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构建3Xi动态模块式课程体系.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514570514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6.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以校企合作为契机 构建“ 3+Xi”动态模块式课程体系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要求课程体系必须贴近企业岗位需求, 具备动态适应性 大连 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语言系商务日语专业创立于 1989 年,原来是 一所三年制专科学校的对外经济贸易(日语)专业,以培养大连地区 急需的日语经贸人才为目的自 1999 年转为高等职业教育之后,将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日语听、 说、读、 写能力,掌握一定的国际商务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 从事报关员、单证操作员、货运代理、商务秘书、办公室文员、现场 翻译与管理等具体工作的知识应用型人才 多年来, 该专业毕业生一 直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就业岗位与当初的目标定位基本相符合, 就业 率始终保持近 100%然而近两年来,尽管就业率仍然保持在较高的 水平上, 但就业岗位对商务日语人才规格的要求更加明确、 具体和严 格,毕业生知识结构不符合社会需求的现象日益显现二、原因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我院商务日语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出现上述结构性 问题的原因在于现有的商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完 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性据统计, 2006 年 11 月大连市的日资企业已达到 3396 家,其中 包括东芝、松下、三洋、佳能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企业,这些企业需要 大批商务日语人才。

      除此之外, 一些与日本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对商务 日语人才也有需求 从这些企业提供的岗位能力要求来看, 总体可以 划分为:第一,从事具体对外实物贸易,要具备日语应用能力、日文 计算机操作能力、外贸相关知识的运用和操作能力;第二,在日资企 业和公司的办公室、 车间或者生产第一线从事管理, 要求具备日语应 用能力、 日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日本企业管理知识运用能力 这些企 业对商务日语人才需求的共同特点就是少而精,就业具有零散性特 征随着大连市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从事服务贸易、 技术贸易的企业登陆大连后, 对商务日语的人才需求呈现多样化 许 多企业的岗位要求商务日语人才要具备职业道德素质能力、 日语应用 能力、 日文计算机操作能力和企业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所谓的企业专 业知识运用能力是指由于不同企业所从事的业务不同,各有其特殊 性,包括企业自有技术和服务内容的与众不同 这些企业对商务日语 人才需求的特点是多而精, 就业具有批量性特征 人才需求结构的这 种变化, 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与之相对应, 否则自然会出现 结构性矛盾二)“本科压缩型”课程体系缺乏服务性 高职教育与本科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 为导向”。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在许多方面都借鉴了 国外高职教育和我国本科教育的经验, 因此,最初在人才培养规格确 立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 难免出现具体课程体系不符合高职教育自 身规律和我国国情的现象, 具有模仿国外高职教育或我国本科教育的 痕迹,被戏称为“本科压缩饼干” 结果出现先确定课程体系,再将 培养的毕业生推向社会的缺乏服务性的人才培养方式 这种以学院教 学为中心的做法显然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直接导致以下几个问题产 生:第一,课程体系确立未经过全面准确的社会需求调查;第二,课 程体系常常是一经确定几年不改,缺乏灵活性;第三,在某些实践性 强的课程讲授过程中, 经常是在实训室里讲实践 即便想到企业去实 习,也往往会因为开设的课程在企业用不上而被拒绝, 结果造成生产 性实践很难落实 结果,学生毕业后必然会出现所用非所学等结构性 问题三)课改后的课程体系缺乏动态性 商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在 1999 年以前一直 以本科为样本, 2000 年以来,开始探索以基本素质教育和技术应用 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多方面改革 初步确立了由职业道德素质、 日语应 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国际商务操作能力(包括日本企业管理知 识应用能力)构成的能力体系。

      通过论证,构建了以日语精读、日语 听力、日语会话、日文计算机、商务日语书信写作、国际贸易实务为 核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但是通过上述分析, 这种课程体系所培养的 人才仍存在许多缺陷,表现为人才规格单一、市场适应面狭窄,没有 覆盖从事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 具有批量人才需求的企业市场, 不能 及时动态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结果必然会造成目前高职商务 日语专业人才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此外, 由于我国教育竞争机制仍不完善, 高职教育还存在着地方 保护主义,致使学校普遍缺乏危机意识,导致学校服务意识差,墨守 原来的课程体系不变 , 这也是商务日语人才就业出现结构性矛盾的原 因所以,建立动态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成为必然的选择三、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建立动态的模块式课程体系的理论与 实践(一)“3+Xi”动态模块式课程体系 以上分析了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结构性问题的原 因为了确保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符合市场需要, 必须建立一种以就 业为导向的服务于企业的高职教育动态适应机制, 积极主动适应区域 经济发展变化 笔者认为以校企合作为契机, 共同确定符合企业需要 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动态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才能最快、 最直接地满足 社会需求, 解决就业中的结构性矛盾。

