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学(五) 教学大纲.docx
3页中国古代文学(五)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 170105X50课程名称(中/英文):中国古代文学(五)/The History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V)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学时/学分:56/3.5先修课程: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一、二、三、四) 适用专业: 汉语言文学教材、教学参考书: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学(五)是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讲授元明清时期不同文学体裁样式的发展演进阶段,介绍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作家、作品及其成就和影响,帮助学生有系统性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把握元明清文学思潮的基本轮廓,掌握其自身发展嬗变的基本规律,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研究能力的目的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 引导学生了解元明清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对文学(风格、流派、文体、题材内容、艺术方法等)的变化演进轨迹有较为明晰的了解;2. 引导学生熟读和记诵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3. 引导学生对重要作家、作品的内容与艺术特色,有比较准确的理解和真切的领悟;4. 进一步提升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感悟文学作品的能力;章节教学内容总学时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实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案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第 1 章元代社会历史与文学44掌握元代历史发展的线索和社会生活的 特征。
第 2 章元代诗歌33第 3 章元代戏曲64梳理以散曲为代表的诗歌发展线索2 梳理元代杂剧南戏发展理清 历史线索,突出元代 社会的主 要特征重点作 品讲授突出元 代戏曲发 展导入、讲授(或PPT)相结合讲授与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同上5. 使学生初步掌握古代文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第 3 页/ 共 3 页总 学时分配教学方案设计章节 教学内容明代社会历史第 4 章 与明代文人心态第 5 章 明代诗歌学 讲课 实时 (含研讨) 践4 44 4教学重点的 线索介绍明代社会历史发展线索梳理明代诗歌的发展线索教学难点的阶段 性特征与 重要作品梳理文 学与历史 社会的关系明代诗 歌与唐宋 诗歌的异 同优劣剖析作 品(含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讲授与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讲授与组织学生研讨、赏析作品相结合讲授与组织学生第 6 章 明代小说 12 102 掌握重要作品的得失的版本、独特性与 主题研讨、赏析作品相结合讲授、赏析作品与第 7 章 明代戏曲 4 222掌握明代小品文的美学风貌33梳理清代文学的主要线索分析《 红楼第 8 章 明代小品文2 明代戏曲的美学成就《牡丹亭》 观看戏曲演出视等重要 作 频相结合;或组织品辨析。
学生搬演戏曲作品重要小 品 讲授与作品赏析文选讲 相结合清代文学与清第 9 章 代社会历史概述准确定 位 讲授与研讨相结清代文学 合第 10章第 11章第 12章第 13章曹雪芹与《红 6 4楼梦》清代诗歌 2 2清代小说 4 4清代戏曲 2 22 梦》的杰出成就梳理清代诗词发展线索梳理清代戏曲发展情况讲授、赏析作品与《红楼梦》 观看《红楼梦》演的 版 本 出视频相结合;或介绍 组织学生搬演《红楼梦》讲梳理清代小重要作 家讲授与研讨相结说发展线索作品评介合清代戏 曲重要作 家 讲授与作品赏析作品的 选 相结合与前代 戏 讲授与研讨相结曲 的继 合承 与 新变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本课程实验以训练文学感悟能力、学科思维、创新思维、语言表达为中心, 以培养文学鉴赏与研究能力为目的可采取课堂讨论、作品赏析、组织随堂演出作品、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考核内容获取知识的能力考核方式随堂作业、论文、笔试成绩比例(%)20备注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作品感悟能力随堂作业、论文、笔试、课题讨论、社会调查、演出随堂作业、论文、笔试、课题讨论、社会调查、演出6020七、大纲主撰人: 大纲审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