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临床医学专业论文】.doc
6页1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慢性;中药疗法;综述文献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导致氮质及其他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失衡,进而影响其他系统的综合性疾病中医药治疗 CRF有其独到之处,现以近 5年来的有关文献为主,将中医药治疗 CRF的病因病机、临床和机制研究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郑杨等[1]认为 CRF病机演变总与肺、脾、肾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司有关,而脾肾亏虚是其病机关键脾肾两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为标慢性肾衰竭病本在肾,日久涉及五脏,病机复杂,正虚以脾肾两虚为本,但各脏阴、阳、气、血的虚损程度又不同;邪实又涉及湿浊、瘀血、湿热等诸多因素,呈现虚实夹杂、寒热互见之候钟洪等[2]认为 CRF患者的病位虽然在肾,但其病理当责之于脾肾亏损,是两脏功能共同失调的结果;而另一方面所表现的瘀血之象,是脾肾亏损日趋严重,致使湿浊泛滥,瘀血内阻所致,故认为脾虚肾亏是 CRF病机的根本,瘀血湿浊为其标王少华等[3]从病名、病因、病位、病性等方面阐述了 CRF正虚邪实之病机。
认为病因为先天不足,感受外邪;病位在脾、肾,累及五脏;病性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即脾肾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湿浊潴留同时正虚的演变一般遵循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血阴阳俱虚的规律2 临床研究2.1 内服王少华[4]观察补脾肾泻浊汤 (人参、白术、茯苓、菟丝子、熟地黄、淫羊藿、黄连、大黄、草果、半夏、连翘、桃仁、红花、丹参、赤芍药、甘草) 治疗 CRF的远期疗效,平均疗程 16.32个月治疗 6个月时病情稳定,治疗终止时统计,血肌酐(Cr)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 68.8%,远期疗效满意陈晓风等[5]采用参芪地黄汤加味(人参、黄芪、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芡实、金樱子、杜仲、大黄等)治疗 CRF40例,疗程 3个月结果:血清尿素氮(BUN)、Cr明显下降,血红蛋白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魏晓娜等[6]观察延肾胶囊(黄芪、人参、鹿角胶、当归、丹参、土茯苓、生大黄)治疗CRF 34例,总有效率 85.3%,BUN、Cr、内皮素明显下降,一氧化氮、白蛋白、Hb、Cr 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胡筱娟[7]观察补益脾肾、活血利水、排毒降浊类中药配伍对 CRF的疗效,采用尿毒宝胶囊(冬虫夏草、大黄、黄芪等)治疗 CRF 32例,治疗后患者 Cr和 BUN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2学意义(P<0.05)朱勤[8]采用小陷胸汤加减治疗 CRF 34例,脾肾阳虚型加理中丸,浊犯中焦型加吴茱萸汤结果:总有效率 82.35%,BUN、Cr 明显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血红蛋白(Hb)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林启展等[9]运用扶正化浊活血汤(药物组成:红参、白术、茯苓、淫羊藿、半夏、桃仁、红花、赤芍药、甘草、菟丝子、丹参各 20 g、熟地黄、黄连、草豆蔻各 10 g,大黄 7 g)治疗 CRF脾肾亏虚、湿浊瘀阻型 30例,总有效率 83.3%,治疗后 BUN, Cr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 则保持稳定耿建国等[10]用温阳化瘀降浊法治疗 CRF脾肾阳虚,或兼夹湿浊瘀血型 62例,方选附子大黄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前后对比疗效显著,临床症状、BUN、Cr、Hb、β2 微球蛋白(β2-MG) 、尿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陈双华等[11]观察中药益肾解毒方(药物组成:党参 15 g,黄芪 30 g,女贞子 15 g,枸杞子 10 g,菟丝子 20 g,淫羊藿 20 g,红参 10 g,丹参 15 g,赤芍药 10 g,红花 10 g,生大黄 8~10 g)对延缓 CRF进展的作用,并设对照组,以计算 2组 Cr值升高 1倍时所用时间的方法评估 CRF的进展速度对照组用(16.7±5.1)个月;治疗组用(28.2±8.7)个月,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外治魏永吾等[12]观察解表发汗、祛湿解毒类中药配伍药浴治疗 CRF的疗效,采用自拟轻松药泡剂(地肤子、防风、红花、麻黄、细辛、蒲公英、羌活等)治疗 CRF 65例血黏度、肾功能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兰芳林[13]运用中医“开鬼门”的药浴(苏叶、桂枝、细辛、土茯苓、益母草、金银花、地肤子)治疗 CRF 30例,药浴治疗后乏力、纳差、恶心、呕吐明显好转,而水肿、皮肤瘙痒症状改善最为显著,总有效率 63.34%,治疗后 BUN、Cr 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善信[14]对 72例 CRF运用透析尿毒灵(生大黄、煅牡蛎、蒲公英)灌肠治疗,取得了的满意疗效,有效率 83%。
2.3 内服加外治车树强[15]采用辨证论治结合中药灌肠治疗 CRF 48例,分为 3型,脾肾阳虚,湿邪阻困型,治宜温阳健脾,补气化浊;肝肾阴虚,浊阴上逆型,治宜补养肝肾,泻浊开窍;阳气不足,瘀血内阻型,治宜温阳补气,活血祛瘀;结合中药灌肠(生大黄、大黄炭、附子、青黛、生牡蛎各 10 g)治疗前后 Cr、BUN、H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 87.5%黄晓军等[16]运用中药内服与灌肠治疗 CRF 30例,采用基础方(山茱萸、黄芪、淫羊藿、生大黄、益母草等)加灌肠汤(槐花、牡蛎、丹参、黄柏、生大黄、三棱、莪术等)治疗,总有效率 70%孙万森等[17]运用二联化毒疗法治疗 CRF 86例,采用口服中药联合结肠途径治疗仪进行灌肠治疗,总有效率 86.04%,治疗前后 BUN、Hb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 有极显著差异(P<0.01) 李小会[18]观察排毒双调综合疗法治疗 CRF 33例的疗效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温阳降浊汤(西洋参、制附子、柴苏、白术、茯苓、泽泻、党参、姜半夏、牛膝、3益母草、石韦、黄连)口服与中药(酒大黄、制附子、丹参、煅龙骨、煅牡蛎)保留灌肠和中药药浴及穴位针刺等治疗本病,并设对照组。
