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画的运笔技巧.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39540378
  • 上传时间:2023-03-0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01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画的运笔技巧       中国绘画的最显著特点,是以墨线为基础中国画家不仅用它来表现一切物象的轮廓、明暗、质感,而且还用它来揭示物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思想感情因此中国画的线条具有一定的独立的美学价值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出“一画论”的观点,他说:“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中国画家就是运用一管柔毫,通过种种不同性质的墨线,为大千世界传神写照的所以,如何用笔画线,就成了能否画好中国画的首要问题        南齐谢赫在著名的《六法论》中,把“骨法用笔”放在第二位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可见用笔是历来为画家所重视的,是中国画技法中基础的基础        绘画执笔大体同于书法,要掌握指实、掌虚、腕平、五指齐力的要领,但较之书法用笔更为灵活书法执笔一般要求竖掌,绘画执笔则可横卧,可略高一些,这样与腕、肘、肩、身相互配合,运笔方能既灵活而又得力       山水画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中锋运笔,笔管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由于侧锋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画出的笔线粗壮而毛辣,此法多用于山石的皴擦。

      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藏锋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便是露锋运笔逆锋运笔,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中国画中一种枯笔露白的线条),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可运于树干、山石的勾勒、皴擦中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画出的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       中国画家十分重视运笔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总结了前人经验,提出“五笔”之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所谓“变”,一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二是指运笔要相互呼应,古人比之为“担夫争道”,对此黄宾虹的解释是:“盖担夫膊能承物,既有其力,即数十担夫相遇于途,或让左,或让右,虽彼此来此往,前趋后继,不致相碰。

      此用笔之妙契也此外,运笔还要注意气势的连贯,前人提出要“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这些都是重要的经验之谈       上述种种笔法,总括起来,无非是为了画线时求得粗、细、直、刚、柔、轻、重的变化,使画家更能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所以黄宾虹说,这些笔法“皆非画家凭空杜撰,乃各代画家在写生中,了解物状与性质所得种种笔线形式的创造,是画家对大自然的苦心探索,对客观物象的高度概括与提炼的结果,它不仅能表现物象的形与神,而且具有形式美的价值       山水画在笔线形式美的要求上,提倡:一要枯而能润(指画出的线条既苍劲又腴润);二要刚柔相济(指笔线形式要达到既不柔弱又不刚直的完美境界);三要有质有韵(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宋代韩纯全《山水纯全集》提出:“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板”是指没有腕力,用笔不灵活,画出的笔线平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刻”是说笔划过于显露,甚至妄生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结”是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形式美,作出的画也就不足观了        克服用笔毛病的方法:一是要增强腕力,“笔为我使”。

      练腕力最好的方法是练习书法中国画家历来有“书画同源”、“书法通于画法”的理论为了适应山水画笔法多变的需要,真、篆、行、草都应该练一点,才能掌握用笔的种种技巧二是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只有练就了深厚的用笔功力时,才能水到渠成,能得心应手地画出预期的线条,人为的做作只能适得其反三是在行笔之前,必须“胸有成竹”古人有“意在笔先”、“笔周意内”的说法,都是指必须想好了再落笔山水画中的用墨方法       墨分五色:在中国画里,“墨”并不是只被看成一种黑色在一幅水墨画里,即使只用单一的墨色,也可使画面产生色彩的变化,完美地表现物象墨分五色”,那墨色有“干、湿、浓、淡、黑”五种,如果加上“白”,就是“六彩”其中“干”与“湿”是水分多少的比较;“浓”与“淡”是色度深浅的比较;“黑”,在色度上深于“浓”;“白”,指纸上的空白,二者形成对比各种墨色的特点及用途如下:    “干墨” 墨中水分少,常用于山石的皴擦,可产生苍劲、虚灵的意趣    “湿墨” 墨中加水多,与水调匀运用,多用于渲染,或雨景中的点叶、点苔、使画面具有湿润之感,或用于泼墨法,表现水墨淋漓的韵味    “淡墨” 墨色淡而不暗,不论干淡或湿淡,都要淡而有神,多用于画远的物象或物体的明亮面。

          “浓墨” 为浓黑色,多用以画近的物象或物体的阴暗面    “黑墨” 比浓墨更黑,用于笔蘸上极黑之墨是为焦墨,常用来突出画面最浓黑处,或勾点或皴擦,可收提神醒目的功效     常用墨法:    破墨法——唐代王维、张燥等人的山水画,改单线平涂的画法为墨色有深浅层次的画法,当时称为“破墨山水”后世说的破墨法,是专指作画时,当前一墨迹未干之际,又画上另一墨色,以求得水墨浓淡相互渗透掩映的效果破墨法又可分为四法(浓墨破淡墨、淡墨破浓墨、墨破色、色破墨),各有不同的特点    泼墨法——泼墨法创始于唐代王洽(又名王墨、王默),《唐代名画录》、《历代名画记》都有记载王洽喜豪饮,醉后解衣磅礴,激清迸发,用墨泼在绢上,然后根据墨迹的形态,画成山石林泉,云雨迷茫,浑然一体,时人称他为“王泼墨”后世所谓泼墨法,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礴的写意画法行此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水的笔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山石的形体运笔要胸有成竹,轻重得宜,可以重笔,也可有飞白,随物形而变化,自然可获得墨色丰富、滋润生动的效果见图例)    积墨法——积墨,即层层加墨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始,待第一次墨迹稍干,再画第二次第三次,可以反复皴擦点染许多次,甚至上了颜色后还可再皴、再勾、画足为止,使物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体感与质感。

