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民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
5页民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民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加强对民生问题的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人大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大及英常委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应该把人民群众的利 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 决好区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民计民生问题,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人大工作的准则,以促进社会和谐为冃标,以保障、改善民 生为重点,不断加强对民生问题的监督,努力提高监督实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牛开展监督,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解决民生问题离不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 逐步提高囤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常委会毎年都听取审议区政府上i年度财政 决算和财政预算执行及其它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适时听取审议本年度 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作出相应决议,保证人代会确定的 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任务的完成为促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常委会今年 还重点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实 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常委会的监督,对于促进经济乂好乂快发展发挥了重要 作用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常委会先后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药品管理法、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执行情况和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认真督促有关方面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了党的惠民政策的贯彻落 实,为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I韦I绕民主法制建设,常委会对“五 五”普法工作情况、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贯彻落实情况等 进行监督检查,努力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 积极开展代表工作,努力发挥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最了解群众的呼 声和愿望,支持和保证人大代表发挥作用,既是人大的职责所在,也是实现好、 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搞好监督工 作的同吋,注重加强与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 是组织代表围绕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开展对新农村建 设、迎奥运环境建设、社会治安治理、食站卫生等工作视察检查,着力促进“一 府两院”改进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维护群众合法利益,构建和谐社会 中的作用。
二是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确保代表和人民群众满意代表 提出的建议意见大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民计民生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 关区人大常委会对代表提出的建议意见高度重视,每年都要适时听取和审议区 政府关于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就进一步做好办理工作提出建议 意见,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进行办理三是坚持分片联系代表制度,广泛征求 代表对人大常委会和府两院”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常委会及“一府两院”进 一步改进工作,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四是坚持邀请部分 区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和参加视察检査、专题调研等重要活动制度,支持“一 府两院”及有关部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加他们组织的重要活动,努力为代表知 情知政、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三、认真做好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努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常委会坚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 信访工作作为深入了解民情,充分掌握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化解社会矛盾的重 要民主渠道,作为对“一府两院”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促进政治文明建设 的重要信息“窗口”认真对待,认真受理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不断规范 信访办理程序,努力提高办理水平,使各种信访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置,较好地发 挥了人大信访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促进全区社会稳定中的 作用。
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的看到,我们在加强对民计民生监督工作小 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对民计民生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 步增强,监督的领域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监督的途径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拓宽 对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社会普遍关注的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热点、 难点问题监督工作力度还不够大,监督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二是对于民计民生问 题的调查研究不够对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缺乏深入的了解,对于如何解 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三是激励代表 在加强对民计民生问题监督检查、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的科学有效机制 还没有形成一些代表主动参与监督的意识不是很强,提出的建议意见的针对性 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1页 下一页 委 会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肖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围绕 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切实把 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着力在以下儿个方面下功夫:一、 坚持履职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及其常委会不仅是国家权力机关,而且是了解民情、 反映民声、集中民智的民意机关,在发扬人民民主、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调 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人大的工 作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考虑问题,努力在群众“最盼”上想办 法,在群众“最急”上抓落实,在群众“最怨”上促整改,真正在思想上尊重人 民群众,感情JL贴近人民群众、行动上深入人民群众,工作丄依靠人民群众,着 力保障和改善民计民生,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利益,推动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二、 加强对民生问题的监督检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H标要求,也为加强和改进人大 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重点在现阶段,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 医是民生之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盾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把关切民生冷暖的 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问题作为重点,通过监督,让人民群 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吋吋、事事、处处从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出发,把 群众的需要作为调研的重点,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 民智,全面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岀有前瞻性的意见和建议,进一 步促进“一府两院”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深层次的问题。
三、 做好信访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人大信访工作不仅是密切人大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体察社情民意的 “寒署表”,是发扬民主的“窗口”要健全和完善人大机关信访工作制度、主任 接待H制度和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大信访件应急处理机制等工作制度,促 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认真做好群众來信來访及上级人大常委会批转 信访的接待、登记工作,依法耐心做好上访人思想疏导工作和政策解释工作,稳 定上访人情绪,积极主动地化解矛盾,消除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要加大 对重点案件的督办力度,加强与“一府两院”的联系沟通,力求从根本上化解矛 盾,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 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使人大信访工作真正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了解社情 民意的重要窗口,为人民群众表达心声搭建桥梁要善于从群众关心的问题中挖 掘监督线索,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的突破口和着力 点,积极探索人大信访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的新方式、新方法,真正体现人大信 访为民的本色四、 发挥代表作用,拓宽民主渠道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
代表们大多工作在一线,生活在基层,熟悉民情、了解民意,有着广泛而深厚的 群众基础,是人民群众具体利益的表达者、现实利益的传递者、切身利益的维护 者区人大常委会要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充分调动人大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发挥 他们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方面的主体作用要继续 坚持邀请部分区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和参加视察检查、专题调研等重要活动 制度,支持“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参加他们组织的重要活动, 进一步拓宽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畅通民意表达的途径,增强人大代表维护 群众利益,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发挥代表在维护人民群众 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要继续深化“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 人民”活动,积极引导代表在新农村建设、路网建设、大项FI建设、征地拆迁等 全区重点工作中,协助区委、区政府做好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维护稳定的工作, 在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要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人大 代表通过“爱心行动”等方式帮助困难群众,为弱势群体送温暖,为党和政府分 忧解难要建立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使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得到及时 反映,形成民意表达和反馈的新途径,从而更好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凝聚力, 形成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力量。
要建立人大代表参与建议办理工作 视察、检查机制和建议办理测评机制,不断加大建议办理的监督力度,特别要抓 好涉及民生问题的重点建议意见办理工作,提高党委、人大、政府在人民群众中 的威信,共同努力创造和谐环境,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参考文献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 《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3、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文献出版社)4、 《群众路线教育吋间活动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5、《朱鎔基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