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解析.doc
82页第一章 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 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 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
〔2建议标准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 其中 表示K段传输中,有 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 /b>+ /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U=90%;D=D0/<1-U>---->D/ 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1-16 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有什么区别?答:征:宏观整体评价网络的外在表现性能指标:具体定量描述网络的技术性能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110cm〔网络接口卡〔2100m〔局域网〔3100km〔城域网〔45000km〔广域网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解:〔11Mb/s:传播时延=0.1/<2×108>=5×10-10 比特数=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 〔21Mb/s: 传播时延=100/<2×108>=5×10-7 比特数=5×10-7×1×106=5×10-1 1Gb/s: 比特数=5×10-7×1×109=5×102 <3> 1Mb/s: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 比特数=5×10-4×1×106=5×102 1Gb/s: 比特数=5×10-4×1×109=5×105 <4>1Mb/s: 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 比特数=2.5×10-2×1×106=5×104 1Gb/s: 比特数=2.5×10-2×1×109=5×107 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解:〔1100/〔100+20+20+18=63.3% 〔21000/〔1000+20+20+18=94.5%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答: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1-23 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答:因为网络协议如果不全面考虑不利情况,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想状况,一直等下去!就如同两个朋友在中约会好,下午3点在公园见面,并且约定不见不散。 这个协议就是很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搁了而来不了,就无法通知对方,而另一方就必须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否正确,不能只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的检查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1-24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答: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 层 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网络层 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 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运输层 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应用层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1-25 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答:电视,计算机视窗操作系统、工农业产品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实体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