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方式的训练.doc
8页1 -学习方式的训练学习方式是教师与学生普遍掌握的一系列有用的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方式是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系列方法的总称进行学习方式训练指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学习习惯,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实现学生健康、协调和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方式与课型方式结合,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教学效率EEPO 学习方式共有十二组,我们主要学习训练第一组是五项基础和第二组是五项防范,学习方式是以一组一组的方式出现的,训练时要一组一组地训练,而不是单项训练4、五项基础(5J)学习方式训练五项基础(5J):约定、表达呈现、板卡、单元组、团队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训练3)约定(YD)是指师生为了有效地控制教育教学活动而专门设计并形成一种默契的文化如:击掌数数、手势等约定的目的是简洁明快地控制课堂教学约定的功能和运用:一是有次序地调控动静的转换,尽量减少结束分组过程中的无效率时间,腾出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一便迅速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手势---使用的课堂约定5、表示自己的意思,或要求发言回答问题 (举左手)6、要求别人讲话控制音量 (一手食指放在嘴上,另一手示意)7、暂停。
(左手指顶右掌心)8、表述明白(掌心相对 ) ,不明白(掌背相对 )9、能判断:正确(右手手指成 V 型)与错误(两手相交 X 型)10、表达看法:非常好(竖大拇指)11、传递“表示停止活动的信息(往下传递的掌声,倒数几个数)12、准备就绪(OK 手势)13、表扬激励:节奏鼓掌14、发扬要面向大多数4)表达呈现方式表达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成果的个性呈现加上交互次数的强化,是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可在不同年级,根据需要训练以下表达呈现方式阅读方式(1)指读 初入学的小学生要在一段时间内用手指字,指读课文2)朗读 能按照课文内容不加字、不减字、不调字,有感情的放声都课文3)默读 不出声的快速读 (4)略读 简单地看,把握大概内容5)浏览 大略的看,迅速的捉到或选出自己所需的内容6)精读 挑选重要部分或自己喜欢部分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口头表达方式:(1)表述 能将自己想说的意思说清楚2)转述 能将课文的内容或别人的话转换人称表达出来3)复述 ①把说过的话重复叙述一遍,②能将课文的内容或别人的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4)演讲 能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自己对事理、发表见解或围绕一个主题有感情的表达出来。
5)辩论 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和共同的意见书面表达呈现方式:(1) 学习卡文字记录 (学科专用学习卡、知识积累卡片)- 2 -①纯文字详细记录; ②用提纲式,抓住要点,关键词句的简略记录,(2) 结构图表表达式(1)线状结构;②逻辑框架结构;③表格结构;④树状结构;⑤气泡图状结构;⑥饼状结构;⑦网状结构⑧图文结构;⑨鱼刺结构;⑩个性化的自创结构图状表达方式……①线状结构②逻辑框架结构③表格结构(横向内容,纵向数量 )④树状结构⑤气泡图状结构⑥饼状结构- 3 -⑦网状结构⑧图文结构 热气球探险打地道 直升飞机说明:1、有关专家的实验证明:一般人识记一个单元符号所需要的时间为:文字 2.8 秒,线状 1.9 秒,图文 1.2 秒,情景 0.4 秒2、单元符号指一个集体的内容,一个单元可指一个符号、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段话或一个场面、一个完整的意思、一种方法等,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可以用线状来提示思路顺序,可以用图文结构的方式来表明,还可以用画图再现情景来呈现3、从第一点可以看出:单纯的从文字表达所需要的时间最长,用图文结构的方式可以减少一半的时间,用图画再现情景的呈现力效率更高。
因此,我们要学习运用科学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4、学习表达的呈现方式有许多种,再此不一一列举,让学生掌握呈现方式,也能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习能力比学生在学习时把纯文字的内容变为图文结构方式,就能加深理解和快记忆速度训练要求:(1)口语表达方式中的“表述、转述、复数”等内容是首先应该训练的内容,训练时,应给学生具体的要求,以便让学生通过训练达成要求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站位:面向听众,面向多数 站姿:身体直立,神态自然说话:清晰响亮,语述适中 表达:条理清晰,言简意赅礼仪:鞠躬致谢,落落大方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微调2) “线状结构;②逻辑框架结构;③表格结构;④树状结构;⑤气泡图状结构;⑥饼状结构;⑦网状结构⑧图文结构”等书面表达呈现方式也是现阶段要重点训练的内容要训练学生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表达方式呈现学习成果,还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创新颖实用的结构图状表达呈现方式3)要对学生如何呈现学习成果进行训练分别有:个别呈现、小组呈现、团队呈现、广泛利用资源呈现等1、 板卡使用教具:小黑板或小白板学习卡按大小可分为:微型卡、小卡(A4 或 16 开纸) 、中卡(4 开纸) 、大卡。
教师要求会因地制宜地使用各种材质的板卡作为学习卡使用板卡最大的好处是为了防止空讲,是小组交流的基础另外板卡还有其特有的功能:(1)留存功能:大量节约联动课时间;- 4 -(2)交互功能:有效地促进强化次数;(3)展示功能:局部与整体性相得益彰;(4)空间利用:实现处处是讲台、处处是黑板、处处是展台;(5)综合利用:若与表达呈现方式结合,就能形成多样性;(6)强化度与量:再交换强化时可以有效的防止强化疲劳;(7)多功能功效:有利于动静转换中的有效学习活动,防止单纯的动静转化训练要求:(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微型卡、小卡、中卡、大卡” ,并能根据不同的任务需要熟练运用 上述学习卡2)教会学生利用不同的位置便捷地展现自己或本组的学习卡3)教会学生介绍展示自己或本组学习卡的内容4)教会学生通过浏览其他同学或其他组的学习卡,达到防止空讲、攀升强化次数、拓展思维、取长补短的目的5)教师要有广义的“学习卡”的概念,学习卡不仅仅指学生课堂上用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纸张,广义上,凡是能用书面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又能让学生实现交互的资源都可以成为学习卡例如:学生的练习本、草稿本等,加入老师由让学生在书本上勾画批注,再让学生交换课本实现交互,这时候,课本也就成了学习卡。
