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5 古代诗歌阅读精品学案 大纲版.doc
19页用心 爱心 专心 1专题五 古代诗歌阅读考情分析2011 年高考诗歌考查一览表考查内容卷别 题型 题量 体裁 分值 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上海卷 汉诗 8 分 √ √ √北京卷主、客观 3 宋诗 7 分 √ √分值 考查内容卷别 题型 题量 体裁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江西卷 8 分 √ √安徽卷 8 分 √ √四川卷 8 分 √ √ √ √辽宁卷211 分 √ √ 天津卷 3 8 分 √ √ 湖北卷 3宋诗8 分 √ √ √ 全国卷 8 分 √ √广东卷主观2 宋词7 分 √ √ √分值 考查内容卷别 题型 题量 体裁形象 语言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江苏卷 3 10 分 √ √山东卷 8 分 √ √课标卷2唐诗11 分 √ √湖南卷主观1 明诗 7 分 √ √ √ √用心 爱心 专心 2重庆卷 6 分 √ √ 浙江卷 7 分 √ √福建卷2清诗6 分 √ √纵观高考试题,对古诗鉴赏的考查呈现出如下趋势:1.唐宋诗词仍将是考查的重点唐宋诗词作为古典文学发展的高峰,仍然是一枝独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唐宋诗词占了大部分, 2011 年 17 套试题中宋诗 7 首,宋词 2 首,唐诗 3 首,清代诗 2 首,明代诗 2 首,汉代诗 1 首;考查唐宋诗词 13 套 14 首,以宋代诗词考查力度最大,11 首。
清诗词作为古典诗歌的中兴,出现了不少优秀篇目,近年也受到了较大关注2011 年浙江卷、福建卷,2010 年重庆卷就考查了清代的诗词这种趋势在2012 年高考诗词鉴赏题中会继续以唐宋时代为主,尤其是宋代诗词,所占比例很大,但仍然会辅以其他时代的诗歌2.在诗歌作家作品的选择上,呈现出既不避“热” ,也不避“冷” , “冷”中有“热”的态势自然, “热”和“冷”是相对而言的 “热”是指学生所熟知的著名诗人或作品,如2011 年全国卷的周邦彦、2011 年江西卷及辽宁卷的黄庭坚、2011 年湖北卷及广东卷的苏轼、2011 年江苏卷的杜甫、2011 年安徽卷的欧阳修等,为历年高考命题者和备考者所关注;而“冷”则大多指历朝历代“各领风骚”的“一时之英” ,如 2011 年课标卷、2011 年山东卷等等从三年的命题趋势来看,名家名篇数量有所下降,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上升对于 2012 年的考生来说,既要注意名家名篇,又要关注其他时代的名作3.命题形式稳定从题型设置上分析,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依然低调从 2002 年后全国卷和各省市卷一般采用主观问答题的形式这是因为,客观选择题把答案呈现在面前,考生未必真正欣赏到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有可能猜对答案,无法真正考查学生鉴赏能力的高下。
采用主观题就可避免这种情况,考生能不能读懂诗歌,从所提供的答案中即可一目了然2007 年全国 18 套试题只有上海卷采用了主客搭配的形式;2008 年比之2007~2011 年,主客搭配考查上只多了北京卷绝大多数高考题会采用主观问答题的形式,这种出题趋势在近几年不会改变真题演练诗词鉴赏是必考内容,2012 年高考不会改变,并仍将以主观表达题为主的形式出现;名家的非著名诗作与非名家的一流作品将成为考查的热点内容;唐宋诗词回归将是 2012 年的一个趋势诗词鉴赏在具体内容上,侧重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考查1)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2 分)用心 爱心 专心 3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2)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解析】 (1)考查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2)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诗歌的赏析,前提是读懂诗歌的内容,可采用画面还原的方式细细品味首先要审清题意,它往往给出了答题的思路或思考方向例如(2)小题就明确了赏析的角度为“意象” 还要参考诗题、作者信息、注释甚至问题本身,获取诗歌解读的背景知识作为主观题,诗歌鉴赏要求条分缕析,使用术语,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小题可转换为“客愁”的原因有哪些?可逐联筛选:“几问津” 、 “忙于我”表现了奔波之苦;“冷笑” 、 “孤枕”写出了孤寂之苦;“乡国梦” 、 “帝京尘”则表现了思乡之苦;“交游落落”则表现了朋友零落之苦2)此问答题模式是:意象特点+表现手法+作用(可从结构和主题两方面切入),末句中的“对”根据上句的“落落”可猜读为诗人面对飞翔的沙鸥,联想到自己的孤寂飘零而“怆神” 所以,表现手法是反衬(衬托) 2 [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注】 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 “儒先”指叶天经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对这首诗第二联进行赏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 诗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 “光阴诗卷” ,指的是生活情趣;寻“多病” “固穷”的老友,说明他重友情;“试春风”体现诗人的飘逸2)【答案】 示例:诗人客居外地,以诗自娱,观赏杏花,此种生活,是苦是乐,是悲是喜,诗中并未直接道出,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客子”对“杏花” , “诗卷”对“雨声” ,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笔调表现诗人的平淡闲适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融情于景、用心 爱心 专心 4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宁静淡泊、顺心适意的感情二、语言3 [2011·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分)骤 雨[宋]华 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据文渊阁《四库全书》)(1)第三、四句中“卷” “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知识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优劣可辨还要联句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时,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形式上要点明或修辞、或活用、或手法等等;内容上要分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效果上可从诗中形象(诗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分析效果表达得怎样2)【答案】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 “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的景色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炼句的知识分析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本题的“骤晴”“绿” ,深挖其内涵和效果3)【答案】 示例一: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示例二: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构思、思路和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虽说这类习题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主流的分析、专家的观点我们绝对不可弃之一边。
分析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考虑用心 爱心 专心 5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牧童眼中的农村夏日急雨之壮观,富于生活情趣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曲,清早骑牛去溪北放牧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本诗语言不事雕琢通俗易懂的比喻,使人觉得朴实清新;平淡无华的语言组合又极富有生活情趣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的“骤” ,去的也“骤”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 三、表达技巧4 [2011·福建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晓至湖①上 [清]厉 鹗 出郭晓色微, 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 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 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 泛泛逐清景③选自《清诗选》)【注】 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 ①喜爱幽静:“人意静” 、 “寒雾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