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钢结构构件焊接中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docx
6页大型钢结构由于构件形状较复杂,外形尺寸较大,焊缝多,焊缝位置不对称, 焊接时顺序、人员布置及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在制作焊接中,常出现各种焊 接问题,影响钢结构组拼、安装的顺利进行,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本 文分析焊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处理方法1 焊接局部变形、角变形1.1 产生的原因(1) 构件刚性小或不均匀,焊后收缩变形不一致2) 构件本身焊缝布置不均,导致收缩不均匀,焊缝多的部位收缩大,变形 也大3) 焊接顺序不当,焊接人员分布不均匀,或过于集中于某个位置,未对称 分层、分段、间断施焊;焊接电流、速度、方向以及焊接时装配卡具不一致造成 构件变形不一4) 随意加大焊肉,引起焊接应力集中和过量变形5) 组对焊接,焊后放置不平,应力释放时引起变形1.2 预防措施(1) 设计时尽量使构件各部分刚度和焊缝均匀布置,对称设置焊缝,减少交 叉和密集焊缝2) 制定合理的焊接顺序,以减小变形如先焊构件的主焊缝,后焊次要 焊缝;先焊对称部位的焊缝,再焊非对称焊缝;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后焊收缩 量小的焊缝;先焊对接焊缝,后焊角焊缝3) 对尺寸大、焊缝多的构件,采取分层、分段、间断施焊,并控制电流、 速度、方向一致。
4) 手工焊接较长焊缝时,应采用分段退步间断焊接法,由工件的中间向 两头退焊,焊接时人员应对称分散布置,避免由于热量集中引起变形5) 大型构件如形状不对称,应将小部件组焊矫正完变形后,再进行总组 装配焊接,以减少整体变形;对大型箱梁可采取先整体组装,先焊主焊缝,再焊 隔板等焊缝,以增大各部分的约束,来限制变形6) 构件焊接应经常翻动,使变形互相抵消7) 对焊后易产生角变形的零部件,应在焊前以预变形处理,如钢板 V 形 坡口对接,在焊前将对接口适当垫高,可使焊后变平;H形钢翼板在角焊缝焊接 前,预压反变形,亦可消除焊后变形8) 外焊加固件增大构件刚性来限制焊接变形,加固件的位置应设在收缩 应力的反面1.3 处理方法 对已变形的构件,如变形不大,可人工用卡具机械矫正;如变形较大,可用 火焰法矫正;对局部变形可用火焰烤外鼓部位;角变形可用边烤边用千斤顶顶的 方法矫正2 构件侧弯 (旁弯 )2.1 产生原因(1) 构件组装未搭设拼装平台,基准面出现旁弯,焊接后产生弯曲2) 构件组装间隙不均,焊接后收缩,向间隙大的一侧弯曲3) 组拼装与焊接工艺顺序不当或强行组装,焊接后还存在较大残余应力 或焊后放置不平,支点太少或位置不正确而产生弯曲。
4) 运输、堆放、起吊支点、吊点不当,导致构件向一侧变形2.2 预防措施(1) 构件组装焊接应在找平的钢平台上进行,焊接前挂通线检查2) 构件节点间隙应保持均匀一致,按工艺设计焊接顺序焊接,避免不对 称焊接3) 构件运输、堆放、起吊支(吊)点应保持受力一致,不使侧向出现过大应 力造成弯曲2.3 处理方法 采用火焰法在侧弯的一侧用三角加热法矫正,或辅以千斤顶顶正3 构件扭曲3.1 产生原因对桁架类构件有:(1) 节点角钢拼接不严密,间隙不均或节点尺寸不符合要求,焊接后收缩 不一;(2) 组装工艺与焊接顺序不当,未对称、分层、分段、间断施焊,而是一 个节点或一个面一次焊完,从而引起扭曲变形;(3) 构件拼装在地面上进行,基准面高低不平,造成构件焊接后尺寸不准, 扭曲不平;(4) 对刚度差的构件,翻身时未进行加固,翻身后未检查找平就进行焊接;(5) 焊接时未设胎具、夹具等将构件夹紧 对箱梁类构件有:(1) 焊接顺序不当,将一个面的主焊缝及隔板、加强板的焊缝一次焊完, 再翻身焊其余焊缝;(2) 焊接人员分布不均,热量过于集中于某一位置上;(3) 组对焊接或焊后放置不平,焊接应力释放时引起扭曲变形;(4) 箱梁隔板加工时对角线尺寸控制不严;(5) 构件翻身时乱摔受猛烈冲击;(6) 同一节箱梁上几条焊缝焊接,间隔的时间过长,先焊接的已产生收缩 变形,后焊接的收缩量不够抵消前面的焊接变形。
