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春》导学案1新人教版.doc
3页《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相关常识,积累字词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学习重点1.理清作者思路2.研读五幅图画,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学习难点 学习通过五官感觉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法指导以诵读为抓手,读出文脉,读出作者的情感知识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备课组补充学习流程预习指导1.搜集作者材料2.积累词语1)给加点的字注音酝酿(yùn)(niàng )宛转( zhuǎn )黄晕(yùn ) 应和( yìng )( hè ) 蓑衣(suō)抖擞( dǒu )( sǒu )笼罩(lǒng )朗润( rùn ) 烘托( hōng )(2)解释词语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朗润:明朗润泽 酝酿:原意是造酒,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同“婉转”。
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4.思考:课文一共描绘了春天的几幅图画?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5.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任务导学一、新课导入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温故知新) 见预习1、2组内矫正三、解读目标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1、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2、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课文中都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描绘了春日的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课文一共描绘了关于春天的哪几幅图画?明确:五幅图画,有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拓展延伸 作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发挥想象,你把春天还比喻成什么?写出两个比喻句。
达标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酝 酿( )( )宛转( )黄晕( ) 应和( )( ) 蓑衣( )抖擞( )( )笼罩( )朗润( ) 烘托( )(2)解释词语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朗润: 酝酿: 宛转: 欣欣然: 布置作业1. 读读写写词语注拼音写两遍2. 朗读课文并背诵课后反思。