      这里所说的校企合作主要是指 学校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 企业明确提出培养目标, 确定所需能力要 求;然后双方共同对所需能力进行分解,制定相应知识模块,重新确 定课程体系,制订课程改革方案等商务日语专业的课程内容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 包括职业道德和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 这部分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掌 握;二是与就业岗位需求相关的专业技能, 大部分必须接触具体岗位, 通过实训才能掌握,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包括职业道 德在内的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较成熟,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而与岗位相 关的专业技能则因企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特 征,这也正是课程体系必须保持动态性的客观要求根据商务日语专业近年来的实践,我们把它归纳为“ 3+Xi ”动态 模块式课程体系在“ 3+Xi”动态模块式课程体系中, “3”是指培养 与职业道德有关的素质能力、 日语应用能力、 日文计算机应用能力等 课程模块,具体课程包括:公共道德修养、思想品德、日语精读、日 语会话、日语听力、商务日语书信写作、计算机基础、日文计算机应 用等Xi”表示与企业业务能力特点相一致的课程模块,如培养国 际商务操作能力的课程模块的具体课程为: 外贸概论、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金融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公关原理与实务、国际商法、电子商 务与单证操作、国际物流管理、现代海关实务、商务谈判;培养日本 企业管理能力的课程模块的具体课程则为: 日本国家概况、日本文化、 日本经济、日本企业管理等。

      二)以校企合作为契机,构建“ 3+Xi ”动态模块式课程体系的 实践1. 案例一:与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校企合作, 建立“3+简柏特型” 课程体系2001年 5月 18日,学院与美国通用电气(大连)行政管理技术 咨询有限公司(现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签订了“关于定向培养和协 作办学的备忘录”,该公司需要批量培养具有一定的日文读写能力、 财会知识和较强日文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才 双方针对人才培养规格 和课程要求,共同制定了培训计划在最初的校企合作过程中,商务 日语专业并没有打破原来的课程教学体系, 只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之 上增加了企业所需的课程2 年多的校企合作培养的毕业生受到了公司上下的好评, 2003 年 11 月 10 日双方又签署了“关于培养与协作办学的合作协议书” ,成 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 2006年 9月 20日,进一步签署了“关于定向 培养的补充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了“简柏特定向培养班”实施计划 此次根据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提出的人才规格要求和培训计划, 商务 日语专业也对课程体系做了相应的调整, 用企业所需的课程替换了原 有课程体系中的四门课程, 并将顶岗实习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中, 打破 了原来一成不变的课程体系 , 确立了可形成职业道德素质 +日语应用 能力+日文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的 “3+简柏特型” 课程体 系。

      2. 案例二:与大连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合作, 建立“3+通世泰型” 课程体系2006年 9月 26日,学院与大连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签署了“校 企合作协议书”大连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提出了工作岗位对人才知 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即录用人才的基本标准, 双方共同制定了“通 世泰班”实施计划在“通世泰班” 培养过程中, 吸收了“简柏特班” 的经验, 直接将课程体系做了修改, 确立了可以形成职业道德素质能 力 +日语应用能力+日文计算机应用能力+ CAD相关知识能力的“ 3+ 通世泰型”课程体系总之,按照对商务日语人才的知识、 能力和素质结构方面的要求, 通过与简柏特(大连)有限公司、大连通世泰建材有限公司的校企合 作,成立“简柏特班” 、“通世泰班”,确定“ 3+简柏特型”和“ 3+通 世泰型”课程体系,再加上原有的“ 3+国际贸易实务”和“ 3+日本企 业管理”课程体系, 商务日语专业已经基本上建立了可以灵活应对大 连区域市场需求变化的“ 3+Xi ”动态模块式课程体系综合上述分析, 及时、准确地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变 化,广泛地进行校企合作,不断扩展“ Xi ”能力和课程模块是今后课 程体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也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高技能人 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并 以此为契机 , 构建适应岗位需求的动态的模块课程体系 国际商务语言系 冯 辉 崔风岐)内容立体化、方法多样化—浅谈高职院校《实用英语》的教学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一出校门就能胜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因此我们 的英语教学的效果和目标也应该体现在学生们较强的语言应用技能和较高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上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 ,突 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 着力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做到学 用结合、以学致用、以用促学一、依照“听、说、读、写、译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为主,语法教学为辅”的 教学指导思想构建立体化的教学内容英语语法的学习和英语技能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 语法学习是技能培养的基 础,而使用语言的各项技能又是对语法的实际运用 在高职非英语专业的教学过 程中,不应把语法作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而应把它作为培养学生听、 说、读、 写、译各方面能力的基础和途径, 不要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语法教学和过 分地纠缠少数不太常用的特殊语法现象上, 而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常用语法的基础 上,通过听、说、读、写、译的不断实践和训练来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同时反过 来用所掌握的语法知识不断地指导英语技能实践。

      听、说、读、写、译等英语应用能力是高职英语教学最直接的也是最终的培 养目标首先,在听力教学方面,我们在教学计划规定的范围内,尽量增加听力 课的比重,让学生得到较多的听力锻炼 同时,由于听力与口语在语言应用过程 中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把口语训练渗透到听力课堂, 利用听力材料中一些常用的、 典型性的句式和结构,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组成特定的情景对话,使听、说有 机地结合起来说”是语言能力的具体表现 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口语训练一方面培养了学 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 同时又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对于高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 说,不可能开设专门的口语课, 因此只能利用有限的英语课时, 将口语融入精读 课中,比如在讲授《 21 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一课 “College—A T。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