3.2 预防措施(1) 下料前对节点放样,按放样尺寸下料2) 拼装节点的连接角钢与母材之间用夹紧器或卡口卡紧,点焊固定,再 进行拼装3) 构件在拼装台上拼装,尺寸大者可设马凳找平,作为组装基准面,构 件全长应拉通线或用水平仪找平,确认符合设计尺寸后将始点焊固定,再焊接4) 箱梁焊接应采用先焊 4 条主焊缝再焊其余附件的方法,使变形可部分 相互抵消5) 焊接时人员要对称分散分布,使收缩应力分散,以借自身的刚性抵消 部分变形6) 组对焊接位置要垫平,使支点正确,以避免焊接应力释放时产生变形7) 隔板加工时,应控制对角线误差在1〜2mm范围内8) 构件吊运或翻身应用绳拉着缓慢翻身,防止乱摔受猛烈冲击;对侧向 刚度差的构件翻身前要加固、翻身后要找平9) 同一节箱梁 4 条主焊缝要连续施焊,不要间歇时间过长10) 拼装节点焊接应对称进行,并应有反变形措施3.3 处理方法一般扭曲采用千斤顶顶压(或辅以倒链)和火焰烘烤加热相结合方式矫正;对 箱梁类构件除此以外,可视扭曲变形情况,用火焰打开翘曲处的主焊缝,将腹板 或翼板分别用火焰矫正后,再焊上矫正4 构件下挠4.1 产生原因(1) 制作时未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拱度起拱。
2) 构件制作角度不准确或构件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3) 放线错误,未考虑起拱或起拱数值过小4) 连接处未用卡具卡紧5) 屋架立拼装中间支(顶)点下沉或弯曲4.2 预防措施(1) 构件放线拼装时按设计、规范规定的拱度值起拱2) 严格按钢结构构件制作允许偏差进行检验,发现拼装节点角度有误应 及时处理3) 在小拼过程中严格控制累计偏差4) 屋架立拼装时,支承点、支架应经计算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点处 夯坚实4.3 处理方法已下挠的构件采取割开中间节点焊缝,按要求起拱后重新焊接处理5 焊缝尺寸不符合要求5.1 产生原因(1) 对于手把焊主要是操作不精心或操作不熟练,操作时运条不匀,运条 时角度不当,速度过快或过慢,未注意测量焊缝尺寸2) 对自动焊的焊缝,腹、翼板坡口角度不当,组对时间歇不均;或腹板采用切割加工有波浪弯,焊接时未调整焊嘴对准焊缝3) 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5.2 预防措施(1) 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操作时控制运条宽度、角度和速 度,注意运条的均匀,焊后用角度样板测量;调整焊接遍数或焊接速度、按焊接 规范操作来保证焊接尺寸2) 对尺寸大且要求严的腹板坡口,应采用机加工,组对时注意间隙均匀。
3) 自动焊时要注意调整焊嘴对准焊缝4) 加强焊工培训和操作控制与焊缝的检查,不合要求的及时处理5.3 处理方法对尺寸过小焊缝应补焊到所要求的尺寸6 焊缝开裂 (裂缝 )6.1 产生原因(1) 焊件的含碳量、碳当量过高,或硫、磷成分过高或分布不均匀2) 焊条质量差或采用与母材强度、性能相差悬殊的焊条焊接,造成强度 不够被拉裂3) 定位点焊数量太少或零件本身存在较大误差,组装不上,采取强制变 形下定位、组对焊接造成应力过大,将焊缝拉裂4) 刚度大的构件焊接规范顺序和方向选用不当5) 厚度大的焊件未进行预热;或在低温下焊接,使焊缝冷脆6) 由于结构本身构造或存在缺口,引起严重应力集中7) 构件焊后受到强烈的冲击、振动6.2 预防措施(1) 严格检验焊件的材质,控制硫磷含量在允许范围内2) 正确选用与母材相适应的焊条、焊剂3) 合理设置定位点焊的数量,避免在强制变形下定位焊接,不使焊接应 力过大4) 根据结构情况,正确选定焊接顺序和方向,先焊收缩量大的焊缝5) 在低温下焊接厚焊件,应将母材进行预热,焊后保温缓冷却6) 改进设计构造,避免缺口,减少应力集中7) 已焊构件在运输、堆放、吊装过程中,严防强烈碰撞、振动。
8) 正确选用焊接规范,适当提高焊缝形状系数,采用对称、分段、多道、 多层、间断焊法,消除焊缝应力,提高焊缝强度6.3 处理方法将裂缝部位焊缝应用气弧刨将裂缝清除,重新焊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