1)单元组(单元管理方式)单元组有小组、大组、超大组三种形式小组人数一般在 2--6 人,大组人数 7--10 人,超大组人数 10人以上小组活动叫小动,大组、超大组活动叫大动一节课小动 3--5 次,大动 1 次为宜,大动一般安排在后面1 单元组(小组和大组)单元组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便捷、最灵活多样、最具弹性、最有小的组织形式单元组水平的五项指标:倾 听关照关 注亲 和 力资源利用单元组(1) 关注:①关注组内每个成员表情;神态:②关注组内动态;③组内有分工合作2) 关照:①合理使用空间;②主动谦让,人人都是有合适的位置;③互相照顾本组成员与别组成员3) 倾听:①注视发言人;②认真听;③在听的过程中记录;④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记忆;⑤听时相互交流倾听为什么要注视发言人?你思考过这问题吗?)(4) 资源利用:①小组占位合理;②桌椅挪动轻捷、使用恰当;③能利用恰当位置展示本组作品;④时间合理安排5) 亲合力:①相互关心照顾;②相互看得见;③方便讲与听;④噪音控制好不打扰別组;⑤主动关照边缘人员,活动有效单元组的作用一调节身心,二是分组本身就是变换一种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消除心理上因单一学习方- 5 -式的厌恶感,即心理疲劳。
三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发挥使用学习的效力分组活动的作用:一是调节身心,学生通过分组活动得到用,可以在运动中解除轻微的生理疲劳,二是分组本身就是改换一种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鲜,消除心理上因单一学习方式的厌恶感,即心理疲劳另外,因为老师布置的新内容,适合学生各自个性化的学习,因而学生就会感兴趣,刺激学生活跃思维,也起到消除心理疲劳的作用,三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分组学习有调节身心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进行思维的训练在强化训练内容的关键项,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对知识要点、训练要素进行讨论,交换思想,交流经验,展示思维过程,共同探究,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因此,分组学习必须有值得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展示内容,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有一吐为快的迫切要求,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小组交流,激发潜能,学习吸收别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认识,拓宽自己的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分组学习用得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得不好,就会流于形式,既浪费时间,又学不到知识因此,要做好单元组训练单元组训练要求与操作1 对学生分组学习的表现有个明确的要求,学生都能按照这个要求去做才能高效率。
要求:见单元组水平的五项指标) 单元组五项指标是检验学生单元组形成水平的依据,在训练时最好别把五项指标作为对学生的要求直接呈现给学生,应将它转换成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具体要求呈现出来,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倾听”是指标之一,训练时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要求:认真听,要注视发言人,边做笔记、边思考;训练“关注”时,训练学生学会位移,面向说者等2 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一般分为:组长或召集人、记录员、发言人、声控员......(可根据需要设置)小组的人员组合具有多变性,角色的安排具有弹性3 对分组活动的内容要有用,要实在,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扩张向度思维(引导学生纵横向思维):2 向纵深挖掘(引导学生纵向思维):3 动手操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4 总结归纳,感悟方法;5 交流经验,吸收信息;6 分工合作,短时间完成大容量的任务4 对分组活动的方式要提出明确的要求:(1)干什么? (2) 怎么干?5 要把握时间A 分组收组要顺序因为分组收组的时间是无效学习的时间,必须在最短时间完成,一般分组收组时间,小组 3-5 秒钟内,大组 10 秒钟内,超大组 15 秒钟内完成。
B、提出问题后,要明确分组活动给多少时间,让学生自己把握而且给的时间只能比估计要完成的时间稍微少一点,到时间尚未完成,还可以宣布延时多少时间,训练学生注意速度,注意效率6、要关注分组活动的过程(1)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师可以以学生身份参与;(2)监测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没有亲和力,会不会互相关照,是否关注别人的表情、语言、神态,是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否共同完成小组任务;(3)监测各小组活动有无边缘人物;(4)分组和收组行动是否迅速团队是在单元组的基础上,更为高级的学习组织形态,它至少由 8 人组成它更注重团队中角色分工和学生才能和发挥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等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团队合作要素:单元组水平+标识+目标+角色分工+共同未完成任务+共同分享成果 6 -团队训练要求:(1) 团队一定要在单元组的水平上形成,如果单元组珲不合格,不宜进行团队训练2) 团队相对于单元组而言,除了其学习型组织的要求更高外,它完成的任务也应该比单元组更难或者更多,必须依靠团队力量才能以攻破,这时候用团队,才是合适的。
3) 团队合作要充分地发挥三个一的作用即:通过分工合作组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共同分享一个成果关注 资源利用 标识 目标关照 单元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