      用积墨法,行笔要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交错,聚散得宜,切忌堆叠死板要注意第一次墨色与第二次墨色之间的差别,色度的浓淡相差略大一些,才能看得出笔痕,不至于干后糊涂一片用得好的积墨法始终保持墨的光泽,积墨愈多,光彩愈足;如果干后出现灰色的死墨,积墨法就失败了成功的关键决定于笔法,笔笔有力,行笔有度,墨色才能有神彩总之,积墨法既要浑然一体,又要有笔迹墨痕可寻,墨色生动,光彩焕发,忌灰暗板滞见图例)    浓墨法——描绘物象,落墨较重,可使画面厚重有神用浓墨要“薄”,即笔法灵活,只有干、湿、深、浅变化有致,才能浓而不凝滞    焦墨法——浓墨之极为焦在一幅画完成时,在极需突出的地方,用干笔蘸上焦墨勾勒点擢,能起开醒提神的作用也有一幅画全用焦墨画出的,显得苍劲有力例如黄宾虹的有些山水画全是用浓墨、焦墨画成,黑、密、重、厚,表现了山的真面目见图例)    宿墨法——宿墨即隔宿之墨,墨汁存放较久,水分蒸发而浓缩,墨色最黑宿墨常用于最后一道墨,用得好能起“画龙点睛”作用;但因宿墨中有渣滓析出,用不好极易枯硬污浊,故用宿墨要求具有较高的笔墨功夫黄宾虹最善宿墨,每于画面浓墨之处点之以宿墨,使墨中更黑,黑中见亮,加强黑白对比,使画面更加神彩焕发中国画的设色特点       中国画是重视设色的,所以古代把图画叫做“丹青”。

      丹是朱砂,青是蓝靛,都是绘画上常用的颜色《晋书》说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杜甫赠画马名家曹霸的诗,题名为《丹青引》,可见“丹青”之名已为人们习用设色是古代画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所以谢赫把“随类赋彩”列为“六法”之一宋代以前的山水画对设色都是十分讲究的,文人画兴起后,提倡“意足不求颜色似”但在今天,淡彩色已不能反映人们丰富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了,山水画需要在继承传统的设色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养料,创出一条新路来    用色特点:    一是中国画着色多从物象固有的本色出发,而不计较光的影响和变化虽然有时着色也有浓、淡、干、湿之别,但目的不是表现物体的光感而是为了破除板滞,以求得颜色本身有丰富的变化,产生生动的韵味所以中国画的用色相对来说比较单纯,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    二是喜用对比强烈的原色中国人习惯以红、黄、蓝、白、黑为“五原色”,其中以黑与白为主色,“黑白分明”对比强烈唐、宋的大青绿山水,用大片的石绿、石青画成,用泥金勾勒轮廓,涂染天和水,山间云雾则用白粉堆染,画秋景还用朱砂点出一丛丛丹枫,青山、白云、红树,形成强烈的对比,金碧辉煌,鲜艳夺目,画面极有感染力    三中国画设色常具有画家的主观色彩,甚至抛弃描绘对象本身的颜色。

      比如竹子,本来是绿色的,而传统的黑竹,却是黑色苏东坡甚至用朱砂画竹,称为朱竹人们欣赏他的朱竹,只觉得他画的竹子风致潇洒,极有艺术魅力,谁还去计较它的色彩是黑是红呢?这种设色完全是画家感情的倾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四是水和天一般不着色,借用纸的空白来表现古人所谓“以素为云,借地为雪”,说是这种表现方法虽然不画云和水,却能表现云水的存在    颜料种类:    中国画使用的颜料有两在类:一类是矿物质的,如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石黄、白粉、金粉、银粉等;另一类是植物质的,如花青、藤黄、胭脂、洋红等古代画家用颜色十分讲究,常多自己动手制作,原料要地道的,通过研、炼、沉、汰等制作过程,分出深、浅、精、粗,然后选用古画矿质颜料多,且制作精良,虽千年以后仍不变色,如敦煌壁画以及汉墓壁画,至今仍保持鲜艳的色彩    现将各种颜料简述如下:    朱砂:是一种天然汞化物,近代也有人工合成的,遮盖力强,一般只用原色,以之点秋天红叶,画亭台栏杆等    赭石:虽是矿物,质较轻清,可调和他色使用在淡彩山水画中,常作为染山石、树干的主色,也用以画远山,表示夕阳返照下山峰的色彩    石青:矿物质,遮盖力极强。

      澄汰后,按其质的轻重分为头青、二青、三青山水画只用质轻的二青、 三青,可用于点夹叶或开醒点苔;在青绿山水中用以染突出部位的山石    石绿:矿物质,遮盖力也强澄汰后,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头绿质重色深,山水画中少用,二绿与三绿在重彩、淡彩山水画中都广泛使用    石黄:矿物质,山水画中仅用于点夹叶    白粉:有铅白、锌白、蛤粉等品种,青绿山水用它来积染白云,雪景山水也有用它来染山头积雪,或用弹洒法表现空中飞雪的    金粉、银粉:仅用于金碧重彩的山水画    花青:为染料蓝靛的制品,在山水画中使用最广泛,山石草木都用得上,可与藤黄调出各种色度的绿色,加少量洋红也能配成紫色    藤黄:为一种藤本植物的树脂,有毒不能入口藤黄单用,易产生火气,故多调和他色使用前人画树枝用藤黄入墨,有苍润之感    胭脂:为胭脂花的制品,山水画中只用于染春天的桃花与秋天的红叶    洋红:植物质颜料,最初从国外输入,故称西洋红,现在的铅管颜料标名曙红此外,还有大红,也属同类性质用法与胭脂相同,调入白粉则为粉红   设色方法:    1、重彩法    这种画法多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