三是突发性犯罪中行为人不计后果放任某种严峻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某甲因违法犯罪被某乙当场抓获,为摆脱逃跑,某甲掏出匕首向某乙刺去,致某乙心脏被刺破伤重而死。

      以上三种状况中,行为人对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都是持间接有意的心理态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