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1300字.docx
2页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价1300字 目的:观察儿童肘关节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康复介入时间的早晚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8例肘关节骨折患儿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骨折术后1~7 d即给予早期康复治疗的39例患儿为试验组,骨折术后4~6周因功能障碍行康复治疗的39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经系统康复治疗后进行肘关节HSS(即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肘关节评定表)评分和ROM评定,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肘关节HSS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提升且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治疗后肘关节RO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康复治疗优良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1.3.1 试验组 39例患儿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根据患儿术后情况早期康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术后24 h~14 d指导患儿进行患肢未受累关节的活动:肩关节在相应夹板保护下进行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各个方向的ROM被动为主的活动,腕关节在减重下进行屈、伸、分指训练,手进行肌腱滑动、拇指各个方面的运动;对上臂、前臂等肌群进行相应的等长收缩训练。
每个方位持续5 s后恢复正常体位,患儿每日进行2组,每组10~20次2)术后2~4周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各个方向的ROM主动为主的运动,也可进行肘关节的划圈运动;继续进行相应等长收缩训练,握拳及腕关节的屈、伸、抗阻力和前臂的旋?D活动;逐渐增加患侧关节活动范围,关节运动时间控制在0.5~1 h,运动后冰敷肘关节15 min,患儿每日进行2组,每组进行10~15次在运动的过程中应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暴力运动,运动应轻柔缓慢14 d后患侧拆线,利用蜡疗等促进患儿患侧消肿,防止组织粘连3)患儿术后4~8周,增加患儿主动ROM功能训练,帮助患儿增大肘关节活动度,以微痛和无痛为原则,每日进行2组,每组进行3~4次,每次冰敷15 min,而后指导患儿进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关节及手指关节主动和被动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及内旋运动4)术后3个月入院复诊,同时给予相关康复指导 1.3.2 对照组 39例患儿在术后4~6周即石膏固定去除后进行关节松动技术,冷热疗法、主被动的关节活动度运动及JAS(肘关节训练器)等相关系统康复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1 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后临床恢复情况 肘关节骨折患儿康复情况评估标准如下,优:患儿肘关节骨折线消失,肘关节活动灵活;良:患者骨折线较模糊,骨痂填充完整,肘关节活动较为灵活;一般:患者骨折线模糊,骨痂填充较为完整,肘关节活动轻度受限;较差:患者骨折线清洗,骨痂填充不完整,活动受限;差:患者骨折线清晰,骨痂量少,肘关节疼痛、肿胀。
1.4.2 比较两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肘关节HSS评分情况 肘关节HSS评分主要是对肘关节疼痛、功能的活动、持久性、整体使用情况进行测评,满分100分,得分90~100分为优,得分80~89分为良,得分70~79分为一般,得分60~69分为较差,得分<60分以下为极差,得分越高说明个体肘关节功能越好[5] 1.4.3 比较两组患儿术后8周肘关节活动度(ROM)评分情况 肘关节活动度(ROM)评分主要针对患儿肘关节屈曲、背伸、旋前、旋后进行测评,肘关节四个方向的活动度越大,说明肘关节功能的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