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刘禹锡《石头城》优秀教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38408466
  • 上传时间:2022-0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8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刘禹锡《石头城》优秀教案   刘禹锡的《石头城》是一首七言绝句,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下面学习啦我给大家带来的刘禹锡《石头城》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石头城》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 把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及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2、 熟读、背诵《石头城》   教学重点:   把握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课时支配: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个地方,它曾是六朝古都,见证了六朝的兴盛衰亡,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历史的对象,它是?南京,古称金陵、秣陵、石头城、建康、建业、江宁、应天等   唐代诗人刘禹锡虽然没有亲自来到这里,但是也有所耳闻,一口气写了五首诗,合为《金陵五题》,今日我们来学习其中一首《石头城》板书课题)   二、解诗题(了解史实)   《石头城》是一首七言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   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城它北临长江,南濒秦淮河,后傍钟岭,壮美险峻,位置重要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期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凉爽山一带。

      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   诗中讲的淮水,即秦淮河,是当年六朝显贵游乐的场所,是当时最繁华之地杜牧有诗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时过境迁,这里发生了什么改变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齐读   (1)订正字音   (2)划分节奏:二二三   (3)指导诵读:   故国空城后宜停顿   在回二字宜重读,旧时月还过重读   2、老师范读   3、指名个别读,学生互评   4、自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同桌之间可以相互探讨,然后思索问题   四、抓意象,体会意境   1、这首诗写了什么景?   板书:三幅画面(或三个镜头)   (1)山围故国   (2)潮打空城   (3)月过女墙   2、这三个镜头共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教学重点)   所谓意境,是指寄予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行   答题步骤:   (1) 描绘诗中呈现的图景画面   (2)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精确概括景物特点的两个双音节形容词)   (3)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解说诗句,描述画面老师点拨: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要忠于原诗,运用联想和想象,语言美丽、连贯)   明确:   镜头一:群山围围着石头城,四面环山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全部,有苍茫悲凉之感   镜头二:潮水照旧拍打着都城,今城却非昔城一空字足见其凄凉;潮水遇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孤独的心情静默返回潮水如此,人何以堪?(留意拟人手法)   镜头三:秦淮河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啊,依旧是旧时那映照繁华的明月,照旧从城墙后面升起月照空城,更见孤独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历史的见证,虽然还来,然而很多东西已不复返   这三个镜头,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旺盛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厚感伤,可见其寄意的深远   (这种手法抒情手法叫做?寓情于景)   或者:   第一句写空城四周被山峦围围着,它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变更;其次句写北面的江湖拍打着空城的城根,而后带孤独之情又静默地退回。

      这两句是写山川照旧,可故都已荒废   第三句写淮水的东边升起的明月悬在空中,照着今日,也曾照过从前,是见证;第四句写今夜的月亮又渐渐移到这边来,可这里已是空城一座这后两句与月照空城,更见孤独   全诗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江潮和明月不变,但石头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   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详细,笔触凄凉,意境深远   主要意象:月横亘古今,跨越时空,是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如:李白《苏台览古》: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像   苏轼《前赤壁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作者借此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慨?(物是人非,今非昔比,昔盛今衰,人生无常) 点拨:和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类似?(活页作业第一单元单元检测,学问迁移、沟通和联系)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抒发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五、明确全文主旨:借古讽今   结合写作背景:时值李唐国运衰微,力图中兴,目睹金陵残缺衰败的景象,联想到唐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了《金陵五题》,《石头城》是其中的一首   讽谕现实,即借六朝灭亡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统治者能以前车为鉴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   六、学生归纳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1、寓情于景   2、拟人(孤独、过)   七、比较阅读:以下三首诗均为怀古之作,是比较在表现主旨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王家书法谢家诗也足以让人仰怀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芜、冷落、衰败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行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从前的旺盛,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点击下一页共享更多刘禹锡《石头城》优秀教案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