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散药理及临床应用.ppt
19页四逆散药理及临床应用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 史,是祖国医学的经典圣方 〖方源〗 《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 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 逆散主之” 〖组成〗以下下四味各十分[6g]炙甘草 [6g] 枳壳(麸炒) [6g] 柴胡 [6g] 芍药 [6g] 组方及来源方 解君 柴胡 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 臣 白芍 敛阴养血柔肝二药一升一敛,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 ,阳气升而阴亦复 佐 枳壳 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并奏升清降浊之效;与白芍相配,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 使 炙甘草缓急和中与芍药同用,可缓急止痛,又能调和诸药 综合四药,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使邪去郁解,气血调 畅,清阳得伸,四逆自愈功能主治 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用于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胁痛,泻痢下重四逆散在现代中医学科的地位是中药“理气剂”的代表,国家医保乙类产品 是国家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作为代表品种介绍的经典用药Ø《中医学》Ø《中医内科学》Ø《方剂学》l《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重点介 绍。
l《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理气剂的代表l国内千余篇临床应用文献发表,临床认知度极高中医理论作用机制本方在《伤寒论》中治“少阴病,四逆”其证缘于外 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 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种“四逆”与阳 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 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 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故治宜 透邪解郁,调畅气机为法 四逆散现代药理毒理 以下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本品有保肝、促进胃肠运动和抗胃溃疡等作用保肝作用:四逆散水煎剂或醇提液灌胃,对四氯化碳或石胆酸所致小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促进胃肠运动:四逆散能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抗溃疡作用:四逆散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和胃粘液,提高胃防御功能 ,减少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 ,降低溃疡指数 其他作用:四逆散能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增强NK细胞活性,还可降低血粘度. 毒理作用:大鼠以15g/kg四逆散煎液灌胃每天1次,连续20天,对体重、ALT、BUN均无明显影响抗溃疡Ø抑制损伤因子(降低胃液总酸度、胃组织丙二醛水平)并增强防御因子 (提高胃组织超氧岐化酶、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两个环节发挥作用Ø抗炎、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及胃粘液,防止血管的挛缩或扩张血管 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Ø对正常动物,促进胃肠运动功能(与莫沙必利无显著性差异)Ø对正常动物,舒张肠道平滑肌(与阿托品相当)Ø对胃肠运动抑制和亢进模型动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拮抗阿托品致 胃肠运动减弱,又能拮抗新斯的明致胃肠运动加速消化科临床适应症Ø胃炎(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Ø胃痛Ø消化道溃疡Ø功能性消化不良Ø功能性便秘Ø慢性结肠炎、肠胃功能紊乱四逆散现代作用机理研究——消化科四逆散现代作用机理研究——外科 抗炎、解痉 促进胆囊及输尿管的舒缩运动 调节胃肠运动功能——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外科及手术科室 