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doc
11页思想政治学科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任兴来 摘 要:对学科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是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必然要求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分析,不是要刻意追求核心概念的深度和难度,而是通过深度分析,深化核心概念的层次,实现核心概念的丰富价值深度分析核心概念,至少应该包括以下维度:把握内涵,明确外延;立足课标,整合教材;建构体系,掌握联系;适度拓展,迁移创新本文以“价格”为例,加以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 核心概念 深度分析 价格 任兴来,男,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 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主要包括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基础知识和核心能力,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理解和掌握学科核心概念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思想政治学科核心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概念?《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必修l《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就是核心概念非主干知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主干知识的进一步阐释,如价值量由什么决定,什么是供给和需求,等等;另一类是教材辅助文,即教材中重要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专家点评的内容,如劳动生产率、替代品、互补品等这些概念就是以辅助文的形式在教材中出现 其二,迁移性,即核心概念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由于核心概念能生发和统领非主干知识,因此它能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并影响学生从事相关方面的后续学习,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获取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围绕价格能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和非主干知识,如商品、货币、价值、汇率、价格政策、价格机制、物价水平,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依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因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就价格而言,学生对这个核心概念的掌握程度还会影响他们的后续学习在经济学中,价格理论主要研究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以及价格如何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这就不但涉及到《经济生活》中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也涉及到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宏观调控等,还会涉及《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的学习在《政治生活》中,社会听证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价格听证会是最常见的听证会,深刻理解价格这个核心概念有利于实现听政于民、决策为民对政府定价或调价的依据以及价格是否合理的标志等问题的理解,都要基于在《经济生活》学习中对价格这个核心概念的学习。
可见,理解和把握核心概念是学科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支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学科核心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分析 二、思想政治核心概念深度分析的维度 笔者认为,深度分析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概念,需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 1.把握内涵,明确外延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即其涵义和适用范围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深度分析核心概念的基础和前提 内涵是对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因此,深度分析核心概念,首先要明确核心概念的定义比如,什么是价格?《经济生活》中的解释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这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些论述给价格所下的定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是货币形式。
当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的时候,就是价格 但是,就价格的内涵而言,把价格仅仅理解为价值的货币表现是不够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就价格的变动趋势而言的一般说来,在供求一致时,或在生产领域中,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表现得也最强烈和最明显可是在瞬时性变动中,即在供求不一致,或在流通领域中,价格就会偏离价值,经常表现为和价值不一致这时,价格就不仅表现价值,还反映供求关系因此,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价格理论研究中得到印证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需求的无限性和生产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西方经济学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不存在垄断的市场上,只有需求与供给决定(均衡)价格,它们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起作用,不分主次。
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或对象的范围,即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或对象,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价格而言,在西方经济学中,价格分为供给价格、需求价格和均衡价格简单地说,供给价格就是生产者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需求价格是以货币单位来计算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愿意付出的价格,即在一定时间内,买方对一定产量的产品或服务愿意且能够支付的最高价格;均衡价格是指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也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 可见,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时也会右所不同通过对比,更能清晰而准确地把握价格的这个核心概念,并加深对它的理解 2.立足课标,整合教材课程标准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的依据。
作为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不但规定了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还对课程目标有明确的阐述,特别是在内容标准中,对要求掌握的核心概念有具体要求思想政治课程的核心概念很多,但《课程标准》追求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理念,降低和淡化了对很多概念的要求因此,尽管教材在内容叙述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许多概念,但很多概念不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这就要求我们立足课标,高屋建瓴,对核心概念有清晰的定位深度分析核心概念,还需要对同一模块内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必要时,应对必修和选修模块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造成市场上价格涨落的原因,理解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最终和生产相关,因为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这也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理解这一点,需要对必修1《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动的影响”和选修2《经济学常识》中“马克思的价值规律理论”的相关内容进行衔接与整合 就课程模块而言,必修和选修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学科内容的关联性对必修和选修模块涉及核心概念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衔接与整合,有利于形成不同的认知模式和知识系统,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及其能力趋向,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构体系,掌握联系深度分析是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深度分析核心概念,需要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建构关于核心概念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不仅能识别与核心概念有关的知识的各个方面,而且清楚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为例,关于价格的知识体系可以这样建构:经济生活》中的价格,就是核心概念非主干知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主干知识的进一步阐释,如价值量由什么决定,什么是供给和需求,等等;另一类是教材辅助文,即教材中重要的相关链接、名词点击、专家点评的内容,如劳动生产率、替代品、互补品等这些概念就是以辅助文的形式在教材中出现 其二,迁移性,即核心概念有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由于核心概念能生发和统领非主干知识,因此它能有效地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并影响学生从事相关方面的后续学习,影响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获取例如,在《经济生活》中,围绕价格能组织起大量的其他概念和非主干知识,如商品、货币、价值、汇率、价格政策、价格机制、物价水平,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依据研究对象可以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
因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都是围绕它展开的 就价格而言,学生对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