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刘毅等[19]运用肾衰合剂(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益母草、干黄、怀牛膝、大黄等)配合中药灌肠(大黄、黄连、黄柏、黄芩、肉桂等)治疗 CRF 60例,疗程 1个月治疗后 BUN、Cr 及内皮素-1(ET-1)明显降低,Ccr 明显升高,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P<0.01), Hb、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P<0.05,P<0.01) 石宝营等[20]观察中药内服为主,外贴为辅治疗 CRF 60例运用健肾胶囊(黄芪、白术、丹参、益母草、茯苓、西洋参、山茱萸、牡丹皮、大黄、泽兰、冬虫夏草、制附子、淫羊藿等)口服,泻浊膏(生大黄、生牡蛎、商陆、水蛭等)外贴治疗,并设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 63.33%,治疗组治疗前后 Cr、BUN、Hb 统计学意义(P<0.01)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注射吴金玉等[21]观察田七注射液治疗 CR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治疗组予田七注射液,对照组予肾安注射液,4 周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肾功能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
治疗组总有效率 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 58.33%,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组治疗后各项肾功能指标及 IL-8水平均有改善(P<0.05,P<0.01)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田七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和保护 CRF患者肾功能,延缓 CRF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及抑制炎症因子对肾脏的损害有关陈五星等[22]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 CRF 21例的临床疗效,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无明显副作用,能明显地减低 Cr,提高 Ccr水平,总有效率 76%王军升[23]观察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 CRF 28例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 92.8%,BUN、Cr、血浆黏度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3 机理研究须冰等[24]探讨中药益肾泻浊方(黄芪、太子参、生地黄、淫羊藿、黄精、红花、制水蛭、制大黄)治疗 CRF的疗效与机制用 5/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并治疗 6周,显示益肾泻浊方能明显改善模型鼠肾功能,肾脏组织学损伤也相应减轻,且疗效优于依那普利组(P<0.05,P<0.01) 。
提示益肾泻浊方能有效延缓肾小球硬化模型鼠的病变进程李玉卿等[25]为探讨益肾汤(黄芪、黄精、丹参等)治疗 CRF的作用机制,采用 5/6肾切除造模方法复制大鼠 CRF模型,予相应药物 1个月,益肾汤组 BUN、Cr 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益肾汤可显著降低 CRF大鼠的血清丙二醛(MDA) ,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合成酶(NOS)(P<0.05, P<0.01) 益肾汤可显著改善 CRF大鼠的肾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清除过氧化物的能力、改善肾血流有关谭颖颖等[26]观察灌胃灌肠加针刺疗法,对 5/6肾切除 CRF大鼠的疗效及机制,综合疗法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浆内皮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对 CRF有减轻并延缓其进展的作4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内皮素含量、延缓肾纤维化密切相关谢胜等[27]从微观的角度对 CRF血瘀证与非血瘀证进行研究,观察 83例 CRF患者,血 D-二聚体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 CRF患者瘀血存在具有普遍性,血 D-二聚体可作为反映 CRF血瘀存在的客观诊断指标。
在进行血瘀证与非血瘀证组间比较时,发现 2证型间血 D-二聚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血瘀是 CRF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提示临床应对CRF患者普遍施行活血化瘀治疗马济佩等[28,29]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标准及其物质基础显示 BUN、Scr、甲状旁腺素(PTH) 、中分子物质(MMS)均以脾肾阳虚组为高,对 CRF中医辨证分型有指导意义,尤其对脾肾阳虚的辨证有鉴别价值红细胞膜 C3b受体花环实验(RCRR)普遍降低,呈现从脾肾气虚组、肝肾阴虚组、阴阳两虚组、脾肾阳虚组逐渐降低的规律,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实验(RICR)值正好与 RCRR相反正虚越重,RCRR 值越低,邪实愈重,RICR值越高提示 CRF正虚邪实的本质可能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等的清除能力下降有关,显示 CRF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有其内在相关性4 回顾与展望众多学者对中医药治疗 CRF的病因病机、临床与机理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同时还存在一些不足,目前临床辨证分型方法不统一,难以比较,未设置对照组,或虽设置了对照组,但临床配对不够严谨中药复方制剂,作用复杂,往往通过多途径发挥作用,给阐明其机理,指导临床带来难度,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CRF 的防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应把现代医学研究与传统中医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多层次、多途径研究,做到防治并重参考文献】[1]郑杨,张琪.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思路和方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8):39-40[2]钟洪,赵洁,臧 堂.慢性肾功能衰竭辨治理要[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