适应症Ø非胃肠吻合术术后通气通肠、预防术后腹胀Ø预防和治疗肠粘黏Ø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Ø胆囊炎、胆石症Ø泌尿系结石Ø肋间神经痛术后组织粘连是手术后一个常见的棘手问题腹盆腔手术后,粘连发生率约 为90%50%的病例,粘连累及肠道与 大网膜腹盆腔手术后,35%的患者在 术后十年内,因粘连或其他相 关因素,需再实施平均2.1次 手术22%的患者在首次手术后第一 年内就需要再次手术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腹盆腔 粘连腹盆腔粘连可导致诸多严重 并发症,如肠梗阻、慢性腹 痛、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和危险给患者健康和经济造成巨大 负担术后腹胀原因及危害术后腹胀原因Ø麻醉药及手术操作等对机体的刺激,引起反射性肠功能低下及功能 性运动性肠麻痹;Ø手术后部分肠蠕动开始恢复,但气体仍不能正常地向下运行,肛门 不能排气;Ø胃肠蠕动消失或减弱后,消化液分泌也受到抑制,肠道积食积粪腐 败发酵加剧;Ø术后卧床、讲话或张口呼吸咽入大量气体,不能被肠黏膜吸收;Ø术前术后禁食禁水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术中失血致钾离子丢失过多 所致低钾血症。
术后腹胀危害Ø影响进食和睡眠,使营养的补充和药物的吸收发生困难; Ø影响腹壁伤口愈合; Ø使隔肌升高和运动受限,影响呼吸功能,下腔静脉回流受阻; Ø产生创伤性肠粘连术后腹胀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胃肠减压,禁食水;补液,查电解质,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和率,尤其补充钾离子;嘱病人早期多翻身活动;肛门里用开塞露,但结肠手术禁使用;打正规的腹带;禁止应用泻药, 以免引起吻合口的愈合不良非胃肠吻合术用四逆散Ø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既可拮抗胃肠运动减弱,又可对抗 胃肠运动加速;Ø纯中药微粒化,无任何不良反应、禁忌;Ø作用缓和:无任何泻药成分,患者大便成形,不脱水,特别适合术 后患者虚弱体质四逆散现代作用机理研究——肝病科 抗病毒、诱生干扰素 Ø直接灭活病毒、抑制病毒的繁殖、对病毒攻击细胞的保护作用 Ø直接诱生干扰素 ,抑制病毒复制,激发自身免疫系统来清除病毒 缓解肝细胞炎性水肿降低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和血液粘度(降血脂)促进血管微循环肝病科临床适应症Ø肝纤维化、肝硬化Ø肝损伤、酒精性肝病Ø脂肪肝Ø病毒性肝炎四逆散现代作用机理研究——妇产科抗炎解痉 Ø对抗上皮变性,维持皱襞存在; Ø减少炎症细胞浸润,抑制纤维组织增生;Ø改善组织细胞代谢,促进其再生,修复。
改善微循环 调节内分泌 调节植物神经妇产科适应症 Ø手足不温、妇女冷感症 Ø围绝经期综合征 Ø痛经、闭经、经前综合征、月经不调 Ø慢性盆腔炎、附件炎、输卵管阻塞 Ø乳腺增生、乳腺炎 Ø剖腹产术后通气通肠、预防术后腹胀,预防和治疗肠粘黏用法用量开水冲泡或炖服,一次9g(1袋),一日2次 冲泡时,将打开包装的四逆散粉末倒入杯中,加入刚 烧沸的开水约200毫升(普通玻璃杯1杯水的容量), 15分钟后,待水温降至可入口时,喝上清液;药渣也 可服用或可反复冲泡至变淡 同名不同方药品——四逆汤“四逆散”和“四逆汤”虽共用医保序号 162 ,但两者分类不 同、组方不同、功能不同,质量标准不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药 品 Ø分类不同:在《医保目录》中,四逆散是疏肝解郁剂(1.13.1) 四逆汤的分类是回阳救逆剂(1.5.2); Ø处方不同:四逆散的处方为:柴胡、枳壳(麸炒)、白芍、甘草 四逆汤的处方为:淡附片、干姜、炙甘草;Ø功能主治不同:四逆散的功能主治为:透解郁热,疏肝理脾用于 热厥手足不温,脘腹肋痛,泻痢下重四逆汤的功能主治为:温中 怯寒,回阳救逆,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Ø质量标准不同 四逆散相关产品——四磨汤口服液组方:木香、枳壳、槟榔、乌药,源于《痘疹金镜录》卷一方之四磨汤木香行气止痛;枳壳破气消积,泻痰除痞;槟榔杀虫,消积,行水;乌药顺气止痛,散寒温肾功能主治: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证、中老年气滞、食积证,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药理分类:在医保目录分类中属于1.14 消导剂四逆散与四磨汤口服液区别Ø组方、功能主治、药理分类均不同;Ø四磨汤口服液属于消导剂,主用是作用于消化系统,四逆属于理 气剂,作用范围更广;Ø四逆散不含致一级癌物槟榔(不宜长期服用),临床相对安全四逆散相关产品——厚朴排气合剂组方:厚朴(姜制)、木香、枳实(麸炒)、大黄 厚朴行气除满,木香行气止痛,枳实散结消痞,大黄泻下热结功能主治:行气消胀,宽中除满用于腹部非胃肠吻合术后早期肠麻痹,症见腹部胀满,胀痛不适,腹部膨隆,无排气、排便,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薄腻药理分类:在医保目录分类中属于1.3 泻下剂四逆散与厚朴排气合剂的区别Ø组方、功能主治、药理分类均不同;Ø厚朴排气合剂为泻下峻剂,含有大黄这种作用比较强烈的泻药,只 能服用1瓶泻药还有可能引起吻合口的愈合不良,有观点认为术 后腹胀禁用泻药。
Ø四逆散对胃肠运动有双向的调节作用,既可拮抗胃肠运动减弱,又可 对抗胃肠运动加速,临床相对安全,可较长时间服用预防肠粘黏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